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1页
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2页
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3页
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4页
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荔湾区 2006 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模拟试卷(一) 本 试卷分三部分:一、积累与运用;二、阅读与鉴赏;三、写作与表达,共 8 页,满 分为 150 分。考 试用时 12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 号填写在密封线处。 2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 写在答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用橡皮擦 干净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切记将答卷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8 小题,共 32 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你吟(yn)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h )吗? B闻一多正向古代典籍 钻(zu n)探,仰之弥(m )高,越高,攀得越起 劲; C父亲的差(ch i)使也交卸了,正是 祸不单行( xng)的日子。 D全 桥结 构匀称(chng),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xi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2 分) A风雨如 诲 消声匿迹 袖手旁观 B鳞次栉比 不求甚解 油然而生 C荒草凄凄 顾名思义 望眼欲穿 D息息相同 精疲力竭 义愤填英 3.下面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有的运用不恰当,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2 分) 在实施新课标的今天,课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再也看不到老师一堂课 里从头到尾滔滔不绝地讲授知识,学生只知道津津有味地做笔记的现象,而 更多地看到老师、学生、教材之间的互动,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他们自主 探究、合作交流,常常听到令人深思的提问、千姿百 态的答案,学生们在老 师用心良苦创设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各方面能力得到了相应的培养和提高。 改为 改为 4下面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4 分) 好奇、爱美、乐善是人的天性,与这些天性相伴的,便是尚美情结、求知 欲望与向善心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科学和哲学始于惊异。 我们也可以说,科学始于好奇心驱使人不断探索。儿童的好奇心驱使人 不断探索。儿童的好奇心是最强的,人们赞同许多科学家和艺术家的推断; 儿童生来都是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 (1)句子 改为: (2)句子 改为: 5按提供的语境回答问题(4 分) 张明匆匆走进教室,习惯地用卫生纸把自己的座位擦干净,随手将纸扔在 地上,同学王晓敏看见后说:“你很讲究个人卫生哩!”张明不好意思地 笑了笑,说:“ 。 ”随即将纸团拾起来,扔进了教室外面的 垃圾箱。 (1)王晓敏的话言外之意是: (2)张明该怎么说才得体? 6名著阅读(6 分) 初中三年,在课本选编或推荐的中外名著中,你阅读过哪些作品?请 写出其中两部作品的名称: 和 在阅读中,哪个人物形象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简要介绍其特点。 7 对对联:根据上下联的内容,分别对出相应的内容。 (2 分) 上联:和风吹柳绿 下联: 上联: 下联:功能补天 九年级一模语文试卷 第 3 页 (共 11 页) 8. 积累。(10 分) (1)根据初中课本,给下列古诗文补写出上句或下句。 (4 分,五题任选四题作答)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随风潜入夜, 。(杜甫春夜喜雨) 天街小雨润如酥,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 员外 ) 王维在使至塞上描写壮阔的日落情景的诗句是: , 。 大道之行也, ,选贤与能 (2)默写清代赵翼的论诗(4 分)。 , 。 , 。 (3) “柳”婀娜妩媚,摇曳多姿,常常受到文人雅士的青睐。请调动你的学 习积累,写出学过的古诗词中含“柳”字的诗句,各两句:(2 分) 二、阅读与鉴赏(13 题,共 58 分)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20 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 911 题。 (甲) 秦王谓唐雎曰:“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 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 轻寡人与?” 唐雎 对曰:“ 否,非若是也。安陵 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 对曰:“ 臣未尝闻也。 ”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 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 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 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 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乙)于是入朝 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 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王曰:“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 过者,受上 赏;上书谏寡人者, 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 寡人之耳者,受下 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 进 者。燕、赵、韩、魏闻之,皆 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 分)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 休祲降于天( ) 莫不私王 ( ) 期年( ) 10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 分) (1)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3 分)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11这两个文段都是讲臣子与君主的对话,在语言风格上各有什么不同 的特点?为什么?谈谈阅读这两个文段后,你在与人沟通对话方面受到的启 发。 (6 分) 12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题目。 (5 分)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2)假如将“铜雀春深锁二乔”该成“国破人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现代文阅读与鉴赏(每小题 2 分,共 4 分) 阅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节选,完成 1314 题。 九年级一模语文试卷 第 5 页 (共 11 页) 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 赖于创 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 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 识就一事无成。 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 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 对此我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 识就 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创造性的思维, 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 地进行各种尝试。 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 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 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 认为“我不具 备创造力 ”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 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不言而喻,在 创造的宇宙里,贝 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 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相反, 这种非凡的灵感,往 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 渐充实。 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 拥有创造力的 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 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关 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 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 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 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 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13.下面的观点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有知识就有创造力。 B不用有知识,只要坚信自己有创造力就行了。 C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这是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人的条件之一。 D创造能力不是每个人都有的 14.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有( )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现代文阅读与鉴赏(每小题 2 分,共 4 分) 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 1516 题。 色彩其实并不存在。事实上,色彩是一种由 3 个因素(光线、反射光 线的物 体以及由眼睛和大脑组成的能解读光线中信息的感觉器官)综合造成的现象。 因此,事实上我们并不知道某一物体究竟是什么颜色的,我们只能说我们见到 这一物体是什么颜色。 阳光在我们的眼中是白色的,是因为它包含了所有可见的色光,这真是一 个完美的组合。是一种波,阳光这种光波包含了许多不同频率的光波,其中每 种光波的波长都不相同。这 些光波特定的波长,也就是光波的能量,决定了光 波的颜色。当我们把水雾喷 到空中时,每一个水滴都是圆球形, 这能够使阳光 九年级一模语文试卷 第 7 页 (共 11 页) 在穿过水滴时发生折射。每种波长的光折射的角度不一样,于是在我看来,阳 光就被水滴“ 分解” 了,也就是我们看到了可见光的光谱。 我们的眼睛所看到的颜色,是自然界中各种物体反射阳光中光波的颜色。 如果一件物品能将大部分阳光都反射回去,那么它在我们眼中就是白色的;如 果它吸收了大部分的阳光,那么它就是黑色的。如果一个物品能将 75的阳 光反射回去,那么它就已经 是白色的了,人的眼睛能够毫无困难地分辨出大 约 60 多种不同的白色。一些物体能够吸收某种或是某些特定波长的光波,它 反射回去的光波就会呈现出特定的颜色。 知道了这一点,就能容易地解释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色彩现象了。例如, 为 什么生啤、黑啤和棕色啤酒的颜色各不相同,但是泡沫却都是白的? 因为泡沫 的形状使它能够向各个方向反射光线,所以泡沫总是白色的。 色彩只是人类以及其他动物的眼睛和大脑对光波能量的分析。完成这一任 务的则是视网膜上锥型的感光细胞。人的感光细胞一共有 3 种,分别能够对红 色、蓝色和绿色光线产生反 应。 所以我们将红、蓝、绿称为色光的三原色。 现代神经 学的研究发现,每种感 光细胞中含有一种特定的维生素 A 的衍生物,就是这种物质使我们的眼睛能 够感受到各种颜色。 虽然人类的眼睛只有 3 种感光细胞,但是它们的组合 却让我们看到了各种颜色。据统计,人 类的眼睛能够 分辨大约 600 万种不同的 颜色。最新的研究还表明,人类的眼睛中有两种感光通道,一种能 够感受红绿 色,另一种能够感受蓝黄色。而且,只有灵 长类动物和人 类拥有第一种感光通 道,其他哺乳动物只有蓝黄色通道。 人类的眼睛或许是自然界制造出的捕捉颜色最为敏感的机器,因此,科研 人员一直在模仿人类的眼睛制造各种显示器。无论是电视还是电脑显示器,它 们的工作原理都与人眼相同,是基于红、 蓝、绿 3 种 发光原件。不过与眼睛的 精密程度相比,它们还差得很远。目前,无论是电视 机还是电脑的显示器,它 们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显示纯色的色光。 因此,专业摄影师、时装设计师或者是艺术家都明白,不要太信任你在 电 视或是电脑屏幕上所看到的色彩,最好是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让我们能够分 辨 600 万种色彩的视网膜来工作。(节选自参考消息) 15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色 彩 是 一 种 由 光 线 、 反 射 光 线 的 物 体 以 及 感 觉 器 官 3 个 因 素 综 合 造 成 的 幻 觉 现 象 。 B 阳 光 的 颜 色 由 不 同 波 长 频 率 的 光 波 决 定 , 不 同 波 长 频 率 的 光 波 由 其 自 身 能 量 决 定 。 C人类通过 3 种感光细胞构成两种感光通道,其他动物通过感光细胞 构成一种感光通道。 D感光细胞中含有的维生素 A 的衍生物对人类能够感受红、绿、蓝、 黄等颜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6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一个物品能将 75的阳光反射回去就已经是白色的了,因为自 然界中没有物体能够完全反射或是吸收阳光。 B根据 “阳光反射”原理,CD 片对着阳光时我们能看到彩虹般的色 彩是因为光线射入 CD 片时发生了多次反射和折射。 C目前,电视机还不能显示纯色的色光,但是最新研制出的高质量的 电脑已经能够显示红、蓝、绿这三原色的纯色色光。 D人类的眼睛或许是自然界制造出的捕捉颜色最为敏感的机器,世界 在我们的眼中比其他动物看来更为丰富多彩。 现代阅读文( 共 30 分) 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 1721 题。 书 院 清 池 九年级一模语文试卷 第 9 页 (共 11 页) 像有珠宝之癖者秘藏昂贵的宝玉一样,我将一方清池珍藏在自己的心 中。 它平铺 在岳麓书院 注 靠后的院落里。我来时正是夏日午后,池周高树 上的夏蝉正在操练那古老而常新的乐曲,唐代虞世南是它们的知音,只是不知 它们懂不懂得他所写的“ 居高声自 远,非是藉秋 风”的名句?除了年复一年的蝉 声,就是终年不断的水声了。清池的身后就是岳麓山,山上百泉奔赴,潺潺的 流水汇成了这永不干涸的碧池一汪。如一匹软缎的清池,水面上本来绿得一无 所有,但池的对称两角,却有两丛夏荷绣出几铢青钱数枝碧玉和几盏荷花,那 红蝴蝶和黄蜻蜓飞来,它们肯定是在说:这样一幅明丽的水彩画,怎么不让我 们也来着色? 书院清池的美使我倾心,它的静也令我徘徊忘返。清泉之侧的房屋,晴 明之日,粉墙青瓦飞檐的古建筑在池边拍一 倒影;明月来时,碧水在池心 将它洗得晶莹透亮,宛如李白小时不认识的白玉盘不慎掉落水中。虽是千年书 院,平时游人却不多,如果门庭若市, 嚣声盈耳,如同时下的股票交易市场和 热闹的夜总会,那就未免唐突山灵与水神而大煞风景了;这一方清池,我觉得 可以称作“洗心池 ”。人在世间忙碌奔波,或为柴米油盐,或为升沉荣辱, 费尽了 心计与心机,人也蒙尘,心也蒙垢,如果能到池 边来 对明镜而自鉴,濯清波以 洗心,那不也是让灵魂净化的功课吗?正如同仿效高僧之面壁,我此刻面池而 坐,我的心因这 明镜的纯净清明而净化。 秀美而宁静,世间也许还有不少这样的池塘,但是,像岳麓书院这一方 清池那样富于文化意蕴的,恐怕还不多见吧?它得地独厚,不是深山中隐姓埋 名的野水,也不是宫苑里荣华富贵的池塘,它栖身于千年书院之内,非那种无 名氏或暴发户可比。此外,池以文传,历代有关的题 咏且不去说它,南宋朱熹 那首有名的观书有感,我就怀疑是这一方清池灌溉而成,宋代乾道三年(公 元一一六七年)秋八月, 时年三十八岁的朱熹来岳麓书院讲学,和抗金名将张 俊之孙张轼寓居于清泉之侧的百泉轩,题匾额“百泉 轩”三字。他的观书有感 是: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 有源头活水来。 他写的是 读书的感受,不也正是我眼前的清池景色 ?我想叩百泉轩的门 环去请教朱老夫子,可是那里已经成了文房四宝等物的展卖厅,朱老夫子则早 已不见踪影,只有注入清池的活水淙淙而潺潺犹似旧时; 从滚滚红尘 中偷跑出来,小坐在如此的清池之旁,好像远行人在赤日炎 炎中于路边的一处凉亭歇息,让疲惫的心得到片刻的休憩。 友人说 它像一方砚 池,我欣然 赞同,因为它们不仅外形相似,而且文房 四宝之一的砚池也是书院中的必备之物:身为越来越商业化功利化的社会中的 文人,我也祈望清池能洗我俗肠,助我灵思,润我彩笔,让我也写出可圈可点 甚至鹏飞远举的文章来。于是,我离开书院时就将这一方清池,一方名 砚带走, 至今珍藏在我的怀袖。 (作者李元洛 因原文较 长有删改) 九年级一模语文试卷 第 11 页 (共 11 页) 注岳麓书院:书院是过去各地设立的供人读书、讲学的处所,有专人主持, 从唐代开始,历代都有,清末废科举后大都改为学校。岳麓书院是我国最古 老的著名书院之一。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脚下,创办于北宋,历经宋、 元、明、清,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