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点训练三 鉴赏表达技巧 复习方略 鉴赏表达技巧是散文阅读考查的重要考点,也是考生较能得分的一种题 型。然而,这个本该最能得分的题型却在某些考生那里屡屡失分,失分主要失在判断不准、 不会多角度切入等。为此,二轮复习,一方面要继续梳理,构建“表达技巧”知识网络, 熟练掌握常见常用的表达技巧的特点、效果及其例子;另一方面要强化审题答题等针对性 训练,争取多得几分甚至满分。 如何审准题、答好题? 自主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在浙江丽水一个叫路湾的村庄里,有一棵树,一棵大樟树。 那一棵樟树在历次的变迁中却不仅幸免于难,而且越发树大根深。它就像抱着神秘使 命的生灵,一直保持沉默的本性,在心里用年轮的方式记载着天地之间的信息。它的皮越 来越厚了。它的躯干也越来越粗了。它的枝桠,已经像一把巨大的伞,护佑着一方水土, 形成巨大的浓荫。许许多多的鸟,在它的头上结巢,每到黄昏,像私塾里的孩子诵经,叽 叽喳喳吵个不停。 它已经很老了,老得空了心。它的躯干已经倾斜了,就像一个驼了背的老汉。它的躯 体上有许多结疤,这使得它好像一个经受了无数风雨的老人。可是它自己修复了自己。从 它身上长出的两根树枝倒挂在地上,并且长出了根它几乎是自己给自己做了一副拐杖, 让自己有些驼背的庞大的身躯,不至于重心不稳。它几乎不仅仅是一棵树,更像是一个关 于自然的巨型建筑,一个丰饶的生命体系。 它出生于 1_800 多年前的魏晋,脉管里是否回荡着与魏晋一脉相承的萧散遗风?江南 乱世频仍,它身体的年轮里,是否依然珍藏了这块土地上金戈铁马的影像?是否有过一首 隐匿在无数选本里的唐诗,专为它而作,有一首宋词,灵感的产生,缘起于它?它的树叶 间,是否回荡过江南戏文的吟唱?(节选自江子一棵树 ) 1结合文意,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加以赏析。 答: 答案 一连串四个问句,引发思考和联想;运用排比手法,加强语势,强化情感; 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写出了老樟树历经风雨,依旧枝繁叶茂的特点,凸显老樟树 历史经历者、见证者的身份,增加了历史、文化厚重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2 如今这个没有人攀登的竹梯,仿佛有点寂寞之感。从现代化的先进技术角度看来,它 当然是很原始、很落后的。不过,正如现代化的打火机,在风里使用远不及古老的火镰那 么得心应手那样,简陋的东西未必一定比豪华的东西缺少优越性。正如被动与主动、劣势 与优势、困难与顺利之间,不只可以互相转化,而且双方之间没有绝对分明的界限那样, 先进与落后的交通工具各自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发挥它们那不可被互相代替的优越性。譬 如说,如果我离休而能到合江山区居住,有急病要上医院去抢救,在那一尺多宽的石板路 上不能开救护车时,多么先进的汽车,也代替不了滑竿、背带或手杖。 (节选自王朝闻梯的父辈 ) 2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感想?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 运用了对比和类比的手法。拿这种竹梯与现代化交通工具作对比,拿古老的火 镰在风里使用远比现代化的打火机更顺手作类比。说明原始、简陋的交通工具同样有不可 替代的优越性。 精准审题 (一)设问方式 1请具体说明本文的艺术特色。 2画线句(段)描写了,请分析其表达特色。 3请从修辞手法(语言表达/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画线句子。 4请赏析画线句子。 5画线句子运用了手法,请赏析其表达效果。 (二)审题要点 散文表达技巧赏析题的审题同古典诗歌表达技巧赏析题的审题类似,也包括以下要点: 1审题型 即审表达技巧赏析题是明考型还是暗考型。所谓明考型,即在题干中直接要求分析其 表达特色,如“请分析其表达特色” ;所谓暗考型,即题干中带有“赏析”或“如何描写 (表达)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江苏卷多以明考型居多,其他省市多以暗考型居多。 2审范围 即审所给的材料是片段、局部的(如一段或几段、一段中的画线句子) ,还是全文、整 体的。审清这一点对答题尤为重要。行话有“整体看手法,局部看修辞” ,说的就是如果赏 析的是全文,则首先要考虑表现手法;如果是局部,则首先看修辞手法。 “首先”就是优先, 并不是说其他角度不考虑。 3审角度 即审题干要求赏析的角度是定向的还是多向(多角度) 的。所谓 “定向” ,就是题干明确 3 规定了赏析的角度,如从“修辞手法”角度等。 “定向”一般为单一角度。当然,单一角度 还可细化为更小的角度。散文赏析题多是多向(多角度) 的,尤其是江苏卷,更强调要从多 角度赏析。 4审步骤 散文赏析题多是完整型的,即三步答题明确手法具体解释简述效果。江苏卷 题干用语“请分析表达特色”多只含第一、二两步。有的题题干明确要求赏析其表 达效果,也应包含这三步,不过重点放在“效果”上。 5审数量 即审答案数量。一般是多个的(因为它要求多角度切入) ,个别要求的 (如“请简述全文 的主要写作手法”)除外。其他方面,有时要关注有无提示( 暗示)性语言。 规范答题 答题步骤 (1)简单型:运用了、手法。 (2)完整型:指(指出表达技巧名称 )析(分析该手法运用)点(点明其表达效果)。 特别注意 完整型多用于题干带有“分析” “赏析”字眼的题目中,散文赏析题多是 完整型。江苏卷中有“分析表达特色”题,一般只答出第一、二两步,从保险的角度,最 好用完整型作答。 完整型有时不能理解为运用一种手法,就把其完整步骤都写出来。如果所用技巧过 多,可以分成几小类,其表达效果也可综合回答。 答题示例 (2014天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枣香醉人 洪丽丽 虽说是棵枣树,它的意义于我来说却是朝夕相处、不离不弃的童年玩伴。春天,顽皮 地在它疙疙瘩瘩的身上攀来爬去;夏天,撑一个木床,在它绿色庇护伞下纳凉;秋天,肆 意摘取它的果实;冬天,又把所有积雪堆在它的脚下。它和老家,和爷爷、奶奶一起构成 了我童年美好图画中最不可或缺的记忆。一年又一年,奶奶和爷爷为这个大家庭日夜操劳 着,枣树发芽、开花、结出最大最红的枣子;一年又一年,奶奶粗糙的手上布满了淤黑色 的老年斑,枣树的树皮翘起甚至开始一块块地脱落;一年又一年,爷爷健壮的身体日渐衰 弱,枣树的果实也越来越少。( 节选) 请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答案 4 剖析 该答案只有“指” “点”两步骤,少了“析”这一步骤。其实,考场上可以加上 这一步。 如何答准、答全表达技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我的年岁自从冠用了“三十”二字,至今已两年了。不解达观的我,从这两个字上受 到了不少的暗示与影响。虽然明明觉得自己的体格与精力比二十九岁时全然没有什么差异, 但“三十”这一个观念笼在头上,犹之张了一顶阳伞,使我的全身蒙了一个暗淡色的阴影, 又仿佛在日历上撕过了立秋的一页以后,虽然太阳的炎威依然没有减却,然而大地的节候 已从今移交于秋了。 在往年,我只慕春天。我最欢喜杨柳,尤其欢喜初染鹅黄的嫩柳。每逢早春时节,看 见苏醒了的杨柳枝上挂了细珠,带了隐隐的青色而“遥看近却无”的时候,我心中便充满 了一种狂喜。我心中似乎只知道春,常常在说:“春来了!不要放过!赶快设法招待它, 享乐它,永远留住它。 ”别的三季在我都当作春的预备,或待春的休息时间,全然不曾注意 到它们的存在与意义。 两年来,我的心境已经完全转了一个方向,也变成秋天了。自己的心境便和秋十分调 和,常常被秋风秋雨秋色秋光吸引而融化在秋中,暂时失却了自己的所在。我现在对于春 非常厌恶,每当万象回春的时候,看到群花的斗艳,蜂蝶的扰攘,以及草木昆虫等到处争 先恐后地滋生繁殖的状态,我觉得天地间的凡庸、贪婪与愚痴,无过于此了!尤其是在青 春的时候,看到柳条上挂了隐隐的绿珠,桃枝上着了点点的红斑,最使我觉得可笑又可怜。 我想唤醒一个花蕊来对它说:“啊!你也来反复这老调了!我眼看见你的无数祖先,个个 同你一样地出世,个个努力发展,争荣竞秀;不久没有一个不憔悴而化泥尘。你何苦也来 反复这老调呢?如今你已长了这孽根,将来看你弄娇弄艳,装笑装颦,招致了蹂躏、摧残、 攀折之苦,而步你祖先们的后尘!” (节选自丰子恺秋) 文中画线句描写了早春具有代表性的景色,请赏析其表达特色。 5 考生答案 1 善于抓住嫩柳的色彩描写,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考生答案 2 从能色彩角度描写,使用了拟人、引用的修辞手法,从视 觉和心理角度描写。这些手法综合使用,表达了作者对早春的喜 爱之情。 问题诊断 所用的表达技巧答不全。 剖析矫正 考生答案 1 只答出了两点,漏掉了“引用”手法;考生答案 2 虽 答得较全,但仍未完全答出所用的表现手法,未能联系下文答出 “联想、想象”手法。 满分答案 答案 运用拟人和引用的修辞手法,通过联想、想象,从视觉和感觉的角度描写早春 景色,色彩鲜明,语言富有韵味,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1如何答“准” “准” ,就是对所用的手法有个准确判断。做到“准” ,固然要以准确掌握各种表达技 巧的术语、特点为基础。另外,要特别注意下面几点: (1)审题要细。看题干问的是定向角度( 指题干明确要求了鉴赏角度如修辞、语言等), 还是多向角度(没有明确鉴赏角度,只是笼统地说 “赏析表现特色”等) 。只有审得细,才 能判断准。 (2)精致细读。要关注“语言” ,要咬文嚼字,定位分析。一字一句,字尽其妙,句尽 其巧,一句一段牵连内涵,力透纸背。 这时,特别注意两点。一是多从整体思考。要在画线文字中注意整体,如在画线句中 看到了“想起了”于是判断为“想象” ,若注意前面或后面的文字,这里面恐怕有个 “虚实结合”手法。要把画线文字与前面或后面未画线的文字结合起来思考。因为有些手 法只有把前面或后面的文字联起来才能判断出。二是先确定语句描述的对象,如是景物描 写,则要考虑景物描写的手法;如是人物描写,则要考虑写人的手法。 2如何答“全” 因为有时所给文字的手法不止一个,所以要答全。不少考生在该题上失分,就失在 “不全”上。做到答全,要注意以下几点。 (1)多角度切入赏析。 如果是从全文角度分析艺术特色(写作特色) ,可以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构思、 语言表达、修辞手法角度切入。不过, “整体看手法” ,首先从文章所用的表现手法(如象征、 托物言志、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对比衬托等);其次是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主要看它以哪 6 种方式为主(一般是记叙、描写 ),以及几种方式的结合,如描写与抒情相结合,记叙、描 写与议论相结合等;再次可以考虑构思结构、语言表达。至于修辞手法,必须着眼于全篇 的,一般不予考虑。 如果是对局部文字的赏析,优先切入的角度有: 修辞手法(局部看修辞)。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描写方法。因为所给的片段文字多是描写,所以要从描写的角度和方法考虑,首先 要分清是人物描写还是景物描写。是人物描写,则考虑是哪种描写(如动作、心理等) ;是 景物描写,则要考虑其角度和方法,如抓住景物特征,从形、声、色方面描写;调动多种 感觉,使用动静结合、正侧结合等。 表现手法。多是联想想象、对比烘托等,不大涉及整篇用的象征、托物言志、以小 见大等。 语言表达。只有该段文字语言有特色,才会从这个角度考虑。至于表达方式,则需 要较大篇幅的文字才可考虑。 (2)如果所给文字区域较大,则其所用手法较多;如果题干中有“哪些” ,表明肯定有 多个手法在其中。因此,都要从所给材料文字和题干要求想全答全。 记住:答全不是要把所有的手法都写上,只是要在所给文字的范围之内答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当然,在欧洲旅行的时候,你到处都会看到教堂,你到处都会看到耶稣。最具代表性 的是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图景:残酷,痛苦,悲哀,升华,超凡入圣。这里,被残忍地 钉死的耶稣的神态是非人间非世俗的,他的脸面有一种平静和超脱的凝结,他的身体有一 种伸展和奉献的大度,他的胡须有一种化解和顺通的引导。耶稣的样子与其说是一个被屠 杀者受毒刑者,不如说是一个拯救者升腾者。 然而,在柏林西部的著名大教堂里,你看到了另一个耶稣。 “他”被孤悬在迎面的蓝色 镶拼玻璃墙上,在一片靛蓝的幽光映衬下,他低垂着再没有任何力量与情感、没有任何风 息与波澜能够发生的头颅;树全静,风不起,他的身体松弛瘫软,再没有任何痉挛反射哪 怕是本能反应的遗迹,没有任何挣扎奋斗最后一搏或些微的痛楚。十字架上的耶稣在这里 如同一个空荡的口袋,悬挂在已经寂灭坏死的空洞里。他表现为绝对的悲哀,故而不再悲 哀,再不悲哀;表现为对人类的彻底失望,故而不再失望,再不失望;他表现为刺心的疼 痛,故而不再疼痛,再不疼痛。他没有神性,没有使命,没有信念,没有博爱,没有牧羊 人对于羔羊的怜惜,没有拯救的责任与可能,没有复活的力量,没有天国的憧憬慰安,没 有献身的充实的悲剧感,没有天父的依仗和盼头。总之,除了悲哀除了痛苦,除了失望除 了绝望,他已经什么都没有,于是连悲哀痛苦失望绝望也已经蒸发净尽。 7 你从来没有见过这样悲痛或不悲痛的耶稣。这是一个被打倒了的被战败了的被消灭了 的耶稣。耶稣还有遗体,还有躯壳,但已经没有了前途没有了目标没有了大愿没有了能力。 耶稣已经不是耶稣。那么,请问是哪一个撒旦把耶稣毁成了这个样子?可惜,耶稣的敌人 不是魔鬼,不是犹大,不是法利赛人,不是邪教徒异教徒,而是人。(节选自王蒙绝望的 耶稣) 1请指出第二段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表达效果。 答: 答案 将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技巧熔于一炉,使文章既生动形象又深刻精 辟。使用对比的手法,与常见的耶稣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凸显靛蓝的耶稣绝望的 震撼。排比的连环使用,有句式整齐、语调铿锵、气贯长虹、意蕴深厚的表达效果,形 成了结构形式的对称美,并增添了文章的气势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风中的鸟巢 雪小禅 我真喜欢那些风中的鸟巢。 在冬天的荒野里,在肃杀杀的寒风里,我看到那些枯枝上的鸟巢,挂在树梢上,看 着岌岌可危,无限孤单,但又具有饱满的坚挺的力量。 它在风中,在一片枯黄的冬天的树梢上,独自承担风给它的力量。我喜欢那鸟巢的 样子,圆圆的,有毛刺,不规则,在茂盛的夏季和秋天,鸟儿们一点一点衔来树枝,然后 和着唾液一枝枝地搭着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工程! 那些风中的鸟巢,多么疏离,每隔几十米就会突兀地出现一个鸟巢,黑黑的,远远 看去,很孤单。 可是,我喜欢那孤单。 那是应该有的孤独的样子它独立于时间之外,好像偌大的冬天只有它了。在空 旷的冬天,我路过那些鸟巢,路过那些孤单好像我也是一只风中的鸟巢,游走在这冬 天的寂寞里。 这鸟巢像印度女歌手 koaly 的歌,足够寂寞,也足够打动人。我在听她的歌的时候, 常常想起那些风中的鸟巢。我在那些歌声中游走着,凉凉的,薄薄的。感受这风中的冷和 凄然。但真的很好那些风游走在销骨的寂寞里,和那些鸟巢一样吧?我坐在车里,车 里的空调开得很足。不,不冷。那些鸟巢在寒风中偶尔抖动,但不会掉下来。它们高高在 上,它们在冬天里,但又在冬天外。 这样的寂寞其实销骨。但又别有风情似大雪天一个人行走在天地间。我把车里 的空调开得很大,热气扑到脸上,koaly 的声音很空灵,似一条小蛇游到我心里。她带着印 8 度特有的神秘和巫气,带着一些前世的味道,款款而来。声音是紫色的,略带忧郁,又一 声声让人心醉。在关键的地方,一下能击中你,动弹不得。可真好。 它和鸟巢相辅相成,都孤单得很饱满,恰如其分。 有一个人说, “无论睡在哪里,我都睡在夜里” 。这句话让我想起风中的鸟巢。无论 睡在哪里,它们都睡在风里。 想想吧,睡在风里。像一个人的名字,是的,林风眠。他喜欢自己这个名字,他说, 就是小鸟在风中睡着了。他说的风,是春风。 但鸟巢是睡在冬天的风里,更有一种意境上的美感和孤清。有些孤芳自赏吗?有! 有些文艺吗?当然也有!可这些文艺不是装的,不是小情小调,是刻骨的!是带有腐蚀性 的!它侵略了我的灵魂。 我在路上,在冬天的路上,伴我的有这些风中的鸟巢,还有那永定河边的一排排枯 树,桑树,柳树,槐都有古意。旧得让人可以发呆,黑黑的树皮皲裂着,我试图走近 那些树,那些风中的鸟巢,可我知道,走近了,一定没有了现在的荒凉味道。 它们就应该在时间之外,在冬天之外。 我只喜欢那些冬天的鸟巢。它们和春天夏天秋天的鸟巢不一样,春天的鸟巢还单薄, 夏天的太狂躁了,秋天稍显俗气的热闹,只有冬天的鸟巢,显得这样的饱满又这样诱人。 那种诱人,是鸦片似的诱,越孤单,越寂寞,越寂寞,越诱惑。 整个冬天,我时常路过那些风中的鸟巢。我习惯了它们的姿势有些过分的清高 和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操作试题(附答案)
- 2025年初中生物特岗教师招聘考试重点知识点总结
- 2025年初级数据分析师面试技巧及模拟题详解
- 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大数据挖掘及应用》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建筑结构工程师中级职称考试试题集
- 贵州工程职业学院《病理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函数信号发生器设计与实现》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染整工艺原理》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班主任每天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安全员招聘考试题库物资储备与应急处理篇
- 酒店店长述职报告
- (完整版)智能语音平台建设技术建议方案书
- 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
- 2025年中国冻果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新版电子物料编码原则
- 2025广东省劳动合同样本
- 医疗机构患者信息管理制度
- 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材料
- 言语语言障碍康复护理
- 旧油罐防腐施工方案
- 急诊与灾难医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