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第九单元 经世致用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1_第1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第九单元 经世致用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1_第2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第九单元 经世致用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1_第3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第九单元 经世致用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1_第4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第九单元 经世致用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九单元 经世致用 经典原文 9 日知录三则 责任,是一朵灿烂无比的花,开在每个人的心中;责任,是一道辉煌耀眼的光,照亮 每个人的心底。责任是永远推动人类历史、开创人类文明的车轮。顾炎武说:“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陆游说:“位卑未敢忘忧国。 ”站在历史的长河边,细观河边的沙石,每颗沙 石上都镌刻着责任的印痕,每一个印痕都闪耀着责任的光芒。责任,也许是自己对自己的 规定,也许是别人交给你的任务,也许是自己的工作 文 之 有 物 可 传 世 , 器 识 为 先 方 足 观 。美 字 体 赏美文 顾炎武:文化人的楷模 古人画的标准像,看上去都差不多,远没有文字生动。说某个男人漂亮,文字描述 可以一长串四字成语,玉树临风粉面含春,清新俊逸顾盼生神。说长得难看,也有不少现 成,尖嘴猴腮面目可憎,形容猥琐其貌不扬。 用今天时髦的话,生活在明末清初的顾炎武绝对不是帅哥。好友归庄推荐他去扬州 见位高人,特地写了一封介绍信,强调他相貌十分“寝陋” 。海水不可斗量、人不可貌相, 归庄这个招呼有点意思,他希望高人不要以貌取人,而是要听其高论,要听其言信其行, 又强调顾炎武不只是个独行侠,同时又是家风古谊、学问极其精到、识见非常卓绝的大家。 梁启超先生说起顾炎武一往情深,佩服得五体投地,称赞他“不仅是经师,而且是 人师” 。在学问方面,顾炎武达到前无古人的最高境界,头顶上可以有许多光环,他是地 理学家,是历史学家,是哲学家,是经济学家,更是地道的国学大师,在经学和音韵学方 面有着非同寻常的成就。顾炎武被誉为大清王朝“开国儒师” ,是后人津津乐道的乾嘉学 派的祖师爷。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能够成为一代宗师,必然货真价实。顾炎武的学问后人十分 2 推崇,首先是因为独创。所谓独创,就是我手写我心,无一语蹈袭古人。顾炎武一直认为 模仿是文章之大病, “即使逼肖古人,已非极诣 ”。其次是博征。融会而能贯通, “每一事 必详其始末,参以证佐,而后笔之于书,故引据浩繁,而抵牾者少” 。他十一岁时便开始 读资治通鉴 ,自 26 岁起, “阅书数万卷,手不辍录” ,用功的程度让世人望尘莫及。第 三是经世致用。他最反对空谈, “载诸空言,不如见诸行事” 。他的学问是对晚明文化的反 动,而清代学者的朴学传统,正是起源于顾炎武。 做学问必须先立人格, “礼义廉耻,是谓四维” 。秉承“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古 训;顾炎武提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认为“保天下”是普通百姓当仁不让的责任。 清军南下,他纠合同志起义并守卫吴江,失败后幸而逃脱,开始了漫长的逃亡生涯,随行 骡马驮着书籍,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他又只身北上,十谒明陵遍游华北,采访风俗搜集材 料,研究边防和西北地理,垦荒种地结纳同道以图恢复。 顾炎武强调“利国富民” ,但又至死反清。为了巩固统治,清政府想把他招入自己的 人才库,但是他拒绝了诱惑,软硬不吃,既没恃才傲物,趁机要个好价钱做官,也没志灰 心馁遁身山林,做出世的大名士。统治者向来不把杀人当回事,尤其不在乎杀文人,偏偏 对顾炎武,保持了最大克制。直到他七十岁,仍然不忘拉拢引诱,他又一次义正词严拒绝, 视死如归。 “清学开山祖,前朝遗民心” ,顾炎武不愧为清初学术界一位继往开来的大师。 【课内挖掘】 “若后人之书,愈多而愈舛漏,愈速而愈不传。所以然者,其视成书太易,而急于求 名故也。 ” 日知录中有关著书的这段话会引发你怎样的联想?请自选角度,结合实际写一段 300 字左右的文字。 角度 让急躁的心平淡一些。 【课外运用】 示例: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可见做学问,做出真正具有价值的学问是需要 长时间的。司马公三十年著史记 ,曹雪芹十年作红楼梦 ,这其中凝聚着他们的血与 泪,超绝的学者必使用超长的时间来成 长。 不可否认,求得一桩大富贵自古就是文人们读书的重要原因,但那些真正名垂青史的 却大多没入名利场。孔子曰:“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他不甚赞赏为名利而做学问的行 为。看淡了眼前的富贵,忘却了功名利禄,留得那颗菩提心,学问之门方可开。塞林格先 生以麦田里的守望者轰动世界后却躲入乡下小镇,从此远离喧嚣。他在逃避什么?他 在守望什么? 3 那是一颗融于学术、融于艺术的心,那是一把打开精神之门的钥匙。 “忍把浮名,换了 浅斟低唱。 ”柳永如是说。让我们给学者们留下一片不受世俗名利亵渎的净土吧!莫急于让 他们被浮名的心网套牢,莫让伊甸园化作失乐园。他们需要的是心灵的纯净与人格的独立, 不是名为专家、大师的锁链,不要束缚了学者们心灵的翅膀。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舛漏(chun) 菑 (z) 畲(sh) 潢潦(hun) B摭拾(zh) 剿袭(jio) 绛紫(jin) 庾佞(nn) C无稽之言(j) 庶乎(sh) 襟(jn) 裾(j) D名誉(y) 誊写(y) 润身(rn) 刘挚(zh) 解析:B 项, “摭”读 zh, “剿”读 cho;C 项, “裾”读 j;D 项, “誊”读 tn。 答案:A 2从词性上分,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言”字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无稽之言 B皆自成一家言 C黄鲁直言 D故取诸子之言 解析:A、B、D 三项中的“言”是名词,言论;C 项中的“言”是动词,说。 答案:C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一号为文人,无足观矣 C泣孤舟之嫠妇 D上称帝喾,下道齐桓 解析:例句中的“襟裾”为名词作动词,只有 A 项中的“水”是名词作动词。B 项中 的“观”为动词作名词,C 项中的“泣”为动词的使动用法,D 项中的“上”为名词作状语。 4 答案:A 4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句是( ) A霜叶红于二月花 B有益于将来 C然则以文人名于世 D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解析:A、B、C 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只有 D 项为定语后置句。 答案:D 5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而其中小有舛漏 舛:差错 B多一篇之损矣 损:损失 C士当以器识为先 器:器量 D先生君子但用文章提奖后生 奖:奖励 解析:B 项,损:危害。 答案:B 6顾炎武在日知录正始中有“有亡国,有亡天下”的论述。清末维新运动 领袖梁启超将顾炎武这段论述归纳成八个字:“_。 ” 答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 711 题。 唐、宋以下,何文人之多也!固有不识经术,不通古今,而自命为文人者矣。韩文公 符读书城南诗曰:“文章岂不贵,经训乃菑畲。潢潦无根源,朝满夕已除。人不通古 今,马牛而襟裾。行身陷不义,况望多名誉。 ”而宋刘挚之训子孙, 每曰:“士当以器识 为先,一号为文人,无足观矣。 ”然则以文人名于世,焉足重哉!此扬子云所谓“摭我华而 不实我实”者也。黄鲁直言:“数十年来,先生君子但用文章提奖后生,故华而不实。 ”本 朝嘉靖以 来,亦有此风。而陆文裕所记刘文靖告吉士之言,空同大以为不平矣。 宋史言:“欧阳永叔与学者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 可以及物。 ”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欧阳永叔与学者言 B空同大以为不平矣 C一号为文人,无足观矣 D政事可以及物 解析:A 项,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B 项,不平: 古义,不以为然;今义,不公平或者由不公平的事引起的愤怒和不满。C 项,一号:古义, 一旦称为;今义,表示次序第一或等级第一位。 答案:D 5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而宋刘挚之训子孙 A故取诸子之言 B乐道人之善也 C无稽之言 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解析:D 项与例句中的“之”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A、B、C 三项中 的“之”都是结构助词“的” 。 答案:D 9下列句子中“焉”字可解释为疑问代词的一句是( ) A焉足重哉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 心备焉 解析:A 项中的“焉”是疑问代词“哪里”的意思。B、C 两项均为兼词,D 项为语气 助词。 答案:A 10下列推测不合理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唐宋以来,文人增多的原因是:不是真正的文人,却自命为文人的人增多 了。 B刘挚认为作为一个士人,器量与见识是首要的。 C扬雄反对的是华而不实的做法。 D欧阳修的做法在我们今天看来仍是正确的。 解析:D 项,欧阳修的做法在今天看来是欠妥的。 答案:D 11翻译下列句子。 (1)固有不识经术,不通古今,而自命为文人者矣。 译文:_ (2)此扬子云所谓“摭我华而不实我实”者也。 译文:_ 答案:(1)原来是不懂得经学,也不通晓古今道理,却自命为文人的人太多了。 (2)这就是扬雄说的“拾取了我的华丽形式,却没有汲取我的内在实质” 。 三、迁移发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6 题。 廉 耻 顾炎武 6 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善乎, 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 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 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 无所用耻焉。 ”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 耻,是谓国耻。 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 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顷读颜氏家训有云:“齐朝一士 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 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 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 愿汝曹为之。 ”嗟乎!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 媚于世者,能无愧哉! 罗仲素曰: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 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古人治军之道,未有不本于廉耻者。 吴子曰:“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 义,使有耻也。夫人有耻,在大足以战,在小足以守矣。 ”尉缭子言:“国必有慈孝廉 耻之俗,则可以死易生。 ”而太公对武王:“将有三胜,一曰礼将,二曰力将,三曰止欲将。 故礼者,所以班朝治军而兔苴 之武夫,皆本于文王后妃之化;岂有淫刍荛 ,窃牛马,而 为暴于百姓者哉!” 后汉书:张奂为安定属国都尉, “羌豪帅感奂恩德,上马二十匹, 先零酋长又遗金 八枚,奂并受之,而召主簿于诸羌前,以酒酹地曰:使马如羊,钅 豦 不以入厩;使金如粟,不以入怀。 悉以金马还之。羌性贪而贵吏清,前有八都尉率好财货, 为所患苦,及奂正身洁己,威化大行。 ”呜呼!自古以来,边事之败,有不始于贪求者哉? 吾于辽东之事有感。 杜子美诗:安得廉颇将,三军同晏眠!一本作“廉耻将” 。诗人之意,未必及此,然吾 观唐书 ,言王佖为武灵节度使,先是,吐蕃欲成乌兰桥,每于河壖 先贮材木,皆为节 帅遣人潜载之,委于河流,终莫能成。蕃人知佖贪而无谋,先厚遗之,然后并役成桥,仍 筑月城守之。自是朔方御寇不暇,至今为患,由佖之黩货也。故贪夫为帅而边城晚开。得 此意者,郢书燕说,或可以治国乎! (节选自日知录卷十三) 注:兔苴:粗野。刍荛:割草打柴,也指割草打柴的人。泛指乡野之人。金 (q):金属制的耳环。河壖(run):河边的空地。钅 豦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句是( ) A弃礼义,捐廉耻 捐:丢弃 7 B若由此业自致卿相 致:招来,使来 C羌性贪而贵吏清 贵:推崇,重视 D前有八都尉率好财货 率:一概 解析:B 项, “致”的意思是“达到,求得” 。 答案:B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解析:A 项, “乃” ,副词,就;副词,才。B 项, “其” ,语气副词,岂;代词, 他的。C 项, “以” ,都是介词,把。D 项, “于” ,介词,从;介词,比。 答案:C 14下列各项中,全都说明“耻尤为要”的一句是( ) 廉耻,立人之大节 不耻则无所不为 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 夫人有耻,在大足以战,在小足以守矣 自古以来,边事之败,有不始于贪求者哉 故贪夫为帅而边城晚开 A B C D 解析:是说明什么“弃礼义,捐廉耻”的时间之久。两句说明“贪”的危害。 排除这三项即可。 答案:A 15下列对原文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句是( ) A作者认为礼义,是治理人民的重要法则;廉耻是培植人民的重要操守。因为不廉洁 就没有什么不贪取的,不知耻就没有什么不敢做的。 8 B作者认为夏商周三代以后,礼义廉耻就开始被抛弃。但是在那昏聩的时代,仍然不 乏清醒之人,像颜氏家训的作者颜之推即为其一。 C作者为了说明“古人治军之道,未有不本于廉耻者” ,引用了吴子 尉缭子 后汉书中的语言或故事,并由此对辽东之事生发感慨。 D作者认为杜甫的诗句“安得廉颇将,三军同晏眠”一句的“廉颇将”应为“廉耻将” ,是杜甫对边关将领应有不贪之心和廉 耻之行的呼唤。 解析:D 项,理解错误,原文有“诗人之意,未必及此” 。 答案:D 16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 译文:_ (2)自古以来,边事之败,有不始于贪求者哉? 译文:_ 解析:第(1)句中有两个介词结构后置句和一个感叹句,这是翻译的关键点。第(2)句 中注意反问句的翻译。 答案:(1)可是在岁暮天寒时节松柏仍旧坚持到最后凋谢,在风雨交加的日子,公鸡依 然不停地啼鸣报晓,而在那众人都昏睡沉迷的时候,当然也不会没有特别清醒的人啊!(2) 自古以来,边疆局势的败坏,岂有不从贪求财货开始的么? 参考译文: 五代史冯道传论的评论说:“礼、义、廉、耻是国家的四个纲纪,这四个纲 纪不能伸张,国家就会灭亡。 ”说得好啊!管仲如此善于立论啊!礼、义是治理人民的重要 法则;廉、耻是培植人民的重要操守;因为不廉洁就没有什么不贪取的,不知耻就没有什 么不敢做的。人如果像这样,那么灾祸、颓败、变乱、灭亡,也就没有不降临的了;何况 身为大臣若是没有什么不贪取,没有什么不敢做的,那么天下哪有不混乱,国家哪有不灭 亡的道理呢?可是在这四个纲纪当中,知耻是最为重要的。所以孔子在谈论士人的道理时 说:“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要有羞耻之心。 ”孟子说:“人不可以没有羞耻心。能将无耻视为 最可耻的事,则终身必能远离耻辱。 ”又说:“羞耻心对于人是很重要的,从事投机应变巧 术的人,是没什么事情会感到羞耻的。 ”他们会这么说的原因,是由于一个人如果不廉洁, 到了违背礼节损害道义的地步,那原因都是出自没有羞耻心啊。所以身为士大夫如果没有 羞耻心,这可说是国家的耻辱。 我看夏商周三代以后,世道衰退,正道也没落了,背弃礼义, 舍去廉耻,不是一天一 夜的缘故所造成。可是在岁暮天寒时节松柏仍旧坚持到最后凋谢,在风雨交加的日子,公 鸡依然不停地啼鸣报晓,而 在那众人都昏睡沉迷的时候,当然也不会没有特别清醒的人啊! 我最近阅读颜氏家训 ,其中有段内容说:“齐朝有一个士大夫,曾经告诉我说:我有 9 一个儿子,年纪已经十七岁了,略微懂得一些书表奏章,教他说鲜卑话,以及弹奏琵琶, 也快要熟练理解了,凭着这些本事,去侍奉王公卿相,没有不疼惜他的。 我当时低着头不 回答。真是奇怪啊!这个人这样教导孩子!倘若用这种卑鄙的方式,去换取富贵,如果循 着这样的学习过程就能够求得公卿宰相的高位,我也不希望你们这样做。 ”可叹啊!颜之推 是因为没有办法避免,才在混乱的时局中做官,尚且说出这番话来,还有小宛诗人的 精神,那些卑劣地献媚于世俗的人,能不感到惭愧吗! 罗仲素说:教化是朝廷急要的工作,廉耻是士人优良的节操,风俗是天下的大事。朝 廷有教化,士人便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天下才有良风美俗。 古人治军的原则,没有不以廉耻为本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