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3 古今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人民版_2_第1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3 古今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人民版_2_第2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3 古今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人民版_2_第3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3 古今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人民版_2_第4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3 古今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人民版_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专题过关检测(十三) (时间:45 分钟,分值: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1(2016浙江金华十校高三调研)某同学这样讲述“洛阳纸贵”的典故:“西晋太康 年间,文学家左思作三都赋 ,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书商们竞相刻版印刷,一下子使纸 昂贵了几倍。 ”这段讲述有悖史实,这是因为西晋时期( ) A造纸术没有被发明 B都城在长安而非洛阳 C尚未发明雕版印刷术 D没有赋这一文学形式 解析:选 C。造纸术发明于西汉,东汉时蔡伦将技术改进,故 A 项错误;西晋的都城 是洛阳,故 B 项错误;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代,故 C 项正确;赋是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 西汉时发展起来,西晋时期仍是主要的文学体裁,故 D 项错误。 2(2016湖南衡阳高中毕业班联考)有学者认为,在儒家文化的背景下,古代科学家 在研究科学时,不仅研究动机与儒家思想有关,所运用的知识中包含着从儒家经典中所获 得的知识,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与儒学的经学方法相一致。这说明( ) A古代科技存在浓厚的神学迷信色彩 B科学家重视科学理论的研究与创新 C古代科学研究以儒家经典作为指导 D古代科学研究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解析:选 D。依据材料“古代科学家在研究科学时,不仅研究动机与儒家思想有关, 所运用的知识中包含着从儒家经典中所获得的知识,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与儒学的经学方 法相一致”可知古代科学研究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故 D 项正确。 3(2016安徽江南十校高三联考)楹联续话卷一:“书道入神明落纸云烟今古竞 传八法,酒狂称圣草满堂风雨岁时宜奠三杯” 。下列作品与楹联描述的书法风格致的是( ) 解析:选 A。由题干中“酒狂称圣草满堂风雨”可知是后人对唐代草书大家张旭书法 成就的评价,张旭擅长草书,世称“草圣” , 古诗四帖是草书,故 A 项正确;兰亭序 是行书,故 B 项错误;贺捷表是楷书,故 C 项错误;乙瑛碑拓片是隶书,故 D 项 错误。 4(2016广东江门一模)宋徽宗赵佶以画花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 试制度。如一次出考题为“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获得第一名的画着船夫躺在船尾, 独自吹着笛子。画家要表现题中“无” ,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那种闲散、宁静、安 逸的意境被表达得更加准确。由此可知( ) A宋代风俗画盛行于宫廷和民间 B宋代统治者治国水平和艺术才能都很高 C宋代科举考试增加了绘画科目 D宋代绘画反映出理学对个人道德修养的影响 解析:选 D。理学强调个人道德修养,与材料中绘画注重意境相符,故 D 项正确。材 料没有体现风俗画,故 A 项错误;材料体现出宋代皇家画院注重绘画闲散、宁静、安逸的 2 意境,没有体现统治者治国水平,故 B 项错误;题干体现的是皇家画院实行考试制度,而 没有提到科举考试增加了绘画科目,故 C 项错误。 5(2016湖北高考仿真卷)下图为中国邮政发行的主题为“中国古代文学家”的纪念 邮票,包括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四个人物:贾谊、司马相如、扬雄和班固。将他们列为一组 是因为他们的作品( ) A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B以华丽的词藻描绘气势恢弘的时代 C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受到市民的欢迎 D特别重视主观意识和感情的抒发 解析:选 B。图片中贾谊、司马相如、扬雄和班固被称为汉赋四大家。奠定了中国古 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的是先秦的诗经 ,与图片汉赋不符,故 A 项错误;汉赋以华丽的 词藻描绘汉武帝时期气势恢弘的时代,故 B 项正确;宋词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受到市民 的欢迎,与图片汉赋不符,故 C 项错误;图片中人物都是汉赋中大赋的行家,但大赋篇幅 冗长、词藻堆砌,存在缺乏情感的缺陷,故 D 项错误。 6(2016郑州高中毕业年级质检)历史学家钱穆以为, “总之,古代中国在宋以前, 文学艺术尚是贵族的、宗教的,而宋兴以来则逐渐流向大众民间,成为日常人生的” 。下列 分别体现“宋以前”与“宋兴以来”艺术形式特点的是( ) A彩陶画与汉赋 B话本与小说 C唐诗与风俗画 D楚辞与文人画 解析:选 C。彩陶画和汉赋都是宋以前的,不符合题意,故 A 项错误;话本与小说都 是宋兴以来的文学艺术,故 B 项错误;唐诗属于宋以前,由于对文学水平要求较高,底层 百姓很难真正参与其中,因而属于贵族的,而宋代风俗画展现社会风俗,反映大众生活, 故 C 项正确;文人画需要有很高的文学修养,不符合大众民间生活,故 D 项错误。 7(2016四川宜宾高三模拟)京剧脸谱繁多,蔚为大观。 说唱脸谱中的这段歌词 写道:“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 飞叫喳喳” “白脸”表达的是( ) A忠勇正义 B奸诈狡猾 C刚直果敢 D凶猛骁勇 解析:选 B。红脸表达的是忠勇正义,故 A 项错误;白脸表达的是奸诈狡猾,故 B 项 正确;蓝脸表达的是刚直果敢,故 C 项错误;黄脸表达的是凶猛骁勇,故 D 项错误。 8(2016山东泰安模拟)据日本每日新闻援引美国方面的解密资料称:1967 年 8 月,日美防卫高层在东京举行秘密会谈,协商美国若与中国发生核战争,将把核武器带 入日本小笠原群岛,让核武器基地化,日本方面对此将给予配合。日美这一会谈的背景是( ) A古巴导弹危机 B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D中国原子弹、氢弹的成功爆破 解析:选 D。中国原子弹的成功爆破是 1964 年,氢弹的成功爆破是 1967 年,与材料 3 时间接近,且原子弹、氢弹属于核技术领域,故 D 项正确。抓住时间“1967 年”来分析, 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在 1962 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发射成功是在 1970 年,故 B 项错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是在 1950 年,与材 料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 9(2016江西重点中学盟校高三联考)1985 年 5 月,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出了“关 于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项目促进地方经济振兴”的请示,引用了中国的一句谚语“星星 之火,可以燎原”誉名为“星火计划” ,寓意为科技的星星之火,必将燃遍中国的农村大地。 该计划的提出是为了( ) A适应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B改变农村经济建设粗放式经营的状况 C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D配合“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 解析:选 B。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是 1987 年党的十三大提出的,与题干 无关,故 A 项错误;“星火计划”是针对地方经济的振兴,与改变农村经济建设粗放式经 营的状况有关,故 B 项正确;1992 年的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在 1995 年提出的,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 10(2016湖北稳派高三强化训练)评弹是一种盛行于江南地区的曲艺门类,在新中 国成立前曾广为流传。1951 年 3 月后评弹书目一度停演。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评弹再次 焕发了新春,许多传统书目被保存、整理和传承,同时大量新的评弹书目不断推出。评弹 艺术的再度发展主要得益于( ) A社会民众强烈需求 B “双百“方针的提出 C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D “二为”方针的提出 解析:选 B。根据题意可知,评弹艺术由停演到再度发展都发生在 50 年代,因而与社 会民众的强烈需求关系不大,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的时间信息“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 可知,此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毛泽东在 1956 年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 针,促进了文学艺术科技的繁荣,故 B 项正确;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不是主要原因,故 C 项错误;“二为”方针是指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文革”结束后邓小平 提出的,故 D 项错误。 11(2016河南商丘高三模拟)1954 年教育部规定:“高中从一年级起授俄语;个别 地区缺少俄语师资的可授英语;二、三年级原授英语的,可继续授英语,如有俄语师资而 学生又愿意改授俄语并对英语教师能作妥善安置者,可改授俄语。 ”这种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 A从语言上构建意识形态 B为一五计划做人才储备 C确保苏联对华的主导性 D促进外语教学的多元化 解析:选 A。1954 年的规定倾向于俄语授学,联系当时两极对峙、美苏冷战的背景, 可见此举旨在从语言上构建意识形态,故 A 项正确;1954 年“一五”计划早已开始,故 B 项错误;我国教育部的规定,不是让苏联主导中国,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政策,故 C 项 错误;材料中只有俄语和英语,且更倾向于俄语,无从体现“多元化” ,故 D 项错误。 12(2016南昌高三调研)下表是我国高考录取率(指当年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之比) 时间 1977 年 1979 年 1984 年 1988 年 2008 年 2011 年 录取率% 4.8 6.1 28.7 24.6 57 72.3 4 表中数据说明我国高等教育( ) A短时期实现了普及目标 B由精英化发展为大众化 C在曲折中逐步发展起来 D录取率与经济发展一致 解析:选 B。我国高考录取率 1977 年较低到 2011 年达到较高比例,经过了三四十年, “短时期”与史实不符,故 A 项错误;从 1977 年的录取率到 2011 年的录取率可知,高等 教育日趋普及,故 B 项正确;图表显示高等教育录取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曲折”没有 体现,故 C 项错误;图表中 1984 年和 1988 年的录取率对比,可知录取率并非与经济发展 一直保持一致,故 D 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2 小题,第 13 题 28 分,第 14 题 24 分,共 52 分) 13(2016广东中山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约瑟认为: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伴随而来的是纯粹科学和应用科 学本身的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繁盛。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费正清认为:“朱熹殁后,他的理学思想逐渐成为一种僵化的正统思想宋代以后 中国文化发展滞缓,使得中国在 19 世纪时积弱不振。 ”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 近代中国不同时期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时期 代表人物 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鸦片战争时期 魏源 学习西方制造战舰、火械等先进技术,改进军队武器装备 洋务运动时期 李鸿章 中国技不如人,学西洋“为民生日用,军器制作之源”的 “格致、测算、舆图、火轮、机器、兵法、炮法、化学、 电学等” 新文化运动时期 陈独秀 “科学之功用,非仅在富国强兵及物质上幸福之增进而已” ,应求真致用并重,要用科学的态度、精神、思想和方法 去对待一切传统观念和社会问题,以至于人生 据马尚斌中国近代史教程等编制 材料三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科技实力大为增强。在航天科学领域,由我国自 主研发的“神舟”系列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成功探月之旅则标志着我国 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在信息技术领域,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在生 物科学领域,解决了亿万人吃饭问题的杂交水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整理 (1)列举宋代获得发展完善并对西方社会转型产生影响的科技成就。根据材料一提炼关 于理学和古代科学技术关系的两种不同看法,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加以论证。(10 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对科学技术的看法较 19 世纪中期有 何显著不同?分析产生上述变化的原因。(10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新时期“我国的科技实力大为增强”的原因。 (4 分)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宋元时期、近代前期和现代中国科技发展 的特色。(4 分) 解析:(1)第一小问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代对西方社会转型产生影响的科技成 就即可;第二小问论证,首先,从材料一提炼关于理学和古代科学技术关系的两种不同看 5 法:理学对宋代科技具有促进作用,理学后来阻碍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然后结合史实分 析论证即可。(2)第一小问不同,由材料二中“学习西方制造战舰、火械等先进技术,改进 军队武器装备”信息可以作答;由材料二中“应求真致用并重,要用科学的态度、精神、 思想和方法去对待一切传统观念和社会问题”信息可知,新文化运动时期从技术层面深入 到文化(思想观念)层面。第二小问原因,结合甲午战争到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历史背景进行 逻辑分析即可。(3)结合所学知识从 1978 年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背景从经济、政治、 科技角度分析即可。(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不同时期中国科技发展的特色,言之有理 即可。 答案:(1)成就: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火药广泛用于军事。 看法一:理学对宋代科技具有促进作用。 论证:认为理比气更根本;仁者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升华抽象思辨,主张格物致 知,理性分析自然。(任意两点即可) 看法二:理学后来阻碍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 论证:理学成为维护专制主义政治的经典;压抑人的自然欲求;知识分子埋首经书, 脱离社会实际。(任意两点即可) (2)不同: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时期,主要强调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自然科学知识,仍 停留在器物层面;认为科学技术是实现富国强兵的手段。新文化运动时期,从技术层面深 入到文化(思想观念)层面;强调以科学的态度、精神、思想和方法启迪民众,思考人生, 改造社会。 原因:甲午战败,部分先进的国人认识到制度的落后和“师夷长技”的局限,开始学 习西方的政治,推行政治改良;辛亥革命后建立了民国,但民主政体有名无实;旧思想文 化阻碍着民主政治的真正实现;需要弘扬科学思想批判愚昧、迷信,促进思想解放。(任答 三点即可) (3)原因:改革开放的实行;综合国力的增强;党和政府对科技的重视(或提出“科教 兴国”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4)特色:宋元时期,文明传承与自主创新;近代前期,引进西学与模仿探索;现代中 国,自主创新与开放交流。 14(2016贵州八校联盟高三联考)18 世纪中叶,曹雪芹的红楼梦问世,在中国 文学发展史上树起了一座灿烂的艺术丰碑。此后,对红楼梦的研究不断展开,逐渐形 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红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红楼梦的批评与研究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 1754 年至 1901 年。第二阶段是从 1902 年至 1949 年,这是现代红学的开端。1917 年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 培出版石头记索隐 ,继承了清中期以来对红楼梦研究的思路。1921 年时任北大教 授的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 ,观点正好与蔡元培相反,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论。胡适使用 “科学” “实验”等方法考证红楼梦 ,吸引了一大批的追随者,真正形成了一个学术流 派,开启了现代红学的研究。第三阶段自 1949 年至 1978 年。1954 年,毛泽东写下了关 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 ,亲自领导和发动了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和胡适思想的批 判运动,开了新中国成立后将不同学术观点之争同政治斗争联系起来的先河。此后,用阶 级斗争分析法研究红楼梦成为红学的主流。第四阶段自 1978 年至现在,以中共十一届 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 红楼梦研究与海外红学合流而相呼应,从而进入了一个更加彻 底的多元化时代。 陈维昭红学通史 (1)明清时期,以红楼梦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小说发展迅速。请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 原因。(8 分) 6 (2)蔡元培与胡适关于红学的争论体现了当时北大的什么办学方针?结合材料及所学知 识分析胡适“开启现代红学研究”的主要背景。(10 分) (3)根据材料指出红学研究第三到第四阶段的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 因。(6 分) 解析:(1)原因,设问提示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即考虑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