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2007年学校承担各级课题一览表_第1页
2001—2007年学校承担各级课题一览表_第2页
2001—2007年学校承担各级课题一览表_第3页
2001—2007年学校承担各级课题一览表_第4页
2001—2007年学校承担各级课题一览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12007年学校承担各级课题一览表 课 题 名 称 编 号 负责人 课题组成员 学科分类 实验时段 备 注 烟台市级课题:语 文创造学习 张发德 语 文 19992003.9 语文创造学 习示范学校 山东省级课题: 1、 在学校教育全过 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 育的研究 ;2、 中学 生学习心理辅导研究 王倩君 心 理 健 康 2001.10 承担 2004.9 补发 立项通知书 山东省心理 健康教育实 验基地 烟台市教育科学“十 五”规划重点课题: 普通高中阶段活动 课程设置研究 105ZHDA02 王倩君 张广夫 张辉庆 杨兴斌 周育玲 刘世良 周希伦 孙利民 李 琳 杨光洲 刘国庆 田 军 实 践 活 动 2001.7-2003.7 烟台市现代教育技术 科学研究实验课题 多媒体教学、网络 教学促进教学改革的 实验研究子课题 运用网络教学,提 高理科综合素质 王倩君 理科 2001.11-2004.3 十五规划“整体构建 学校德育体系的深化 研究与推广实验”国 家重点课题 王倩君 德育 2002-2006 实验学校 山东省创新教育实验 与研究子课题创新 型师资培养研究 王倩君 教 育 管 理 2004.11 山东省创新 教育实验与 研究实验基 地(铜牌) 莱州市教育科学“十 五”规划课题子课题 新课程下的高中地 理教学研究 李维博 张 梅 叶肖玲 曲 升 钟丽萍 刘建斌 李松岐 刘德新 由 云 地 理 2004.11 林海云 江 奕 韩 旭 莱州市教育科学“十 五”规划课题子课题 新课程标准下历史 课堂教学的思考与研 究 王宝松 崔秀岩 杨春宏 刘瑛蔚 姬大鹏 何雪峰 石 莹 纪朝彬 王永娟 王 宁 徐晓雷 原祖合 于春梅 历 史 2004.11 莱州市教育科学“十 五”规划课题子课题 新课程下教学方式 应作怎样的变革 牟丽娟 马晓霞 孙秀美 李 壮 徐敬先 许光红 刘晓峰 王吉东 张 磊 纪正霞 杨京华 王 莉 政 治 2004.11 莱州市教育科学“十 五”规划课题子课题 新课程教学实施过 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王绍波 王 群 于秋凤 曲国玲 王桂芹 邹金霞 刘春霞 生 物 2004.11 莱州市教育科学“十 五”规划课题子课题 新课程背景下探究 化学教学的研究 徐 俐 杜瑞刚 杨建业 程绍璋 梁风琴 任玲玲 崔贤华 池卫娟 任迎春 化 学 2004.11 莱州市教育科学“十 五”规划课题子课题 寻求用数学方法解 决物理疑难问题的方 法 孙洪林 张耀辉 方玉杰 宿志英 穆振华 史建民 物 理 2004.11 莱州市教育科学 “十五”规划课题子 课题新课程下教学方 式应做怎样的改革 吴君玲 赵 凯 尹培柱 王国兴 孙 杰 李天赢 周树华 张伟庆 王志圣 王传科 汪菊新 杨栋杰 数 学 2004.11 莱州市教育科学“十 五”规划课题子课题 对提高英语学科备 黄桂荣 孙建汀 肖鸿林 潘旭燕 戴维嘉 战秋玲 门巧云 英 语 2004.11 课质量的研究 李明杰 温琳琳 张 锐 莱州市教育科学“十 五”规划课题子课题 高中学生语文学习 方法的研究与自学能 力的培养 姜 华 孙旭岩 王伟丽 邱培桐 邓升杰 邱萌萌 彭春娟 刘 红 何 敏 张红艳 语 文 2004.11 “十五”规划课题 学校管理机制实证 研究子课题学校 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批复文号教 题办字 2005343 号 王倩君 曲广文 闫 磊 吴文杰 唐林军 张辉庆 孙希红 张文国 教 育 管 理 2005.2-2009.8 “十五”规 划课题学 校管理机制 实证研究 实验学校 (铜牌)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 五”教育科学研究规 划重点课题高校阅 读与高中新课程教学 0601274B129 王倩君 刘 沣 张辉庆 闫 磊 刘原尊 张希坤 吕国庭 孙希红 语 文 2006.4-2010.8 “高效阅读” 课题实验学 校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 五”教育科学研究规 划重点课题中华传 统文化与青少年素质 教育研究 CSD-1002 王倩君 李 波 孙希红 任国凤 吴文杰 德 育 2006-2010 实验学校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 五”教育科学研究规 划重点课题学校科 学与技术学习环境创 新的实践与探索 SSD-3001 王倩君 张广夫 邓 河 张辉庆 孙希红 科 技 2006.1-2009.8 实验学校 国家教师基金“十一 五”规划重点课题 “全国教师队伍建设 研究”全员业 绩考评体系的研究与 构建 CTF050102- 173 王倩君 张广夫 吴文杰 孙希红 唐林军 张辉庆 闫 磊 原永雯 邓 河 侯文波 教 育 管 理 2005-2008 全国重点课题实验学校 莱州市教育科学“十 一五”规划课题现 代学校人力资源管理 lzkt11501 王倩君 张广夫 吴文杰 孙希红 张文国 唐林军 教 育 管 2006.11-2009.6 体系的研究与构建 理 中央教科所教育信息 研究中心中国特色 教育理念与实践 TSXX0330 2007.9 中国特色教 育理念与实 践项目学校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 五”规划教育部重点 课题课程资源促进 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 验子课题开发利 用课程资源,提高英 语教学效能研究与实 验 沈学彦 沈学彦 英 语 2007.9 实验基地 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 心十一五重点课题 中国学校心理健康 教育行动研究子课 题学校心理健康教 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 透研究 ZT01-0249 王倩君闫 磊 心 理 健 康 2007.7 实验基地 (一)烟台市课题高中语文创造学习 立项时间 1998 结题时间 2003 主 持 人 张广夫 杨兴斌 课题组成 员 徐志远 满学森 肖 岩 周爱萍 研究目标 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为指导,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多读多写,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 素质。 研 究 任 务 主要从三个层面进行研究。一是改革课堂教学。废止满堂灌、注入式,提倡启 发式、讨论式,提倡语言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探索并形成“自读课、讨论 课、拓展课、应用课”四课型教学模式。二是加强语文阅读。增设语文阅读室, 增加语文阅读时间,扩大语文阅读量,定期编印时文选粹 (每周一期) ,强 化写作训练。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创办由学生主办的校报我 们 、校刊文泉 ;经常举办辩论会、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书法比赛等。 1、张广夫、杨兴斌撰写的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获中学语文教学 、 作文周刊编辑部科研论文评比一等奖。 2、倪东英撰写的三自主课堂教学探索荣获山东省一等奖。 研 究 研究 论文 3、周爱萍老师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上的论文,得到专家的好评。 4、杨兴斌撰写的多读多写,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发表于校 本教研行动报告高中新课程实验“教学研究”专辑。 5、徐志远撰写的更新观念,创新方法,实施创造学习工程发表于 校本教研行动报告高中新课程实验“教学研究”专辑。 6、肖岩撰写的两阶段三课型四结合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新模式发表 于校本教研行动报告高中新课程实验“教学研究”专辑。 7、潘智明撰写的也谈语文课文教学 、 作文教学中的四种竞争 发 表于校本教研行动报告高中新课程实验“教学研究”专辑。 8、王培尧撰写的语文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现代信息意识发表于 校本教研行动报告高中新课程实验“教学研究”专辑。 经验 交流 2004 年 12 月 16 日,学校参加烟台市“高中语文创造学习”理论与实 践经验交流暨总结表彰大会,张广夫副校长作了“实施创造学习,激活 语文教学”交流发言。 专家 评价 2001 年 3 月和 2003 年底,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会 长兼副秘书长陈金明、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高伟毅和常务理事吴心田等 专家先后两次来学校考察语文教改工作,都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学校 语文教改工作重实践,有创新,成效显著,并为学校题词。 学校荣获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烟台市教育科学研究 院颁发的“高中语文创造学习示范学校”铜牌。获得 荣誉 周爱萍、杨兴斌、倪东英、王培尧四位教师获“语文创造学习先进个人” 称号。 成果 宣传 莱州电视台、 烟台日报 、山东电视台均以专题形式,全面报道了莱州 一中语文教改情况。 成 果 取得 成绩 2003 年高考,语文高考成绩平均达到 109.1 分,进入烟台市前 50 名的 人数列烟台市第一。语文的改革和创新,带动了整个文科教学的发展。 2001-2004 年高考,文科本科上线人数和优生数连续 4 年位居烟台市第 一,4 年中出现 1 名山东省文科状元、3 名烟台市文科状元。 (二)烟台市电化教育馆课题运用网络教学,提高理科综合素质 立项时间 2002 年 2 月 结题时间 2004 年底 主 持 人 王倩君 课题组成员 刘 沣、唐林军、邓 河、吴文杰、孙希红、王俊杰、傅金生、迟旭松、王启东、杨尧磊 研究目标 探索信息技术与理科教学整合的有效途径,全面提高理科教学质量。 研究任务 研究重点:一是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二是促进学生自主 学习和个性发展。研究难点:一是理科各学科之间与网络环境的结合。二是各 学科教学资源库的建立。 研究成果 研究 题目:运用网络教学,提高理科综合素质课题研究报告 报告 主要成果:初步形成了微机辅助、优化课堂教学的三种操作模式: 设立情景,激发兴趣。引导释疑,突破难点。先设疑问,开拓思 路。使用微机辅助教学,便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的全过程,提高 课堂教学效率和知识传授质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 的思维领域。 教学 资源 实验教师和电教老师在实验过程中合作制成了一套各学科的教学光盘, 各科在教学软件的制作和设计上逐步成熟。 (三)烟台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普通高中阶段活动课程设置 立项时间 2001 年 7 月 结题时间 2006 年 5 月 主 持 人 王倩君 课题组成员 张广夫 张辉庆 杨兴斌 周育玲 刘世良 周希伦 孙利民 李 琳 杨光洲 刘国庆 田 军 研究目标 课题针对当时普通高中阶段活动课程的研究尚处于起步探索之中,比较零 散、分散,其成果也主要表现为实践上的一些具体做法的现实提出,旨在通过 较深入的研究,力求建立较为系统、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框架,在实践上满 足学生多样发展的需要,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新知,积累丰富的直接经验,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发展的习惯,推进优生培养和发展学生的 爱好特长。 研究任务 该课题历时四年,从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方面着手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 报告 题目:烟台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普通高中阶段活动课程 设置研究报告 主要成果:初步形成了普通高中活动课程设置的实施策略:1、亲身经 历、深入探究;2、自主发展,提供空间 ;3、探索发现、拓展提升; 4、交往合作、融于社会。 研究成果 实验 结果 是学生对获取科技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强,学生的探索动机也越来越 强烈;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得到更新,科学素质得以提高,教科研能力 不断增强。 实践证明,高中活动课程的科学设置与实施,有利于现代教育教学 思想的传播,有利于学校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的优化组合,有利于教 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预见,一旦在面上推 开,广大高中教育教学改革会出现气象更新的局面。 (四)省教育厅课题研制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 立项时间 2004 年 2 月 结题时间 2004 年 6 月 主 持 人 王倩君 研 究 人 孙希红 研究目标 制定学校层面的、可操作性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 研 究 任 务 研究工作分五步走:第一步理论学习。学习国家高中新课程标准、教育部 和山东省课改实验工作方案,从宏观上把握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和目标 定位;学习多元智能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把握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学习 国内外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提高操作层面的感性认识。第二步外出研讨。 2004 年上半年,学校教科所研究人员先后到北京、济南、烟台、青岛等地参加 国家课程研究中心和山东省课程研究中心组织的专题研讨会,对新课程改革的 认识进一步深化。第三步调查研究。对学生需求、教师现状、社区条件进行深 入调查,把调查结果作为课程设置、学校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第四步方案的 制定、修改与完善。方案由学校教科所负责组织制定,实验方案完成后,参加 省教育厅组织的省高中新课程实验定点联系学校方案交流研讨会,广泛听取意 见,会后进行了修改与完善。 研 究 成 果 经过近 3 个月的前期科研攻关,出台了莱州一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 及莱州一中新课程培训方案 、 莱州一中新课程编排方案 、 莱州一中学分 指导方案和莱州一中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四个分方案,取得了初步的研究 成果。2004 年 6 月,学校在全省 51 个定点实验联系学校实验方案研讨会 上作了小组发言,受到普遍好评。同 年 8 月 , 这 些 方 案 又 被收录在山东省普通高中 新课程定点联系学校实验工作方案汇编一书中。 (五)中国教育学会“十五”科研规划课题学校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研究 立项时间 2005 年 2 月 结题时间 主 持 人 王倩君 课题组成 员 曲广文 闫 磊 吴文杰 孙希红 唐林军 张辉庆 张文国 研究目标 探索构建适应规模学校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研究 任务 包括学校用人机制、评价机制、人才配置机制、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机制。 初步构建起三大管理体系,即全面目标计划体系、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和 全员业绩考评体系。 制定了莱州一中关于加强学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意见 、 中层干部管 理规定 、 教师管理规定 校聘人员管理规定和全员轮岗方案 。 阶段 研究 成果 王倩君校长撰写的论文探索学校管理新模式 实现规模教育新突破 ,先后 刊载于山东大学教育拓展的理论与实践专集 、 山东大学报和大众日 报 成 果 第五届“学校管理机制实证研究” 课题工作会议暨“学校先进管理经验交流会” 会议背景 “学校管理机制实证研究”是由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 会承担的“十五”教育规划课题,2004 年 7 月课题研究正式启动。 前四届课题工作会议先后在北京、南宁、杭州、丹东召开,共有 170 多所学校接受领导授牌。莱州一中作为“管理机制实证研究” 学校之一,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科研成果和管理实绩。因此中国教育 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决定在莱州一中举办第五届“学校管理机制 实证研究”课题会议。 主办单位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 协办单位 莱州市教育体育局 承办单位 莱州市第一中学 会议时间 2005 年 10 月 23 日至 26 日 会议主题 解中国基础教育当前面临的形势。 研究课题“学校管理机制实证研究”的实施策略。 交流新形势下基础教育改革经验。 课题实验学校管理者及各子课题负责人培训。 参会人员 教育部关工委主任、原国家教委副主任邹时炎、中国教育学会教育 机制研究分会理事长王有盛、中央教科所培训中心主任毕诚、山东 省教科所政策研究室主任孙维胜、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 副秘书长王金重、山东省烟台市教育局副局长徐杰、莱州市副市长 于臣、莱州市教体局局长于元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全国各地 180 多所中小学校的校长与会。 传 播 主要日程 10 月 23 日上午开幕式结束后,王倩君校长作了建立现代学校 管理模式的思考与探索主题报告,报告分“莱州一中历史发展沿 革情况” 、 “学习与反思” 、 “探索与实践”三大部分,从确立“以人 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学校发展中面临的新挑战、探索现代学校制 度建设”等几方面,重点交流了莱州一中在学校管理和教学改革方 面所取得的经验。 下午,中央教科所培训中心主任毕诚作了关于班主任专业化建 设的几点认识的专题报告。报告对新时期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提出 了十条要求:一是热爱学生,富有责任心和法律观念;二是善于组 建一个人际和谐、团结一致的教师团队;三是善于培养学生骨干干 部,组建一个民主、高度自治的班委会等 10 月 24 日上午,原国家副总督学、原教育部基教司司长王文湛 作了“新观念、新课程、素质教育、教师素质”的专题报告。下午, “学校管理机制实证研究”课题办主任施进军对学校管理机制实 证研究的课题的选题与实施进行了阐述。 10 月 25 日,与会代表参观考察了莱州中华武校、双语中学和文 峰中学,下午, “学校管理机制实证研究”课题实验学校代表及与 会代表进行了发言交流。 (六)国家教师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全员业绩考评体系的研究 与构建 立项时间 2005 年 结题时间 主 持 人 王倩君 课题组成员 孙希红出台研究方案、撰写研究报告 唐林军研究出台领导干部、职员业绩考评体系 张辉庆研究出台高一、高二教师业绩考评体系 闫 磊研究出台高三教师业绩考评体系 原永雯研究出台音体美专业部教师业绩考评体系 邓 河研究出台公共教育处教师业绩考评体系 侯文波研究出台后勤集团校聘工人业绩考评体系 选题依据 从 2004 年开始,我校发展成为一所万人规模高中,教职工总数达到 1090 余名,其中,专任教师 599 人,职员 91 人,中层以上干部 24 人,招 聘工人 400 余人。教师来自于全国各地,有一中原有教师,有市内考聘教师, 有外地招聘教师,有新分配教师,教师成分复杂,素质参差不齐,如何对各 层面的人员进行科学、公正、合理的评价与奖励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研究内容 (1)研究建立领导干部、班主任、教师、职员及校聘工人评价制度。 (2)研究建立各系列奖励制度。 (3)建立、完善各系列人员业绩档案。 研究意义 通过建立体现奖勤惩懒、奖优罚劣、优胜劣汰原则的全员业绩考评体系,解决对人的科学管理与评价,激励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献身教育事业。 研究基础 从 2001 年开始,学校逐步对全体人员进行全面、准确的定位,从干部 到职工,从团队到个人,从目标到过程,再到结果,制定出一系列的考核评 价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