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011年度初二年级阶段考试语文试卷_第1页
2010年2011年度初二年级阶段考试语文试卷_第2页
2010年2011年度初二年级阶段考试语文试卷_第3页
2010年2011年度初二年级阶段考试语文试卷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 年2011 年度初二年级阶段考试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5 分) 1、选择所给注音有错误的一组( ) (3 分) A、矜持(jn) 披挂上阵(gu) 序幕(x) 笼罩(lng) B、邻近(ln) 水泄不通(xi) 掩映(yng) 秧苗(yng) C、淘汰(ti) 世人瞩目(zh) 障碍(zhng) 搅拌(jio) D、承诺(nu) 矢志不移(sh) 迂回(y) 遗传(y) 2、下加点字形和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睿智(ru) 愚昧(mi) 污蔑(w) 恕不可遏 B、 弥留(m) 喝彩(h) 扶掖(y) 重蹈复辙 C、 陨落(yn) 亵渎(xi) 佣碌(yng) 强聒不舍 D、 灵柩(ji) 骈进(pin) 暑光(sh) 登峰造极 3、所给读音组词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3 分) A、曲(q) 歌曲 乐曲 弯曲 B、降(jing) 降落 投降 空降 C、相(xing) 相片 宰相 洋相 D、累(li) 劳累 积累 拖累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3 分) A、同学们观看了电影焦裕禄后,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B、某厂研制新产品的技术人员,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奋战,终于试制成功了。 C、不管气候条件怎样恶劣,他都坚持下来了。 D、经过大家的努力,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显著地提高了。 5、下面是做人这首小诗的前两节。请顺着文意续写一节。 (3 分) 做花一样的人/不一定艳丽娇媚/但必须芬芳四溢 做树一样的人/不一定枝繁叶茂/但务必挺拔秀颀 6、依次填入下列文字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让我们对所有的苦难心存感激,因为,生命_,思想_,意志_。 总是在徘徊和失意中成熟总是在挫折和磨难中茁壮总是在残酷和无情中坚强 A. B. C. D. 7、下面宣传语中四字短语之间衔接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点燃激情,传递梦想,凝聚爱心,支援灾区 (街头横幅) B.保护草坪,请勿踩踏,爱护花木,请勿采摘(公园告示牌) C.反对邪教,关爱家庭,珍惜生命,崇尚科学(社区标语牌) D.润肺化痰,止咳平喘,护喉利咽,生津补气 (药品广告) 8、下面是福州市“城市名片”对联征集活动的获奖作品,其下联空格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 (3 分) 上联:商贸繁荣 两塔擎天光禹城 下联: 三山载福育榕城 A、人杰地灵 B、四季如春 C、人文鼎盛 D、海西明珠 9、打电话正成为人们交往的重要方式。当你给朋友家里拨通电话后,听到的是一个陌生的声音,这时,你该怎样说才算最合 适?( ) (3 分) A喂!你是谁?我找张小红。 B喂!我要找张小红。 C您好!请找张小红接电话。 D您好!我是林坚,请找张小红接电话。 10、综合性学习(共 8 分) 2009 年 3 月 23 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了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权益状况比较研究报告,下面是从该报告中提取出的 两则材料: 材料一: 调查发现,78.3%的中国普通高中学生平时(不包括周末和节假日)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在 8 小时以上,韩国为 57.2%,而日本和 美国几乎不存在这样的情况。 56.7%的中国普通高中学生每天在家学习时间在 2 小时以上,而美国、日本、韩国普通高中学生 分别仅为 24.7%、20.5%、15.4%。26.0%的中国普通高中学生在课外补习班或跟家教学习时间在 2 小时以上,韩国为 20.6%、日 本和美国仅分别为 5.8%、2.2%。 材料二: 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休息日里常做的事(前三位) 第一位 第二位 第三位 中国 学习 29.8% 在家休息 14.6% 上网 14.1% 日本 体育锻炼 20.8% 学习 6.1% 在家休息 4.8% 韩国 看电视 23.1% 和朋友一起玩 18.3% 上网 14.3% 美国 和朋友一起玩 21.3% 看电视 10.8% 看电影、听音乐会等 9.2% 【1】综合两则材料,从中提取两个有关中国高中生的主要信息(2 分) (1) (2) 【2】在日韩美三国高中生的休闲方式中,你认为哪一种比较有利于高中生的健康成长?(3 分) 【3】你在休息日里一般都安排哪些活动?活动内容是你自己安排还是父母或老师安排?你对这样的安排有何评价?(3 分) 答: 二、默写填空(28 分) 1、 桃花源记当中哪些句子反映了桃花源里的人热情好客: A , , , 。 B , 。 2、 桃花源记中哪些句子体现了桃花源人与世隔绝很久了: , , 。 3、 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 , 。 4、 陋室铭中表明室主人超凡脱俗的胸襟的句子: , 。 5、 陋室铭中用类比引古代名室证明主人有古人志趣、抱负的句子是: , 。 6、 爱莲说中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 , , , , , 。 7、 望岳中表现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句子: , 。 8、通过移情于物的手法表达感时伤世的感情: , 。 9、表现兵役繁重,战争的惨烈的句子是:听妇前致词: 。 , 。 三、阅读理解(37 分) (一)村校(21 分) 老教师拿出他的“下水”作文给我看,告诉我,这是叶圣陶先生倡导的。他佩服叶圣陶。 深夜投宿,结识一位山村教师,是种缘分。我累了,他很兴奋,说个没完,仿佛早巳储存了很多话,单等我来。 山里老是停电。他没油漆的白板桌上,竖着两盏油灯,灯罩上遮着一张烤黄了的白纸。我来了精神,逐字逐句读他的文章, 不时为文中的真诚所感动,不时停下来望望他。他屈身桌旁,很羞怯,我刚看他,他就双手交又,慌忙退身,好像吃了一惊。 这样的文章,是永远也不会发表的吧。这是一位山村教师的自传,专写自己心灵的秘密。 我知道了,他 18 岁就拴在这个山腰,一直是复式教学,有近 40 年的教龄了。山那边是家,按山里人的说法,“才”40 里。 就不要求调动吗? 文章里没有这方面情绪的流露。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也是一种信仰,简直近乎宗教,这常常使我们这些 世俗观念很重的人惭愧。 有史以来,山里没出过一名大学生,但是,凡从他门下出去的学生,都学会了生活的本领。文章中,他作自我批评,说自 己“ 水平低”,“争取在退休之前培养出个把能上重点中学、大学的”。我说,教会孩子们生活的本领,也是教育的成功。 “不行啊!”他瞪着善良的眼睛说,“人家现在强调升学率,你教了一辈子,没培养出一个大学生,被人看不起。” “出不了大学生,”我说,“你一个人能负责吗?再说,真是你水平低,真是山里的娃娃智力低吗 ?” 旅途中的觉睡得很惬意。一觉醒来,周身舒畅。老教师已生起火,正挽着袖子一只手在和面,一只手在瓷盆里翻搅。 一个男生挑水进来,顿时带入一股寒气。这是水桶里清澈得发蓝的泉水冒出来的。全体学生都来了,望着我,抿嘴笑。老 教师正要介绍我,见一位学生拉抽屉,取出一块旗子样的红绸,便匆匆搓掉手上的面块,跟着他出去。我莫名其妙也出了屋。 他们在升旗! 一个后脑勺很凸的学生,缓缓地拉着绳索;已晒得发白的国旗,摩擦着山风,顺着一株无枝无杈的白杨,徐徐上升。六个 学生,连同他们的老师,目光追随着旗子。等旗定在上端,学生们行了少先队队礼;老教师双手贴着裤缝,努力挺直自己再也 直不起来的腰。 国旗飘起来了,浸在朝晖里。“旗杆”上的绿叶瑟瑟抖动。前山是白蒙蒙、金闪闪的一片。后山尖顶抹着铜色的亮光,山势 阴阳分明。 太阳还在山那边。 我奇怪树能当旗杆,问了老教师。他告诉我:“本来是当旗杆伐的,但埋到土里后哈哈,我们这里,插根铁棍儿也能成 活。” “你们每天升旗?” “每天。” 1 本文采用的是第 人称的写法。(3 分) 2本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其语言标志是 、 、 等。(3 分) 3 第 5 段中加点的“拴”字的含义是( )(3 分) 、老教师被村校拉住不放 B山里的农民不让老教师离开 C老教师没办法离开山区 D老教师把自己系在山区教育事业上 4 对文中画横线的语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山区土地肥沃。 B表现老教师热爱山区的思想感情。 C表现老教师的乐观开朗。 D写出老教师的风趣幽默。 5 文章中画波浪线的两处表现了老教师怎样的思想品质?( )(3 分) A、培养人才壮心不已。 B为人谦虚严于责己。 C紧跟形势追求升学率。 D为人谦虚但不片面追求升学率。 6 第 5 段中“才”如何解释?(3 分) 7 根据以上描写能概括出老教师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3 分) A、质朴,善良,虚心,无私奉献。 B质朴,勤劳,自卑,有些迂腐。 C质朴,认真,虔诚,不怕辛苦。 D质朴,谦虚,认真,献身教育事业。 (二)竹子(16 分) 竹子是一种介乎草与木之间的独特植物。它广泛生长于亚洲、非洲、南美洲,并在这些地区享有盛誉。在印度,竹子以 “穷人之木”而闻名;在越南,它被亲切地称为“兄弟” ;而在中国,竹子被国人崇尚为“君子” ,与中国文化息息相关。 竹子挺拔刚正,绿叶婆 su( )。山有竹则山青,水傍竹则水秀。人们爱竹,爱它那洒脱的风姿。人们爱竹,爱它那 节外无枝的操守。唐宋以来,竹子与梅花、松树并称为“岁寒三友” ,明代则把“梅、兰、竹、菊”比作“四君子” 。苏东坡则 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人称“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爱竹成 p( ) ,须臾不离,他曾“四十年来画竹枝” , 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画卷和诗篇。 中华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一部中华文化史,上下五千年,处处竹相连。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 劳动实践中,把竹子的生物形态特征升华成了人的一种精神风貌,赋予了竹子独特的精神内涵,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 虚心,它那种挺拔坚韧、宁折不弯的气节为各阶层的人们所称颂。 世界上没有哪一种植物能像竹子一样,对我国人民的精神生活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所以在世界上,中国也被称为“竹 文化的国度” 。 1根据注音,把文段中括号里应填的字写在下面。 (2 分) 绿叶婆 su( ) 爱竹成 p( ) 2文段中引用苏东坡和郑板桥的事例作用有二,一是表明 ;二是说明竹与中国文化的 关系。 (2 分) 3仔细揣摩文段中“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这两句话,回答问题。 (2 分) “节”的本义是“竹节” ,由此引中出一个意思是 。 “虚心”的本义是 ,由此引申出一个意思是“谦虚” 。 由这两句话,你能联想到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