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江苏省高校教师《教师职业道德概论》试卷真题及答案_第1页
2011年江苏省高校教师《教师职业道德概论》试卷真题及答案_第2页
2011年江苏省高校教师《教师职业道德概论》试卷真题及答案_第3页
2011年江苏省高校教师《教师职业道德概论》试卷真题及答案_第4页
2011年江苏省高校教师《教师职业道德概论》试卷真题及答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 年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中的括号内。 1、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决定的特殊的 ( C ) A利益关系 B权力意志 C意识形态 D管理手段 2、职业的要素包括特定社会责任、专门业务以及 ( A ) A主要生活来源 B职责权利 C职业劳动 D生活方式 3、 论语中反映孔子教育公平思想的名言是 ( D ) A诲人不倦 B仁者爱人 C为政以德 D有教无类 4、大学精神主要指学术自由、独立自治、开拓创新、理性批判以及 ( B ) A教授治校 B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C追求卓越 D简政放权 5、指出“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的著名教育家是 ( B ) A蔡元培 B梅贻琦 C竺可桢 D蒋南翔 6、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常被用来生动比喻教师 的重要意义。 ( B ) A教书育人 B为人师表 C以人为本 D德识统一 7、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 “真实的集体”理论的是 ( C ) A康德 B黑格尔 C马克思 D恩格斯 8、师德修养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是 ( D) A提高师德认识 B磨练师德意志 C坚定师德信念 D培养师德行为习惯 9、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重要原则有目的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和 ( A ) A质的分析原则 B质量并重原则 C主客体双重性原则 D全面要求原则 10、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具有 的主体。 ( D ) A能动性 B决定性 C被动性 D主导性 二、简述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1、道德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应如何把握? 答:(教材 P7)道德作为一般意识形态,它跟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受着社会关系特别 是经济关系的制约。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其一,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会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结构, 就相应地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 其二,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其三,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会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发展。 当然,道德也具有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它既可以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可以起 消极的阻滞作用。 2、如何理解“为人民服务” 这一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答:(参考教材 P15)现今历史条件下,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集中体现为: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1 )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型的人际关系 (2 )体现了一种新的劳动态度,是履行职业的精神动力 (3 )体现了衡量职业行为善恶是非的最高标准 3、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有哪些? 答:爱岗敬业,勤于职守;尽职尽责,奉献社会;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文明竞争,友好 协作;勤奋学习,熟练业务。 4、师生关系体系及其层次是怎样的? 答:(参考教材 P97)师生关系的关系体系是根据师生关系实际发生的内容按其主要特点 形成的一个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系统。包含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法律关系、管理关系、 心理关系、人际关系等。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伦理关系居于最高层次;教育管理关系 是核心,居于第二层次;心理关系是重点,法律关系是条件,并居于第三层次;人际关系 是以上三种关系的基础,列为第四层次。 5、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参考教材 P242) (1)引导性原则:主要是从师德教育的他律性特点出发,师德规范 于教师个体而言,毕竟是一种外在的客观要求,需要通过教育使师范生懂得这些规范之所 以重要的道理。 (2 )内化性原则:主要与道德的自律性相联系,师德的道理虽是可教的,但师德本身主要 靠教师主体去修要,一定要注意师德规范向受教育者内心的转化,使其由外在强制转为内 心信念,把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观点、原则和规范转化为自身的需要、动机、信念,自觉 自愿地指导自己的行为。 (3 )认知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教育者既要重视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提高他 们的认识水平,要要引导受教育者运用理论知识去观察分析问题,知道自己的行为,以便 把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统一起来。 (4 )差异性原则:师德工作必须依据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品德形成的规律 来进行,要通过全面深入地了解,真正掌握学生各方面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还要注意 到在职教师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个别教育,重视解决个别性问题。 (5 )连贯性原则:师德养成的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规律。影响师德形成和 发展的因素是广泛的,具有社会性的,是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综合影响的结果,另外, 师德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这要求各阶段在总体方向要一致,方法,内容要 连接,系统连贯。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1、试析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师德修养的意义以及如何加强师德修养。 答:(参考教材 P198) (一)师德修养的必要性 是教师个体职业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要求 是教育现代化对教师的要求 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 (二)如何加强师德修养 师德修养过程包括:提高师德认识;陶冶师德情感;磨炼师德意志;坚定师德信念;培养 师德行为和习惯。 中华民族传统的知行合一、自省慎独、好礼守节等传统道德修养方法对于师德修养依然具 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新时期大学教师既要借鉴传统的道德修养方法,又要能结合新的时代 特征,做到学习与实践、他律与自律、品质锻炼与仪表修饰三结合,以更好地完成教书育 人的历史使命,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 (1 )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加强理论学习;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知 识;学习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吸收社会生活中的有用养料;向具有高尚师德水平的教师 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注意深入实践积极投身教育实践;投身生活实践; 开展有意义的道德实践活动。 (2 ) 他律与自律的结合。正确认识师德修养过程中他律自律关系的意义;他律是教师进 行师德修养的外在动力,自律是教师进行师德修养的内在动力,高校教师加强师德修养重 在自律。 要重视他律阶段的积淀和发展。首先要主动接受各种师德教育,在丰富多彩的师德教育活 动中,提高大学教师师德修养认识,陶冶师德情感,培养师德意识,规范师德行为;主动 接受社会舆论德监督,自觉依靠各种制度、纪律等外在压力来规范自己,约束自己;积极 主动参与营造教书育人德环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以自己的实际行为来维护教师形 象,以大家的共同参与来营造师德修养德环境。 加强师德修养要努力由他律向自律转化。自觉进行内心省察、反思,用道德良心来评价自 己,用道德意志来支撑自己,自觉进行师德修养;经常自我反省,常常进行自我省察,实 行自我解剖,自我监督,自我评价。通过自律反省,改进不足,不断完善和塑造师德形象; 努力做到慎独,即一个人独处时,能自觉保持一种道德自觉性,自觉践行师德内容。 在他律和自律的结合中,大学教师的师德修养还要突出师德实践环节。大学教师:理论水 平、研究能力、文化知识、收集处理信息能力较高,环境氛围较好好的条件;言教身 教并重;成为具有高度教育责任感和教育良心的教育者。 (3 )品质修炼与仪表修饰的结合。师德修养还须把教师的品质修炼与仪表修饰相结合。服 饰方面做到:冷暖色适宜,和谐得当;款式合时,展示个性特点;扬长避短,张扬个性; 朴实自然,整洁宜人。语言方面做到:健康文明而富有思辨性;规范简洁而富有逻辑性; 准确生动而富有幽默感。举止方面做到:端庄萧洒、和蔼可亲;仪态应沉稳大方、行为得 体;践行公德,讲究礼仪。 2、试论广大教师服务社会中的道德要求。 答:(参考教材 P187) (一)高校教师社会服务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 诚信、公平竞争和效率、奉献 (二)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对权利的追求应符合道德的应当 切实履行应尽的道德义务 (三)正确处理岗位主次关系 (四)确立自觉的守法道德 尊重知识产权的意识: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在道德上是允许的,但绝不能容忍无视他人劳 动成果,无视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 处理好法理情的关系:具体到高校教师的社会服务,它要求教师们在社会服务中必须具有 自觉的守法意识,自身的所有行为都不能逾越法律之矩,特别是要妥善处理好法律和情理 的互相关系。高校教师在社会服务中,应当在使自身行为合法的前提下努力追求法理情的 统一。在法理情发生矛盾的情况下,即使理和情确实具有合理性和合道德性,它也必须服 从法律,这是维护法的权威的需要,是经营市场经济的良好氛围,确立法制国家的内在需 要,也是高校教师在社会服务中必须守信的最基本的行为规则。 处理好金钱和道德的关系。 按章纳税:广大高校教师一定要提高按章纳税意识,为全社会着想,成为在社会服务中主 动纳税的模范。 (五)要主动维护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 模范遵守和宣传、教育、告知的义务,通过自身的道德意识和努力,主动影响客户的环保 意识和思考,努力实现我国的发展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 (六)应具有人格示范的要求。 传播与传递做事与做人的公德和原则。在守信、守时和重信誉方面起到示范作用。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1、 材料在清华大礼堂内,有一块 1926 级毕业生赠送给母校的“人文日新”牌匾,意指 文明的传承和创新要日新月异,不断进步。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 100 周年大会上,胡锦涛 总书记的讲话中“创新”是高频率关键词。北京理工大学一位负责同志表示,我们要按照 总书记的要求,为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资料来源:2011 年 4 月 25 日光明日 报 ) 要求 请根据“教育劳动特点”的有关原理谈谈教师创造性劳动的内涵和重要意义。 答:(参考教材 P31) 与社会活动其他部门相比,教师职业活动最富有创造性。教师的劳动是自觉地,有目的地 培养新的一代,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决 定了教师的劳动必须具有创造性。由于学生的个性、教学内容、客观条件、教师自身的特 点等等是千差万别的,因而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具体方式方法也是千变万化的。这就 要求教师必须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制宜去创造。不仅是在规程、方式和方法上,在教 育教学内容上,教师必须将教学内容完全转变成自己的东西,这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教 育劳动创造性还体现在教师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方法和 从事创造性活动的能力,这是现代教育的要求,也是教育劳动创造性的重要体现。 2、 材料最近,媒体曝光了几起“伤害学生人格”的事件,一是浙江某小学的孩子因上课 讲话被要求脱了外裤在操场跑步;二是陕西一实小为调皮、学习不好的学生佩戴“绿领巾” ; 三是内蒙一中学将 130 件印有“24 中优秀学生”字样的红色运动服发给初二、初三成绩前 50 名的学生和学习成绩进步特别快的学生。对这类事件,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追问: “教育歧视事件连发,学生人格谁来维护?”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坚决反对学校以任 何方式对未成年学生进行所谓的“好”与“差”的区别。 (资料来源:2011 年 11 月 4 日 现代快报 ) 要求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角度剖析上述材料。 答:(参考教材 P73) (1 )教育公正原则主要指教师在评价和处理教育领域或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各 种事情时能做到出以公心,坚持原则,公平合理。确立依据是: 坚持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总体原则的要求; 坚持教育公正是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保证; 教育公正是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要求;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