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2016-2017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2016-2017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2016-2017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2016-2017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广州市第二中学 2016-2017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 高二语文 本试卷共 8 页,18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1现代文阅读(9?,?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西游记,别样的经典 明朝人所称的“四大奇书”,除了稍晚出现的金瓶梅词话,其余三国演义水浒传 和西游记三部,都是传统积累型小说,是作家在前代民间艺人和文人不断加工的基础上才写定 的。这三部小说中,以西游记最不露集体创作的痕迹,小说作者以他自己的风格完全溶解了前 人对唐僧取经故事所提供的艺术材料,使小说的内容和形式都烙上了独创的、属于他的个人风格的 印记。 神佛妖魔故事在我国有悠久的创作传统和丰富的艺术经验积累,也有外来的,主要是印度佛 教文学的故事的濡染。除了神祇(shn q 泛指神)和鬼魂是古代原始宗教的产物以外,神仙和 妖怪是秦汉以来方士、道士然后是艺术家民间艺人和文人的虚构;佛、菩萨、魔则是由印度佛 经传入,然后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的体系的。这种本土的和外来的超人间幻象的汇合,自六朝的志 怪小说以来已渐次达到密洽无间;与此相应的是宗教上道教和佛教在对立中的互相渗透,互相容受, 使道教神和佛教神在群众中从观念到风习形成一个模糊的整体。西游记的艺术虚构正是建立在 传统艺术经验和这种社会的宗教性观念、风习的基础之上的,但它又以作者融会了传统艺术经验所 形成的艺术独创性批判了社会的宗教性观念,或更正确地说,和社会的宗教性观念开了玩笑,对它 进行了嘲弄。 在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中,神与魔是正与邪、是与非、顺与逆、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象征, 前者应予肯定,后者应被否定。但西游记不与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认同,吴承恩对神与魔一视 同仁,道教神玉皇大帝、道教祖师太上老君、西方佛祖释加牟尼,都是被揶揄、调侃、捉弄的对象, 至于天将神仙、菩萨金刚和诸路神祇就更不在话下。不少妖魔倒是可亲可爱,有人情味,是引人寄 以同情的对象,猴精孙悟空便是最突出的一个。他的魅力在于他的妖气而不在于他的改邪归正,在 于他的个性放纵而不在于受理性约束,读者则同情于他受紧箍咒时的窝囊气而欣喜于他的有时妖性 2 复发。西方路上好多魔头和小妖的天真、狡狯和滑稽也引人喜爱;不少妖魔和神佛通声气,有渊源, 是一家子。神与魔泯除了界限,受到作者的平等待遇,于是,宗教的价值观就被抛弃,被超越,宗 教的虚伪性也在很大程度被揭露了:因为说到底,天堂地狱,神佛妖魔这些超人间的幻象全是随着 艺术家的意旨转的,是艺术虚构的产物。西游记创造了一个神魔世界,同时也就宣告了宗教的 创造和作家本人所创造的同样都是一种意识的虚构。 西游记不仅奠定了神魔小说这一小说品类的基础,开拓了中国长篇小说的表现内容,而 且是中国小说中极为少见的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作品。中国长篇小说的主题,通常集中在战争、 爱情、政治、家庭等等社会性的关系上,很少有或者简直没有像西方小说中鲁宾逊漂流记那样 一类以人和自然斗争为主题的作品。西游记却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众在迢遥的西 行途上和穷山恶水冒险斗争的历程,并以降妖伏魔赞美了取经人排除艰难的战斗精神,它是人战胜 自然的凯歌。 (节选自西游记前言)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朝人所称的“四大奇书”都是传统积累型小说,以西游记最不露集体创作的痕迹,留下 了个人风格的印记。 B神佛妖魔故事创作在我国有悠久的创作传统,在创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在印度佛 教传入中国后,又受到了佛教文学故事的濡染。 C佛、菩萨、魔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体系后,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本土的和外来的超人间幻象逐 渐密切的结合起来。 D西游记的艺术虚构以传统的艺术经验和宗教性观念、风习为基础,又以融会了传统艺术经 验形成的艺术的独创性,嘲弄了社会的宗教性观念。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中不少妖魔富有人情味,成了引人同情的对象,相反,玉皇大帝、太上老君、佛祖 如来却成为被揶揄、捉弄的对象。 B吴承恩为了完全抛弃并超越宗教的价值观,彻底揭露宗教的虚伪性,故意泯除了神与魔的界限, 甚至把不少神、魔写成了一家子。 C孙悟空可亲可爱,有人情味,他的魅力表现在他的妖气和个性放纵上,他受紧箍咒的气让人同 情,他有时妖性复发让人欣喜。 D西游记创造了一个神魔的世界,奠定了神魔小说品类的基础,开拓了中国长篇小说的表现 内容,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A吴承恩对神与魔一视同仁,颠覆了神的神圣,不再认为神与魔是正与邪、是与非、顺与逆、善 与恶、光明与黑暗的象征。 B佛教传入中国后,与道教逐渐互相渗透并互相包容,最终使道教神和佛教神融合为一个模糊的 整体。 C西游记里创造神佛妖魔这些超人间的各种艺术形象既是艺术虚构的产物,也是意识虚构的 产物。 D西游记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成就了人战胜自然的凯歌。它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此类作 品在中国小说中极为少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祖俌,位终邢州录 事参军。父嗣。 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 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 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 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 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 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 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 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绹,乃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 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 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体”。 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弟义叟,亦以进士擢第,累为宾佐。商隐有表状集四十卷。(节选自旧唐书)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4 A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B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C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D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弱冠”是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成年加冠之礼,因末及壮年,故称弱冠。 B“释褐”指脱去平民穿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担任官职。 C唐书是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北宋以后有新旧唐书之分。 D“诔”和“奠”都属祭文,二者在写作重点及韵散要求方面没有任何区别,只是名称不同而 已。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李商隐幸得贵人助:令狐楚因为商隐是少年俊才而深加礼敬,使其与读书人交游;王茂元爱 惜义山的才华,把女儿许配给他。 B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进入令狐楚的幕府后才开始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他文 思清丽,尤其擅写诔文和奠文。 C李商隐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二人的党派之争陷入了困境,被令狐绹 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 D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做了朝廷命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还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任 职,又提拔他为秘书省校书郎。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5 分) (2)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 89 题。(7 分)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挑:捉。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篱落:篱笆。 8.前两句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5 分) 5 9.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后两句诗作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1)李白蜀道难中表现青泥岭的盘旋曲折、行人困危之状的诗句是: _,_ 。 (2) 琵琶行一诗以琵琶女的遭遇身世为明线,诗人的感受为暗线,两线交汇在 _,_这两句诗上。 (3)杜甫登高中,诗人目睹苍凉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的名句是 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 (4)题(25 分) 瓷 瓶 薛长登 家中有一个宝物,顾林在 8 岁那年就知道了。宝物是一个瓷瓶。瓷瓶上画着一幅仕女图,人物 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他用手机对着瓷瓶各个角度拍了照片。 他坐车来到市区的一个叫着“王记”的古董行。 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母亲告诉他医院催着交钱。他说,知道了,并叫母亲不要 着急。 “你们这里收古董吗?”顾林低声问正在电脑上忙着的一个男人,他是王经理。 “你有什么古董?”王经理问。 顾林把手机上的照片翻给王经理看。 “瓷瓶现在在哪里?”王经理问。 “在家里。 ” “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王经理自言自语。 “应该是真品。 ”顾林说。他有点心虚,其实他也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母亲常对他说,那 是你父亲一直为之骄傲的东西 6 王经理打了一个电话,一个穿着唐装的 60 多岁的老人从楼上下来。人们都喊他“老教授” ,他 曾是一所名牌大学的教授。 顾林把手机送到老教授手里。老教授看到照片,眼睛突然睁大,后陷入深思,后又摇了摇头。 “刚才听犬子说瓷瓶在你家里?能方便去看看吗?”老教授问。 “能。 ”他说, “不一定卖。 ” “不妨。去观赏观赏。你不卖也不妨。 ”老教授说。 “顾林啊,快点来啊,又催交钱了。 ”母亲电话再一次打来。他连连说, “知道了。 ” “胎骨薄匀,绘画细腻,不错。 ”老教授看到瓷瓶说。 老教授边看边摸。他时而嘴角露出一点微笑,时而蹙眉。 “太像了, ”老教授自言自语。 “你认识顾开庭吗?”老教授问。 “是家父。 ”他说。 “他人呢?”老教授问。 “他住院了,急需要钱,不是这样我还不卖。您怎么知道家父的名字?” “有过一面之缘。你打算卖多少?” “330 万。 ”他说。 老教授沉思片刻,说, “好,30 万就 30 万。 ” 到了古董店,老教授吩咐王经理付 8 万元现金给顾林,还开了一张 22 万元的支票,还亲自给 他写了个条子。 “你怎么有这么多钱?”母亲看到几捆钱后,惊奇地问。 “卖了瓷瓶。 ”他如实说。 “也罢。你快去交钱,省得再催。重症病房花钱多。你爸还没醒转过来,这次受苦了。 ”母亲 说时眼里含着泪, “那个撞了他之后逃逸的人不知道能不能查出来?” “应该能。 ”顾林安慰母亲。 两天后,父亲醒了过来。 父亲出院后,问瓷瓶卖了多少钱。顾林说, “30 万元。 ” 父亲说, “可以了。 ” “看过瓷瓶后,买家还提到你的名字。 ”顾林说。 “他会认识我?不可能啊,这个瓷瓶的主人在江南啊,离这远着呢,而且又这么多年了。 ”父 亲说。 年底的一天,顾林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约他到市黄海咖啡馆见面。 7 “是您?”他一见面就认出老教授,陪同他的还有他的儿子王经理。 “看到你的瓷瓶,我太喜欢它了,无论是真品还是仿品,我无所谓,看到它亲切啊。 ”老教授 说, “你知道你家怎么会有这个瓷瓶的吗?” 顾林说:“我听母亲说,25 年前,父亲在江南打工,在一个冬日里,他救了一个落水的孩子, 还救了跳到水里救孩子的父亲。天冷,父亲自己差点送了命,这家是开古董店的,就送了这个瓷瓶, 听母亲说父亲当时还不愿意要,嫌弃它不能吃,还易碎,人家开古董店的老板正好到江北有事,父 亲带着瓷瓶顺便坐着人家雇的船回了家。 ” “你的父亲救了我和他啊。 ”老教授指着王经理说。 “怎么这么巧?”顾林笑着感叹。 “其实我那天一看到这个瓷瓶,我就感觉是以前送出去的那个瓷瓶。 ”老教授说, “当年我父亲 在送瓷瓶之前,找人鉴定过的,说是后人仿造的,知道它并不值钱,可是当时我的家里的日子也不 好过,我们还是把它送给你父亲。这些年我们一直愧疚啊,你父亲救了我家两条命,我们却给他一 个不值钱的东西。为了这个瓷瓶,我们才在江北开了个分店,就想找到你父亲啊。 ” “原来是仿造的啊,那就不值钱了!”顾林说。 “不是钱的事” ,老教授说, “我们现在就去见你的父亲,瓷瓶我们也带来了,送出去的东西我 们不敢再要回来。这次我找专家鉴定过了,是清代粉彩瓷真品。 ” “那值多少钱?”顾林问。 “最少 400 万。 ”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当年顾林父亲救人之后,不肯要老教授送的瓷瓶,可见他并非施恩图报之人,不想因为救了 别人就接受别人的馈赠。 B小说以“瓷瓶”为题,有深刻的意味。瓷瓶是全篇的线索,贯穿全文始终;以“瓷瓶”为题 揭示了小说的主要内容。 C老教授鉴别古董的眼光非常犀利。他在顾林家里看到瓷瓶,立刻感觉到这是一件真品,于是 以 30 万元顺利成交。 D顾林两次接到母亲打来的催款电话,这既交代了顾林家里当时所面临的困境,又为下文顾林 卖掉瓷瓶埋下了伏笔。 E顾林在对话中介绍了父亲当年救人的事情,这一细节主要是为了塑造父亲的高大形象,表达 自己的自豪感,同时也补充交代了瓷瓶的来历。 8 (2)老教授提出去家里看看瓷瓶,顾林说他不一定卖。请结合文本分析顾林此时的心理。 (6 分) _ (3)小说中的王教授具有哪两个方面的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6 分) _ (4)小说以瓷瓶的真正价值“最少 400 万”收尾,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从情节、人 物塑造、思想内容、艺术效果四个方面的任意两个方面分析。 (8 分) _ 第卷(表达题 共 80 分) 5、语言文字应用( 20 分 )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 还有一种坏处,是一做教员,未免有顾忌;教授有教授的架子,不能_ 对于房地产“救市”的话题,人们有不同的看法,问题一提出,人们就争先恐后地_ 除非把这事_,再添上些枝叶,或者可以激怒于他,稍助一臂之力。 A和盘托出 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B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和盘托出 C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和盘托出 D畅所欲言 和盘托出 各抒己见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 。 A.由著名导演赵安执导的首届“联合国中国春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联合国主要官员和 47 个国家驻联合国代表观看了演出。 B.在图书销售排行榜上,励志图书依然风头强劲,主要原因是这类图书发行的收益可观之外,出版 社的宣传作用也不可忽略。 C.毕加索的油画颠覆了写实传统,荒唐怪诞的形象和画面折射出画家心里的奇思怪想,你不得不否 认他是一个伟大的画家。 D.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进驻青岛航母基地时,那令人自豪激动的画面,使无数中国人产 生了强烈的自豪感。 15.下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 ) 9 我不记得有比那天更蔚蓝更清新的黎明了!太阳刚从苍苍的山巅后面露出来,_,使人感到 一种甜美的倦意。 A山顶的白云变成了玫瑰色,又从玫瑰色变成了紫色,最后它们又发出了金色的霞光 B它那最初几道光芒的温暖跟即将消逝的黑夜的清凉交流在一起 C空气里弥漫着破晓的寒气,草上也蒙盖了灰色的露水 D几条微微温暖的光线射下来,像火的带子一般贯穿整个森林 16.根据下面文段的内容,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 语句通顺。 (5 分) 就像世间所有美好事物一样,网络也有两面性:在虚拟空间拉近人们之间距离的同时, _。常见的情形是,在虚拟空间聊得火热,_,虚拟的热情和现实的 冷漠,形成了有趣的对比。过去,到了年节,人们走亲访友,其乐融融;而今一部手机,一部电脑, 一条短信,四处群发,不知是真情祝福,还是假意应付。方便是方便, _。 17.写对联要讲究对仗工整、字数相等、句式一致、结构相应。请修改下面两幅对联,使之符合要 求。 (6 分) (1)上联:苟有恒,何必要五更就忙着起床三更才入眠 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上联应改为:_ (3 分) (2)上联:登阁纵目鸢飞鱼跃千帆竞 下联:抒怀揽胜水木清华万物荣 下联应改为:_ (3 分) 六写作 (60 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10 “吐槽”已经成了人们参与公共话题讨论的一种常见表达方式。有人认为吐槽可以倾泄不良情 绪,有利于人们的心理平衡,但也有人担心,讨论公共话题和公共事件,只停留在“动不动就吐槽” 的层面,会影响公众对事情的理性观察和思考。日前,一项调查显示,67.0%的受访者发现身边多 是动不动就“吐槽”的人。对于动不动就“吐槽”的人,43.1%的受访者表示反感,仅 5.3%的受访 者表示欣赏。72.1%的受访者希望在公共话题的讨论中,听到更多理性声音,看到更多建设性意见。 这三种态度,你最认可哪一种?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 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1 广州市第二中学 2016-2017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第卷 阅读题 2现代文阅读(9?,?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西游记,别样的经典 明朝人所称的“四大奇书”,除了稍晚出现的金瓶梅词话,其余三国演义 水浒传和西游记三部,都是传统积累型小说,是作家在前代民间艺人和文 人不断加工的基础上才写定的。这三部小说中,以西游记最不露集体创作的痕迹 ,小说作者以他自己的风格完全溶解了前人对唐僧取经故事所提供的艺术材料,使小 说的内容和形式都烙上了独创的、属于他的个人风格的印记。 神佛妖魔故事在我国有悠久的创作传统和丰富的艺术经验积累,也有外来的,主 要是印度佛教文学的故事的濡染。除了神祇(shn q 泛指神)和鬼魂是古代原始宗 教的产物以外,神仙和妖怪是秦汉以来方士、道士然后是艺术家民间艺人和文人 的虚构;佛、菩萨、魔则是由印度佛经传入,然后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的体系的。这 种本土的和外来的超人间幻象的汇合,自六朝的志怪小说以来已渐次达到密洽无间; 与此相应的是宗教上道教和佛教在对立中的互相渗透,互相容受,使道教神和佛教神 在群众中从观念到风习形成一个模糊的整体。西游记的艺术虚构正是建立在传统 艺术经验和这种社会的宗教性观念、风习的基础之上的,但它又以作者融会了传统艺 术经验所形成的艺术独创性批判了社会的宗教性观念,或更正确地说,和社会的宗教 性观念开了玩笑,对它进行了嘲弄。 在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中,神与魔是正与邪、是与非、顺与逆、善与恶、光明与 黑暗的象征,前者应予肯定,后者应被否定。但西游记不与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 认同,吴承恩对神与魔一视同仁,道教神玉皇大帝、道教祖师太上老君、西方佛祖释 加牟尼,都是被揶揄、调侃、捉弄的对象,至于天将神仙、菩萨金刚和诸路神祇就更 不在话下。不少妖魔倒是可亲可爱,有人情味,是引人寄以同情的对象,猴精孙悟空 便是最突出的一个。他的魅力在于他的妖气而不在于他的改邪归正,在于他的个性放 纵而不在于受理性约束,读者则同情于他受紧箍咒时的窝囊气而欣喜于他的有时妖性 复发。西方路上好多魔头和小妖的天真、狡狯和滑稽也引人喜爱;不少妖魔和神佛通 声气,有渊源,是一家子。神与魔泯除了界限,受到作者的平等待遇,于是,宗教的 价值观就被抛弃,被超越,宗教的虚伪性也在很大程度被揭露了:因为说到底,天堂 地狱,神佛妖魔这些超人间的幻象全是随着艺术家的意旨转的,是艺术虚构的产物。 西游记创造了一个神魔世界,同时也就宣告了宗教的创造和作家本人所创造的同 样都是一种意识的虚构。 西游记不仅奠定了神魔小说这一小说品类的基础,开拓了中国长篇小说的表 现内容,而且是中国小说中极为少见的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作品。中国长篇小说 的主题,通常集中在战争、爱情、政治、家庭等等社会性的关系上,很少有或者简直 没有像西方小说中鲁宾逊漂流记那样一类以人和自然斗争为主题的作品。西游 12 记却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众在迢遥的西行途上和穷山恶水冒险斗争的 历程,并以降妖伏魔赞美了取经人排除艰难的战斗精神,它是人战胜自然的凯歌。 (节选自西游记前言)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朝人所称的“四大奇书”都是传统积累型小说,以西游记最不露集体创作的 痕迹,留下了个人风格的印记。 B神佛妖魔故事创作在我国有悠久的创作传统,在创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 ,在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又受到了佛教文学故事的濡染。 C佛、菩萨、魔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体系后,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本土的和外来的超 人间幻象逐渐密切的结合起来。 D西游记的艺术虚构以传统的艺术经验和宗教性观念、风习为基础,又以融会了 传统艺术经验形成的艺术的独创性,嘲弄了社会的宗教性观念。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中不少妖魔富有人情味,成了引人同情的对象,相反,玉皇大帝、太上 老君、佛祖如来却成为被揶揄、捉弄的对象。 B吴承恩为了完全抛弃并超越宗教的价值观,彻底揭露宗教的虚伪性,故意泯除了神 与魔的界限,甚至把不少神、魔写成了一家子。 C孙悟空可亲可爱,有人情味,他的魅力表现在他的妖气和个性放纵上,他受紧箍咒 的气让人同情,他有时妖性复发让人欣喜。 D西游记创造了一个神魔的世界,奠定了神魔小说品类的基础,开拓了中国长篇 小说的表现内容,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承恩对神与魔一视同仁,颠覆了神的神圣,不再认为神与魔是正与邪、是与非、 顺与逆、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象征。 B佛教传入中国后,与道教逐渐互相渗透并互相包容,最终使道教神和佛教神融合为 一个模糊的整体。 C西游记里创造神佛妖魔这些超人间的各种艺术形象既是艺术虚构的产物,也是 意识虚构的产物。 D西游记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成就了人战胜自然的凯歌。它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 系,此类作品在中国小说中极为少见。 【答案】1.A 【解析】明朝四大奇书不全是传统积累型小说。 13 2.B 【解析】“吴承恩为了完全抛弃宗教的价值观,彻底揭露宗教的虚伪性” 错。强加因果 3.B【解析】 在群众中从观念到风习成为一个模糊的整体。扩大范围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祖俌 ,位终邢州录事参军。父嗣。 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 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 ,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 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 、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 ,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 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 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 情,绹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绹,乃补太学博 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 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 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 式齐名,时号“三十六体”。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 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弟义叟,亦以进士擢第,累为宾佐。商隐有表状集四十卷。(节选自旧唐书)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B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C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D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14 A“弱冠”是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成年加冠之礼,因末及壮年,故称弱冠。 B“释褐”指脱去平民穿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担任官职。 C唐书是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北宋以后有新旧唐书之分。 D“诔”和“奠”都属祭文,二者在写作重点及韵散要求方面没有任何区别,只是 名称不同而已。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李商隐幸得贵人助:令狐楚因为商隐是少年俊才而深加礼敬,使其与读书人交游 ;王茂元爱惜义山的才华,把女儿许配给他。 B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进入令狐楚的幕府后才开始写今体带对偶的 章奏;他文思清丽,尤其擅写诔文和奠文。 C李商隐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二人的党派之争陷入了困境 ,被令狐绹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 D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做了朝廷命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还让他随考核官 吏到上都任职,又提拔他为秘书省校书郎。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5 分) (2)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5 分) 答案 C【解析】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 子游。 5D【解析】“誄奠”是指“沫文”和“奠文”。二者虽都属哀祭文,但在写作的重 点及韵散的要求方面也有一些区别:“誄”多用作“上对下”“尊对卑”,“奠”则 没有这样的要求;誄文是韵文,奠文则不一定是韵文。 6D【解析】李商隐在令狐楚麾下是担任了巡官,但并非朝廷命官。天成二年,他才 考中进士,脱下布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 7(1)当时令狐楚已去世了,他的儿子令狐绹担任员外郎,因为李商隐忘恩负义, 尤其讨厌他没有品行。(卒、背恩、恶各 1 分,句意 2 分) (2)大中末年,柳仲郢因为擅自杀人,被贬官,李商隐也随之罢废,回郑州,没多 久也就病死了。(坐、左迁、废罢各 1 分,句意 2 分) 附译文: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李叔恒,十九岁中进士第,官位终于安阳县令。 祖父李俌,官位终于邢州录事参军。父亲李嗣。 15 李商隐自幼便能写文章。令孤楚出镇河阳,李商隐以所作文章投献他,当时二十岁还不到。令 孤楚因为他少年英俊,深加礼敬,让他和读书的诸生交游。令狐楚镇守天平、汴州,李商隐跟随为 巡官,每年给他衣食,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开成二年,才中进士第,脱去布衣担任秘书省校书 郎,补任弘农县尉。会昌二年,他又以书判中拔萃科。 王茂元镇守河阳,起用他掌书记,得侍御史王茂元爱他的才华,把女儿嫁给他为妻。王茂元虽 然读书为儒者,但本来是武将的后代,李德裕平时待他很好,那时李德裕掌权,起用他为河阳主帅 。李德裕和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相互间仇怨很深。李商隐既为王茂元干事,李宗闵之党很鄙薄 他。当时令狐楚已经死了,他儿子令狐綯为员外郎,因为李商隐背恩负义,尤其嫌恶他无品行。不 久,王茂元死了,李商隐来游京师,但朝廷久久不给安排职务。正碰上给事中郑亚任桂州廉察使, 聘请他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年,白敏中掌执朝政,令狐綯在内署,共同排挤李德裕 ,并逐出京师。郑亚因为属李德裕之党,也被贬为循州刺史。李商隐随郑亚在岭南多年。 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请李商隐为掾曹,让他管草写钱奏,明年,令狐做宰相李商隐几次 上启陈说内心苦衷,令狐綯不予理睬。卢弘正出镇徐州,李商隐又跟随去任掌书记。后罢徐州府职 又入朝,他以文章干谒令狐綯,于是补他为太学博士。正遇河南府尹柳仲郢镇守东蜀,用他为节度 判官、检验工部郎中。大中末年,柳仲郢因为擅自杀人,被贬官,李商隐也随之罢废,回郑州,没 多久也就病死了。 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在令狐楚幕中任职时,令狐楚能写奏章,遂即将他的写作 经验传授给李商隐,从这时始他才写今体带对偶的奏章。李商隐博学强记,写文章时下笔不休,尤 其擅长撰写诔和祭奠之辞。他和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同时齐名,当时号为“三十六”。文思清 丽,温庭筠超过他。但他们都不持操行,恃才怪异偏激,为当时宦途中人所鄙薄,所以不能进而为 名宦,坎坷终身。他弟弟李义叟,也进士及第,累任宾佐。李商隐有表状集四十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 89 题。(7 分)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挑:捉。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篱落:篱笆。 8.前两句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5 分) 9.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后两句诗作简要分析。(6 分) 【答案】: 16 8.前两句描写了一幅“萧萧寒声、梧叶摇落”的江边秋景图(3 分) 江上的秋风吹 过来,梧桐树沙沙作响,使人感受到了寒意。(2 分)(关键词:秋风瑟瑟、落叶萧萧 、寒气逼人。) 9.抒发了作者客居他乡、归无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2 分)三、四句写儿童深夜挑促 织,明灯照亮篱落,是用乐景传哀情。(2 分)悲喜交加,以欢衬悲,更反衬出游子流 浪天涯的孤寂无奈、惆怅无眠。(2 分) 或:三、四两句描写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引发诗人对故土家园的 温馨美好的联想 想起自己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2 分)开心有趣,从而更 加增添了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感。(2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1)李白蜀道难中表现青泥岭的盘旋曲折、行人困危之状的诗句是:_ ,_ 。 (2) 琵琶行一诗以琵琶女的遭遇身世为明线,诗人的感受为暗线,两线交汇在_ _,_这两句诗上。 (3)杜甫登高中,诗人目睹苍凉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 境的名句是_,_。 【答案】: (1)青泥何盘盘 百步九折萦岩峦 (2) (2)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3)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 (4)题(25 分) 瓷 瓶 薛长登 家中有一个宝物,顾林在 8 岁那年就知道了。宝物是一个瓷瓶。瓷瓶上画着一幅 仕女图,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他用手机对着瓷瓶各个角度拍了照片。 他坐车来到市区的一个叫着“王记”的古董行。 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母亲告诉他医院催着交钱。他说,知道了, 并叫母亲不要着急。 “你们这里收古董吗?”顾林低声问正在电脑上忙着的一个男人,他是王经理。 “你有什么古董?”王经理问。 顾林把手机上的照片翻给王经理看。 17 “瓷瓶现在在哪里?”王经理问。 “在家里。 ” “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王经理自言自语。 “应该是真品。 ”顾林说。他有点心虚,其实他也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母亲常 对他说,那是你父亲一直为之骄傲的东西 王经理打了一个电话,一个穿着唐装的 60 多岁的老人从楼上下来。人们都喊他 “老教授” ,他曾是一所名牌大学的教授。 顾林把手机送到老教授手里。老教授看到照片,眼睛突然睁大,后陷入深思,后 又摇了摇头。 “刚才听犬子说瓷瓶在你家里?能方便去看看吗?”老教授问。 “能。 ”他说, “不一定卖。 ” “不妨。去观赏观赏。你不卖也不妨。 ”老教授说。 “顾林啊,快点来啊,又催交钱了。 ”母亲电话再一次打来。他连连说, “知道了。 ” “胎骨薄匀,绘画细腻,不错。 ”老教授看到瓷瓶说。 老教授边看边摸。他时而嘴角露出一点微笑,时而蹙眉。 “太像了, ”老教授自言自语。 “你认识顾开庭吗?”老教授问。 “是家父。 ”他说。 “他人呢?”老教授问。 “他住院了,急需要钱,不是这样我还不卖。您怎么知道家父的名字?” “有过一面之缘。你打算卖多少?” “330 万。 ”他说。 老教授沉思片刻,说, “好,30 万就 30 万。 ” 到了古董店,老教授吩咐王经理付 8 万元现金给顾林,还开了一张 22 万元的支票, 还亲自给他写了个条子。 “你怎么有这么多钱?”母亲看到几捆钱后,惊奇地问。 “卖了瓷瓶。 ”他如实说。 “也罢。你快去交钱,省得再催。重症病房花钱多。你爸还没醒转过来,这次受 苦了。 ”母亲说时眼里含着泪, “那个撞了他之后逃逸的人不知道能不能查出来?” “应该能。 ”顾林安慰母亲。 两天后,父亲醒了过来。 父亲出院后,问瓷瓶卖了多少钱。顾林说, “30 万元。 ” 父亲说, “可以了。 ” “看过瓷瓶后,买家还提到你的名字。 ”顾林说。 “他会认识我?不可能啊,这个瓷瓶的主人在江南啊,离这远着呢,而且又这么 多年了。 ”父亲说。 年底的一天,顾林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约他到市黄海咖啡馆见面。 “是您?”他一见面就认出老教授,陪同他的还有他的儿子王经理。 “看到你的瓷瓶,我太喜欢它了,无论是真品还是仿品,我无所谓,看到它亲切 啊。 ”老教授说, “你知道你家怎么会有这个瓷瓶的吗?” 顾林说:“我听母亲说,25 年前,父亲在江南打工,在一个冬日里,他救了一个 落水的孩子,还救了跳到水里救孩子的父亲。天冷,父亲自己差点送了命,这家是开 古董店的,就送了这个瓷瓶,听母亲说父亲当时还不愿意要,嫌弃它不能吃,还易碎, 人家开古董店的老板正好到江北有事,父亲带着瓷瓶顺便坐着人家雇的船回了家。 ” 18 “你的父亲救了我和他啊。 ”老教授指着王经理说。 “怎么这么巧?”顾林笑着感叹。 “其实我那天一看到这个瓷瓶,我就感觉是以前送出去的那个瓷瓶。 ”老教授说, “当年我父亲在送瓷瓶之前,找人鉴定过的,说是后人仿造的,知道它并不值钱,可 是当时我的家里的日子也不好过,我们还是把它送给你父亲。这些年我们一直愧疚啊, 你父亲救了我家两条命,我们却给他一个不值钱的东西。为了这个瓷瓶,我们才在江 北开了个分店,就想找到你父亲啊。 ” “原来是仿造的啊,那就不值钱了!”顾林说。 “不是钱的事” ,老教授说, “我们现在就去见你的父亲,瓷瓶我们也带来了,送 出去的东西我们不敢再要回来。这次我找专家鉴定过了,是清代粉彩瓷真品。 ” “那值多少钱?”顾林问。 “最少 400 万。 ”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当年顾林父亲救人之后,不肯要老教授送的瓷瓶,可见他并非施恩图报之人,不 想因为救了别人就接受别人的馈赠。 B小说以“瓷瓶”为题,有深刻的意味。瓷瓶是全篇的线索,贯穿全文始终;以 “瓷瓶”为题揭示了小说的主要内容。 C老教授鉴别古董的眼光非常犀利。他在顾林家里看到瓷瓶,立刻感觉到这是一件 真品,于是以 30 万元顺利成交。 D顾林两次接到母亲打来的催款电话,这既交代了顾林家里当时所面临的困境,又 为下文顾林卖掉瓷瓶埋下了伏笔。 E顾林在对话中介绍了父亲当年救人的事情,这一细节主要是为了塑造父亲的高大 形象,表达自己的自豪感,同时也补充交代了瓷瓶的来历。 (2)老教授提出去家里看看瓷瓶,顾林说他不一定卖。请结合文本分析顾林此时的心 理。 (6 分) (3)小说中的王教授具有哪两个方面的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6 分) (4)小说以瓷瓶的真正价值“最少 400 万”收尾,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 从情节、人物塑造、思想内容、艺术效果四个方面的任意两个方面分析。 (8 分) 【答案】 (1)B D(【解析】答 B 给 3 分,答 D 给 2 分;答 A、C 不给分。A 项,顾林父亲不要 瓷瓶是因为“嫌弃它不能吃,还易碎” 。C 项,老教授决定以 30 万元成交,是因为他认 出这是以前送出去的那个瓷瓶。E 项, “这一细节主要是为了塑造父亲的高大形象,表 达自己的自豪感”分析有误。 ) (2)答案:他还在为是否卖掉瓷瓶而犹豫不决。一方面,瓷瓶记录着父亲的荣誉, 他不愿意卖。另一方面,父亲住进医院急需用钱,他不得不卖。他对瓷瓶的价值心 存疑虑。他不知道瓷瓶的真伪,弄不清它的真正价值,担心卖了低价。 (每点 3 分,共 6 分。意思对即可。 ) (3)答案:知恩图报。王教授在被救后,为寻找恩人而到江北开设分店,用 30 万 元买下认为是赝品的瓷瓶。诚信待人。王教授一直因送给“赝品”瓷瓶而愧疚,知 道瓷瓶的真正价值后毅然把瓷瓶送回。 (每点 3 分,共 6 分。意思对即可。 ) (4)要点: 从情节上看,结尾与前面关于瓷瓶真伪的悬念紧密照应,使故事情节再起波澜,又 耐人寻味。 19 从人物塑造上看,丰富了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变得更加饱满。 从思想内容上看,赞美了被救者的感恩情怀,弘扬了社会正能量,丰富了作品的主 题。 从艺术效果上看,以“最少 400 万”结尾,小说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每点 4 分,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 第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应用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 还有一种坏处,是一做教员,未免有顾忌;教授有教授的架子,不能_ 对于房地产“救市”的话题,人们有不同的看法,问题一提出,人们就争先恐后地 _ 除非把这事_,再添上些枝叶,或者可以激怒于他,稍助一臂之力。 A和盘托出 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B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和盘托出 C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和盘托出 D畅所欲言 和盘托出 各抒己见 【答案】C。 【解析】:畅所欲言:意思是即尽情地说想说的话,没有约束地把心里话吐露出来。 各抒己见: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盘托出:形容一个人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所知 道的事情都说出来。 “各抒己见”重在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畅所欲言”重在痛快地 说出白己想说的话;“和盘托出”重在全部地说出自己知道的事情。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 。 A.由著名导演赵安执导的首届“联合国中国春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联合国主 要官员和 47 个国家驻联合国代表观看了演出。 B.在图书销售排行榜上,励志图书依然风头强劲,主要原因是这类图书发行的收益可 观之外,出版社的宣传作用也不可忽略。 C.毕加索的油画颠覆了写实传统,荒唐怪诞的形象和画面折射出画家心里的奇思怪想, 你不得不否认他是一个伟大的画家。 D.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进驻青岛航母基地时,那令人自豪激动的画面,使 无数中国人产生了强烈的自豪感。 【答案】A 【解析】:B 项,句式杂糅, “主要原因”与“不可忽略”同时出现造成杂糅,应 改为“主要原因是这类图书发行的收益可观以及出版社的大力宣传”或“除了这类图 书发行的收益可观之外,出版社的宣传作用也不可忽略” 。故 B 项有语病。C 项,多重 否定不当, “你不得不否认”错误,与句子想表达的意思不符,应改为“你不得不承认 他是一个伟大的画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