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漫谈_第1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漫谈_第2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漫谈_第3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漫谈_第4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漫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生心理健康漫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 理“。近年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我们发现,生 活中的喜怒哀乐与悲欢离合,有人感受到的是艰难、是痛苦,有人 感受到的是丰富、是幸福,不同的心境决定了不同的态度,也决定 了每个人不同的人生。在多年的心理咨询工作中、在心理健康课中, 我接触到了大量的学生,并走入了他们的心灵,我发现每一个孩子 的背后都有着一个自己的经历和故事,他们渴望着健康幸福的生活, 也渴望着有个辉煌的自我,然而在从小长大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正确 的引导和教育,一些孩子的心理发展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因此,作 为社会、学校和家庭,我们都应该在这一阶段给孩子以最大的心理 帮助,以便我们的孩子能在这一时期打下良好的心理健康基础,处 理好成长中的烦恼,并很好的面对自己的未来。 一.心理健康的意义 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良好的生理状态基础上的自我和谐 及与外部社会的和谐所表现出的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是一种内外和 谐的良好状态。对中学生来说,具体的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能 自我认识并能自我接纳;有较浓的求知欲望但不苛刻的对待自己; 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并乐于交往;能调节自己的情绪并保持良好 的心境;能适应环境,能面对困难;有爱心和感恩的心;心 理和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现代医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许多疾病都有其心理根源,躯 体疾病与心理、精神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精神卫生问题已 经成为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据世界卫生组 织估计:全球有 4 亿精神疾病患者,每年有 100 万人自杀,精神疾病 在疾病总负担中排名首位。青少年时期是精神疾病的孕育期,也是 心理问题的多发期,因为面对升学压力、父母的溺爱和各种思想对 孩子的影响,使中学生有了更多的焦虑、成长的烦恼和内心世界的 冲突,而暂时性的心理问题若得不到及时的调整,便会滋生心理异 常的温床,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由于中学生心理发展正处于一个 不稳定的阶段,也就给了我们更多的培养和引导的空间。其实,一 个体验、一回感悟、一次心灵的震撼,往往都可以使我们的孩子有 很大的改变,所以这一时期的心理健康的培养更显得至关重要。 二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和产生的根源 多年来的心理咨询工作,让我接触到很多有问题的孩子,突出 的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评价过底 在望子成龙的传统思想影响下,很多家长和老师都十分看中孩子 的分数,把分数看成了衡量孩子的唯一,不断的给孩子增加学习上 的压力,使孩子生活变得单一,生命少了色彩。在小学时,绝大多 数孩子的考试分数都较高,没有感到太大的差别,到了初中,因为 学习的难度和广度的增加,因为学习习惯和基础的不同而带来的分 数的差别突然之间就明显起来,由于一个班、一个团体,能达到优 秀的学生毕竟只能占到三分之一,所以大多数孩子面对考试的分数 都难以接受,面对考试的成绩、面对从未感受过的压力、面对父母 的焦虑, 他们开始认为自己不聪明, 感到无助和自卑,那种从幼年 时期开始对生活的热爱和自信,突然受到了打击, 生命的价值感骤然 降低,随之而来的是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的减少,然后是差距的进 一步增大。因为学习不理想,糟糕的心情会影响到生活的其他方面, 在心理咨询中,有的孩子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优点,对自己完全 没有了正确的认识,也没有了美好的憧憬和向往。过低的自我评价 为快乐的生活埋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也可能成为日后心理不健康 的根源。 2.人际关系的烦恼 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个性在飞速的发展,他们有了更多的自己 的思想,并对事物有了更多的评判,然而他们最缺乏的是对他人的 理解、是角色互换和辨证的思维。在与老师的交往中,他们常把老 师看成圣人,不接受老师的任何缺点,也常常不能从客观的角度去 理解老师的教育和处罚;在与父母的交往中,他们反感于长辈的唠 叨和说教,更反感于家长对分数的重视,所以常会出现不沟通、不 和谐的现象;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常常只想让别人来适应自己,而 自己却很少考虑应该怎样去适应别人,他们缺少一种宽容和大度, 缺少对人性特点的深入理解,往往把一些小问题看得很重,面对矛 盾不能正确的处理和应对。有的学生因不能处理好与异性的关系,不 懂得和异性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过早的陷入感情的纠葛而不能广交 朋友,不能在团体中获得更多的温暖。中学生渴望友情,成长给他们 带来的烦恼让他们更渴望有知心的朋友,然而由于缺乏对人际关系 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很多孩子在内心产生了大量的冲突、矛盾、痛 苦和烦恼,并因此而产生很大的压力,形成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 3.承受能力差 很多的家庭对独生子女倍加呵护,在家庭成员中,如果有人去训 斥孩子,那么更多的人会护着孩子。在一种富足的生活和爱的包围下, 像温室里的花朵没有经受过风雨的洗礼,很多孩子很少遭遇过挫折 与打击,因而他们的心理十分的脆弱,不能接受失败,也没有坚韧 的毅力。进入中学后,孩子们要独立面对的是和自己一样处于个性 发展高峰时期的同学,面对生活中的困难、面对老师和家长的批评、 面对学习成绩的不理想、面对人际关系中的不如意,一些孩子因没 有很好的承受能力而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开朗,一些孩子自尊心特别 强,一旦受到打击,就变得畏缩不前、封闭自己,一些孩子还因此 失去了快乐生活的勇气,有的甚至想放弃生命。在每年的心理咨询 中,我都会遇到好些这样的孩子,因为承受能力差,不能宽容的对 待别人,也不能宽容的对待自己,所以心理问题不断恶化,有的还出 现了失眠、抑郁、强迫等症状,严重的则不能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对孩子的爱应该有个尺度,适当的让孩子从小学会去面对困难、去 承受压力,这样的磨练对孩子坚强意志的培养是有好处的。 4.缺乏责任感 生活上的满足和家庭的溺爱,使孩子们养成了享受的习惯, 他们 觉得一切都来得太容易,太自然,不懂得珍惜,很少有机会去思考:我 该怎样的努力,我该为集体、为家庭承担怎样的责任,我该怎样的 孝敬父母,我该怎样的面对自己的未来,我该怎样的奋斗去创造更 加美好的生活。由于缺乏对亲人、对集体、对自己未来的责任,有 的孩子做事不讲后果,分析问题片面,交往中不考虑他人的感受;有 的孩子在学习上缺少主动性,得过且过,没有目标或追求;有的孩 子不遵守纪律,总是管不住自己;有的孩子不与父母很好的沟通和 交流,不尊重父母,也不思考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的苦恼;有的孩 子在集体中不遵守规则,损坏集体的名誉,总是违规违纪,有的孩子一 味的追求享受,不懂得父母挣钱的辛苦,不注意节约;由于责任感 的缺乏,孩子们缺少了自我反思、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能力。我 国的基础教育,由于太注意学科知识的过早深入,使我们的教师和家 长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学科的培养上,在文明礼貌、道德观念、探 索的兴趣和对生命的热爱上缺乏了教育的时间,这也是导致问题产 生的原因之一,由于缺乏责任感的早期培养,我们的孩子在中学阶 段表现出的问题就更多、更突出。 三心理健康培养的有效途径 1.培养爱心和感恩的心 懂得爱和回报,孩子才会去学着做一个善良的人,正直的人, 去思考我得到了多少,我拥有了多少,从而去珍惜别人的付出,而 这种教育可以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选材,并与孩子一同去发现、去 感悟。要培养孩子的爱与感恩,我们的老师和家长首先要作好表率, 以身作则,从一些小事上对我们的孩子经常提醒,经常教育。其实, 孩子很多的坏习惯与成人的不良影响是直接相关的。不要担心对孩 子正面的教育会让孩子吃亏,会不适应社会,爱和感恩,会使我们 的孩子一生充满了幸福和快乐,拥有了这样的美德,无论他们今后 干什么,都会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拥有阳光灿烂的日子。因为幸 福并不是世界给了你多少,而是你用心感受到多少。赫本是上世纪 五六十年代的世界著名影星,她一生没有去看过一次心理医生,因 为她曾做过 67次亲善大使,并经常到码头、监狱、黑人社区做义工, 因为她的心理充满了爱。一个懂得爱和感恩的孩子,会很好的爱父 母、爱老师、爱同学,也会很好的接受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并很好 的自我完善。 2树立团队意识和责任感 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在团体中学会合作,如与父 母的合作、与老师的合作、与同学和朋友的合作,并在合作中让孩 子学会理解、学会谦让、学会思考自己对社会、对家庭、对集体、 对自己人生的责任。未来的社会需要的是一种复合性的人才,不善 于与人合作的人,很难在社会上立足。拥有了良好的团队意识、大 局意识,我们的言行才能更加符合社会的要求、家庭的要求和团队 的要求,才能学会改变自己,适应环境,也才会学着像一个成人那 样担负起在团队中的责任,很好促进自我发现、自我成长,所以让 孩子们经常性的参与集体活动或集体游戏是非常有易的。因为没有 团队意识、因为缺乏责任感,孩子们在学习和生活上就会表现为上 课讲话、学习不努力、思想上不求上进、违犯校纪校规、生活懒散、 缺少理想和目标。关于团队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我认为可以从生 活习惯入手,我们不能过多的包办,要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学会整 理内务,让孩子做一件事就做完整、做好,并且在与孩子的交谈中 注意时常的引导孩子去思考我该怎样的与我周围的人去很好的合作, 在所处的团队中,我该承担哪些责任。 3.学会宽容和接纳 如果拥有一颗宽容的心,便能很好的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和烦恼, 并锻炼出一种海纳百川的气魄,很好的去接受人生中的艰难与不平; 如果拥有了一颗宽容的心,才能很好的接纳自己的缺点和不足,面 对任何失败都不失去信心和勇气。由于不能宽容和接纳,有的孩子 对人对己非常苛刻;有的孩子因为一些小事就耿耿于怀;有的孩子 不能面对考试的失败;有的孩子不能理解父母和老师;有的孩子不 去学会与人交流和沟通。其实,宽容需要对人,宽容也需要对己, 孩子最难过的时候应该是连自己都不接纳自己的时候,如果一个孩 子连自己的优点都不知道,连自己都瞧不起自己,那又哪里来的动 力和勇气去改变自我,去快乐的面对人生。我们时常提醒孩子要用 自己的缺点去比别人的优点,其实,我们有时也要提醒孩子学会用 自己优点去比别人的缺点,让自己找到自信,让内心充满阳光。父 母和老师是孩子成长的一面镜子,我们的处事态度、我们的一言一 行对孩子的影响都是非常深远的,所以我们应该通过我们的思想和 言行给孩子以榜样和指引。例如:在孩子从小长大的过程中,他们 会犯很多错误,面对孩子出现的问题,在教育中我们既要严厉的指 正和批评,同时也要鼓励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宽容、我们的接 纳与期待。生活中,我们应该身体力行的把宽容和接纳的行为和思 想不断的传授给我们的孩子们。 4.培养良好的压弹 按照美国心理学会的定义,压弹指个人面对生活逆境、创伤、 威胁及其它生活压力的良好适应,也是一个人面对生活压力和挫折 的承受和反弹能力,所以是承受与应对的和谐统一。如果只有承受 压力的能力,没有应对反弹的能力,那就成了逆来顺受的典型,而 个性的压抑会导致孩子的封闭、胆小、心理不健康,如果应对的弹 力过强,缺乏承受力,那么又容易产生过激行为和暴力倾向,甚至 会走上犯罪的道路,所以我们应该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压与弹的和谐 统一, 鼓励孩子既要能经受打击和挫折,同时也学会冷静的去应对 和处理问题。面对一定程度的压力,要有相应的合适的应对反弹能力。 一个人的压弹是与社会支持、个性和过去的经历相关联的。良好的 社会支持系统就像一个缓冲器,可以对压力产生缓解作用;刚毅的性 格能让人承受较大的压力;童年时代受到溺爱,被父母过分保护,或 遭遇创伤都会让人的压弹失衡。在学生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受一 点打击就一蹶不振或受一点委屈就要骂人打人的现象,其实这都是 没有良好压弹的具体体现,然而,良好压弹的培养不是一日之功, 它需要我们的家长与老师经常的提醒与呵护,需要我们面对具体的 事情给孩子做出最恰当的教育和点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