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谈心十话题_第1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谈心十话题_第2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谈心十话题_第3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谈心十话题_第4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谈心十话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生心理健康谈心十话题 作者:赵坤 中学生的身心健康离不开父母的呵护,老师的教导,社会的关爱,这是十分 重要的外部环境。然而仅有外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内在的自我驱动力方 能使修身养性与时俱进。谈心话题的着眼点也正在于此。心理健康了,身体棒 了,学习就会更得诀窍,事业就会更有成就,社会也就会更加美好和谐。 中学生朋友们,让我们都来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吧! 一、中学生为什么要注意心理健康?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表现出诸如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能力 、性格等心理特征。中学生在身心发育中注意心理健康努力修身养性是十分重 要的。 首先,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五个高峰并呈现出五个特点,即体力高 峰、智力高峰、社会需要高峰,探讨高峰和超常行为高峰,并由此产生奇、胜 、变、动、疑五个行为特点,也因此产生心理矛盾,渴望别人理解、渴望对传 统认识的批判、渴望自我意识的独立、渴望丰富的社会需要。若是在这些方面 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引发不健康的心理因素或者心理危机和心理疾患。因此, 注意心理健康,做到心理平衡,使之有一个比较符合时代潮流的人生观与世界 观,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其次,从中学生成长的现实情况来看,注意心理健康也是很必要的。 中国心理协会 2003 年对全国 22 个省市的青少年调查表明:我国有 3000 多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约有 13%的青少年存在明显的心理和行为问 题 13%是一个什么数字概念呢?我国青少年有 3.6 亿,也就是说在 3.6 亿青少年 中有四千七百人有明显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而其中中小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障碍患病率又占到了百分之二十一点六到百分之三十二。这一事实提醒中学生 朋友,注意心理健康决不能等闲视之。 二、中学生怎样养成良好的习惯? 所谓习惯,一般涵盖两个方面,一是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或环境而逐渐适 应,这就是习成自然。比如南方人初迁北方,还不习惯那里的气候,住久了, 也就习惯了。二是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 社会风尚。我们通常说的好习惯好风尚、不良习惯、不良风尚,就是属于这个 范畴。 习惯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一个民族对一个国家都是很重要的。美国著名心理 学家威廉詹姆士有一句名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 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句名言极富哲理,长 期的习惯会养成一定的性格,这就是习与性成。养成了一定的性格,就会影响 自己的做人准则和命运。习惯能决定命运,习惯也确实太重要了。 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除了认识其重要性还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在行动 上付诸实践。养成良好的习惯首要是着力打造学做人的好习惯,要做到讲礼貌 、讲诚信、守公德、遵法纪。做人的好习惯养成了,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也会 相得益彰。 学习做人,从小时候做起,从小事情入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 为之”。凡违背做人准则的事就是三思就要警惕,同学间相互提个醒,不要习 焉不察,发现不了自己一些习惯中的问题,最近,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 义荣辱观应该认真牢记,把它当成我们学做人的座右铭。 三、中学生应如何警惕“十五岁现象”? 一般来说,青少年在十五岁左右的时候,常常表现出非常叛逆,也就是逆反 心理,希望自己独立行事。心理学家把青少年在这一时期此类特别的心理变化 统称为“十五岁现象”。近来,心理学家发现:“十五岁现象”悄悄提前了, 十二三岁是高峰期。这段时期,他们的情绪层面大于理智层面,做事不问后果 ,往往我行我素。 由于中学的年龄特点,对事情有时有点偏激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任其发展, 对事情所作的反应跟当事人的意愿或多数人的反应完全相反,别人反对的事他 却偏要赞成,越是不希望他做的事情,他越是要做。这种叛逆心理,中学生一 定要自我警惕。 要避免逆反心理,首先要了解其成因:一般来说有三个方面:(1)具有强 烈好奇心,对自己弄不懂的事情或禁止去做的事情,有的中学生跃跃欲试或挺 而冒险;(2)企图标新立异、寻找自我表现的青少年容易产生躁动;(3)遇 到失恋、挫折、受冤、父母失和的特异生活经历者容易产生逆反心。 其次,在了解逆反心理成因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加强自我防护。(1)对不 懂的事情或禁止做的事情有好奇心不是坏事,但不能贸然行事,要多想想为什 么不能做,实在搞不懂,不妨请教一下老师或他人,弄清禁止做的道理。(2) 对事情有好奇心,想标新立异也不是坏事,同样不能不假思索就行事,可以把 自己的奇思妙想跟同伴、家长或老师交流沟通,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再作决定 ,以免产生不好的后果。(3)遇上特异生活经历,自己可能是痛苦的,此时, 找一个最信赖的人去倾诉一番,或者在信赖的朋友面前哭诉发泄一下,都能使 自己心情舒畅许多。若碍于面子不便在旁人面前倾诉,找一个空旷地方喊叫渲 泄一番,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四、中学生应如何应对网络信息时代? 网络信息时代就是指建立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基础上,能够高速 运行的通信网络,在信息提供者与用户之间迅速传递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 。这种高科技呈现在人们的眼前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美妙绝伦的画卷,它使网民 一揽天下小,给网民提供了工作、学习和科研的极大便利。网络可谓是一个令 人神往的高科技工具。 然而,如果仅仅把网络当成一个高科技的玩具的话,它的负面影响却是令人 沮而悔恨的,它会使人痴迷,会把人变成网络瘾君子。 一旦沉迷于网玩、网聊的人就会表现出心理障碍或心理危机。主要症状是: (1)对学习和工作提不起精神,注意力下降,满脑子电脑画面挥之不去,不玩 电脑就感到不舒服;(2)陷入偏执的误区不能自拔,错把虚拟世界当成现实世 界;(3)对网络产生心理依赖,就像吸毒一样,并形成恶性循环;(4)扭曲 自己的人格,扭曲人际关系。 中学生应充分认识过份沉迷网络对心理健康的危害。中学生上网要做到五注 意:(1)上网时间不要过长,一般不要超过一个小时,切忌泡网吧。玩电子游 戏更要控制时间。(2)尽量利用网络学习一些知识,查资料或搞些制作动漫等 小科技活动。(3)进入聊天室要谨慎,要警惕别有用心的人,未经父母同意不 要跟网聊的人见面、写信或回信,不要透露个人和家庭信息。不要在互联网上 或通过电子信箱给在网上的人发照片。(4)未经父母同意,不要进入一个要花 钱的在线领域。对电玩中虚拟的财富、装备不要羡慕,更不花钱去购买。(5) 对于令自己感到不舒服的挑衅性的联系不要理睬,对有碍身心健康的图像、文 字,要用理智用注销的方法来结束这种遭遇,或主动与父母或老师交流沟通。 五、中学生在气质修养上应注意什么? 2005 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妇幼保健院首次完成的对 25 岁幼儿气质、行 为评估调查显示:百分之二十点八的孩子具有攻击性,有暴力倾向。如果这些 孩子不去矫正攻击行为,努力培养良好气质,长大了说不准就会“犯事”。事 实上,有些中学生也许是小时候不注意,长大了却真的有暴力行为,影响了自 己在气质上的修养。 所谓气质,是指一个人的相当稳定的个性特点,如活泼、直爽、沉静、浮躁 等等。也就是说气质是高级神经活动在人的行动上的表现。由此看来,气质上 的修养对人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怎样培养自己的气质呢? 首先,每一个人都要有一定的个性,遇事要表现出一种积极进取、奋力拼搏 、勇于战胜困难的气概,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要有气魄、魄力。 其次,要学会有魄力还得有魅力,也就是要有气度,有度量。古人云“宰相 肚里好撑船”,就是指一个人的宽宏大量。能够包容、宽恕别人,即使他人完 全错了,也能够诚恳地善意地帮助他人,决不能为人气盛,目空一切。每一个 人都有个性,要注意自身的反省,发现自己个性的不足之处,并付诸于行动予 以克服。 第三,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个性强容易冲动,容易发怒。情绪失控是不 利于办好事情,也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建议中学生朋友在气质修养上,遇 事要冷静,忍一忍,学会控制自己,学会转移情绪。 六、中学生如何缓解学习生活中的焦虑情绪? 有的中学生由于学习上的困难,或者学习成绩不尽如意,而产生压抑,出现 焦虑情绪。若不能作适当调整,对身心健康是十分不利的。 如何缓解焦虑情绪呢? 第一、中学生一旦感到因学习方面的原因而压力重重,提不起精神,焦急忧 愁时,要学会转移情绪,尝试作自我调试,在课余去参加些体育活动,听听自 己喜欢的音乐,去散散步,感受一下外界的欢快气息,或者揉揉双耳泡个热水 澡。 第二、要学会人际沟通。焦虑的心理现象并不是瞬时即至,而是有个发展过 程。一旦感到因学习原因而产生焦虑时,要主动找父母、老师或知心朋友倾诉 ,或许不能“一吐为快”,但倾诉出来了,心胸就不会那些淤积,会感到轻松 许多。 第三、要学会自我鼓励。一旦感到焦虑袭上心头,切记不要唉声叹气,可以 找一张纸片书写一句箴言或一个短语。自我暗示自己是一个有希望的好学生, 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只要肯努力,没有跨不过的坎。 第四、要学会融入集体之中。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居住环境又都是单元房 ,活动空间狭了,人与人之间的交住少了。假如能参加些集体活动,主动为他 人为集体多做点事情,在家中主动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心情就会得到调 适,情绪就能得到释放,快乐也会油然而生。 七、中学生如何从长辈的溺爱中解脱出来? 溺爱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在亲人的情感世界中,祖父母、外祖父母 、父母们对孩子的溺爱屡见不鲜。 溺爱,危害极大。前苏联伟大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溺爱虽是一种伟大的 情感,却会使孩子遭到毁灭。”其一,会毁灭孩子的志气,使孩子丧失求上进 的决心和勇气,丧失要求做成某件事情的气概。遇事畏首畏尾,依赖家长,依 赖他人。其二,会毁灭孩子与生俱来的天赋。胸无大志,必然懈怠,与生俱来 的天资会在懈惰中渐渐泯灭,这就是所谓娇子难成才。其三,会毁灭孩子的情 操。所谓情操,是指由感情和思想综合起来的,不易改变的心理状态。受溺爱 的孩子,我行我素,颐指气使,对社会对群众冷漠,难于形成高尚的情操,甚 至会六亲不认。中学生群体中无论是否被长辈溺爱惯了,都应该记住马卡连柯 的箴言,使自己的头脑更清醒些。中学生要理智的从父母及长辈的溺爱中解脱 出来,很有必要知道一些溺爱的表现。 长辈对孩子溺爱的范围很广,在生活、学习、工作等多个层面都会有溺爱的 温床。凡是父母和长辈对自己百依百顺、处处呵护、甚至明知自己的孩子做错 了事还要百般袒护等等,都可谓是溺爱有加了,值得警惕。若自己仍无自知之 明的话,劝君不妨从学习自立入手,或许更有利于自己从溺爱中理智地逐渐地 解脱出来。 八、“留守孩子”怎样排解孤独和失落感?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农村剩余劳力的转移,成千上万的下岗工人和农民工 远走他乡打工谋生,在原居住地留下了一群“留守孩子”。 “留守孩子”跟随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生活,往往一年或更长些的时间才能见 到父母,难免有惆怅的心绪,孤独、失落之情会时常袭上心头。特别是生活上 遇到不顺心、学习上遭遇困难挫折的时候,思念父母、向往父母的情绪会异常 激烈的涌动,年幼一些、脆弱一些的“留守孩子”会伤心落泪,情绪低落、学 习开小差。而且一个“留守孩子”的情绪会感染其他“留守孩子”,一人落泪 ,众人陪哭。 对于“留守孩子”的心态调理,可从两方面着手: 其一:构建关爱和谐的环境。学校、社区要充分关注“留守孩子”,从生活 、学习、身心健康诸多方面予以指导和帮助。尤其在学校,哪怕是老师一个细 微的形体语言,哪怕是同学的一声嘘寒问暖,哪怕是学校领导一个关爱的小举 措,暖流都会在“留守孩子”的心中油然而生。 其二:“留守孩子”要努力学会自强、自立,要在内心呼唤自己:“我是一 个留守孩子,我学会坚强,学会独立,就是为家庭分愁解忧。我就是红灯记 中的小铁梅!安徽省合肥市“留守孩子”全国十佳少年谭海美有过许多失落 和伤感:出生不久妈妈离家出走,爸爸伤残后还要外出打工挣钱以偿还欠下的 医疗费用但她选择了自强自立。她把学校的留守孩子组织起来,成立“留 守中队”,生活上互相帮助,学习上互相鼓励,节假日还相互支撑,帮助做些 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他们生活变得充实而丰富多彩,他们的人格绽开花朵而升 华,他们在留守中成长。 九、为什么说高中生心理调整是关键? 高中是基础教育的最后一个平台,高中生随着身心发育,人生观和世界观将 基本形成,一些心理矛盾也更会凸显,心理调整更显得重要。 第一,避免出现人格障碍。 据心理学家研究,由于幼儿教育的原因,有不少孩子潜伏着人格缺陷。而有 人格缺陷的孩子在小学、初中还不容易看出来,但高中以后就会显现。这时候 ,学生的社会性在迅速成长,与人的交往频率增加,不会与人交往的学生将会 陷入孤立,接触外界的信息越多,心理就觉得越乱。这些高中生一定要多关心 班级事务,多参加集体活动,多融入同学之中。 第二,避免与父母的关系的不和谐。 高中生独生子女很多,父母对子妇女的期望值高,家长的心态也会出现一些 偏斜,如要求孩子上重点学校,进重点班级,对子女唠叨不停,甚至是命令、 责难,从而影响这些高中生的心理平衡,甚至对父母冷淡、关系紧张,想离家 出走。这些高中生要通过心理调整,善待父母、理解父母,调整与父母的关系 。 第三,避免各种人际关系的不协调。 高中生在走向成熟的时候,其自我掩饰性增加,掩饰自己的短处,表现自己 的长处。与此同时,反而觉得别人太滑、太奸,对别人的看法油然而生,人际 关系也随之不和谐起来。这些高中生要学会宽容他人,多看别人的长处,少揭 别人的短处。 高中生在走向成熟,注意调整心态,为走向社会、走向更高平台夯实基础是 十分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