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教育合作项目简介_第1页
中欧教育合作项目简介_第2页
中欧教育合作项目简介_第3页
中欧教育合作项目简介_第4页
中欧教育合作项目简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欧教育合作项目 一、欧盟对华合作项目 (一)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China Europ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简称 CEIBS)由中国政府和欧盟共同创办,是 中欧教育合作的第一个重要项目。 1994 年 2月 28日,中国政府与欧盟签署了关于组建中欧国 际工商学院的备忘录。同年 9-10月,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布里坦 和外经贸部部长吴仪分别代表欧盟和中国政府签署办学财务协议。 11月 8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在上海成立,上海交通大学和欧洲 管理发展基金会共同签署办学协议。 根据协议,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是一所专门培养国际化高级管 理人才的非赢利性教育机构,享有完全独立的办学自主权。该院 的办学宗旨是:为中国培养立足本土、面向世界、适应全球经济 一体化趋势、具有参与国际合作与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级经营管理 人才,为中国经济发展服务,并促进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 该院开设全英语教学的全日制工商管理硕士课程(MBA)和 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课程(EMBA),以及开设高层经理培 训课程,是中国工商管理教育的先驱。学院恪守“认真、创新、 追求卓越”的校训,突出以国际化为特色,坚持高质量办学。自 2001年起,该院连年跻身全球商学院 100强,亚洲前 3名。2004 年 3月,该院成为中国大陆首家获得国际质量认证系统 EQUIS认 证证书的商学院。 2 欧方于 2001年发起了进一步支持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第二 期项目,为期 5年(2001-2006) ,投入资金 2875万欧元,主要 用于扶持学院的欧洲管理方;设立 3个外国高级学者职位;捐助 设立 8个用于吸引优秀青年教师的专项基金;同时对学生给予支 持(奖学金、实习,交流机会) ;基础设施建设。 (二)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 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是中欧教育合作另一具有重要意义的 项目,其总体目标是提升中国学者对欧洲研究的兴趣和理解,改 善中国欧洲问题研究机构和队伍的工作条件,推动中国的欧洲问 题研究。1996 年 5月,外经贸部副部长孙振宇和欧盟委员会副主 席布里坦签署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的官方协议和文件。该项目 为期 4年(1997-2001) ,于 1997年 3月正式启动,活动经费总 额为 975万欧元,全部由欧委会提供;中方则以人力和实物方式 配套投入,主要用于该项目的人工费用和办公开支。 根据协议,该项目每年资助中方 120位学者访问欧洲,从事 为期一个月或一年的进修学习或实地研究;对中国高校和中国社 会科学院建立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提供资助;资助中国高校与欧方 的合作科研项目和课程开发项目;赞助有关欧洲问题的研讨会和 国际会议等。该项目共资助 452位中方学者赴欧进修或研究,在 高校和研究机构共建立或加强 14个欧洲研究中心,批准 142合 作研究项目和 36个课程开发项目,召开了 36次国际性或全国性 学术会议,有 40位著名的欧洲学者访华并参加学术活动。此外, 参与该项目的中国学者共发表 70余部学术专著和 400余篇高水 平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 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系统人文 社会科学领域规模最大的国际交 3 流与合作项目,充分整合了各高校的欧洲问题研究力量,建立了 地区性和全国性欧洲问题研究网络,拓宽了中欧学者之间的联系 渠道。该项目在中方和欧方分别组织的项目执行情况和成果评估 中均获很高评价, (三)中欧青年经理培训项目 该总体目标是通过人力资源培训大力推动中欧经贸合作的发 展,具体目标是选派优秀欧洲青年经理来华学习汉语和中国商业 文化,培养熟悉中国国情和语言文化、善于同中国打交道的欧洲 企业家。 该项目为期 5年(1998-2003) ,欧盟方面总投入 1164.5万 欧元,中方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CCPIT)负责具体执行。 中欧 双方于 1997年 10月签署财政协议,并于 1998年 6月开始实施, 首批欧洲青年经理于 1999年 3月来华开始接受培训。培训的主 要方式包括:汉语强化训练基础扎实者:4 个月(A 组) ;初 学者 12个月(B 组) ;举办专题讲习班、研讨会,开展公司调研; 在欧洲公司的驻华机构内实习(首批 7个月,第二批 3个月) 。 迄今共有 162名来自欧洲各国的年轻职业经理人接受了项目 培训,普遍认为该项目非常实用,通过培训达到了预期目标。该 项目受训者中大多数人目前仍在中国工作,或同中国进行合作。 (四)中欧工业职业教育项目 中欧工业职业教育培训项目由欧盟和中方共同开发,其总体 目标是通过培训提高在华中欧合资企业员工的素质,提高企业在 中国市场的竞争能力,同时通过培训中国教师来改变培训理念和 方法,促进中国工业职业教育发展。 该合作项目为期 5年 (2000-2004) ,欧方投入资金 4 1510万欧元,湖北省政府提供了相当于 380万欧元的配套资金。 双方共同设立项目管理办公室,前期由湖北省商务厅监督执行, 后由于具体执行单位省外贸学校与省工业职业学院合并成立了武 汉科技学院,项目改由省教育厅为主监督执行。 该项目立足湖北、面向全国,培训活动根据欧洲先进的职业 教育理念设计,根据不同地区中欧合资与独资企业的需求来确定 培训对象、目标、内容和方法。培训注重“立竿见影”式的实用 技能的传授,培训课程涵盖广,涉及团队建设、成本意识、解决 问题的技巧、健康与安全、环境保护等课程。 该项目取得了丰硕的结果。项目管理办公室在全国 9个省份 实施了 41个培训子项目,内容涉及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 质量管理、设备维护、项目管理、市场营销、采购和物流。400 多家中欧合资企业参加了培训,其中不乏全球知名的跨过集团公 司如 ABB、阿尔斯通、圣戈班、西门子、标志-雪铁龙东风、联合 利华等,培训员工 3200余人,培训师资 126人。评估结果显示, 所有派员参加培训的合资企业都对项目持认可的态度;53%的公 司肯定培训使其竞争力得到提升;93%的公司称其员工在受训后 工作态度、合作意识及工作质量得到极大改善;所有参加培训的 企业都表示继续派员参加培训。 为了延续并扩大该项目的成果,也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国职业 教育的发展,经欧盟委员会和国家商务部同意,2005 年初在武汉 科技学院成立了“中欧国际职业教育培训中心” (CEVTC) 。中心 成立的第一年内,就在全国的 11个省市提供了多场公开课、内 训课程和论坛,参加培训和论坛的企业超过 300家。中心不仅在 培训资源匮乏的中、西部地区开展活动,培训资源丰富的上海、 广州、厦门等城市也成为中心的培训市场。 5 (五)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 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是中国政府与欧盟委员会合作在甘肃 省实施的教育扶贫项目,其总体目标是支持帮助甘肃推进基础教 育改革并在贫困地区全面实施九年义务教育。项目覆盖甘肃东部 地区的 41个国家级贫困县,欧盟资助 1500万欧元,中方(甘肃 省人民政府)投入相当于 200万欧元的人民币,主要用于通过开 展农村教师培训(如改善教师的学习环境,增加培训设备,提高 教师的素质和工作效率,改进教师的教学态度和行为等)提高小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教与学的质量。同时,改善一些学校的办学 条件。该项目为期 5年(2001-2006) ,于 2001年 10月在兰州启 动,2006 年 11月结束。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中欧双方成立了由欧盟委员会驻华 代表团、国家商务部和教育部组成的指导委员会。甘肃省项目办 由省商务厅、教育厅和欧方择定的德国 GZT公司组成,实行中欧 双主任制,欧方提供技术支持。 该项目以教师在职培训为龙头,主要开展了以下活动:1.创 立适合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学习型组织;2.开发编写培训 教材;3.建立教师学习支持系统;4.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计划;5. 开展校本培训。 该项目取得以下主要成果:439 名小学教师和 1210名初中教 师的学历培训;686 个教师学习资源中心的建设;790 名技术支 持人员和 1675名学习支持人员的培训;686 名校长的培训;7.2- 7.7万教师和 8900名校长进行校本培训;2.2 万单人套课桌凳和 686所学校的图书资料的配备;市、县两级项目办 102台计算机 及其配套设备的装配;项目需求监测的调研和用户服务数据库的 6 建设工作;累计资助了 77825人次的贫困学生,该项目在试点县 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已经在其它地区进行推广。 (六)亚洲连接“中国窗口” 2001 年,欧盟决定发起一个新的与亚洲加强联系的计划,称 为“面向亚洲”计划。2002 年,欧盟发起亚洲连接,是“面向亚 洲”计划的一部分。此项目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和发展新的伙伴关 系,加强欧盟与亚洲大学的现有伙伴关系,发展新的联系,提升 欧洲在亚洲的影响力,加强相互了解,构建欧亚高等教育合作框 架,加速欧洲成为一流研究学习中心。该计划为期 5年,欧盟投 入资金总额为 5300万欧元。 亚洲连接不对个人提供奖学金,也不向某个具体国家的教育 部门提供双边资金援助。计划侧重建立大学和高等教育机构之间 的伙伴关系,能力建设,信息交流三个方面。欧盟国家和亚洲国 家高等教育机构联合提出的合作项目一旦得到欧盟批准,欧盟提 供 75%资金援助,剩余 25%配套资金由项目申请单位自行解决。 项目要求至少有两个以上欧洲教育科研单位和两个以上亚洲国家 教育科研单位参加。其目的是通过跨国培训提高大学生、教师以 及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学习、科研和管理技能,扩大视野,增 进相互尊重与理解,发展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项目实施期限一 般 12个至 36个月。项目活动的形式为:讲习班、研讨会、培训、 交流访问、联合研究等。 自从亚洲连接发起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机构积极参与有关 计划。2005 年,欧盟共收到 984项项目建议书,批准 156项。其 中,126 项活动已经签署合同并进入实施过程, 58个中国高等 教育机构作为参加者参与项目活动,7 所高等教育机构作为项目 的牵头单位参与项目。欧盟仅为 7 “中国窗口”提供项目资金就高达近 4000万欧元。 (七)伊拉斯谟计划“中国窗口” 为落实“博洛尼亚进程” ,欧盟委员会于 2003年发起新的伊 拉斯谟高等教育交流计划(ERASMUS MUNDUS PROGRAMME) 。该计 划定位在硕士层次的高等教育交流,通过建立 100个跨大学的 “欧洲硕士专业”点和提供近上万个奖学金和访问学者名额方法, 吸引更多外国教师和学生在欧洲的大学学习,加强欧盟成员国大 学之间的学术联系,提高欧洲高等教育的质量和竞争力,扩大欧 洲高等教育在世界上的影响。该项目既面向欧洲学生,也面向第 三国(欧洲以外)的留学生和访问学者。该计划第一阶段为期 4 年(2004-2008) ,总预算为 2.3亿欧元。 为了争夺亚洲人力资源市场,欧盟在 2005-2007期间增设 “亚洲窗口” ,额外增加预算 5600万欧元。 “亚洲窗口”有五个, 其中四个定向为中国、印度、泰国和马来西亚 4国开放,另一个 面向亚洲其余国家。 “中国窗口”作为试验项目,为期三年,专 项预算为 900万欧元。其间,欧盟成员国高等院校共招收 450名 中国硕士生和 85名青年访问学者,并和中国高等院校建立起合 作伙伴关系项目。 (八)中欧欧洲研究中心项目 中欧欧洲研究中心项目由中欧双方共同发起,目的是通过加 强欧洲与中国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进一步推动中国 的欧洲研究,以巩固和深化对欧盟和欧洲事务的了解和理解。该 项目为期 4年(2004-2008) ,欧方投入资金 1107.2万欧元,中 方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问题研究所负责项目协调。欧盟委员会 主席普罗迪于 2004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正式启动了该项目。 根据双方协议,欧盟对中国 8 现有欧洲研究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发展、课程开发、 机构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对在南京和西北地区建立和发展两个新 的欧洲研究中心提供协助;并在图书馆建设、举办圆桌会议、区 域及国际会议、加强校友会和数据库、扶持中国欧盟研究学会等 方面提供资助。 中国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 15个已有欧洲研究中心于 2005年 12月获得该项目资助,2 个新建的欧洲研究中心也于 2006年 8 月得到资助。欧方向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和复旦大学图书馆赞 助的书刊及电子杂志已经到位。2005 年 5月,欧盟委员会驻华代 表团和中国欧洲研究学会合作,成功地组织了庆祝中欧建交 30 周年征文竞赛。 (九)中欧经理人交流培训项目 中欧经理人交流培训项目于 2004年发起,其总体目标是通 过中欧双方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合作,支持中国的改革进程并 增进中欧之间的相互理解,帮助提高中国企业和非赢利部门提高 管理水平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以促进中欧合作持续发展。该项目 为期 4年(2006-2010) ,欧方投入资金 2300万欧元,双方于 2004年 12月签署项目财务协议,2006 年 7月正式启动,由中国 国际贸易促进会负责执行。 该项目的目标群体为中国和欧洲的企业家和经理人,活动内 容与方式主要为:1.培训中国经理人:为 200名中国经理人提供 为期 6周的培训,在欧洲著名商学院进行,之后在欧洲公司或机 构;2.加强与本项目有关中国高校和机构的能力建设,提高商业 汉语教学能力和项目管理技巧;3.为 200名欧洲经理人提供为期 7周的培训,到中国企业或非赢利机构学习交流,并在中国的商 务环境中实习 3个月;4.为增强参与项目的机构和个人的跨文化 交流能力与技巧,为每批参训经 9 理人在出发前提供为期 3周的跨文化交流培训。该项目计划到 2010年为中欧双方培养各 200名既精通对方语言又熟悉对方商业 文化惯例的管理人才。 (十)中欧法学院 中欧法学院是继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后又一中外合作办学实体。 该项目的总体目标是,开展欧洲法、国际法及比较法的教学与研 究,加强中国专业法律教育,特别是帮助中国法律专业人士加强 对欧洲法律体系、立法、最佳实践以及国际法和比较法的了解和 认识,帮助妇女、少数民族和贫困人口接受特别的法律教育及专 业培训,帮助欧洲法律界人士了解中国的法律体系和司法实践。 2007年 1月 17日,欧盟委员会对外关系委员瓦尔德纳和商务部 副部长易小准分别代表欧盟和中国政府签署了创建中欧法学院的 财务协议。根据协议,欧方将投入资金 1820万欧元用于学院的 建设,中方也提供不同形式的资助,如学院的基础设施建设、中 方教师工资等。 按双方约定,欧盟先以招标方式在欧盟成员国中遴选中欧高 校联合体作为中欧法学院的举办单位。经过欧盟委托的独立评审 机构审查批准,以德国汉堡大学、法国罗伯特舒曼大学、西班 牙马德里自治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瑞 典隆德大学、匈牙利布达佩斯大学、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和中国政 法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国家检察官学院组成的中欧高校联合体 最终赢得中欧法学院的举办权。中国政法大学将代表中欧高校联 合体向教育部提出举办中欧法学院的申请,2008 年 9月获教育部 正式批准。 根据中外合作办学管理条例 ,中欧法学院将设在一所中 国大学内,由中欧双方共同组成 管理委员会。学院将面向中国和 10 国际学生开展欧洲法、国际法和比较法的硕士学位教育,计划最 初招收 100名学生,在办学实践中逐步增加招生人数;并面向律 师、法官、检察官开展职业培训。 二、中国对欧合作项目 (一)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