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集体化制度_第1页
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集体化制度_第2页
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集体化制度_第3页
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集体化制度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集体化制度 藤彩香 20080601B032 08 农林经济管理一班 内容摘要:基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分析家庭联产承包土地经营与市场经济之间的适应 性,结合目前土地的可行流转形式,并通过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村市场体系的协调性分析, 提出了市场经济和中国贸易经济条件下对土地经营可行的农场制模式。 关键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流转;规模经济;农场制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建国前一直是封建的地主土地私有制,建国后,农村的土地制度主要经过了三个阶段, 既按村均分地主土地的新私有制阶段,集体合作化的人民公社阶段,分田包产到户的家庭联产承 包制阶段。革开放 30 年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显著的发展绩效,但在工业化、信息化、 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同时推进的背景下,当前农业发展仍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面临着新的 发展目标,并在生产要素、市场结构、制度安排等层面表现出困局。山东活跃党委书记许锁领认 为:不管是旧社会封建的地主土地私有制阶段,新私有制阶段,还是分田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制 阶段,它们共同的特点都是:土地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各顾,用于生产的资源不能相互协调,在生 产经营过程中相互排斥。然而,人民公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伟大创举,它实现了劳动者平等公平 共享土地的所有权,在土地经营利益上共赢,用于生产的各种资源互通互用互补,劳动者在生产 劳动中各取所长,取长补短,和谐完美统一,就目前来说是开天辟地以来最好的土地制度,它创 造了全国各族人民空前的大团结。无疑,许锁领是在呼吁恢复集体化制度。 确实,农业经营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从根本上说属于制度安排。制度安排是任何社会得以存 在和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同样资源禀赋、地理环境和生态条件下,农业生产经营状况如何,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度安排是否合理。对此,许锁领认为我们在考虑制订某种制度的时候,都 是先考虑以劳动者自私自利的“纯”追逐利益民主权利为主,而没有以全面整体协调“发展”为 主。社会不“发展” ,怎谈“利益民主权利”?我看了现在很多三农专家的大作,发现他们都是抛 开“整体发展” ,而考虑的主要是劳动者的“权利利益”问题,没有“发展”你们考虑“利益权利” 也是“作秀玩虚伪”!应先“发展” ,后“利益”!” 许多宗教学者也认为孔子伦理中的孝道和 族权有碍公共精神的发展,这一点似乎为许锁领的论点提供了佐证,同时,这也是我国客观存在 的、必须兼顾的民众心理。 同时,首先实施分田到户拉开中国农村土地改革序幕的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也意识到 “就这样一家一户小富即安,种点小麦、豆子、水稻?继续这样下去,在新农村建设中,要不了 三五年,别的村子就走在小岗的前列了,我们就落后了” 。他们要把小岗当年分到各家各户的 土地重新集中到村里,合并开发利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分散无组织的农民各顾各,不能 统一协调建立起水利全面配套工程,只能靠打小机井,使用地下水灌溉;无法享受大竞争实体在 市场经济下所占的谈判能力优势给农资带来的低价格;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太多,并且以家庭为 单位的经营竞争主体太渺小,市场价格谈判能力低。所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否真的已经不 适应当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否需要集体化制度取而代之等问题是值得研究的。 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合理性 (一)、以家庭为基本经营单位,是与农业的自身特点相适应的,具有客观的必然性。 世界各国农业发展史都表明,农业家庭经营不仅能与自然经济的小生产相适应,而且不排斥 2 技术进步和社会化大生产,可以同农业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的推进协调一致。家庭之所以成 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这与农业生产的自身特点密切相关:其一,土壤肥力的可培育性与遭受破 坏后土地生态的不易恢复性要求经营者相对稳定,具有强烈的责任心与主人翁精神,且农民家庭 结构稳定性较大,凝聚力强,容易集中意见,统一行动,有利于发挥高度自觉性与主动性,长远 打算,趋利避害。其二,农业生产对象是具有生命活力的动植物,受外界自然条件影响明显,农 业生产劳动的强度与效率相差很大,农业生产者投放于农业生产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对于准确计 量与核定,造成农业经营单位根据劳动者的劳动量进行收益分配的困难;而由血缘关系联结而成的 农民家庭,与其他经营单位相比,其成员感情深厚、利益更为一致,其作为农业生产的基本核算 单位,可以有效地解决收益分配的困难。 其三,农业生产作业项目,对劳动者体力和智力要求呈 现多层次、多样化特点;而农民家庭成员在性别、年龄、体力、智力上的多层次、多样性正好与此 相适应,以家庭为单位组织农业生产能够最充分地利用各种劳动力,恰当地进行劳动分工,通过 家庭成员相互默契的合作与协调,提高作业质量。 (二)、有利于培育农村市场主体。 家庭联产承包使粮食生产快速增长,促进了农产品购销制度改革,主要农产品的合同收购代 替了统购派购,密切了农业生产与广大市场之间的联系。农户除了按合同规定完成承包生产任务 外,还可以自购生产资料发展其他自营经济,独立进行商品生产。据资料显示,1992 年,全国农 村生产性固定资产总值增至 3584 亿元,比 1978 年的 707 亿元增长 4.07 倍,其中农户占有的生产 性固定资产占 54%.这说明农户已成为农村经济中的基本单位和市场主体。另有资料表明,农民专 业合作组织数量也在迅速增加,1992 年底,全国(缺西藏、广西、青海)有各类农民专业性合作与 联合组织 14328 个, 在一、二、三产业中的分布比例为 29.12347.9。这表明农村经济中的 市场主体在规模和产业分布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实现社会公平的同时,并不排斥效率。 从 1985 年起,以粮、棉为主的土地经营快速增长的势头减缓,生产出现“徘徊”状态,家庭 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优越性、合理性因此受到怀疑,问题的焦点集中在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妨害了 土地经营规模效益的实现。但是有关规模扩大的观点过分偏重于促进规模经营的制度框架,忽视 了如何处理被排挤在农业之外农户及农业劳动力这一重要问题。如果不能保证放弃土地的农民获 得不低于经营土地的收益,那么打破原有的均衡状态不仅可能是非效益的,而且可能因为妨害公 平而影响社会稳定。 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窘境 我国农业正面临着新的、严峻的形势,迫切要求从深层次上对农业问题做出全盘解读。当前 农业问题的主要根源在于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整个农业改革并没有找到新的出路。在农业 生产的三大要素土地、资本、劳动力中,土地是属于制度层次的东西,因此很多学者提出土 地的私有化、土地的国有化或者土地的股份制经营种种制度变迁模式,以期从根本制度上解决整 个问题。 (一)随着我国革开放进程加快快,我国的产业重点已经从农业向二、三产业发生了转移, 而二、三产业生产的扩大和明显的财富效应使农民的思维从土地转向更能够产生经济收益的领域。 中国近 8 亿农民中有 3 亿左右放弃了直接的农业生产而转向了其他产业,因此大量的抛荒、 撂荒现象在全国农村地区大量出现。从家庭联产承包责制来看,农地不能够得到有效的经营,生 产能力不能得到充分释放,使得农业产品的整体产量有下降的趋势。虽然技术的渗透使得我国几 乎可以保证所有人能够达到温饱生活,但这是一种有机成本下的生产浪费,况且仅仅满足温饱生 活显然不是现在生活的衡量标准。 (二)随着中国加入 WTO 后市场准入限制的减少,国外农产品将打人中国市场,必然会对我 3 国某些农产品价格形成冲击。 国外因规模经营而低下的农产品价格将使得我国农产品要么卖不出去,要么被迫降低价格。 这将会给我国农民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这就要求我国农业生产不断地改善生产环境,由粗放 式的经营向集约化经营集中,由个体化的经营向规模化经营集中,只有这样才能够降低我国农产 品价格并提高农产品质量,使其更具有竞争力。而要达到该目标,我国联产承包责任制是集约化、 规模化经营的一个很大的障碍,所以不同程度地转变观念,进行土地生产的改革是我们必须面临 的问题。 (三)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实行分田到户,因此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小,生产效益低下硅地基 本上按现有人口平均分配,把整块土地分割成许多小块分户经营,田埂、沟堰占了不少耕地。 由于耕地面积小,农民还在沿用传统手工劳动工具,机械化大生产既不划算,又不可能。这 既不利于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又不利于分工的发展,更不利于农业技术的进步。这是因为农业 机械化作业要求大片的农场形式,而我国的土地经营权掌握在了农户的手中,能否协调所有的农 户进行耕种是一个有难度的问题,除非土地经营发生一定的变动。另外,在农村科技市场,任何 一项新技术的推广都需要配合有一定的规模,而且推广的范围必须一定程度的集中。这就要求能 够有规模化的耕作土地作为前提。 (四)农村生产资料市场和农产品销售市场存在同样的要求。 对于生产资料(农药、化肥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单个农户只需要其份额,根本不可能 形成规模性供给。而对于农产品的销售,没有规模化的耕种,就不存在规模性的收购,只能够由 各承包人承担销售的额外费用,统一的规模运作自然会形成统一的销售体系,但现有的家庭联产 承包责制为基础的小农经济在任何市场方面都只是分散的点,而不存在规模性的片或者面。超小 规模的家庭经营使中国农村经济带有浓厚的小农经济色彩,使我国农业生产长期滞留在半自给自 足的自然经济阶段,导致农产品成本过高,缺乏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率低下。 四、土地流转可行性 土地流转即将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 反租倒包、托管或者其他方式流转。现阶段土地流转的几种主要形式:一是转包。农户将自己的 承包地转包给本村其它农户,一般期限较短,流转面积较小,手续简单,往往只是口头协议,租 金较低。二是互换。农户为了能连片集中种植而自发相互交换承包地的一种土地流转方式。三是 租赁。农户与企业及外来业主等在一定期限内进行土地使用权转移。在农村很多乡镇也实行了各 种方式的土地流转,如四川新津县安西镇实行的“股权+红利+工资”的收入分配方式的土地流转;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北部的林西县新林镇新合村以“大户承包+反雇农民” 、大营子乡东升村以 “股份+合作”两种不同方式进行的土地流转。 (一)合理流转土地,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产出率。 对土地进行合理流转,使土地向种田能手或龙头企业集中,充分发挥了资金、技术、劳力、 信息等优势,有效地遏制了因农村劳动力减少造成的土地耕作粗放现象,避免了一家一户因插花 种植而打界埂的弊端,使土地资源配置得到优化,土地利用率、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二)合理流转土地,有利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提高农民纯收入。 在“大户承包+反雇农民”的土地流转模式中,农民通过收取承包费和土地入股的方式每年固 定收入,同时,他们在土地流转中转变为农村产业工人,每天为种植大户和合作社打工也取得收 入,加上每年的粮食补贴等惠农政策,每年人均纯收入大为可观,并且不用承担任何风险,是一 项十分稳定的收入。部分村民还在农闲时间到外面打短工和做小买卖,又增加了一部分收入,拓 宽了增收渠道。在“股份+合作”的土地流转模式中,入股的村民按照入股分红、承包劳务费和保 底提成 3 种方式结算,实现“一次性投入、多层次获利” 。土地流转同时还解放了大量的农村劳动 力,他们进入城镇打工经商,有的家庭成为专业的打工家庭,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4 (三)合理流转土地,有利于全面解决农业弱质特性,提高现代农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在“大户承包+反雇农民”的土地流转模式中,首先使转包农户解除了种植风险。成立农业合 作社,全体入股的农民风险共担,增强了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即使是大旱之年,由于对土地进 行了合理的流转,农民收入不但不会减少,而且有小幅度的提高。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农业合 作社和种植大户发展的全部是订单农业,他们就种子供应、技术指导和产品销售等方面内容与客 商和农产品收购企业签订了合同,明确了各方的责任,有力地防止了传统农业投入不增产、增产 不增收的现象。 (四)合理流转土地,有利于形成稳固的农村产业链条。 现代农业必须建立产供销、贸工农相结合的市场机制。对土地合理流转,实行适度规模经营, 才能进一步形成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业链条,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 五、农场制的可行性 随着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家庭分散经营因土地规模过小而效益不高的问题日渐突出,而集体 经营层次所具有的生产服务、组织协调和资产积累等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农户经营规模 狭小的局限性,可以在不改变农户经营规模的基础上,在较大范围内协调和统筹人力物力财力, 采用先进技术,开发 、加工和利用当地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发挥规模效益。 土地的不同形式的流转,实际上是实现了土地的集体经营、规模经营。集体经营制度现今在 国内外实施的最多的是以农场制的形式存在。 实行农场制,使普通农民转变为农业工人,这样可避免个人农户经济实力有限,没有能力采 用新的生产技术,也无力实行大规模机械化作业等弊病。发达国家农场制在农业空间结构上是高 水平农业生产区域专门化,在经营体制上是集约化农场经营。由于规模适度,其土地生产率和劳 动生产率明显高于我国。要使农业走出困境,中国也可以尝试农场制,改变目前的家庭承包责任 制的分散经营的状况,实现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率。 农场制度要求土地经营权形式上的集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