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热点-张玉文_第1页
6.12热点-张玉文_第2页
6.12热点-张玉文_第3页
6.12热点-张玉文_第4页
6.12热点-张玉文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4 年 6 月 7 日,争取盲人高考权而备受关注的河南盲人李金生,走进 了位于家乡的考场,成为全国首例在普通高考中使用盲文试卷答题的人。虽然 最后交了白卷,但却得到更多对盲人高考的关注和认可。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解析】 (1)首次参加高考最后交了白卷,这样的成绩的确不算好,然而“白卷”的背后却是 权益的满分,毕竟迈出了艰难的一步。盲人参加高考,何其艰难。去年,一名高三盲生申 请参加普通高考遭拒,理由是,即使让他参加,学校也没有能力培养。2013 年 12 月,李 金生报名参加 2014 年中国普通高考,但被当地教育部门官员拒绝了。后经努力,终于如愿 以偿。 (2)据了解,我国的盲人数量占世界盲人总数的 18%,对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时 至今日,才有“首例”参加高考。对于盲人,其教育一向是特殊性的。适龄的盲生进入各 级盲校,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大部分进入职业中专或者培训班,学习针灸按摩。少量 的幸运儿通过高中上大学,最后殊途同归,学的多半还是按摩。盲人难道不能做其它职业? 答案是否定的,但需要教育为其“开放” 。如果盲人能够像普通人一样参加高考读大学,自 然,他们的职业就变得宽泛了。在高等教育层面,实现盲生和普通学生的融合,在这方面, 我们已经太落后了。 (3)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而残疾人保障法第 29 条也规定,普 通高级中等学校、高等院校、成人教育机构必须招收符合国家规定的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 入学,不得因其残疾而拒绝招收。 3 月 28 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 2014 年普通高校招 生工作的通知 ,提出, “有盲人参加考试时,为盲人考生提供盲文试卷、电子试卷或者由 专门的工作人员予以协助。 ”盲人参加高考,这是权益。这已经达成共识。而李金生则将以 自己的行动体现了这种权益。他今年参加高考的最大意义就在于此。 (4)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每年都会发布针对缔约国残疾人权益保障状况的报告, 2012 年度,对中国的建议是“将投入特殊教育系统中的资源重新分配,以推进在主流学校 中的融合教育,以此保障更多的残疾儿童能够接受主流教育” 。显然,让盲人参加高考是相 当必要的。 (5)盲人参加高考,自然与普通人会不一样,他们需要更多的“私人订制” ,应该说, 今年相关部门做得相当不错,比如单独安排考场,专门配备“答疑员”负责回答盲文试卷 印制方面的问题,专人协助盲人考生出入考场,配备盲人专用文具等等,但因为是“首例” , 其经验也显得不足,相信只要盲人参加高考成为一种制度,那么连接盲人高考的链条也会 逐渐丰满圆润起来。权益比成本更重要。残疾人本应该享受普遍人该有的权益,我们必须 为之付出更多的关爱。 2. “好酒没得喝了,山珍海味没得吃了,高档餐馆不敢去了” ,随着转作风 的深入,党员干部有种普遍感受“严” 。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解析】 (1)内设“高压线” 、外念“紧箍咒” ,还有方方面面的监督目光,确实让各级干部 压力不小。 “严”也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不同的心态和状态。不少党员干部积极主动,把作 风建设当作自我净化的契机。烟酒味变淡了,官架子放下了,办事效率提升了,群众的大 拇指也竖起来了,这是“化压力为动力”的正能量。 (2)但也应看到,一些人以“要求严了”为借口,宣称“干事就难免犯错,不干事 才不会违规” ,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 “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心态,为 官不为、当太平官的思想有所滋长。于是乎,一些人礼不收了饭不吃了,但该做的事也不 做了; 一些人平时做敲钟和尚,遇事当甩手掌柜,敷衍了事、消极怠工。 (3) “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疲疲沓沓混日子,年年如此老样子” 。不 作为之弊,由来已久;在正风肃纪的新常态下,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重又抬头。固然,公职 人员有其正当利益诉求,但如果把干不干、干多少,取决于“好处”有多少、 “意思”有多 大,这样的“动力机制” ,跟“腐败润滑剂”有什么两样?诚然,铁规禁令使约束更严、标 准更高,但如果因为怕打碎碗就不洗碗,人为地把“干净”与“干事”对立起来,不正违 背了转作风、治积弊、促实干的初衷? (4)为官避事平生耻。不作为也是作风问题,庸政、懒政同样是渎职。习近平总书记 之所以一再强调“三严三实” ,提倡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正是为 了正本清源,引导干部争做既干净又干事的好官。遵守规矩不是无所作为,干净是为了更 好地干事,把握了这里面的辩证法,为官才能走正道,任事才会有实绩。 (5)脱离框子的玻璃容易碎。换个角度看, “严”何尝不是一种爱护?“清”难道不是 一种自由?多回家吃饭、少出去应酬,让多少干部感到一种解脱。有干部感慨, “八项规定 救了我半条命,再也不用拼命喝酒了” 。脱离了文山会海,远离了迎来送往,告别了觥筹交 错,干部有更多时间精力抓学习、搞调研、问民情,这正是轻装上阵、大有作为的好时候, 又怎能浑浑噩噩坐失良机,畏首畏尾自懈其劲? (6)中央带头执行八项规定,赢得的是全党全民的衷心爱戴,是同心同德、改革进取 的巨大向心力。干事难免犯错,但没有理由犯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错。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 贪生怕死勿入斯门” 。共产党的干部,命中注定是要干事创业、艰苦奋斗的,要对得起党的 重托、不辜负人民的期待,要保持昂扬向上的进取心、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惟其如此,才 能书写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大有作为的人生。 3. 近日有网友呼吁火车无座票不应与坐票同价,应适当调整,对此,你怎 么看? 【参考解析】 (1)备受争议的铁路无座号车票再次进入公众视野,无座车票到底该不该将半价,这 个悬念成为当前民众最纠结的话题。之所以引起公众的注意是因为坐票、站票有明显不一 样的服务质量,二者所占用的市场资源不一样,却支付同样的价格,有不公平、不合理之 嫌。 (2)其实,引发这一争议的最核心原因是铁路运输能力还没有达到国内运输需求标 准,虽然目前中国普通铁路已突破 10 万公里,高速铁路也突破了 1 万公里。近些年,中国 铁路运营里程从一定程度上讲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对春运这一超出铁路运能数倍的 庞大人群时,铁路依然显得无能为力,要完成这一超出部分人群的运输任务,铁路只能通 过售卖无座车票增能提效,这也是铁路产生无座票的根本原因。 (3)针对网友热议的无座票调价的话题,其实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一方面调价顺应 民意,众望所归,另一方面无座票调价过程中存在许多操作上的问题难以实施,如相关专 家就支出无座车票打折或半价出售存在统计乘坐区间的难题,比如列车从北京开往郑州, 中途有乘客下车,有人就会坐到空闲座位上,这就使得无座票调价面临操作上的甄别困难, 而且如果无座票实行了半价制,自然会吸引到更多的人群涌向铁路,这对高峰期本已不堪 重负的铁路来讲无异于雪上加霜,暴增的旅客数量对铁路运输安全也将是一个极限的挑战。 所以,对无座票调价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 (4)首先,加大铁路建设与投入,以解决运力不足的根本问题。铁路与民航、公路、 水路等运输部门业应该做好运力协调,做好“大交通” ,提高总体运能,方便旅客回家路。 (5)其次,对无座票的调价可以试水,但是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可行的方案。从 其他国家经验来看,也不乏解决之道。比如日本铁路中的“自由席”与我国的“无座票” 有些相似,它与“指定席”( 固定座位) 的价格不一样,从横滨到大阪 (约 400 公里)能便宜 800 日元( 约 56 元人民币)。美国的火车则先上车后再人工检票,如果上车后没座,检票员 不会检票,3 个月内还可以再使用一次。 (6)第三,广大出现群众也应理性的去认识铁路的运输性质及中国运力现状,对运输 部门给予更多的理解,与运输部门携手努力,尤其是在春运等高峰期间,更应全民齐心协 力,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人平安、顺利回家。 4. 辽宁一个山区农民家庭年收入仅有 2 万元,一年随礼就要花去 9600 元, 这样的支出比例让人触目惊心,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1)我认为这再一次证明了人情债的泛滥成灾。 (2)其实不光在辽宁省,在全国各地人情消费都是压在无数人肩头的一座大山。归根 结底是传统的人情消费观念的影响。攀比摆阔、炫富斗富等等这些畸形的人情消费观在很 多地方泛滥。 (3)在这种背景下,礼金逐渐演变成一些人炫耀卖弄的工具。再者,一些人为别人随 了礼,感觉吃了亏,因此想尽办法捞回礼金, “礼礼相报” ,因此,各种名目繁多的人情消 费令人应接不暇,不仅有婚丧嫁娶,甚至连盖房起屋,孩子升学这样的小事都大张旗鼓。 畸形的消费环境下,礼金已经逐渐变了味,成为国人无比纠结和无奈却无法摆脱的魔咒。 (4)如何摆脱这种“苦不堪言而又欲罢不能”的畸形消费魔咒,还要大力倡树健康的 人情消费观念,通过正党风、带民风、树新风,在党员干部中率先移风易俗,通过组织纪 律来对党员干部的“个人私事”进行干预和约束。 (5)除了官方的努力,社会也不能听之任之,任由人情消费变质暴涨,此前媒体报道 的“礼金白条”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用打白条的形式来代替份子钱,既移风易俗,也能 很好地表达心意。只要我们开动脑筋,人人参与,共同努力,抵制和扭转不良的人情消费, 就能营造出健康文明人情消费的社会环境。 5. 2014 两会上,有邮政局官员爆“大学生把脏衣寄回家洗成邮政新业务” , 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1)这虽然是小数事件,但是却折射出了现在大学生身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思维活跃 却生活自理能力差;专业能力强而实际操作能力差;水平素质高却对生活里的小事不屑一 顾。从中显示出了一部分 90 后学生动手能力不足、操作意识不强、实际工作能力不够的问 题。 (2)大学生 8090 后作为成长的一代,在成长的道路上总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问题 虽小,但却典型。 (3)一方面,家庭教育失准。新生一代的成长背景,是独生子女家庭背景。在家庭中 享受到了父母和长辈的关爱,生活起居被家人照顾,因此他们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另一方 面,学校教育偏差。教育的选择标准以分数为准,这就客观上使得学生们只重视应试能力 的学习,而忽略了对生活能力的掌握。再者,中国的社会教育缺失。相较发达国家的社会 实践活动不足,义工活动不够,氛围不足意识不强。三种原因作用下,造成了部分学生动 手能力差的结果。 (4)大学生作为社会进步的基石,国家发展的栋梁,是推动中国向前发展的储备动力。 对社会来说,如果不能正视目前学生面临的一些问题,忽视对于缺失能力的培养,那么必 然会对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另外对于学生来说,工作和生活的能力如果不能兼备, 也会对之后的就业产生影响,不能真正的符合我们国家对大学生的高素质要求。不能很好 的适应社会,迎接挑战。 (5)大学生们担负着振兴民族使命的艰巨任务,国家有必要重视起来,社会有必要联 动起来,家庭和学校教育有必要做出调整。大学生自己也需要重新定位。第一,国家应该 就此事高度重视,国家应该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