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补 体 一、填空题 101.补体的生物学功能包括 102.C3b 的功能包括 103.具有过敏毒素作用的补体裂解片段是 104.参加旁路途径的物质 105.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 二、单项选择题 201具有调理作用的补体组分是 A. C4a B. C3b C. C5b D. C2b E. C3a 202在人血清中,哪种补体成分含量最高 A. C1 B. C4 C. C3 D. C5 E. C8 203关于补体旁路(替代)途径的激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由细菌脂多糖及凝聚的 IgG4、IgA 所激活 B. B、D、P 因子参与作用 C. C3 转化酶是 C3bBb3b D. 可通过 C3b 的正反馈途径产生更多的 C3b E. 在感染早期发挥作用 204具有激肽样作用的补体裂解片段是 A. C2a B. C3a C. C4a D. C3b E. C5a 205既有趋化作用又可激发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补体裂解产物是 A. C3a B. C3b C. C567 D. C4a E. C3a、C5a 206分子量最大的补体成分是 A. C3 B. C4 C. C1q D. C1r E. C1s 207在经典和旁路途径中均起作用的补体成分是 A. C3 B. C4 C. C1q D. C1r E. C2 208多数补体灭活温度及时间是 A. 56 30 分 B. 4 2 小时 C. -30 1 天 D. 37 30 分 E. 室温 30 分 209关于补体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 存在于人和动物新鲜血清中 B. 具有酶活性 C. 其性质不稳定 D. 其作用是非特异性 E. 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 210补体参与的反应是 A. 药物引起的过敏性休克 B. 过敏性鼻炎 C. 移植排斥反应 D. 系统性红斑狼疮 E. 血清过敏症 211经典激活途径中的 C3 转化酶是 A. C3bBb B. C4b2a C. C4b2b3b D. C3bBbp E. MAC 212补体活化的 MBL 途径的激活物质是 A. 抗原抗体复合物 B. 凝集的 IgA C. 炎症期产生的蛋白与病原体结 合 D. IgG1-3 E. 以上都不是 213关于补体的生物学作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溶菌、杀菌与细胞毒作用 B 促炎症作用 C 调理作用 D 中和毒素作用 E 免疫黏附作用 214具有免疫调理作用的补体成分是 A. C3a B. C3b C. C2b D. C4a E. C5a 215在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病人 A.C3a 和 C5a 合成过量 B.C1 抑制因子缺乏或功能缺陷 C.C2、C4 水 平常在正常范围内 D.病人 IgE 水平过高 E.常因吸入过敏原导致症状突然发 生 216.补体经典途径中补体成分激活的顺序是 A. C123456789B. C124536789 C. C145236789 D. C142356789E. C124356789 217补体激活旁路途径中不包括 A. C3 裂解为 C3a 和 C3b B. C4 裂解为 C4a 和 C4b C. C5 裂解为 C5a 和 C5b D. 膜攻击复合物的形成 E. 过敏毒素的产生 218关于补体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 血清中含量最高的是 C3 B. D 因子与旁路途径的活化有关 C过敏毒素抑制炎症反应 D C1q 可以与免疫复合物结合 E 红细胞上 C3b 受体可以与免疫复合物结合 219参与补体系统的三条激活途径的成分是 A. C2 B. B 因子 C. C1 D. C3 E. C4 220补体 A. 是一组具有酶活性的脂类物质 B. 具有溶菌作用,但无炎性介质作用 C. 参与免疫病理 D. 对热稳定 E. C1 在血清含量最高 221具有过敏毒素作用的补体组分是 A C3a、C4a B C3a、C5a C C3a、C4a、C5a D C3a、C5b67 E C3b、C4b 222不参与 C3 转化酶形成的补体组分是 A C4 B C3 C C2 D C5 E B 因子 223具有免疫黏附作用的补体成分为 A C3b、C4b B C1q、C4 C C3a、C5a D C3b、C5b E C4b、C5b 224不能经补体活化的旁路途径激活补体的物质是 A 细菌内毒素 B 酵母多糖 C 甘露聚糖 D 凝聚的 IgA E 葡聚糖 225补体参与的生物学作用是 A 中和毒素作用 B ADCC 作用 C 特异性抗体介导红细胞溶解 D 沉淀作用 E 低渗溶解红细胞 226构成攻膜复合物(MAC)的补体成分是 A C6b-9 B C4b2b C C3bnBb D C3bBb E C5b-9 227C1、C4、C2 是 A 参与补体经典途径激活的固有成分 B 参与补体旁路途径激活的固 有成分 C 参与补体两条途径激活的固有成分 D旁路途径激活物 E经典途 径激活物 228IgM 与抗原结合形成的复合物 A 参与补体经典途径激活的固有成分 B 参与补体旁路途径激活的固 有成分 C 参与补体两条途径激活的固有成分 D旁路途径激活物 E经典途 径激活物 229D 因子、B 因子、P 因子 A 参与补体经典途径激活的固有成分 B 参与补体旁路途径激活的固 有成分 C 参与补体两条途径激活的固有成分 D旁路途径激活物 E经典途 径激活物 230C3、C5 A 参与补体经典途径激活的固有成分 B 参与补体旁路途径激活的固 有成分 C 参与补体两条途径激活的固有成分 D旁路途径激活物 E经典途 径激活物 231脂多糖 A 参与补体经典途径激活的固有成分 B 参与补体旁路途径激活的固 有成分 C 参与补体两条途径激活的固有成分 D旁路途径激活物 E经典途 径激活物 232C4b2a A 经典途径 C3 转化酶 B 旁路途径 C5 转化酶 C阻止经典途径 C3 转 化酶 D.损伤细胞 E 阻止膜攻击复合物的形成 233C3bnBb A 经典途径 C3 转化酶 B 旁路途径 C5 转化酶 C阻止经典途径 C3 转 化酶 D.损伤细胞 E 阻止膜攻击复合物的形成 234C4bp 和 I 因子 A 经典途径 C3 转化酶 B 旁路途径 C5 转化酶 C阻止经典途径 C3 转 化酶 D.损伤细胞 E 阻止膜攻击复合物的形成 235S 蛋白 A 经典途径 C3 转化酶 B 旁路途径 C5 转化酶 C阻止经典途径 C3 转 化酶 D.损伤细胞 E 阻止膜攻击复合物的形成 三、多项选择题 301.关于补体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A 经典途径在感染后期发挥作用 B 旁路途径在感染早期发挥作用 C 一个 IgG 可以激活补体 D 一个 IgM 与抗原结合后可以激活补体 E C3Bb 是稳定的 C3 转化酶 302.补体的生物学功能包括 A 溶菌 B 溶细胞 C ADCC 作用 D 炎症反应 E 调理吞噬和免疫黏附 303.C3b 的功能包括 A 调理作用 B 免疫黏附 C 补体旁路途径活化 D 组成 C5 转化酶 E 趋化因子 304.具有过敏毒素作用的补体裂解片段是 A C2a B C3a C C5a D C4a E C3b 305.关于补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旁路途径的活化是从 C2 开始的 B 补体在血液中处于少量活化状态 C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补体含量降低 D 生物学作用具有特异性 E 补体成分主要由肾脏产生 306.关于补体旁路激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C6、C7、C8、C9 不参与 B 无 C3a、C5a 的产生 C 不需要免疫复合物 D P 因子参与 E 细菌的细胞壁成分可为激活物 307.参加旁路途径的物质有 A C3 B P 因子 C C4 D B 因子 E C5 308.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 A 是肝细胞合成分泌的急性期蛋白 B 是一种钙依赖性糖结合蛋白 C 具有活化 C1 同样的生物学活性 D 能与微生物的糖类配体结合 E 是补体调节蛋白 309.不参加补体活化旁路途径的补体成分是 A C1 B C3 C C4 D C2 E P 因子 310.关于 C1q 分子 A由 2 个亚单位组成 B由 6 个亚单位组成 C可结合所有 IgG 亚类 分子的补体结合点 D可参与清除凋亡细胞 E是补体活化经典途径的启 动分子 311.补体系统的组成包括 2 A 补体的固有成分 C1-9 B 参与旁路激活途径的 B 因子、D 因子、P 因子 C 补体受体 D 可溶性补体调节因子 E膜结合形式存在的补体活化 调节因子 312.关于补体系统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 补体成分大多数是以非活化的酶前体存在于血清中 B 补体系统的激活具有放大效应 C 补体性质不稳定,经 56 30 分钟处理即可灭活 D 在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役中发挥作用 E 激活的补体具有生理作用和病理作用 四、名词解释 401.调理作用 402.过敏毒素 403.免疫黏附 404.补体 五、问答题 501.试比较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异同点。 502.试述体液中可溶性补体调节因子及其作用。 503.补体系统具有哪些生物学作用。 504、比较补体两条激活途径的主要差异点. 505、简述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506、列出膜结合性补体调节分子的名称,并简述其作用机制 507、列出体液中可溶性补体调节分子的名称,并任选其中两种说明其调节作用机制. 508、试述补体系统的组成 509、补体的调理作用和免疫黏附作用是通过何种成分引起的?其作用机制是什么? 510、试述补体系统在机体抗感染过程中的作用. 511、试述补体的三条激活途径的异同。 第五章 免疫系统的组织、器官与细胞 一、填空题 101. 胸腺基质细胞包括 102人类的外周免疫器官有 103. 免疫细胞包括 104. 人 B 淋巴细胞分化发育的特点有 105. T 淋巴细胞的生物学作用包括 106. 具有免疫记忆的细胞有 107. 具有 Fc 受体的细胞是 108. B 细胞的主要功能有 109、中枢免疫器官包括 和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 、 和 。 110、B 细胞表面的主要受体有 、 和 。 111、胸腺是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骨髓是 细胞分化发育的场所。 112、具有 Fc 受体的细胞是 、 、 和 。113、细胞的主要功能亚群有 、 、 和 。 二、单项选择题 201中枢免疫器官与外周免疫器官的区别是: A.中枢免疫器官是 T 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 B.外周免疫器官是 B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 所 C.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而外周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分布、定 居及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D.外周免疫器官是 T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E. 中枢免疫器官是 B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202人类的中枢免疫器官是 A. 淋巴结和脾脏 B. 胸腺和骨髓 C. 淋巴结和胸腺 D. 骨髓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E. 淋巴结和骨髓 203T 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A. 骨髓 B. 法氏囊 C. 脾脏 D. 胸腺 E. 淋巴结 204. 人类 B 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A. 骨髓 B. 腔上囊 C. 脾脏 D. 胸腺 E. 淋巴结 205. T 细胞主要位于外周淋巴组织中的: A. 淋巴小结 B. 脾小结 C. 脾脏红髓 D. 胸腺皮质 E. 脾脏中央小动脉周围淋巴鞘 206. 人类最大的免疫器官是: A. 骨髓 B. 胰腺 C. 脾脏 D. 胸腺 E. 淋巴结 207. 实验动物新生期切除胸腺后: A. 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受损 B. 细胞免疫功能受损,体液免疫功能正常 C. 细胞免疫功能受损,体液免疫功能缺乏 D. 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正常 E. 细胞免疫功能缺乏,体液免疫功能受损 208. 脾脏和淋巴结生发中心主要由哪类细胞聚积形成? A. T 淋巴细胞 B. B 淋巴细胞 C. 粒细胞 D. 巨噬细胞 E. NK 细胞 209. 免疫系统的组成是: A. 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B. 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黏膜免疫系统 C. T 淋巴细胞和 B 淋巴细胞 D.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E. 胸腺和骨髓 210淋巴结的功能不包括: A. T 细胞进行阴性选择的场所 B. 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 C. 产生初次免疫应答的场所 D. 清除异物 E.参与淋巴细胞的再循环 211人体内各种免疫细胞的发源地为: A. 外周免疫器官 B. 淋巴结 C. 骨髓 D. 胸腺 E. 法氏囊 212人体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是: A. 外周免疫器官 B. 淋巴结 C. 骨髓 D. 胸腺 E. 法氏囊 213成熟的淋巴细胞定居的部位在: A. 外周免疫器官 B. 淋巴结 C. 骨髓 D. 胸腺 E. 法氏囊 214T 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在: A. 外周免疫器官 B. 淋巴结 C. 骨髓 D. 胸腺 E. 法氏囊 215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发生免疫应答的部位在: A. 外周免疫器官 B. 淋巴结 C. 骨髓 D. 胸腺 E. 法氏囊 216哺乳类动物 B 细胞的发育,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 B 细胞分化的最早部位是卵黄囊 B. 出生后在法氏囊内分化成熟 C. 抗原非依赖期主要在中枢免疫器官内进行 D. 抗原依赖期在外周免疫器 官内进行 E. 在外周免疫器官 B 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分化为浆细胞 217下列哪种细胞不具有 FcR? A. 单核细胞 B. 红细胞 C. 巨噬细胞 D. NK 细胞 E. 中性粒细 胞 218. FcR 的功能不包括 A. 介导巨噬细胞的 ADCC B. 调理吞噬 C. 清除免疫复合物 D. 介导 NK 细胞的 ADCC E. 介导型超敏反应 219. 同时表达 CD3 和 CD4 抗原的细胞有 A. Tc 细胞 B. Ts 细胞 C. B 淋巴细 D. TH 细胞 E. 巨噬细 胞 220. 有关 B 细胞发育几个阶段的论述,下列哪项是 错误的? A 前 B 细胞表达 Ig 的 链 B 幼稚 B 细胞仅表达 SmIgM C 成熟 B 细胞表达 SmIgM 和 SmIgD D 幼稚 B 细胞与抗原结合可 发生抑制信号引起 B 细胞耐受 E 成熟 B 细胞在骨髓接受抗原刺 激分化为浆细胞。 221. B 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是 A. TCR 与抗原肽-MHC 复合物结合 B. CD40 与 CD40L 结合 C. BCR 与抗原结合 D. CD28 与 B7 结合 E. CD19 与抗原结合 222. 以下哪种 CD 分子是特异性表达于 B 细胞表面的? A. CD28 B. CD19 C. CD3 D. CD8 E. CD4 223. TCR 识别抗原的信号传递是通过: A. CD2 B. CD8 C. CD4 D. CD79 E. CD3 224具有非特异性杀伤作用的细胞是: A. Th 细胞 B.Tc 细胞 C.Ts 细胞 D.NK 细胞 E.B 细胞 225. 具有细胞毒作用的淋巴细胞是: A B 淋巴细胞和 NK 细胞 B Tc 细胞和 NK 细胞 C Tc 细胞和 B 淋巴细胞 DB 淋巴细胞 E B 淋巴细胞和 LAK 细 胞 226关于 TCR 的特征,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与 CD3 形成 TCR-CD3 复合物 B 不能与游离的抗原结合 C 由异源二聚体组成 D能识别抗原肽-MHC 分子复合物 E 识别的表位是构象决定基 227. B 淋巴细胞识别抗原的受体是: A SRBC 受体 B Fc 受体 C C3b 受体 DmIg E TCR 228. 鉴别 T 细胞和 B 细胞的依据是: A 形态不同 B 大小不同 C 膜表面标志的差异 D胞浆内颗粒的差异 E 细胞核的差异 229 关于 NK 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杀伤靶细胞必须依赖 IL-2 B 非特异性杀伤靶细胞 C 参与 ADCC D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E 不需要抗原致敏 230. 具有稳定 TCR 结构作用的 T 细胞表面分子: A. CD2 B. CD8 C. CD4 D. CD3 E. CD28 231. Th0 细胞在哪种细胞因子作用下分化成 Th1 细胞? A. IL-2 B. IL-10 C. IL-5 D. IL-4 E. IL-3 232. 在细胞免疫效应阶段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是: A. Th 和 Ts B. Th1 和 Th2 C. Tc 和 Th1 D. Tc 和 Th2 E. Th1 和 Ts 233. 下列可作为 T 淋巴细胞活化标志的分子是: A. CD2 B. CD4 C. MHC-类分子 D. MHC-类分 子 E. CD8 234. 人类哪种细胞表面具有植物血凝素(PHA)受体: A. B 淋巴细胞 B. T 淋巴细胞 C. NK 细胞 D. 肥大细胞 E. 嗜碱性粒细胞 235. 表面具有高亲和力 IgE 受体的细胞是 : A.Th 细胞 B.Tc 细胞 C. B 细胞 C.巨噬细胞 D.嗜碱性粒细 胞 236. 再次免疫应答中的抗原呈递细胞主要是: 3 A.Th 细胞 B.Tc 细胞 C. B 细胞 C.巨噬细胞 D.嗜碱性粒细 胞 237. 可参与 ADCC 作用的细胞是: A.Th 细胞 B.Tc 细胞 C. B 细胞 C.巨噬细胞 D.嗜碱性粒细 胞 238. NK 细胞: A. 对 TD 抗原应答 B. 对 TI 抗原应答 C. 参与 ADCC D. 特异性杀伤靶细胞 E. 抑制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 239. B1 细胞: A. 对 TD 抗原应答 B. 对 TI 抗原应答 C. 参与 ADCC D. 特异性杀伤靶细胞 E. 抑制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 240. B2 细胞: A. 对 TD 抗原应答 B. 对 TI 抗原应答 C. 参与 ADCC D. 特异性杀伤靶细胞 E. 抑制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 241. Ts 细胞: A. 对 TD 抗原应答 B. 对 TI 抗原应答 C. 参与 ADCC D. 特异性杀伤靶细胞 E. 抑制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 242. 无需抗原预先刺激,可直接杀伤靶细胞的是: A. Tc 细胞 B. Th2 细胞 C. Th1 细胞 D. NK 细胞 E. 活化的巨 噬细胞 243. 活化后分泌细胞因子,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的是: A. Tc 细胞 B. Th2 细胞 C. Th1 细胞 D. NK 细胞 E. 活化的巨 噬细胞 244. 迟发型超敏反应中非特异性效应细胞是: A. Tc 细胞 B. Th2 细胞 C. Th1 细胞 D. NK 细胞 E. 活化的巨 噬细胞 三、多项选择题 301. 胸腺基质细胞包括: A. 胸腺细胞 B. 胸腺上皮细胞 C. 巨噬细胞 D. 成纤维细胞 E. 树突状细胞 302. 关于免疫系统的特点,正确的有: A. 在人体内分布广泛 B. 能精确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 C. 所有免疫细胞在清除抗原中都需要大量增殖 D. 与神经、内分泌系统构成调节网络 E. 有免疫记忆功能 303人类的外周免疫器官有: A 脾脏 B 胸腺 C 骨髓 D淋巴结 E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304. 免疫细胞包括: A. T 细胞 B. 巨噬细胞 C. 红细胞 D. 抗原递呈细胞 E. B 细 胞 305. 人 B 淋巴细胞分化发育的特点有: A. 分为抗原依赖期和抗原非依赖期 B. 经历阳性选择与阴性选择 C. 在骨髓发育后进入胸腺并分化成熟 D. 在骨髓发育成熟后进入外周淋巴器官 E. 分化最早部位是法氏囊,此后在脾脏和骨髓 306. 关于 NK 细胞的作用,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 具有细胞毒作用 B. 是机体抗肿瘤的第一道防线 C. 是免疫监视功能的重要执行者 D. 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E. 是 ADCC 的主要细胞 307. T 淋巴细胞的生物学作用包括: A. 介导细胞免疫 B. 辅助体液免疫 C. 参与免疫调节 D. ADCC E. CDC 308. 具有免疫记忆的细胞有: A. APC B. NK 细胞 C. B 细胞 D. T 细胞 E. 中 性粒细胞 309. 具有 Fc 受体的细胞是: A. NK 细胞 B. Tc 细胞 C. B 细胞 D. 单核细胞 E. 中 性粒细胞 310. 有关 B-1 细胞的特点,正确的说法是: A. 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 B. 产生的抗体亲和力低 C. 主要识别细菌多糖类抗原 D. 不需要 T 细胞辅助 E. 主要分布于肠道派氏集合淋巴结 311. B 细胞的主要功能有: A. 产生抗体 B. 分泌细胞因子 C. 无需诱导即可呈递抗原 D. 细胞毒作用 E. 递呈抗原 四、名词解释 401免疫细胞 402淋巴细胞归巢 403. 淋巴细胞再循环 404T 细胞抗原受体(TCR) 405B 细胞抗原受体(BCR ) 406免疫活性细胞 五、问答题 501简述免疫器官的组成及其在免疫中的主要作用 502简述胸腺微环境的组成及其作用 503试述 T 细胞的亚群及分类依据 504试述 B 细胞亚群和特点 505列表写出 T 细胞和 B 细胞的主要膜表面分子。 506 试 比 较 TCR 和 BCR 的 基 本 特 征 ( 存 在 部 位 、 组 成 和 功 能 ) 507、中枢和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及其功能 508、简述 T、B 细胞的来源、分布、表面标志和主要功能. 509、试比较 TH1 和 TH2 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异同点及其主要生物学作用. 510、简述 T 细胞在胸腺内的分化发育过程. 511、单核吞噬细胞具有那些主要生物学功能? 512、比较 Tc、k 和 LAK 细胞的作用特点 513、试比较 B1 和 B2 细胞亚群的主要特征 514、何谓抗原呈递细胞?简述其组成及功能. 515、细胞因子有哪些基本特性。 516、细胞因子有那些生物学功能。 517、 T 细 胞 决 定 簇 与 B 细 胞 决 定 簇 的 主 要 特 点 518、TD-Ag 与 TI-Ag 的主要特性比较 519、活化的 Tc 细胞杀伤靶细胞的特点、过程和机制: 520、Th、Tc 和 B 细胞的活化信号分别是什么? 521、具有杀伤作用的淋巴细胞有哪些 ? 试述它们的杀伤机制有何不同。 第六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一、单选题: 1.抗原肽中决定与 HLA 肽结合区的氨基酸称为() A.Ig 样区 B.可变区 C.锚定残基 D.共同基序 E.跨膜 区 2.与 TH 细胞表面 CD4 分子结合的部位是() A.MHC-I 类分子的 链 B.MHC-II 类分子 11区 C.MHC-II 类分子 22区 D.MHC-I 类分子 链 1.2区 E.MHC-I 类分子 3区 3.人类 HLA-I 类抗原 链编码基因的染色体定位是() A.第 15 号染色体短臂 B.第 6 号染色体长臂 C. 第 9 号染色体长臂 D.第 2 号染色体短臂 E.第 6 号染色体短臂 4.HLA 基因复合体中等位基因数最多的是() A.HLA-A B.HLA-B C.HLA-C D.HLA-DR E.HLA-DQ 5.对人而言,HLA 抗原属于() A.异种抗原 B.改变的自身抗原 C. 同种异型抗原 D.隐蔽抗原 E.异嗜性抗原 6.HLA-I 类抗原的主要功能是() A.向 TH 细胞提呈外源性抗原肽 B.向 Tc 细胞提呈外源性抗原肽 C.向 TH 细胞提呈外源性抗原肽 D.向 Tc 细胞提呈内源性抗原肽 E.向 +Tc细胞提呈内源性抗原肽 7.BCR 的 VH 基因片段数是() A.27 B.65 C.6 D.12 E.15 8.属于 TCR链可变区的编码基因是() A.D 基因 B.C 基因 C.J 基因 D.C 基因 E.C 基因 五、问答题 1、简述 H-2 和 HLA 复合体的结构. 2、HLA 类和类抗原在结构,分布和功能上有和不同 ? 3、简述 MHC 抗原分子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4、简述 HLA 高度多态性的形成原因. 第七章 抗原抗体反应及应用 一、选择题 101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有: A. 电解质、pH 值和反应体积、温度 B. 温度、pH 值和反应体积、抗原抗体比例 C. 温度、电解质和反应体积、抗原抗体比例 D. 电解质、pH 值和温度、抗原抗体比例 E. 电解质、pH 值和反应体积、抗原抗体比例 102抗原抗体反应最适宜的 pH 值为: A. 2.54.5 B. 4.55 C. 56 D. 68 E. 89 103抗原与抗体结合力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 氢键 B. 共价键 C. 疏水作用 D. 范德华引力 E. 静电引力 104对流免疫电泳中,抗体向负极移动的原因是: A. 抗体带正电 B. 抗体带负电 C. 电渗作用 D. 电泳作用 E. 抗体不带电荷 105E 花环试验可用于: 4 A. T 淋巴细胞功能测定 B. T 淋巴细胞的分离 C. CD2 分子功能测定 D. CD4+T 细胞计数 E. CD8+T 细胞计数 106外周血 E 花环阳性细胞总数代表的是: A. CD4+T 细胞数 B. CD8+T 细胞数 C. B 淋巴细胞数 D. NK 细胞数 E. T 淋巴细胞总数 107下列哪项不是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A 特异性 B 不可逆性 C 最适比例性 D反应第一阶段是抗原抗体结合阶段 E反应第二阶段是抗原抗休反应可见阶段 108以上试验中敏感度最高的是 A. 沉淀反应 B. 凝聚反应 C. 补体结合试验 D. ELISA E. 中和试验 109抗体使相应抗原(毒素或病毒)的毒性或传染性消失的反应称为 A. 沉淀反应 B. 凝聚反应 C. 补体结合试验 D. ELISA E. 中和试验 110可溶性抗原定量测定用 A. 免疫印迹法 B. ELISA(夹心法) C. 直接凝集试验 D. ELISA(间接法) E. 免疫荧光技术 111抗原定性或定位用 A. 免疫印迹法 B. ELISA(夹心法) C. 直接凝集试验 D. ELISA(间接法) E. 免疫荧光技术 112测定 HIV 抗体确诊 AIDS 用 A. 免疫印迹法 B. ELISA(夹心法) C. 直接凝集试验 D. ELISA(间接法) E. 免疫荧光技术 113鉴定血型用 A. 免疫印迹法 B. ELISA(夹心法) C. 直接凝集试验 D. ELISA(间接法) E. 免疫荧光技术 第八章 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一、填空题 101Tc 细胞杀伤靶细胞的机制是: :- 和 。 102对 TD-Ag 的免疫应答过程包括: 、 、 和 。 103再次应答具有下列特点: 、 、 。 104.T 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作用包括: 、 、 和 。 105. .CD4+TH1 细胞的主要生物学作用是 、 和 。 二、 单项选择题 201. Tc 细胞活化所需的双信号之一是 A. TCR 与 MHC类分子-抗原肽的复合物结合 B. TCR 与 MHC类分子- 抗原肽的复合物结合 C. TCR 与 MHC类分子- 抗原肽的复合物结合 D. CD40 和 CD40L 分子结合 E. SIg 与抗原肽结合 202. 以下哪种 CD 分子与 B 细胞活化有关 A. CD16 B. CD21 C. CD3 D. CD8 E. CD4 203.下列哪种物质可以特异性被动转移体液免疫? A. 抗体 B. IL-2 C. TNF D. T 细胞 E. IL-1 204.关于 T 细胞和 B 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对 TD-Ag 的应答都产生记忆细胞 B. 均产生效应产物 C. 效应产物的作用都是特异的 D. 都能形成免疫耐受 E. 对 TD-Ag 的应答均需 APC 处理和提呈抗原 205.TD-Ag 诱发抗体反应必须由以下哪一组细胞参与? A. T 淋巴细胞和 B 淋巴细胞 B. B 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 C. NK 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 D. B 淋巴细胞和 NK 细胞 E.T 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 206.APC 上的 B7 的配体是 A. CD2 B. CD4 C. CD8 D. CD28 E. CD16 207.胞浆内含有 ITAM 结构的分子是 A. TCR B. CD3 C. CD4 D. Fyn E. ZAP-70 208.以下哪项不是 T 细胞活化的表现 A.分泌多种细胞因子 B.表达多种细胞因子受体 C.表达 CD40L D.表达 Ig、Ig 分子 E.表达 FasL 209.特异性细胞免疫的效应细胞是 A. TH1 和 TH2 细胞 B. TH1 和 TH0 细胞 C. TH1 和 CTL 细胞 D. TH2 和 CTL 细胞 E. TH2 和 TH0 细胞 210.TH1 细胞在炎症反应中最重要的作用是 A. 活化 NK 细胞 B. 活化 TH2 细胞 C. 活化 M 细胞 D. 活化嗜酸性粒细胞 E. 活化肥大细胞 211.TH1 细胞产生的对 M 细胞活化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是 A. IFN- B. TNF- C. IL-2 D. IL-3 E. GM-CSF 212.TC 细胞杀伤靶细胞的特点是 A. 无抗原特异性 B. 受 MHC-类分子限制 C. 可释放穿孔素杀伤靶细胞 D. 通过 ADCC 杀伤靶细胞 E. 通过分泌 IL-10 杀伤靶细胞 三、多项选择题 301.B 细胞在生发中心的分化成熟所发生的事件 A. 克隆增殖 B. 体细胞高频突变 C. Ig 亲和力成熟 D. 抗原受体编辑 E. 抗体类别转换 302.Tc 细胞杀伤靶细胞的机制是: A. ADCC 作用 B. 补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 C. 释放穿孔素 D. 分泌细胞毒素 E. 分泌溶菌酶 303.T 细胞上与细胞识别活化有关的 CD 分子 A. CD2 B. CD3 C. CD4 D. CD8 E. CD28 304.参与 B 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的细胞因子有: A. IL-4 B. IL-5 C. IL-2 D. IL-1 E. IL-3 305.对 TD-Ag 的免疫应答过程包括: A. APC 对抗原的摄取、处理和提呈 B. T、B 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 C. T 细胞在胸腺内的分化成熟 D. T、B 细胞的活化、分化、增殖 E. 效应细胞与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 306.再次应答具有下列特点: A. 潜伏期较短 B. 维持时间短 C. 抗体效价高 D. 抗体种类以 IgM 为主 E. 抗体种类以 IgG 为主 307.能产生免疫记忆的细胞有: A. B 细胞 B. M 细胞 C. T 细胞 D. NK 细胞 E. 中性粒细胞 308.下列膜分子中,属协同刺激分子的是 A. B7 B. CD4 C. LFA-3 D. CD8 E. ICAM-1 309.CD4+TH1 细胞的主要生物学作用是 A. 表达 CD40L,激活 M 细胞 B. 表达 FasL,诱导靶细胞凋亡 C. 分泌 TNF,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 D. 分泌 IFN-,激活 M 细胞 E. 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杀伤靶细胞 310.T 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作用包括 A. 抗病毒感染 B. 抗肿瘤 C. 引起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D. 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 E. 抗胞内菌感染 311.在抗体形成过程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浆细胞是产生抗体的细胞 B. 所有 B 细胞的活化都必须有双信号刺激 C. B 细胞对 TD-Ag 的应答需要 TH 细胞的参与 D. B 细胞和 TH 细胞的作用受 MHC-类分子限制 E. M 细胞和 TH 细胞的作用受 MHC-类分子限制 312.Ig/Ig 的主要功能是 A. 转导抗原与 BCR 结合产生的活化信号 B. 转导抗原与 TCR 结合产生的活化信号 C. 参与 B 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转导 D. 作为协同刺激分子促进淋巴细胞活化 E. B 细胞活化的辅助受体 四、名词解释 401.免疫应答 402.T 细胞抗原识别 403.AICD 404.再次应答 405.穿孔素 406.颗粒酶 407.体液免疫应答 408.MHC 限制性 409.协同刺激信号 5 五、问答题 501.比较初次免疫应答和再次免疫应答抗体产生的规律。 502.论述活化的 Tc 细胞杀伤靶细胞的特点、过程和机制。 503.论述 TH 如何辅助 B 细胞的免疫应答。 504.CD4+TH1 细胞和 M 细胞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505 简述巨噬细胞对外源性抗原和内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 506、简述 TD 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507、请叙述细胞免疫的过程。 508、何谓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它们如何发挥非特异性/特异性抗感染作用? 509、简述体液免疫的抗感染作用 510、简述细胞免疫的抗感染作用 第十一章 超敏反应 一、填空题 101在型超敏反应中,肥大细胞释放的生物活性介质可引起:- 、 、 和 。 102型超敏反应临床常见疾病有: 、 、 和 。 103人体注射抗毒素可引起 、 。 104免疫复合物导致局部组织损伤的机制是: 、 、 。 105.肥大细胞产生的活性介质包括 、 、 和 。 二、单项选择题 201.型超敏反应引起炎症性反应和组织损伤的重要特征是 A. 红细胞浸润 B. 巨噬细胞浸润 C. 淋巴细胞浸润 D.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E. 中性粒细胞 浸润 202.下列哪种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发生与补体无关? A. 肾小球肾炎 B.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 甲状腺机能亢进 D.接触性皮炎 E.血清病 203.下列生物活性介质中哪一种与型超敏反应的发生关系不大? A. 备解素 B. 白三烯(LTs) C. 前列腺素 D. 组胺 E.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 204.给分娩 Rh+胎儿的 Rh-母亲注射 Rh 抗体,可以抑制母体内 Rh 抗体的产生,是因 为注射的 Rh 抗体能够 A. 清除进入母体内的 Rh 抗原 B. 清除母体产生的 Rh 抗体 C. 促进母体内 TS 细胞的增殖 D. 促进母体内 Tc 细胞的增殖 E. 抑制母体内浆细胞产生抗 Rh 抗体 205.青霉素诱导的溶血性贫血属于 A. 型超敏反应 B. 型超敏反应 C. 型超敏反应 D. 型超敏反应 E. 不属于超敏反应 206.型超敏反应不具有的特点是 A. 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 B. 发生迅速,消退也快 C. 特异性 IgE 参与 D. 无补体参与 E. 免疫病理作用以细胞破坏为主 207.型超敏反应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细胞是 A. 中性粒细胞 B. 嗜碱性粒细胞 C. 嗜酸性粒细胞 D. 肥大细胞 E. 血小板 208.型超敏反应是由哪类抗体介导的 A. IgG B. IgE C. IgA D. IgD E. IgM 209易诱导 B 细胞产生特异性 IgE 的细胞因子 A. IL-1 B. IL-2 C. IL-5 D. IL-3 E. IL-4 210下列哪项不是型超敏反应的特点 A. 发生快,消退快 B. 需要 IgE 和补体的参与 C. 多无严重的组织细胞损伤 D. 与遗传有关 E. 有明显的个体差 异 211参与型超敏反应的成分主要是 A. 肥大细胞、嗜硷性粒细胞、致敏淋巴细胞 B. 抗原、T 细胞、M C. 抗原、抗体、补体、M D. 抗体、抗原、免疫复合物 E. 以上 均不对 212青霉素引发的溶血性贫血的机制是 A. 青霉素吸附红细胞,与相应抗体结合后激活补体 B. 红细胞膜上出现补体受体 C. 青霉素吸附到红细胞后直接活化补体 D. 吸附到红细胞上的补体结合青霉素所致 E. 抗体的直接溶血作用 213RH 血型不符引起的新剩儿溶血症多发生于 A. 母 RH-,儿 RH- B. 母 RH+,儿 RH+ C. 母 RH-,儿 RH+ D. 母 RH+,儿 RH- E. 以上均不是 214ABO 血型不符引起的溶血属于 A. 型超敏反应 B. 型超敏反应 C. 型超敏反应 D. 型超敏反应 E. 不属于超敏反应 215下列哪项属于型超敏反应 A. 溶血性贫血 B. 接触性皮炎 C. 哮喘 D. 类风湿性关节炎 E. 异种皮肤排斥反应 216.免疫复合物所致基底膜损伤主要由那种物质引起 A. 溶酶体酶 B. 淋巴毒素 C. 链激酶 D. 溶血素 E. IL-1 217类风湿因子 A. 是自身变性的 IgG 分子 B. 是抗变性 IgG 的抗体 C. 是自身变性的 IgM 分子 D. 是抗变性 IgM 的抗体 E. 大多数为 IgG 类抗体 218病人反复局部注射胰岛素,引起局部红肿、出血、坏死与哪型超敏反应有关 A. 型超敏反应 B. 型超敏反应 C. 型超敏反应 D. 型超敏反应 E. 以上均不是 219.型超敏反应的重要病理学特征为 A. 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浸润 B.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C. 中性粒细胞浸润 D. 淋巴细胞浸润 E. 以上均不对 220无抗体参与的超敏反应是 A. 型超敏反应 B. 型超敏反应 C. 型超敏反应 D. 型超敏反应 E. 型和型超敏反应 221关于青霉素引起超敏反应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 可引起、型超敏反应 B. 皮试阳性者可采用脱敏注射 C. 初次注射也可引起过敏反应 D. 个体差异明显 E. 青霉烯酸为半抗原 222. Arthus 反应属于 A. 型超敏反应 B. 型超敏反应 C. 型超敏反应 D. 型超敏反应 E. 非超敏反应 223.链球菌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态平衡农业保护承诺函9篇范文
- 承诺书产品售后维修服务保证(5篇)
- 生态环保项目投资声明书4篇范文
- 科技研发成果保护责任书5篇
- 2026年医生与患者关系协议
- 2026年船舶垃圾接收处理协议
- 2026年国际传统医药国际城市雕塑合同
- CEO岗位职责及劳动合同解析
- 销售团队业绩考核模板销售目标达成版
- 材料供应长期战略合作协议范本
- 青马工程考试题库及答案
- 口腔舒适化麻醉技术应用
- 瓜豆原理教学课件
- 房地产行业的舆情管理与危机处理
- 《设计素描与应用》设计学类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 2025年河北省专技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新课程答案七)
- 浙江赞生药业有限公司年产20亿片(粒)中成药口服固体制剂项目环评报告
- 国家生态安全课件
- 师生交通安全教育:筑牢校园平安防线
- 2025-2030中国酸枣市场供需格局与营销渠道发展趋势报告
- 股骨粗隆间骨折护理疑难病例讨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