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发展综述17214112_第1页
公共卫生发展综述17214112_第2页
公共卫生发展综述17214112_第3页
公共卫生发展综述17214112_第4页
公共卫生发展综述1721411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共卫生发展综述 摘要:公共卫生关系到大众的切身利益,是现代社会发展不可缺少 的一环。公共卫生的发展历史反应了社会总体的发展与进步。为适 应社会的需要,公共卫生必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这是历史发展 的必然进程。了解公共卫生的发展历史,将有助于推进公共卫生的 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公共卫生 发展 Abstract: Public health related to the public interests,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health response to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the whole society.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ety, public health must from scratch, from small to large, this is the inevitable process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public health, further development will help to promote public health. Keywords: public health development 一、古代的回顾 由布罗代尔的研究可以看出,公共卫生在前近代时期,无论是 欧洲还是中国,情况都大同小异,都是“让人烦恼的事情”。 在古代城市在欧洲,直到 1788 年,厕坑的粪便掏不干净,依然是巴 黎城市一大问题。人们往往从窗口倾倒便壶,塞纳河畔成为人们自由 大小便的场所。在中国,江南城镇的居民,通常将污水直接排放到纵横 交错的小河里,富家宅院皆有厕坑。但是居住在贫困区多层楼房中的 穷人,却不得不使用马桶。城镇粪便、垃圾则由专门行业负责,卖给郊 区的农民当肥料。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欧洲城市近代公共卫生事业 空前发展。二中国的公共卫生一直到清末才开始。 一、清末的发展 近代中国公共卫生发展始于清末。何小莲在论中国公共卫生事 业近代化之滥觞中指出:“在中国被动开放以后,来华传教士首先 关注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的进步,并作出努力。上海租界领先全国,在污 水排放、饮水卫生、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治等方面作出表率,其他通 商口岸和北京等城市接踵其后。”龚小雪在清代城市公共管理研 究中也提到了西方的形象示范作用:“中国一些城市的早期现代 化公共卫生管理在租界的影响下开始起步”。但同时,华洋之间也 存在城市卫生权的争夺、管理方式的争论等矛盾。聂春燕认为相较 于 1905 年清政府设置的卫生机构,1910 年爆发的鼠疫,使得大众 了解到现代公共卫生对于疫情防止的巨大作用和效果。从而扩大了 公共卫生的社会基础。 2、民国时期 据近代中国公共卫生发展与制约因素分析,这一时期,颁 布来大量的卫生相关的条例规章”有关卫生行政方面的法规条例 19 个;医政管理方面的 36 个;药政方面的 13 个;防疫方面的 10 个;公共卫生方面的 16 个;医学教育方面的 12 个;妇幼卫生方 面的 4 个;红十字会方面的 6 个。”在卫生行政体系方面,民国时 期基本形成了中央省级市级县级四级卫生行政机构体系和一 套卫生行政管理体系;在卫生服务体系方面,形成了以医院为中心的 以救治为主要任务的卫生服务体系;在防疫保健体系方面,成立了中 央卫生防疫机构和地方卫生防疫机构以及专门的疫病研究机构。此 时,许多学者国民已经认识到公共卫生的重要性和意义所在。 。1915 年俞凤宾指出,“未有病夫遍地, 而国能独强者夫欲卫国 力, 卫民力者, 须先求人群之卫生; 欲求人群之卫生者, 须自公众卫 生入手也。”伍连德则在一篇文章中说:“各国均谓中国为地球上最 不清洁之国, 相传成为话柄”。甚至许多人看到公共卫生人才的稀 缺和教育的重要性。金宝善提出;“欲使公共卫生事业对国家和民 族有更大之贡献非有大量人才。”总的来说,公共卫 生在民国时期有较大的发展,在机构、条例及国人认识反面都有很 大的发展。 3、现代及发展趋势 冯显威、陈曼莉认为,见过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公共卫生重 点仍在疫情的防治阶段,停留在就有的生物医学模式上。提供的卫 生服务也以疾病为中心,未能较好地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工 作。重治疗轻预防的局面没有得到解决。龚向光提出:“我国的公 共卫生在 20 世纪 50、60 年代曾特别注重现场工作。”公共卫生领 域的立法逐步出台,1986 年 12 月又通过批准了国境卫生检疫法 ,1989 年 2 月,传染病防治法获得批准开始实施。1987 年到 1990 年,是行政法规制定工作发展最快的四年,总共出台了 14 个 行政法规。2003 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乡村医生 从业管理条例2005 年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但基 本上都局限于公共卫生的某一领域, 而缺乏公共卫生法或卫 生法等基本法规,这在一定程度阻碍了公共卫生的发展。2003 年 SARS 爆发,中国与 APEC 及国际社会密切合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同时也使公共卫生的概念更为广泛的传播。1959 年、1982 年和 1992 年的 3 次全国营养调查 及 2002 年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并提出了我国居民膳食 指南;“相约健康社区行”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对外开放政策 极大地拓展了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对外合作。2000 年以来, 我国已 得到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等国 际组织, 英国国际发展部、日本、韩国国际协力团、德国政府等双 边公共卫生援助项目资金约 48 亿人民币,同时还得到了技术、管理 等方面的支持。目前的研究所指出的问题如下:1.疾病信息检测 系统不全 2.对突发性公共卫生时间应急能力弱;3.城乡之间卫生资 源分配不平等;4.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孱弱;5.工作模式落后;6.对 公共政策研究的缺失。2003 年 7 月 28 日吴仪在召开的全国卫生工 作会议上所讲:“公共卫生建设需要政府、社会、团体和民众的广泛 参与, 共同努力”。公共卫生工作涉及到每个人的健康与利益, 是 卫生工作公益性质的主要体现。公共卫生工作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 面面。正是公共卫生工作的这种特性, 决定了要搞好公共卫生工作, 必须有全社会的参与。另外, 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或行为是当今许多 需要重点控制疾病的主要影响因素。而要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与行 为, 民众自身不参与、不行动是不行的。 到目前为止,对中国公共卫生的发展历程的研究不少,多数能客 观的结合史实叙述分析,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 1.中西方的发展历程的对照不够 公共卫生作为一门与大众利益息息相关的学科,其发展必然与 社会的发展、历史的进程有很大关系。虽然中国与西方在公共卫生 领域的起步时间、目前现状、发展程度有差异,但是,将其对照研 究,可以更好的了解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 趋势的预测。 2.缺乏宏观的分析 这一点在民国时期的研究表现的较为突出。无论是学位论文还是 期刊的文章,多数是着重于某一个城市在近代时期的公共卫生发展 进行论述和探讨。例如,吴郁琴公共卫生视野下的国家政治与社 会变迁以民国时期的江西省为中心;李忠萍近代苏州公共 卫生研究;周启明论转型时期的武汉公共卫生建设(1927 1937);王刚19271937 年间南京公共卫生发展研究等等。 将眼光聚集于一个城市,固 1 然有其优点,能够详细透彻地分析其 发展过程,但是,不可否认缺少了整体的把握,局部的发展状况可 能会对不熟悉此话题的人造成干扰甚至误导。在发展过程中,由于 主观因素的影响和客观因素的制约,各个地区不可避免地发展程度 有差异。此外,总体的分析所得出的结论更具有一般性。 3.研究的主体多为非公共卫生的专业人才 由于公共卫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是与历史方面重合,而公共卫生本 身也是社会发展的一环。所以很多论文出自历史学系、社会学系的 研究者之手。虽然这些文章很好地分析了公共卫生发展与社会背景、 文化习俗宗教信仰、国民素质水平以及受教育程度等的关系,也提 出许多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但是,从专业的角度上来看,未免专 业性不足,侧重点有所不同。一些诸如疾病检测系统的建议需要专 业性的只是作为支撑。 对与公共卫生方面专业的研究者来说,研究具体的理论之外,研 究其发展过程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