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_第1页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_第2页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_第3页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_第4页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通海县文化事业局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一、当前通海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1、文化馆基本情况 县文化馆实行文化馆、文管所、博物馆三块牌子,一套班 子操作。2005 年从业人员 13 人,高级职称 1 人,中级职称 4 人,其他职称 8 人,举办展览 9 个,辅导和组织文艺活动 36 次,藏书 150 册,下基层开展服务 96 次,组织讲座 1 次,财 政拨款 39 万元,主要是工资拨款。年末固定资产原值 85.4 万 元,公用房屋建筑面积 2690m2,业务用房 1943m2,馆办文艺 团体 1 个。 2、图书馆基本情况 2005 年图书馆从业人员 8 人,高职 1 人,中职 1 人,其 他 6 人。总藏书 65068 册,其中:图书 46834 册,古籍 1756 册,善本 182 册,报刊 16478 册,开架书刊 30096 册,累计发 放借书证 1791 个,总流通人次 115757 人次,外借 49973 册次, 举办读书活动 2 次。财政拨款 28.7 万元,主要是拨付工资款。 年末固定资产原值 260.2 万元,公用房屋建筑面积 2201m2,书 库 753m2,阅览室 473m2,阅览室座位 108 个。 3、乡镇文化站的基本情况 全县乡镇农村文化站(中心)机构 9 个,从业人员 13 人, 正式职工 11 人,临时工 2 人,其中:中级职称 1 人,其它职 称及职员 10 人。2005 年举办展览 17 场,组织文艺活动 115 次,藏书 35365 册,举办各种培训班 20 场次,培训班结业 1364 人次,到村社下基层服务 196 次。全年财政拨款和零星 收入 39.854 万元,其中:财政拨款 29.922 万元,主要是支付 人员工资。上级补助 5 万元,铺面收入 1.2 万元,其它茶水等 收入 3.732 万元。全年支出 56.667 万元,收不抵支,亏本 16.813 万元。支出项目,其中:基本建设支出 17.667 万元, 经营支出 0.6 万元,人员费用支出 37.859 万元,公用支出(包 括福利、维修、各种设备购置、税金)15.049 万元,对个人和 家庭补助支出 0.956 万元。年末固定资产原值 113.983 万元, 公用房屋建筑面积 4475m2,其中:文化业务活动用房 3310m2,到村社指导文化户 9 户。订阅报刊杂志 179 份,黑板 报面积 79m2。目前能够开展活动的项目借阅、扑克、健身、 麻将、文艺辅导、培训、锅炉、茶水、摄像、黑板报、诗书画 等活动。此外,各乡镇还有党校、职校、工青妇学校、老年学 校等单位在开展培训、娱乐等文化体育活动。 4、据统计,全县村级文化活动室 40 个,40 人,房屋使 用面积 2780m2,使用面积在 30m2 以上的 20 个,藏书 29270 册,目前能够开展的阵地活动有扑克、麻将、借阅、练功、健 身、象棋、茶水等。到目前,全县农村文艺队 206 支,活跃在 农村基层,为广大农村群众提供文化娱乐场所和丰富的精神食 粮。 此外,社会文化市场中全县文化经营户 215 户,其中:音 像制品出租零售 78 户,打印、复印 32 户,书报刊、杂志 31 -3- 户,歌舞娱乐 22 户,电脑网吧 10 户,台球 6 户,印刷企业、 个体 31 户。民办非企业文化类 5 户。 2004 年对全县爱好文学艺术人员及人才进行统计,其中: 文学 57 人、书法 54 人、美术 44 人、摄影 44 人、音乐 30 人、 舞蹈 70 人、曲艺 20 人、戏剧创作 30 人、表演 230 人、器乐 演奏 60 人、民间文艺 250 人(包括高台、地会、狮子、龙灯、 虾灯、白象等) 、民间工艺(包括木雕、石雕、铜器、刺绣、 银饰、服饰等) ,共计 1018 人。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文化馆、图书馆是财政只保个人 工资、社会各项保险。办公费、业务费等等费用得不到保障, 图书馆的照明电费、水费、报刊杂志征订费有时没有。乡镇文 化站的投入也相当微薄,乡财政也只保文化站在编人员的工资, 有时连个人的各项保险、奖金也不能保证,由于人手不够,聘 请临时工费用完全自己负责。县乡文化单位家家受穷,日子寒 酸。经费的困难,影响到单位业务的正常开展,该开展的阵地 活动开展不了,很多文化站都是个人作奉献,想尽办法力所能 及的开展一些阵地活动。村、社文化活动室投入为零。 2、人员的问题。由于经费问题困扰、福利待遇差等等因 素,影响到文化人心的不稳定,责任心就更不用说了,个别人 员一旦有发展机会,在作另攀高枝的打算,身在曹营心在汉, 家穷人难住。目前很多文化站都是一人在支撑,编制少,人员 限制,既是负责人又是工作人员,工作忙于应付。文化站人员 现在大部分是拿职员工作,拿职称工资的不多,工资职称与单 位工作岗位的不相协调,工资晋升、考核受到影响,也不利于 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发展。现在由于文化站人员空缺,业务停滞。 部分文化站人员被抽调,从事其他工作,挂羊头卖狗肉,形成 空壳。 3、站址、设施设备问题。目前秀山、里山、四街文化站 无站址。河西文化站居住在河西文庙内,文庙属省级文物保护 单位,有消防安全隐患。九街、高大文化站房屋腐朽,修缮困 难,杨广文化站借用村委会房屋,2007 年 4 月租期将满,面 临无站址状况。纳古业务单一,兴蒙文化站用房几家共用。文 化站的设施设备老化严重,音响、投影、放映、功放、乐器、 桌椅、书籍、资料损毁严重,长期没有更新,现已无法使用。 文化站的问题,可谓根深蒂固。上世纪九十年代,社会在发生 变革,由公有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随之带来了人们对文化 消费需求的转变,年轻人转向了电脑网络,中老年人转向小群 体的自娱自乐健身运动,大众转向了家庭电视,有闲人员转向 了 KTV、歌舞厅、卡拉 OK、茶吧、聊天,大量的知识靠电脑 上网获取。而文化站功能退化、服务单一、设施陈旧,已经远 远不能满足社会大众的文化消费了,文化站没有清醒地认识到 危机的到来,没有及时转换思想,转变服务功能,导致文化站 走向困境。 4、县乡电影放映的问题。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电视网络 -5- 进入家庭化,大量的时尚文化传入,VCD、DVD、录象带广 泛进入消费市场,大众对电影的消费需求发生了重大转变,电 影事业严重滑坡,电影院的观众寥寥无几,电影业进退维谷。 在此情况下,电影院没有清醒地意识到危机的到来,没有转变 思想,没有转换服务职能,长期形成的、思维惯性、一味地认 为,只有依靠政府,才能解决。而市场经济法则是优胜劣汰, 适者生存,所以电影问题日积月累,无力摆脱,导致危机重重。 九十年代后期,中央为了加大西部的开发,丰富西部贫困地区 群众的文化生活,制定了发展电影的“2131”工程,对电影事 来给予扶持。但我县县乡财政困难,上级也无资金配套, “2131”工程搁浅,没有实施启动。现在,电影公司、电影院 合并后,无法维持,也正在改革。河西、九街、杨广三户个体 户时不时在农村放映几场电影。 5、农村文艺活动团体发展缺乏引导。全县农村业余文艺 队 206 支,公布在乡镇村寨。近几年由于对这些文艺队缺乏管 理和指导,这些文艺队随意发展,演出的节目比较单一,基本 上都是花灯、小品、烟盒舞,多方面发展空间不大,年青人参 与的不多,大部分属自娱自乐,提高节目质量难度大。 三、在新形势下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事业的建 议 按照中央办公厅文件要求, “经过 5 年努力,基本形成适 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 农村文化建设新格局。县、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完备,公 共文化服务切实加强。 ”“文化队伍不断壮大,农民自办文化更 加活跃。文化产业较快发展,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 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基本解决。 ”这些指示方针,为发展 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指明了方向。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 结合县情、乡情,对今后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1、各级文化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 持,争取各级政策的支持。文化工作人员要认真贯彻和落实 2005 年 11 月 7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 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 (中办发200527 号)文 件,坚持文艺“二为”方向、 “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 大力发展我县的先进文化,一手抓文化事业繁荣,一手抓文化 产业发展,切实扭转文化艺术发展方向。 2、增强工作责任心,爱岗敬业,要转换思想,转化阵地 功能,转变服务方式。在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中,文化消费需 求已经发生了改变,在向多元化发展。文化战线职工要提高认 识,加深理论学习,吸收信息,吸取外地经验,把文化阵地与 当前的文化消费需求相对接,主动转化功能,开辟新的文化服 务项目,吸引社会大众,抓住机会,努力拓展自我生存和发展 空间,争取占有市场一席之地。 3、完善服务设施,配合县委宣传部,努力打造“宣传文 化工程” 。 -7- 图书馆应完善电子阅览室,完善古籍善本的防虫保护及防 盗设备,添置窗帘,更新桌椅,尽可能为读者提供一个多项服 务的阅览环境。 文化馆要加快文化库房的建设步伐,做好馆藏文物及各级 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工作。要发挥戏剧、音乐、舞蹈、书法、 摄影协会组织作用,互相观摩、交流,取长补短,强化自身素 质。我县农村文艺队伍庞大,但艺术质量参差不齐,要注重发 现文艺人才和发挥人才作用,加强对农村文艺骨干培训,为农 村培养一批素质好、业务较强的文艺人才,让他们成为农村文 化的主力军。借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成功的机会,挖掘我县 传统文化资源,配合其他部门,恢复文庙街、文星街、文昌街 的古建筑,努力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乡镇文化站没有站址的要尽快恢复,没有人员的要尽快落 实,切实把站址、人员、经费、活动“四有”工作落到实处。 应切实改变当前只借、租、阅览书刊和搞文艺活动的思想,应 读随机应变,争取自我发展的主动权。根据市场信息,做好需 求调查,配置社会大众需求的服务功能,与其他行业部门、企 业、个体共同办文化、创办文化经营实体,可以把洞经、高台、 地会、木雕、石雕、铜器、刀具、银饰、刺绣、剪纸、服饰等 文化艺术和民间工艺作为产业来发展,推向外界,发展乡镇文 化产业和文体个体。可以与其他行业相融合,发展健身、休闲、 康体、宗教文化。可以优先发展乡村特色、文艺演出、文化娱 乐、文化旅游和文化体育产业。借助社会力量,吸收营养,增 强肌体活力,使文化站走出困境,逐步自我壮大。 村社图书室应配合做好“农村书库”建设,配合县图书馆、 文化站做好图书配发、流动工作,掌握农民需求状况,向上反 馈,进一步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食粮。 4、农村电影发行和放映工作。在当前电影事业改革的情 况下,尽量保留其职能,多方奔走,争取资金,扶持农村电影 事业。加快实施农村电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