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孝感市“十一五”期间重点企业纳税情况的分析和思考_第1页
关于孝感市“十一五”期间重点企业纳税情况的分析和思考_第2页
关于孝感市“十一五”期间重点企业纳税情况的分析和思考_第3页
关于孝感市“十一五”期间重点企业纳税情况的分析和思考_第4页
关于孝感市“十一五”期间重点企业纳税情况的分析和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参 阅 件 关于孝感市“十一五”期间重点企业 纳税情况的分析和思考 市委办公室 市统计局 “十一五” 是孝感市 经济 社会快速发展的五年。全市各 级党委、 政府围绕“ 建设经济强 市、构建和谐孝感 ”的总体目标,抢抓武汉 城市圈“两型 ”社会建 设机遇,在着力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做大经 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上下功夫。其间,市场主体增加较快,重 点企业做大做强,对全市财政收入总量迅速提升起到了举足轻 重的作用。本文分析了 2006-2010 年全市重点企业的运行情况, 提出了促进重点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重点企业税收总量变化分析 十一五期间,全市 GDP 从 353.4 亿元增长至 800.67 亿元,年 均增长 14.1%;固定资产投资从 121.7 亿元增长至 570.7 亿元,年 均增长 3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 161.4 亿元增长至 385.2 【2011】5 号 中共孝感市委办公室 2 亿元, 年均增长 19.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 81.9 亿元增长至 285.3 亿元,年均增长 28.4%;外贸出口由 1.56 亿美元增长至 2.97 亿美元,年均增长 24.2%。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全市财政收 入保持较快增长,地方财政总收入从 205554 万元增长至 596773 万元,年均增长 23.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从 107774 万元增长 至 342036 万元,年均增长 26%;纳入统计的重点企业提供税收 从 82885 万元增长至 328646 万元,年均增长 31.7%;占财政总收 入比重从 40.3%增长至 55.1%。 二、重点企业基础税源变化分析 从税务部门跟踪的重点企业情况看:十一五末,全市国税部 门纳入跟踪的重点企业共计 71 家,累计实现税收收入 64491 万 元,地税部门纳入跟踪的(纳税额达 30 万元以上企业,下同)重点 企业共计 118 家累计实现税收收入 28394 万元,占全市实现税 收收入总额的比重为 53.8%。截至 2010 年全市国税部门纳入跟 踪的重点企业达到 401 家,累计实现税收收入 219828 万元,地 税部门纳入跟踪的重点企业达到 514 户,累计实现税收收入 108818 万元,占全市实现税收收入总额的比重为 70.1%,比 2005 年提高 16.3 个百分点。从纳税额 500 万元以上企业情况看, 2005 年末全市共计 40 家,2010 年,这 40 家重点企业中除湖北 应城盐矿有限公司、东方盐业公司被久大制盐收购,杜邦云梦蛋 白有限公司转民且未进百强外,其他 37 家企业仍属全市支柱企 业。 3 三、百强企业税收完成情况分析 (一)纳税规模分析 2005 年,前 100 名纳税户共计实现税收收入 102320 万元,其 中纳税额超过 1 亿的企业有 1 家,为湖北汉新发电有限责任公 司(10701 万元);纳税额超过 5000 万不到 1 亿的有 5 家,为孝感 烟草(8902 万元)、湖北双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8501 万元)、湖 北福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367 万元)、湖北汉元发电有限责任 公司(6084 万元)、孝感供电(5973 万元);纳税额超过 1000 万不 到 5000 万的有 15 家;纳税额超过 500 万不到 1000 万的有 19 家, 纳税额最低为 100 万元。 2010 年,前 100 名纳税户共实现税收收入 273275 万元,比 2005 年增长 2.67 倍,其中纳税过 1 亿元的企业有 4 家:孝感烟 草(28613 万元)、孝感供电(21112 万元)、福星集团(13548 万元)、 湖北双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035 万元),比 2005 年增加 3 家; 纳税超过 5000 万不到 1 亿元的有 8 家:中国移动孝感分公司 (8107 万元)、湖北达利食品有限公司(6966 万元)、全洲集团 (6868 万元)、维达集团(6105 万元)、大悟烟厂(5705 万元)、湖 北宏燃物资有限责任公司(5280 万元)、云梦县诚丰金属回收有 限公司(5243 万元)、富思特集团(5144 万元),比 2005 年增加 3 家;纳税超过 1000 万元、不足 5000 万的有 66 家,比 2005 年增 加 51 家;纳税超过 500 万元、不足 1000 万的有 22 家,比 2005 年 增加 3 家,纳税额最低为 699 万元,比 2005 年增加 599 万元。 4 (二)行业分布情况分析 2005 年,商贸旅游业共实现税收 16633 万元,占百强企业比 重为 16.3%,工业实现税收 54712 万元,占百强企业比重为 53.5%,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行业实现税收 22902 万元,占百强企 业比重为 22.4%,房地产行业实现税收 2097 万元,占百强企业 比重为 2%,金融保险业实现税收 4537 万元,占百强企业比重 为 4.4%,通讯电信行业实现税收 1439 万元,占百强企业比重为 1.4%。 2010 年,商贸旅游业共实现税收 77010 万元,比 2005 年增 长 4.6 倍,占百强企业比重为 28.2%,比 2005 年提高 11.9 个百 分点;工业实现税收 113477 万元,比 2005 年增长 2.1 倍,占百强 企业比重为 41.5%,比 2005 年下降 12 个百分点;电力、燃气及水 的生产供应行业实现税收 27230 万元,比 2005 年增长 1.2 倍,占 百强企业比重为 10%,比 2005 年下降 12.4 个百分点;房地产行 业实现税收 28108 万元,比 2005 年增长 13.4 倍,占百强企业比 重为 10.3%,比 2005 年提高 8.3 个百分点;金融保险业实现税收 17657 万元,比 2005 年增长 3.9 倍,占百强企业比重为 6.5%,比 2005 年提高 2.1 个百分点;通讯电信行业实现税收 9793 万元, 比 2005 年增长 6.8 倍,占百强企业比重为 3.6%,比 2005 年提 高 2.2 个百分点。 (三)上榜品牌情况分析 从全国 2007-2010 年名牌产品上榜品牌情况看,我市共有 3 5 家企业四种产品,分别为湖北双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红 双环”牌纯 碱和“ 红双圈 ”牌氯化铵,中盐宏博(集团)有限公司生 产的“宏博 ”牌食盐,湖北福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福星”牌 钢丝绳。三家企业均为百强企业。 从 2010 年获湖北名牌的企业情况看,我市共有 11 家企业, 其中有 3 家企业在全市百强企业之列,分别为湖北孝棉实业集 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天仙配” 牌纱线 /坯布,际华三五零九纺 织有限公司“九连环 ”牌纯棉服装面料/精梳纯棉高支纱,湖北福 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星” 牌胎圈钢丝 。 四、重点企业情况研判 (一)总量创最好水平。一是增量高。全市重点企业提供税收 从 82885 万元增长至 328646 万元,增长 3.97 倍,百强企业提供 税收从 102320 万元增长至 273275 万元,增长 2.67 倍;二是增速 快。全市重点企业年均增长 31.7%,百强企业年均增长 21.7%。 (二)第三产业发展迅猛。商贸旅游、金融保险、通信电讯税收 增幅及提供税收所占比重均较“十五” 末有大的增 长。 (三)工业企业增收动力趋缓。税收占百强企业纳税比重下降, 主要是因为全市工业基础较差、底子薄,许多企业还处于建设期, 部分开工企业正享受不同年限的所得税及固定资产抵扣政策优 惠,实现税收增收尚需时日。 (四)建安房地产行业依存度过高。百强企业中,房地产行业 比“ 十五 ”末增 长 13.4 倍,比重提高 8.3 个百分点。2010 年建安房 6 地产行业税收占地税部门收入达到 53.9%,市本级达到 58.4%, 远远超出了全省平均 41.3%的水平。在国家对房地产行业不断调 控情况下,一旦下跌通道打开,建安房地产行业的税收支撑作用 将难以为继。 (五)上榜名牌品种不多。全国名牌产品只有三个,全省名牌 产品只有 11 个,其中有 8 家尚未形成产业规模,未能进入全市 百强。 五、增强全市重点企业实力的对策建议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尤其是在“十一五” 期间,全市逐步 形成了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体系。但产业结构水平低、财政收 入规模小等现实问题仍十分突出。全市应牢牢抓住财源培植和 重点企业跟踪服务两个重要环节,促进重点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坚持抓大促小,壮大主体骨干财源。工业企业是财政收 入的主体骨干财源和重要支撑,现代服务业主要建立在先进的 工业基础之上,如果抛弃工业单纯发展服务业,将导致产业空心 化,调整和优化地区产业结构势必成为一句空话。要围绕重点产 业三年倍增计划,把主攻工业作为全市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 内的重要工作。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调整优 化工业结构为重点,鼓励企业加强整合,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规 模效益;鼓励开发上下游产品,发展产业配套项目,拉长加粗产 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形成产业集聚效应。积极培育产业市场 容量大、成长快、能耗低、污染少的新材料、新能源、医药食品、 7 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利用高新技术特别是 信息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的技术、装备、管理水平,努力做大 做强做优工业经济。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在技改贴息、项目申报、 融资服务等方面向骨干企业倾斜,培育一批技术领先、市场前景 好、信誉度高的优势产品,争创国家和省名牌;抓好在建企业和新 开工项目的投产进度,努力培植一批重点纳税企业和纳税大户, 优化财源结构。坚持不懈地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加大对中小 企业的扶持力度,抓紧抓实“小进规” 工作,促 进中小企业快速成 长,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积极支持引导,加快发展新兴财源。第三产业的兴旺发 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发展第三产业不仅有利于促进市 场发育、完善市场功能,提高公共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方 便和丰富人民生活,也为增加财政收入开辟了新的领域。要在改 造提升商贸、旅游、休闲娱乐等传统服务业的同时,加快发展生 产性服务业,有序拓展金融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 壮大高技术服务业,规范提升商务服务业,全力打造第三产业中 的重点龙头企业,使之逐步成为财政增收的重要来源。 (三)发挥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我市资源成本相对 较低,区域优势明显,要抓住有利因素,发挥各地在资源储备、 交通建设、自然条件、区位环境等方面的优势,打造良好的服务 环境,全面提升工业园区建设水平,引进一批国际国内 500 强企 业。抓住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大别山革 8 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的机遇,利用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 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主动配合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争 取项目和资金,及时互通信息,加快项目上报,抓紧对口衔接, 形成完善的争资工作网络和强大合力,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投入 和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支持。进一步整合现有资源,完善政府土地 储备制度,做大做强政府融资平台,用现代资本运作的方法经营 政府资产,盘活政府资源(包括国有资产以及专营权、广告权和 冠名权等各类特许经营权等),充分发挥融资功能,推动城市基 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建设品位,改善投资硬环境,拉动城市经 济良性发展,增强经济持续发展能力。 (四)健全运行机制,提高跟踪服务水平。加强信息沟通,及时 掌握税源变化情况,分析税收政策对企业的影响,研究应对措施, 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加强对税源的调查分析,跟踪反馈重点企 业生产经营和纳税情况,强化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服务监管。 合理利用政策,对重点企业出政策、给政策,支持企业做大、做 强。实行重点项目市领导联系分包制度。明确工作任务和奖惩措 施,每个市领导每月拿出 1 至 2 天的时间深入项目工地现场办 公。市委、市政府定期召开重点项目汇报会,并组织举行重点项 目现场观摩活动。由市领导主持,定期召开政府职能部门和重点 企业负责人参加的联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