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国际贸易学科建设的构想_第1页
关于加快国际贸易学科建设的构想_第2页
关于加快国际贸易学科建设的构想_第3页
关于加快国际贸易学科建设的构想_第4页
关于加快国际贸易学科建设的构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加快国际贸易学科建设的构想 作者:王岩邮箱: 作者简介:王岩(1978-) ,女,黑龙江大庆,邮编 163318,大庆石油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 硕士,从事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研究。 摘要:我国改革开放 30年来对外贸易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为对外贸易领域培养人 才的国际贸易学科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为了使国际贸易学科更好的为对外 贸易服务,如何加快学科建设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 关键词:国际贸易 学科建设 课程设计 The countermeasure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disciplines 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About author: Wangyan(1978-), Daqing, Heilongjiang Province, zip code 163318, lecturer of Daqing Petroleum Institute, master fo international trade, engaged in international trade research. Abstract: Since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30 years, foreign trad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our economy. As the field of personnel training for foreign trade international trade disciplines,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development, but it also exposed some problems, international trade disciplines in order to enable better services for foreign trade, how to accelerate the disciplines is an urgent task. Keywords: International Trade Disciplines Construction Curriculum Design 一、国际贸易学科建设的现状 我国改革开放 30年来对外贸易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 为对外贸易领域培养人才的国际贸易学科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经过多年的 建设,我国高校中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教育的学校超过 580所;开 设国际贸易学专业硕士的高校达到 120所;培养国际贸易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的高校和科研单位达 26所。国际贸易学科在理论、政策和实务方面已经成 为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包括: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实务、中国 对外贸易、世界贸易组织和经济体系的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际贸易学科迅猛发展的同时,一些不足如知识老化、 实践性差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为了更好的为对外贸易服务,国际贸易学 科建设的改革成为首要的任务。 二、国际贸易学科建设存在的不足 1.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当前,不少经济类院系的国际贸易课程设置得不够合理,主要表现在:课 程单一、课时太少、教学体系不科学、结构不完善、教材陈旧落后。目前,关 于国际贸易方面的教材和专著也出了不少,但多数内容围绕国内经济情况展开, 对国际上的新条款法规等较少涉及。根据这个学科的特点,还需要法学、管理 学、市场营销学、财务学、心理学等诸多课程。由于课程少、课时短,很多需 要深入的地方只能简单处理,心理学、货币学等方面的课程经常轻描淡写地带 过。 另外课程体系设计存在缺陷。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差,不适应未来的工作 需要。现有的大部分英语教学体系是依据为非涉外专业的公共英语教学需要而 设立的,该体系主要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对听说能力要求不高,没有专 门的英语听力和口语课程。 2.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待提高 目前国际贸易学科各个科目的划分界限明显,使许多学生缺少人文关怀、 人文伦理素养,或者缺乏精密的科学定量研究能力。另一方面,许多重点院校、 普通院校、职业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又出现大杂烩,同一模式,同一追求,没 有想法,没有目标,没有特色,学生毫无特色,难以成才。 目前,我国的贸易教育还停留在“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 教学方法上,教师上课一本讲义,一只粉笔讲半天。学生只有被动的记笔记, 不能自主的开展学习和讨论,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授课 过程中教师只注重课本知识的机械传授,而忽略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 师资问题有待完善 从整体上来说,我国国际贸易专业教师队伍的状况形势不容乐观,在许多 经济类院系中没有接受过本专业的规范学术训练,半路出家者在经济院系教师 队伍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就是一些接受过专业学术训练的教师中,学历和学 位层次也偏低。有的讲授课程的教师,根本没有接受过管理、心理、法律等学 科的系统学习,对国际贸易的理解只能停留在国际贸易学科的背景层面:有的 虽然在理论上做了补充和研究,但少有一线的贸易实践经验,这样必然导致教 学浮于皮毛、无法深入。学生一旦提出些实际的或专业的问题,少数教师就容 易招架不住。 此外,教师自身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不足。究其原因,教师的无暇创新和不 敢创新是很大的制约。由于高校规模日益扩大,尤其近几年,各种形式的学位 班、课程班猛增,教师疲于奔命,如何有心思和时间去创新。另外,创新必须 承担一定风险,但学校缺乏宽容的环境,只允许成功不允许失败。成功直接与 薪水、职称、住房等挂钩,成败的标准主要是以学校既定的一套评价体系为依 据,教师为获得好的评价和与此有直接关系的“实惠” ,不敢越雷池一步,更 何况目前高校评估体系中的许多内容是违反贸易人才培养的创新精神。 二、关于国际贸易学科建设的构想 第一、课程设置重点由“货物贸易”转变为“国际商务”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的种类不断增加,既包括货物贸易,也包括服 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在近几年全球的国际贸易中服务贸易份额早已超过货物贸 易份额,成为最主要的贸易方式。然而设置国际贸易学科课程时重点放在了货 物贸易方面,虽然在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中提到了服务贸易、 技术贸易,但明显不足以适应当前经济形势。因此在国际贸易学科课程设置中 应加强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的比重。 课程设置中应加强国际投资、国际营销、跨国公司企业管理、国际经济合 作和跨国经营等内容。由于目前基础课学时增加,专业课学时有限,可以将现 有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学生作适当的专业划分,在国家贸易学科下设国际经济与 贸易、国际经济合作、国际金融、国际企业管理等专业,各专业明确自己的培 养目标,分别设置各自的课程,从而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 第二、实现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在国际贸易学科课程应加入与本学科相关的课程。一是是加强与英语的融 合。在课程设置上要凸现英语尤其是专业英语的重要性,加强培养学生对英语 的实际应用能力,杜绝“哑巴英语” ,注重听、说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出高质 量的学生,教师首先必须是高质量的,学校要通过有计划的进修、培训等方式 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提高其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通过校企合作组建专兼职 师资队伍,实现知识共享。在学习阶段应开展一些专题讲座(英文) ,培养及 时应用国际上最新的英文资料,把握本专业的前沿理论动态,从事专业研究的 能力,从而解决知识结构失衡的问题。 二是开设法律和 WTO规则方面的课程,如银行法、保险法等;三是与数学 的融合。国际经济与贸易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涉及各外贸公司(企业)的投资活 动、资本运作、项目评估、风险评价与管理等。因此课程体系中在现有高等数 学课程的基础上,还应增加更深层次的数学课程,例知、计量经济学、运筹学、 博弈论等。四是与网络信息技术的融合。直接将信息技术引入经济与贸易课堂 教学中,开设一些经贸信息系统等方面的课程。 第三、增加实践课的比重 实践活动的设置主要以经贸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亲身经历经贸活动 过程,在“考察” 、 “实践” 、 “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 感受生活,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贸易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学生为核 心,主要围绕三条线索进行 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学生与他人的关系,学生 与自我的关系。 设置模拟商贸谈判,训练学生在商贸谈判中的口才,谈判技巧的掌握和运 用,对突发问题的应对策略、处理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在具体实施模拟谈判 时,首先从商贸活动中提炼出模拟谈判的主题,将学生分成两组,每一组分别 代表参与谈判的不同方,教师作为旁观者不参与谈判过程,最后通过总结的方 式指出存在的问题。 三、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第一、加强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在最新的教学理念中,提倡以学生为中心,鼓励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讨 论式教学、参与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等教学方法,以便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他们自主学习。以学生 为中心,是把学生作为整个教育教学的中心,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发挥自己 的主体能动性;是要形成民主、合作与个性化的教学氛围,师生之间建立起平 等相待、理解合作的新关系;是要灵活多变的变换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始终 处于生动活泼的状态中;是要鼓励学生自主参加各种实践活动;还要充分发挥 教师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在尊重学生志趣和个性的同时,按照认识规律, 正确、适时地引导学生,使教学活动既适合学生的发展,又始终走在发展前面, 从而激发出学生进一步创造、发展的欲望和理想。 第二、改革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主要是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性经贸活动 或经贸谈判的案例,将活动或谈判的全过程用视听结合的声像教学手段向学生 们进行展示,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运用媒体与计算机互联网络同 步发展的多媒体技术,使教学更富于多样化,更贴近实际,用一种更直观的方 式便于学生理解。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借助电子媒体,提供全面的交互课程及多 元化服务。它不受时空限制,学习不受年龄限制。学生通过电脑网络可以直接 与海外学校进行交流。 第三、 提高师资队伍的复合性 在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中,教师是最基本、最具能力作用的因 素,也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教师的人格、学识、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才 与发展。因此,完善国际贸易学科建设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不仅要有宽广的 知识面,具有深厚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 学知识),还要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同时优化知识结构, 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学术水平。 另外,可以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开放的师资动态管理模式。提高教师队伍 的整体素质,除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外,还应引入竞争机制,强化对师资 队伍的动态管理。一方面按照“相对稳定,合理流动,专兼结合”的原则,面 向企业和科研机构广纳贤才,把那些专业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充实 到教师队伍中来,并通过吸纳博士后流动人员,聘请兼职教师、校际间互聘教 师、返聘高级专家等多种途径,建立教师流动层。另一方面,按照“公开、公 平、公正,按需设岗”的原则,推进和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破除“论资排辈” 现象,使得那些在教学科研中承担重任、创造出优秀业绩的教师能够脱颖而出, 将他们聘任到高一级职务岗位上去;同时加强聘后管理和任职考核,将那些素 质低、不求上进、不能勇于开拓创新的教师淘汰出教师队伍,从而提高教师队 伍整体素质。通过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在高校内部形成一个优胜劣汰教师队 伍管理体制。 第四、 加强学术交流 利用现有的学术交流平台,积极开展学术交流,鼓励师生积极参加各种研 讨会、学术年会、各种培训、撰写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