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36460-2018 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 多模态及其他多生物特征融合》这一国家标准主要针对的是利用多种生物特征进行身份验证或识别的技术。该标准旨在为多模态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的设计、开发、测试及应用提供指导框架,确保这些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达到一定标准。

在具体内容上,《GB/T 36460-2018》涵盖了从基本概念到高级技术实现的多个方面。首先定义了“多模态生物特征识别”、“多生物特征融合”等相关术语,并介绍了不同类型生物特征(如指纹、面部、虹膜等)的特点及其组合使用时可能带来的优势。接着,标准详细描述了构建此类系统所需遵循的原则与方法论,包括但不限于数据采集、预处理、特征提取、匹配算法选择以及最终决策过程中的关键考量因素。

此外,《GB/T 36460-2018》还特别强调了安全性问题,在设计阶段就应充分考虑潜在威胁并采取适当措施加以防范。这包括对个人隐私保护的要求、防止伪造攻击的有效手段等内容。同时,为了保证不同厂商之间产品的互操作性,标准也提出了标准化接口和服务规范方面的建议。

最后,本标准通过案例分析等形式展示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场景中,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实践多模态及其他多生物特征融合技术。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18-06-07 颁布
  • 2019-01-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T 36460-2018 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 多模态及其他多生物特征融合_第1页
GB∕T 36460-2018 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 多模态及其他多生物特征融合_第2页
GB∕T 36460-2018 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 多模态及其他多生物特征融合_第3页
GB∕T 36460-2018 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 多模态及其他多生物特征融合_第4页
GB∕T 36460-2018 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 多模态及其他多生物特征融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T 36460-2018 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 多模态及其他多生物特征融合-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ICS3524015 L71 . .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B/T364602018 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 多模态及其他多生物特征融合 InformationtechnologyBiometrics Multimodalandothermultibiometricfusion (ISO/IECTR24722:2015,MOD)2018-06-07发布 2019-01-01实施 国 家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总 局 发 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364602018 目 次 前言 引言 范围1 1 规范性引用文件2 1 术语和定义3 1 多模态及其他多生物特征识别系统4 2 组合层级5 5 用于多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的特征化数据6 15 参考文献 16 GB/T36460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给出的规则起草 GB/T1.12009 。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 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 多模态及 ISO/IECTR24722:2015 其他多生物特征融合 本标准与 相比 在结构上做了一定调整 增加了第 。 ISO/IECTR24722:2015 , , 2章规范 性 引 用 文 件 后 续 章 节 号 也 相 应 调 整 同 时 在 的 中 增 加 了 条 , ; ISO/IEC TR24722:2015 3.1 见( 4.1)。 本标准与 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如下 ISO/IECTR24722:2015 : 修改了标准适用范围的描述 见第 章 按国家标准要求增加 规定了 和 适用于 ( 1 ), “ ” “ ” 等内容 ; 关于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做了具有技术性差异的调整 调整的情况集中反映在第 章 规 , , 2 “ 范性引用文件 中 具体调整如下 ” , : 增加引用了 ISO/IEC2382-37; 增加引用了 ISO/IEC29159-1; 删除了原 对于当前研究工作的陈述性描述 见 使内容更明确 3.1 ( 4.1), ; 修改了原 多生物特征识别分类的表述 见 使内容更明确 3.1 ( 4.1), ; 修改了原 部分描述 增加了关于特征的描述 见 4.3.2 , ( 5.3.2); 修改了原 关于特征级融合实践方法的描述 见 使内容更明确 4.4 ( 5.4), ; 删除了原 部分陈述性描述 见 使内容更明确 4.4 ( 5.4), ; 修改了原 部分描述 见 使内容更明确 5.1 ( 6.1), 。 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 关于特征级融合实践难度的原因描述调整为 注 见 4.4 “ ”( 5.4)。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 。 本标准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并归口 (SAC/TC28) 。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广电卓 : 、 、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天诚盛业科技有限公司 山西天地科技有限公司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信 、 、 、息中心 长春鸿达光电子与生物统计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 、 、 、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 杭州晟元数据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光阵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爱酷智 、 、 、能科技有限公司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黄跃珍 林冠辰 高 健 袁 昕 王 智 飞 彭 程 金 晓 峰 梁 添 才 秦 日 臻 聂 芸 芸 : 、 、 、 、 、 、 、 、 、 、章烈剽 陈光 王晓亮 王欣 刘旭东 陈星 孙曦 龚文川 徐俊 刘兵 张鑫 宁静 赵娜 柯文辉 、 、 、 、 、 、 、 、 、 、 、 、 、 。 GB/T364602018 引 言 对于某些生物特征识别应用场景 我们很难通过使用单一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来满足它们对技术性 , 能的要求 例如个人多重身份证排查 航空安全检查等 另外 当无法为某些生物特征识别特征类型提 , 、 。 , 供可靠样本时 还需要制定相关规定 , 。 利用完全独立的生物传感器 识别算法或多种特征类型采集多模态生物特征测量数据 此举通常 、 。 可以提高生物特征识别的技术性能并降低风险 性能水平的提高在于它并不需要获取所有的生物特征 。 测量值 而是在接受 拒绝阈值的整体决策下仅根据任意数量的生物特征测量值即可得到识别结果 , / 。 多模态生物特征识别系统为众多多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类型中的一种 特点在于各模态对应各自不 , 同的测量方法 目前实现分数级的结果融合通常需要生物特征的真实与虚假分布信息 。 。 GB/T364602018 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 多模态及其他多生物特征融合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多模态及其他多生物特征融合方法 。 本标准适用于生物特征融合 包括多生物特征识别特征类型 多实例 多传感器 多算法 决策级和 , 、 、 、 、 分数级逻辑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 ,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 , ( ) 。 信息技 术 词 汇 第 部 分 生 物 特 征 识 别 ISO/IEC2382-37 37 : (InformationtechnologyVo-cabularyPart37:Biometrics) 信息技术 生 物 特 征 识 别 校 准 增 强 与 融 合 数 据 第 部 分 融 合 信 息 格 式 ISO/IEC29159-1 , 1 : (InformationtechnologyBiometriccalibration,augmentationandfusiondataPart1:Fusioninfor- mationformatPart1:BioAPI)3 术语和定义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ISO/IEC2382-37 。31 . 生物特征识别的数据源 biometricdatasource 信息通道 例如传感器 特征类型 算法 实例或呈现 即融合算法处理的数据 例如生物特征识别采 ( 、 、 、 ) ( 集样本 提取的特征 比对分数 排序或者决策 的起源 、 、 、 ) 。32 . 生物特征识别过程 biometricprocess 使用一个或多个个体的生物特征识别特征来进行登记 验证或识别的自动化过程 、 。33 . 生物特征融合 biometricfusion 多来源 如 传感器 模态 算法 实例或呈现等 的信息的组合 ( : 、 、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