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区位论对我国农业发展的作用与启示_第1页
农业区位论对我国农业发展的作用与启示_第2页
农业区位论对我国农业发展的作用与启示_第3页
农业区位论对我国农业发展的作用与启示_第4页
农业区位论对我国农业发展的作用与启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摘要: 3 一、农业区位因素 3 (一)自然条件 3 1气候 3 2地形 3 3土壤 4 (二)社会经济条件 4 1市场 4 2交通运输 4 3政策 4 4农业生产技术 4 5工业基础 4 6劳动力 4 7地价 4 (三)技术条件 5 1良种 5 2化肥 5 3机械 5 4灌溉 5 二、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提出 5 (一)理论前提 5 (二)形成机制 6 (三)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原则 6 1自由式农业圈 7 2林业圈 7 3轮作式农业圈 7 4谷草式农业圈 7 5三圃式农业圈 7 6畜牧业圈 8 (四)理论提出的意义 8 三、杜能农业区位论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8 (一)农业发展必须遵循农业区位论的空间法则 8 (二)农业结构调整应与区域农业生产力水平一致 9 (三)运用市场经济的调节机制,允许土地经营权自由转让 .9 (四)农业政策的制定必须重视并运用区位地租 9 参考文献: 10 2 农业区位论对我国农业发展的作用与启示 摘要:杜能系统地分析了农业分布,认为在土地肥沃程度相等条件下,由于农场距离都 市远近不同,因而农业经营方式也不同,农业收益就有差别,从而论证级差地租。还认为 资本主义条件下增加投资,不仅能增加资本收入,也可提高工资。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提 出,给农业乃至整个产业架构带来了进步。在此,我们在分析农业区位论的基础上,说明 农业区位论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其实和意义。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国家管制 一 、 农 业 区 位 因 素 ( 一 ) 自 然 条 件 1 气 候 热 量 、 光 照 、 降 水 、 季 风 等 气 候 因 素 对 农 业 区 为 的 影 响 极 大 .是 影 响 农 作 物 分 布 与 农 业 发 展 的 最 重 要 因 素 。 不 同 动 植 物 的 生 长 发 育 要 求 不 同 的 气 候 条 件 ,而 气 候 条 件 的 分 布 具 有 明 显 的 地 域 差 异 .因 此 ,一 个 地 区 农 业 的 选 择 , 应 充 分 考 虑 当 地 的 气 候 因 素 .水 分 : 年 降 水 量 小 于 250 毫 米 的 干 旱 地 区 , 除 有 灌 溉 水 源 外 , 一 般 不 能 发 展 农 业 。 2 地 形 不 同 的 地 形 区 ,适 宜 发 展 不 同 类 型 的 农 业 .平 原 地 区 地 势 平 坦 ,土 层 深 厚 ,有 利 于 实 现 农 业 的 水 利 化 和 机 械 化 , 适 宜 发 展 耕 作 业 ;山 地 耕 作 不 便 ,且 不 易 于 水 土 保 持 ,但 适 宜 发 展 畜 牧 业 .山 地 自 然 条 件 的 垂 直 分 异 ,使 农 作 物 分 布 垂 直 化 , 多 样 化 。 3 土 壤 土 壤 是 农 作 物 生 长 的 物 质 基 础 ,不 同 种 类 的 土 壤 ,适 宜 生 长 不 同 的 作 物 . 例 如 我 国 东 南 丘 陵 广 泛 分 布 着 酸 性 的 红 壤 ,适 宜 种 植 茶 树 等 .土 壤 的 肥 沃 程 度 也 对 农 业 的 影 响 较 大 。 例 如 我 国 东 北 平 原 ( 黑 土 ) 、 华 北 平 原 ( 钙 质 土 ) 等 地 土 壤 肥 沃 , 大 豆 单 位 面 积 产 量 较 高 。 ( 二 ) 社 会 经 济 条 件 3 1 市 场 农 业 产 品 要 到 市 场 上 销 售 ,才 能 实 现 其 价 值 ,因 此 ,市 场 的 需 求 量 影 响 了 农 业 生 产 的 类 型 和 规 模 . 2 交 通 运 输 农 业 选 择 必 须 充 分 考 虑 当 地 的 交 通 运 输 条 件 .园 艺 业 乳 蓄 业 等 ,由 于 其 产 品 保 鲜 期 较 短 ,要 求 又 方 便 快 捷 的 交 通 运 输 方 式 . 3 政 策 世 界 各 国 的 农 业 ,都 受 到 国 家 政 策 以 及 政 府 干 预 的 影 响 .例 如 ,我 国 政 府 从 20 世 纪 80 年 代 以 来 ,积 极 建 设 商 品 性 农 业 生 产 基 地 ,这 对 我 国 的 农 业 区 位 产 生 了 深 远 的 影 响 . 4 农 业 生 产 技 术 优 良 品 种 的 培 育 , 机 械 化 耕 作 , 化 肥 的 广 泛 使 用 及 科 学 的 灌 溉 技 术 , 可 使 产 量 提 高 , 生 产 成 本 降 低 , 提 高 播 种 效 率 。 5 工 业 基 础 农 业 的 发 展 需 要 一 定 的 工 业 基 础 , 工 业 与 农 业 是 息 息 相 关 的 。 例 如 , 我 国 的 东 北 , 是 老 工 业 基 地 , 对 于 农 业 的 发 展 就 比 较 有 利 。 6 劳 动 力 劳 动 力 也 是 非 常 重 要 的 农 业 区 位 因 素 之 一 , 没 有 充 足 劳 动 力 就 不 会 有 集 约 和 发 达 的 农 业 , 现 在 我 国 的 农 业 生 产 还 未 发 展 到 全 部 机 械 化 , 例 如 , 水 稻 种 植 业 , 旱 作 谷 物 农 业 等 , 就 需 要 大 量 的 劳 动 力 。 7 地 价 地 价 水 平 也 决 定 着 该 地 区 的 使 用 与 价 值 , 如 果 地 租 过 高 , 就 不 会 有 人 考 虑 在 此 种 地 , 发 展 大 规 模 的 农 业 。 ( 三 ) 技 术 条 件 1 良 种 优 质 的 种 子 可 以 增 加 产 量 , 如 袁 隆 平 的 杂 交 水 稻 ; 2 化 肥 可 以 除 虫 增 产 , 需 要 的 土 地 就 相 对 较 少 , 但 对 环 境 危 害 很 大 , 会 减 少 土 地 的 使 用 寿 命 ; 4 3 机 械 用 农 业 机 械 代 替 手 工 播 种 和 收 割 可 以 节 省 时 间 , 提 高 效 率 , 获 取 更 大 的 效 益 。 4 灌 溉 科 学 的 灌 溉 技 术 , 应 根 据 当 地 的 气 候 决 定 。 如 : 以 色 列 缺 水 , 发 明 了 滴 灌 的 方 法 。 二 、 杜 能 农 业 区 位 论 的 提 出 ( 一 ) 理 论 前 提 杜能对于其假想的“孤立国”,给定了以下六个假定条件: 1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 2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与运河,马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 3土质条件一样,任何地点都可以耕作; 4距城市 40 英里之外是荒野,与其它地区隔绝; 5人工产品供应仅来源于中央城市,而城市的食物供给则仅来源于周围平 原; 6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 于是产生了下面两个问题:第一,在这样一种关系下,农业将呈现怎样的 状态;第二,合理经营农业时,距离城市的远近将对农业产生怎样的影响。换 句话说,即为了从土地取得最大的纯收益,农场的经营随着距城市距离的增加 将如何变化。 孤立国的前提条件除上述给定的六个外,从需要解答的问题中可知,企业 经营型农业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即合理的)的农业,因此,追求利益最大化也 是其重要的前提条件。 杜能考察问题的方法是“孤立化的方法”。利用这一方法是为了排除其它 要素(像土质条件,土地肥力,河流等)的干扰,而只探讨一个要素(即市场 距离)的作用。即不考虑所有的自然条件差异,而只是考察在一个均质的假想 空间里,农业生产方式的配置与距城市距离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即我们通常 所利用的两种基本科学方法(演绎和归纳法)之一的演绎方法。 ( 二 ) 形 成 机 制 5 根据前述各种假设,以及运费与距离及重量成比例,运费率因作物不同而 不同,农产品的生产活动是追求地租收入最大的合理活动等前提条件,杜能给 出的一般地租收入公式如下: RpQ-CQ-KtQ(P-C-Kt)Q 式中:R 地租收入; P 农产品的市场价格; C 农产品的生产费; Q 农产品的生产量(等同于销售量); K 距城市(市场)的距离; t 农产品的运费率。 地租收入 R 对同样的作物而言,随距市场距离增加的运费增多而减少。当 地租收入为零时,即使耕作技术可能,经济上也不合理,而成为某种作物的耕 作极限。在市场(运费为零)点的地租收入和耕作极限连结的曲线被称为地租 曲线。每种作物都有一条地租曲线,其斜率大小由运费率所决定,不容易运输 的农作物一般斜率较大,相反则较小。杜能对所有农业生产方式的土地利用进 行计算的结果,得出各种方式的地租曲线的高度以及斜率。因农产品的生产活 动,是以追求地租收入为最大的合理活动,所以农场主选择最大的地租收入的 农作物进行生产,从而形成了农业土地利用的杜能圈结构。 ( 三 ) 农 业 生 产 方 式 的 空 间 配 置 原 则 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一般在城市近处种植相对于其价格而言笨重而 体积大的作物,或者是生产易于腐烂或必须在新鲜时消费的产品。而随着距城 市距离的增加,则种植相对于农产品的价格而言运费小的作物。在城市的周围, 将形成在某一圈层以某一种农作物为主的同心圆结构。随着种植作物的不同, 农业的全部形态随之变化,将能在各圈层中观察到各种各样的农业组织形式。 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 三圃式农业、畜牧业这样的同心圆结构。 1 自 由 式 农 业 圈 为最近的城市农业地带,主要生产易腐难运的产品,如蔬菜、鲜奶。由于 运输工具为马车,速度慢,且又缺乏冷藏技术,因此需要新鲜时消费的蔬菜, 6 不便运输的果品(如草莓等),以及易腐产品(如鲜奶等)等就在距城市最近 处生产,形成自由式农业圈。本圈大小由城市人口规模所决定的消费量大小而 决定。 2 林 业 圈 供给城市用的薪材、建筑用材、木炭等,由于重量和体积均较大,从经济 角度必需在城市近处(第二圈)种植。 3 轮 作 式 农 业 圈 没有休闲地,在所有耕地上种植农作物,以谷物(麦类)和饲料作物(马 铃薯、豌豆等)的轮作为主要特色。杜能提出每一块地的六区轮作,第一区为 马铃薯,第二区为大麦,第三区为苜蓿,第四区为黑麦,第五区为碗豆,第六 区为黑麦。其中耕地的 50种植谷物。 4 谷 草 式 农 业 圈 为谷物(麦类)、牧草、休耕轮作地带。杜能提出每一块地的七区轮作。 同第三圈不同的是总有一区为休闲地,七区轮作为第一区黑麦,第二区大麦, 第三区燕麦,第四区、五区、六区为牧草,而第七区为荒芜休闲地。全耕地的 43为谷物种植面积。 5 三 圃 式 农 业 圈 此圈是距城市最远的谷作农业圈,也是最粗放的谷作农业圈。三圃式农业 将农家近处的每一块地分为三区,第一区黑麦,第二区大麦,第三区休闲,三 区轮作,即为三圃式轮作制度。远离农家的地方则作为永久牧场。本农业圈内 全部耕地中仅有 24为谷物种植面积。 6 畜 牧 业 圈 此圈是杜能圈的最外圈,生产谷麦作物仅用于自给,而生产牧草用于养畜, 以畜产品如黄油、奶酪等供应城市市场。据杜能计算本圈层位于距城市 5180km 处。该区主要分布在城市郊外,为城市提供日常所需的肉类和奶类制 品,更新周期快,商品率高。此圈之外,地租为零,则为无人利用的荒地。 ( 四 ) 理 论 提 出 的 意 义 1.提出了农业土地利用的配置原理; 7 2.指出了位置级差地租对农业配置的决定作用,是城市内部土地配置的理论基 础; 3.适合生产力水平不发达阶段; 4.对农业土地利用配置有指导意义。 三 、 杜 能 农 业 区 位 论 对 我 国 农 业 发 展 的 启 示 ( 一 ) 农 业 发 展 必 须 遵 循 农 业 区 位 论 的 空 间 法 则 任何经济活动都发生在一定的区域内部,区域.经济的产生离不开这样的几 个客观基础:首先是区域间存在自然禀赋的差异;其次是区域空间距离的不可消 除性,人类既然要进行经济活动就会产生运动,产生位移,就要克服空间的距离限 制,支付距离成本;第三是经济活动的趋利性,即任何经济活动都有谋求利益的目 的,在空间上表现为集聚经济或规模经济(效应) 。在这些基础上的经济活动都 表现出一种空间上的客观规律。农业区位论的基本宗旨就是寻求人类从事农业 生产活动所表现的这种空间规律,也称为“空间法则” 。它主要表现为: 最低 运输费用和最低生产成本,这是杜能提出的区位目标。最低的购买价格。最 大市场区位和最大利润,最低运费和最低生产成本的区位不一定能保证取得最大 利润;为了保证最大利润,必须寻求具有最大市场的区位,相应地要求最大的吸引 范围和腹地,如中心城市的区位。最优地利用社会经济基础,以求获得最佳的 生产、生活条件。由于这一基本“空间法则”与市场经济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 源优化配置的内在要求具有一致性。因此,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必须遵循农业区 位论的基本宗旨。 ( 二 ) 农 业 结 构 调 整 应 与 区 域 农 业 生 产 力 水 平 一 致 我国是一个以落后分散的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发展中国家,人多地少、可耕地 面积尤其稀缺,这是基本国情,也是我国农业政策选择的基本出发点。按照农业 区位论,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地区发展差异很大,生产力水平高低不一,对农业结 构的要求也大相径庭,因此农业的结构调整一定要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农业结 构调整必须因地制宜,使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符合国情符合广大农村的实际情况。 在农业集约化经营和农业产业化问题上,要充分考虑各地区农业生产的区位选择,利 用区位优势,调整农产品供给和贸易结构,推进农业发展。我国农业生产长期以 来比较重视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的适宜性,却普遍忽视对农作物分布区位的分 8 析。在今后一定要对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作全面的分析,否则会影响农业产量, 挫伤农民的积极性。 ( 三 ) 运 用 市 场 经 济 的 调 节 机 制 ,允 许 土 地 经 营 权 自 由 转 让 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和放松对土地经营权的管制是发挥区位地租作用的重要 条件。1992 年我国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经过近 10 年的发 展,已经在全国各个领域得到成熟的发展。在农村地区,除了开放搞活农产品疏 通市场外,土地经营权的流转问题也日渐突出。土地经营权的自由转让是土地经 营权流转的一种主要方式。长期以来,我国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是建立在较小土地规模基础上的农业,其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进程是相 当缓慢的,对承包者的监督成本也是很高的。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必 然要求推行适度规模的土地经营,促进农业由传统型向现代化的转变。农村土地 经营权的转让适应了这一要求,实行了规模经营,实现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 劳动力的高效转移创造条件,促使乡镇企业和其他非农产业的发展,加快了农村 市场的发育进程,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日趋完善。 ( 四 ) 农 业 政 策 的 制 定 必 须 重 视 并 运 用 区 位 地 租 地租曾经是作为一个体现封建剥削关系的术语。解放后,我国废除了封建地 租,但是农村各地距离农产品消费中心远近不同,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各异,这种 客观事实表明区位地租的本质依然存在,因此经济学意义上的区位地租仍然存在。 我国在制定农业政策和进行农业生产布局时,必须正视区位地租的客观存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