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竹山县 十万亩生态有机茶生产基地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报告 湖北省竹山县发展计划局 湖 北 省 竹 山县农业局 二 OO 三年四月十日 2 参加项目论证人员名单 刘荣盛 竹山县县委常委、县茶叶领导小组组长 王治国 竹山县计划局局长、经济师 龚文林 竹山县农业局局长、县茶叶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吴承志 竹山县财政局副局长、经济师 曾照行 竹山县计划局副局长、经济师 杨朝基 竹山县农业局副局长、农艺师 陈 华 竹山县计划局科长、经济师 王 新 竹山县农业局农艺师 冯 俊 竹山县农业局农艺师 李永章 竹山县农业局农艺师 3 目录 一、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二、 自然资源状况 三、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四、 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 五、 项目规划布局 六、 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及 指导思想 目标 七、 项目建设内容 基地建设 配套设施建设 八、 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 投资概算 资金筹措 年度投资计划 九、 项目建设步骤与措施 项目建设步骤 实施措施 4 十、 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 十一、效益预测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 十二、结论 十三、附件: 1、 竹山县十万亩生态有机茶基地建设布局图 2、 有机茶标志准用证 3、 有机茶原料生产证书 4、 有机茶加工证书 5、 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证书 6、 中国第三届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证书 7、 98 年中国国际名茶、茶制作、茶文化展览会名茶推荐产品 8、 2001 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证书 9、 湖北省商标证书(96 年) 10、 “鄂茶杯”金奖证书 11、 湖北十大名茶精品证书 12、 湖北十大名场证书 13、 湖北省名优茶生产先进单位 湖北省著名商标(2002 年) 5 一、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由于工业严重滞后,一直是国家级贫困县,省定特困县之一。 全县辖 17 个乡(镇) ,总人口 44.7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39.3 万人。 国土面积 3568.2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 46.1 万亩,林业用地 404 万亩, 草地 4.19 万亩,荒坡地 20.5 万亩及水域、难利用地、 非生产用地共 20.6 万亩。 2002 年 GDP8.87 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 4.17 亿元,人均 纯收入 1438 元。农民的温饱问题已得到解决,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农民创收难, 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一直制约着县域经济发展。 二、自然资源状况 据县志记载,竹山种茶历史悠久,其品质优良,早在盛唐时期, 上庸人就有种茶饮茶的习俗,并以“圣水”茶誉为贡茶。长期以来,由 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人们的生活水平仅停留在解决温饱阶段,茶叶 在农业、农 村经济中没有显著地位,视为多种经营项目的小品种,从 而使我县茶叶经历了一波三折的发展阶段。1949 年至 1970 年为起步 阶段,全县 面积由 1100 亩发展到 2077 亩;1970 年至 1990 年为发展 阶段,茶叶面积由 2000 多亩发展到 1.84 万亩,这个阶段建成国有圣 水茶场、大 观山茶场,乡(镇)集体的竹坪柳坪,秦古小观山,擂鼓的小 广山,宝丰新茶、深沟,麻家渡鸡公梁,溢水 东枧等大、小规模的茶场 近 100 多个;1991 年至 1999 年为基地建设阶段,全县茶叶总面积达 到 2.68 万亩, 总产量达到 200 吨。2000 年至今为产业化形成阶段,全 县茶叶面积达到 5 万亩,年产干茶 250 吨,产值 2500 万,利税 250 万, 6 2001 年成立了竹山县圣水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形成了圣水为龙头的 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 化模式。茶叶产业正向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 化、产品有机化、市 场营销化方面迈进。 自 20 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竹山已研制开发了以“圣水翠峰” 茶、 “永 胜剑” 茶、 “玉泉龙井” 茶、 “霍河碧云绿”茶四大地方名牌产品,在全国榜 上有名,在全省有地位,在全市有优势。 “圣水 ”牌系列名优茶曾连续两 次获得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荣获“湖北十大名茶” 称号, “圣水” 商标被 誉为湖北省著名商标,茶叶产品主要销售于华中、西北地区的各大中 城市,由于内质优良、外形秀美、价格适中,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历年 生产的干茶制品都是供不应求。圣水茶场生产的有机茶于 2002 年 10 月通过国际有机食品组织认证,为我县茶叶打入国际市场奠定了良好 基地,使我县茶叶向高科技、高水平发展。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需要。 竹山县地处鄂西北秦巴山区,这里山大人稀,交通不便,信息闭 塞,工业严 重滞后。 长 期以来农民完全依靠种植粮、油来获得收入。但 由于山高、气候条件差,粮油生产效益一直处于丰产不丰收状态,农 民仅停留在够吃有余的温饱阶段,经济十分贫困,伴随着我国 WTO 的加入,粮油价格将会出现下跌, 农民收入将 进一步降低。为此,要 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必须依托山区资源优势,做好山水文章,加大结 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适宜本地气候特点的骨干项目,而茶叶又是我 7 县传统农产品,种植历史悠久,加上山区落后的工业,生态环境污染 较轻,发展有机茶生产将成为富民强县的必然选择。 2、保护环境,是国家 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净化水源的需要。 汉江上游最大的支流堵河,纵贯竹山全镜,其流域面积达 3585 平方公里,流经 12 个乡镇,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水源区之一,竹 山是堵河的发源地。切实有效的保护汉江水质,必须做好上游生态植 被的保护,而建生态有机茶基地正是绿化荒山,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 举措。因此,建设该项 目是国家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净化水源,走可持 续发展之路的需要。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良好的气候条件,为生产花香型有机茶提供了营养。竹山县地 处东径 10943-11026,北纬 3131-3237之间,属北亚热带季风气 候区, 年平均气温 15.6 度,四季分明,雨热同步。早春回温 快,夏季 湿度大,秋季延秋长,冬季无明显极限低温,产区茶叶呈四季生长态 势,而且竹山县属山区县,自 然环境因群山叠起形成切割度深,造就 了小气候垂直分布十分明显,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茶叶细胞内淀粉的 积累,为提高品质必不可少的氨基酸转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根 据茶树光合作用规律表明,一年有春冬之差,一天内有早晚之别,其 光合速率远远低于一般木本植物,其漫射和散射光,天然地高山云雾, 使茶叶植物在紫外光下光合作用产物中氨基酸、蛋白质明显增多。因 此竹山县在高山或二高山地区建设生态茶园,在茶树栽培学和茶叶生 理学上提高茶叶品质铸就了良好的天赋营养基础。 8 2、丰富多样的植被资源,为生产花香型生态有机花提供了物质 基础。根据茶 树叶片气孔开闭和呼吸规律,叶片在散展时期呼吸速率 最高,叶片在定型后时呼吸作用逐渐下降,同时,在一天中,早晨起随 气温上升而增强,中午 11-12 时达到最高峰,到下午 4 时左右再回 升,晚 8-10 时又出现一次高峰,晚 11- 次日 3 时之间呼吸强度最 低。根据这 一规律, 我 县森林覆盖率达到 73.6,且乔木灌木立体共 生,刺梅花等多种野生花卉植物为茶叶香气提供了诸多天然芳香型有 益物质,并在已有的竹山茶叶制品中得到中国茶科所专家实地论证和 科学检验, 这是竹山县建设生态有机茶基地和名优茶叶制品的独特的 内在决定因素。 3、科学的水气分布,有利于高水平生产花香型有机茶。竹山县年 降雨量 800-1200mm 之间, 并且分布在春秋季,早春降雨充足,夏 季降雨分散,秋季降雨秋迟,冬季降雨集中,有利于茶园冬季田管、春 季早发、夏季平稳生长和延秋生产制作名优茶叶制品。同时,由于森 林覆盖率很高,水土保持良好,不仅空气湿度大,而且径流水质好,灌 溉用水符合 GB50841992 标准要求, 因此能高标准满足全年侯 茶树发芽展叶需求。据记载近四年来竹山现有茶属名茶比重平均为 27,名优 茶比重为 65,高出全省平均水平, 就是因为小气候奠 定了出好茶多出茶的物侯条件。 4、空气清新无污染, 为生产有机茶提供了前提条件。竹山县因属 山区,交通不够便利,人口住居大多集聚在沿河或公路边,仅农村人 口密度为 78 人/ 平方公里。工业十分落后, 乡镇无污染企业的存在, 9 据 环保部门观测,常年空气污染指数均在 24 以下,符合国家环境质 量 GB3095-1996 的一级标准要求。 5、土壤适宜,矿物质含量丰富, 为提高有机茶鲜叶质量奠定了品 质保障。根据竹山县土壤普查资料,境内土壤理化性质良好,PH 值大 多在 4.5-6 之间,富含茶叶生长的氮、磷、钾、钙、铁、镁、硫、硒等多 种元素,不仅均能满足茶树植株生长的生理需要,同时大部分地块还 含有抗人体细胞衰老的硒元素,而这种硒元素全世界就中国湖北最丰 富。因此,竹山县建设 生态茶园开发有机茶制品。长期饮用,延年益寿, 保健抗癌。 6、技术力量雄厚, 为竹山县发展有机茶提供了技术保证。全县专 职茶叶技术人员 65 名,其中高级农艺师 1 名,农艺师 25 名,助理农 艺师 19 名,技 术员 20 名。有各类农民技术员 120 余人。有省级颁证 的特级、高 级制茶能手 45 人,他们长期从事茶叶生产与管理,已积累 了一定经验。并聘请了湖北省农业厅茶叶理事会理事长、高级农艺师、 著名茶叶专家李传友同志为竹山县茶叶产业顾问,因此,雄厚的技术 力量,完全可以保证生态茶园和有机茶制品的科学开发。 7、有充足的劳力资源,保证有机茶项目开发建设的劳力投入。 到 1999 年底, 农村闲置劳力达 8 万之众,开发和建设有机茶,不仅为 农村闲置劳力提供了劳动就业,而且还可以引导他们通过资金、技术、 劳力、山场 的股份合作,培育和壮大我县茶叶产业。 8、交通便利。 “襄关” 省道横穿东西, “汉白” 公路、 “鲍竹”公路、 “竹向” 公路将全县连于一体,国家即将动工的“十渝 ”公路途径竹山,竹山将 10 成为中西部公路的交通枢纽。 9、水电资源丰富,为生产加工有机茶提供了充足的能源保障。竹 山水能资源位于全国第四位,堵河流域已建成了黄龙电站、霍河电站、 邱家榜电站三座,正修建的松树岭电站、浪鹰岩电站、龙背湾电站即 将竣工,潘口电站也正处在国家计划立项之中。竹山的电力资源不仅 能源充分满足本县的工农业生产用电需求,而且大量输向华中、西北 地区 10、市场需求与日剧增,国际国内购销两旺。随着经济全球化推 进发展中国家的生活水平也再不断的提高,人们自我保健意识逐步增 强,有机茶正在成为 21 世纪全球性主导饮品。同时, 发达国家由于 劳力资源和劳动报酬的因素,远不可比我国劳力多,生产成本相对低 下。因此,全球茶叶市场空置的 44空间 和有机茶市场新一轮重新 搭配,都必将因我们质量上乘、成本低廉的茶叶传统大国而后来居上。 (三) 项 目建 设的依据 1、鄂计农经2003257 号关于组织申报湖北省优质农产口生产 基地的紧急通知。 2、鄂计2001639 号关于竹山县十万亩生态有机茶基地建设的 批复。 3、竹山县“十五”国经经济发展纲要。 四、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 目前世界产茶大国首推中国和印度,其次还有斯里兰卡、日本、 11 肯尼亚。但随着“ 茶文化”急剧从高雅“ 品位” 向健康“品味”逐潮而升, 产茶大国传统 的非有机茶正随着有机茶的开发呈加速淘汰之势。而 有机茶在日本、印度、肯尼亚等国家从 80 年代后期蓬勃展开,不断严 重冲击而且正迅猛抢占我国固定的国 际 市场,据资料表明,二十世 纪初全世界的茶叶需求总量 480 万吨,实际贸易总量 270 万吨,占 56。其中绿茶在年产 17%速增,绿茶呈上升 态势,而中国茶叶年生 产总量仅 68 万吨,出口 23 万吨。尤其是有机茶全球需求量 600 万吨 以上,实际生产能力才 6000 吨。国 际市场上有机茶货源紧俏,供不应 求,年均以 25-30 销 量剧增,有机茶价格比 现在系统管理方式所生 产的普通茶叶要高出 80-300,而我国,到二十世纪初仅有 20 多 个生产单位获得了有机茶颁证,巨大的有机茶买方市场迫切希望产茶 大国中国的有机茶货源保障。因此,国际市场巨大需求空间和有机茶 丰厚利益,就是我们项目建设的根本取向,也是世界经济贸易全球化 为我们贫困山区提供的千载难逢重大机遇。所以,开发有机茶既是竹 山县充分利用山地资源、生态环境、培植财源的主要方向,也是发展 茶业、振兴经济、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更是世贸时尚的 朝阳产业。 目前,我国产茶大省(如浙江、福建)多数处于工业发达地区,环 境污染较重, 难以达到有机茶要求的生态指标,由于有机茶生产量小, 茶叶总量出口受到一定限制。现有我国通过认证的面积仅 6000 亩, 产量不足 3000 吨。通过实施该项目,到 2010 年我县茶叶产品达 5000 吨,仅占全国 现有总量 68 万吨的 0.73%,占全省现有总量 17 万吨的 12 2.94%,随着入世关税的降低,更有利于出口。 五、项目规划布局 根据有机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有机茶基地建设在植被丰富、土 壤有机质含量较高、海拔在 500 米至 800 米的区域,结合我县实际, 拟建三大茶区,即一是以九华山为中心的九华山茶区,覆盖田家、深 河两乡(镇);二是以九里岗为中心的九里岗茶区,覆盖宝丰、麻家渡、 溢水三乡(镇);三是以大观山为中心的大观山茶区,覆盖秦古、得胜、 竹坪、大庙 四乡(镇),初步形成“两山一岗”格局。总规模 10 万亩,其 中过渡转换常规茶园 5 万亩,新建 5 万亩。 六、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及目标 指导思想 生态有机茶产业发展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 以西部开发为契机,以科学技术为基础,以财政增收农民致富为目标, 在商品生产基地、名牌茶叶产品、精深加工、茶资源开发、主导产业带 动上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一体化 经营、社会化服务。通过有机茶产业化建设的推动,使竹山茶叶产业 逐步达到建园标准化、品种良种化、施肥科学化、防治生物化、产品有 机化、品牌规模化、采制机械化、 营销国际化、企 业民营化、完美茶文 化。 目标 1、基地建设目标:从现在开始,到 2008 年,全县计划完成生态有 机茶园建设 10 万亩,其中现有常规茶园过渡转换 5 万亩,新建 5 万 13 亩。 2、产量目标:根据茶树生长特性分析和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达 到科学投入、管理得当,一年建园、三年见收、五年丰产。竹山县有机 茶基地建设顺利完成,如期投产,到 2007 年采摘面积 6 万亩,单产 50 公斤,总产 量达 3000 吨,2010 年投产面积 10 万亩,单产 50 公斤, 总产可达 5000 吨。 3、加工增值目标 到 2010 年,10 万亩有机茶基地全部投产后,通过收购鲜叶,进 行加工,年可实现加工增值 1.4 亿元。 10 万亩基地年实现增值测算表 单位:公斤、元 鲜叶收入 加工后收入 项目 鲜叶 产量 收购 价 收入 干茶 产量 均售 价 收入 增 值 亩平 200 8 1600 50 60 3000 1400 10 万亩 2000 万 8 16000 万 500 万 60 30000 万 14000 万 4、出口创汇目标 项目建成后,年产干茶 5000 吨,计划年出口占总量的 30%,年出 口干茶 1500 吨,出口价 30 元/公斤,年实现创汇 540 万美元。 5、辐射带动能力 14 项目建成后,可使项目区 9 个乡(镇)农民人均增收 1600 元,从 而辐射带动 10 个乡(镇)216 个村中 1 万户 4 万农民达到小康生活水 平。 七、项目建设的内容 基地建设 1、过渡转换现有茶规茶园 5 万亩; 2、新建有机茶基地 5 万亩,其中无性系茶园 2 万亩,种子繁殖 3 万亩; 3、建母本园 1000 亩; 4、建无性系苗圃 1000 亩。 配套设施建设 1、建加工生产线 100 条(按每 500 亩建一条),每条生产线厂房 500 平方米,机械设备 20 台(套)。 2、低温保鲜库 4000 立方米。 八、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投资概算 5 万亩新建有机茶基地建设分五年实施,共需投资 7163 万元。 单位:亩、元 项目名称 规模 投资额 母本园 1000 458 万 苗圃地 1000 240 万 15 新建园 50000 1935 万 配套设施 4530 万 合计金额 7163 万 1、 1000 亩母本园,共需投入 458 万元。 单 位:亩、元、公斤、株 项目名称 规模 单位价格 投资额 备注 改土 1000 50 5 万 建路及水利设施 1000 200 20 万 有机肥料投入 150 万 0.5 75 万 茶苗投入 900 万 0.12 108 万 管理费 5000 500 250 万 合计 458 万 肥料及 管理费 按 5 年 累计测 算 改土:抽槽换土 1000 亩,用于购买炸药三材配套物资,每亩 50 元,计需 5 万元。 兴修道路、灌渠及水利设施:按 200 元/亩配套,1000 亩需投入 资金 20 万元。 有机肥料投入:建园时每亩投入饼肥 300 公斤,单价 5 元/公斤, 亩需资金 150 元,1000 亩五年共需投入资金 75 万元。 茶苗投入:每亩 4500 穴,每穴 2 株, 单价 0.12 元/株,亩需资 金 1080 元, 1000 亩需投入资金 108 万元。 母本园管理费:按每亩每年投工 25 个,单价 20 元/工日,计 16 500 元计,五年 1000 亩母本园共需投入资金 250 万元。 2、 1000 亩苗圃共需投入资金 240 万元。 单位: 亩、元、公斤、立方米 项目名称 规模 单位价格 投资额 备注 租地 1000 200 40 万 建路及水利设施 1000 200 20 万 有机肥料投入 60 万 0.5 30 万 遮阳网 66.7 万 0.75 50 万 管理费 2000 500 100 万 合计 240 万 租地、肥料 投入及管理 费按两年累 计测算 土地租金:每亩按 200 元/年计,1000 亩两年共需投入资金 40 万元。 兴建道路、排水渠及水利设施:按每亩配套 200 元计,1000 亩 需投入资金 20 万元。 有机肥料投入:每亩投入饼肥 300 公斤,单价 0.5 元/公斤,亩 需资金 150 元,1000 亩两年需投入资金 30 万元。 遮阳网:每亩投入按 500 元计,1000 亩需投入资金 50 万元。 苗圃管理费:按每亩每年投工 25 个,单价 20 元/工日,计 500 元,两年 1000 亩苗圃需投入资金 100 万元。 3、 5 万亩新建茶园共需投入资金 1935 万元。 单位:亩、元、公斤 项目名称 规模 单位价格 投资额 备注 17 改土 5 万 50 250 万 建路及水利设施 5 万 70 350 万 有机肥料投入 3000 万 0.25 750 万 茶种投入 225 万 2.60 585 万 合计 1935 万 其中种子直 播 3 万亩, 扦插幼苗 2 万亩。 改土:抽槽换土 5 万亩,用于购买炸药三材配套物资,每亩 50 元,计需 250 万元。 兴修道路、灌渠及水利设施:按 70 元/亩配套,5 万亩需投入资 金 350 万元。 有机肥料投入:建园时每亩投入饼肥 300 公斤,单价 0.5 元/公 斤,亩需资 金 150 元,5 万亩共需投入资金 750 万元。 茶种投入:每亩用种 75 斤,单价 2.6 元/公斤,亩需资金 195 元, 3 万亩(已有 2 万亩用无性苗繁殖)需投入资金 585 万元。 4、配套设施建设共需投资 4530 元 500 亩建一条生产线,每一条生产线需投资 39.3 万元,5 万亩 共需建 100 条生产线,共需投入资金 3930 万元。 低温保 鲜库 4000 立方米,贮量 500 吨,需投入资金 600 万元。 单位:元 名称内容 单位 数量 单价 金额 备注 厂房 平方米 500 500 25 万 杀青机 台 3 8000 2.4 万 18 揉捻机 台 3 6000 1.8 万 整形机 台 2 5000 1 万 鲜叶脱水机 台 2 6000 1.2 万 龙井锅 台 10 900 0.9 万 自动包装生产线 套 1 30000 3 万 精制茶生产线 套 1 40000 4 万 合计 39.3 万 资金筹措 由于我县属国家级贫困县,无力支付基地所需全部资金,本着尽 力而为,采取 农民自筹、地方财政配套、国家扶持相结合的办法解决。 1、农民自筹 一是新园建设农民投工不计报酬;二是幼园管理费用不计投总投 资。 2、地方自筹 3136 万元,占 44。 3、申请国家扶持 4000 万元,占 56%。其中中央财政扶贫资金 500 万元;省以工代赈资金 1000 万元;银行贷款 2500 万元。 年度投资计划 单位:万元 名称 总投资 2003 年 2004 年 2005 年 2006 年 2007 年 国家 4000 554 836 860 750 1000 19 扶持 地方 自筹 3163 369 611.5 827.5 502.5 852.5 合计 7163 923 1447.5 1687.5 1252.5 1852.5 九、项目建设步骤与措施 项目建设步骤 项目分为两步进行,五年完成。 第一步骤:由县茶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具体负责实施。 从 2004 年-2008 年,争取利用国家扶贫资金、地方自筹和群众投资 等措施扶持农户建园 5 万亩,其中 2004 年 1 万亩基地、1000 亩母本 园,2005 年 1 万亩基地、苗圃 1000 亩, 2006 年 1 万亩,2007 年 1 万 亩, 2008 年 1 万亩和在城关地区建一座 4000m3,贮量 500 吨左右的 低温保鲜库用于调节市场,保持茶叶品质的原质。 第二步骤:由圣水茶业集团公司具体负责筹建加 工车间及配套 设施。从 2004 年起启动加工车间,其规模在新建园面积中,考虑到人 员、 贮叶、加工量等因素,每 500 亩建条生产线,每年建设 25 条生 产线,从 2004 年开始到 2007 年,4 年时间合计新建 100 条生产线, 各车间设计生产能力 2 万公斤左右。 实施措施 1、名牌精品战略措施。竹山县境内传统栽培茶叶历史悠久,名声 蜚扬。其中圣水茶场生产的圣水牌系列绿茶多次获得国际食品博会金 奖和国家级名优茶评比金奖,湖北省著名商标,湖北十大茶叶名场等 20 称号,在全国知名,在湖北享有盛誉,为此依托圣水茶场,制定竹山县 圣水系列绿茶技术质量标准,制定竹山县茶叶行业管理办法,按现代 企业制度组建“竹山圣水茶 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实行统一建园管理 标准,统一生产原料标准、统一制作技术工艺、统一使用圣水品牌、统 一开发和享有市场、统一制定销售指导价格,由精品名牌向规模效益 型方向发展,使“ 圣水”绿茶大家族成为竹山经济擎天柱。 2、市场占领措施。 抢住国内西部大开发和我国入世机遇,发挥圣 水茶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市场主 体作用 ,积极开发大中城市,发展 精品名牌茶;开拓中小城市,发展名优高中档茶;开辟西北城乡市场, 发展普通绿茶和红茶,努力开发东北地区引导饮用绿茶,围绕有机茶 开发与知名高校、知名专家、知名外 贸企业 合作主攻国际市场,在国 内实行地级市直销并逐步建成全国连接,省市联销的经营网络。 3、产业化经营战略。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原则下,在项目 乡镇实行农户带山带地入股,集体或个人集中建园,国家扶持或信用 贷款投入种子、厂房机械,科技集团承包开发,企业法人治理,自愿结 成集团,进 而在产业内部建成健全的技术、物质、产品开发、服务、营 销专业公司,达到农户负责茶园管理和采叶销售给加工公司,加工企 业收贮鲜叶进行加 工干茶制品 ,集团公司负责产业 的产前、产中和产 后经营服务,这样农民一心一意抓茶园管理,企业一心一意搞加工销售,集 团一心一意搞产品和市场开发,延长和壮大有机茶产业链,达到农户和 企业双赢利,农民和财政双增收的基地建设最佳目的。 十、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 21 项目由竹山县茶叶发展领导小组牵头,组织协调各相关成员单位 履行其各自职责,制定有利于项目实施的相关政策,负责组织项目的 实施。 农业局、茶叶办负责项目前期的准备工作,主要搞好项目的设计、 规划、项目的基地建设和技术服务。 计划局负责做好项目年度的实施计划,根据年度计划安排,制定 资金使用计划。 财政局负责项目资金的筹措、管理和使用,并负责项目工程的预、 决算工作。 茶区的九个乡(镇)负责组织农民按照项目年度计划建基地。 县圣水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配套物资的采购, 负责茶叶加工厂的建设,配套机械的安装,项目竣工投产后,负责项 目资产的管理,茶叶的生产、加工与营销。 十一、效益预测 经济效益 静态分析 本项目 2007 年建成,2010 年达到设计目标:单产 50 公斤,年产 量 2500 吨。 茶叶基地按 40 年一个生产周期计算 、总收入 40 年50 公斤/亩50000 亩60 元 /公斤=60 亿元, 年均 1.5 亿元,年亩均 3000 元。 、成本:包括茶园管理费、有机肥投入、采茶工资、加工费、税收、 22 包装及其它费用,合计 2240 元/亩。约占亩收入的 74.67,总成本 44.8 亿元,年费用 1.12 亿元。 有机茶基地亩平生产成本估算表(单位:元)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金额 备注 茶园管理费 亩 1 200 有机肥 斤 300 90 采茶工资 亩 1 560 加工费 公斤 50 280 包装费 公斤 50 600 其它费用 150 收入 0.5% 计 税收 亩 1 360 收入 12%计 合计 2240 、利润:40 年总利润 15.2 亿元,年纯利 3800 万元。 、税收:占总收入的 12,40 年总税收 7.2 亿 元,年均创税收 1800 万元。 、单位产品增 长量年产量增长量/投资额 按总 投资计300 万公斤/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村石头水槽改造方案(3篇)
- 头部医学结构讲解
- 管道开挖交通疏导方案(3篇)
- 绘画社成立方案(3篇)
- 园区整改规划方案(3篇)
- 公寓上下层改造方案(3篇)
- 厂房拆除施工安全方案(3篇)
- 运输公司预案方案(3篇)
- 美式绿化养护方案(3篇)
- 眼科医院营销战略规划与执行方案
- 2025至2030中国会议平板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有效策略与实施路径评估报告
- 2025年《工会基础知识》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江苏省靖江市辅警招聘考试试题题库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机械加工投标技术方案(3篇)
- 2025年高考化学试卷真题完全解读(河北卷)
- 成都东部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2024
- 肺癌的护理新进展
- 2025年党建知识应知应会题库及答案
- JJG 597-2025交流电能表检定装置检定规程
- DBJT 13-318-2025建筑施工盘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
- 2025年湖南长沙市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选调工作人员160人真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