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工业工程概论及时间标准研究分析a_第1页
ie工业工程概论及时间标准研究分析a_第2页
ie工业工程概论及时间标准研究分析a_第3页
ie工业工程概论及时间标准研究分析a_第4页
ie工业工程概论及时间标准研究分析a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 1 2 IE的认识 IE 的历史 一、泰勒与吉尔布雷斯(两者合起来加以整合、发展 、体系化、便是今日的 “作业研究 ”)。 泰勒 科学管理法( 18561915) 依码表测定所做的时间研究 在炼钢厂时代的挖掘作业与金属加工的研究 吉尔布雷斯 动作研究 ( 18681924) 研发出将砌一块砖所需的 18个动作改 善为 5 个动作。 是工程分析记号的创始人(工程分析记号后 来由美国机械学会将其简化,变成了现在的 5个基本记号) 1 3 砌砖动作研究 泰勒与圆锹 1 4 工业工程简介 什么是工业工程 ? 美国质量管理权威朱兰博士说:美国值 得向 全世界夸耀的东西就是 IE,美国之 所以打胜 第一次世界大战,又有打胜第 二次世界的 力量,就是美国有 IE。 1 5 IE-INDUSTRIAL ENGINEERING-工 业工程,简称 IE,是世界上公认的能 杜 绝各种浪费,有效地提高生产率和经 济 效益的把技术与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的 一门边缘学科。 1 6 生产要素 人。财。物 投入 转换 产出 生产的财富 产品。服务 生产率 =产出 /投入 技术 管理 1 7 生产要素 人、财、物 投入 生产过程 产出 产品 服务 生产率测定 生产率 =产出 /投入 动态生产率指数 =测定期生产率 /基期生产率 生产率评价、规划、控制、提高 战略与经营规划 反馈 1 8 IE的意识: 成本和效率意识 问题和改革意识 工作简化和标准化意识 全局和整体化意识 以人为中心的意识。 1 9 为什么 IE会受到重视: 因为它能够提高生产率!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国小、人多、资源 缺乏国。二次大战后,厂房、道路、桥梁 都受到严重破坏,经济面临全面崩溃全年 1/3时间停产,加上 600万日军和移民拥回 而失业人数激增。 1 10 再看今天的日本,面积不到 38万平方公 里,人口不过 1亿多,但国民生产总值占 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 10%,据 1980年的统 计,日本国民的人均生产总值为 1。 087 万美元,居世界第二位。 1 11 拿汽车工业来说 : 美国用工量 日本用工量 装配一辆汽车 33个 14个 制造一辆车身 9。 5小时 2。 9小时 制造一发动机 6。 8小时 2。 8小时 1 12 工作研究的范畴 1 方法研究 -用以确定最佳的作业方法的 一系列研究技术,包括: ( 1)程序分析 -对整个生产过程或一项管理工作的全面分析 。 ( 2)作业分析 -对同一工作地上的工作进行分析。 ( 3)动作分析 -将过程分解为基本单元直到手指的动作分析 。 2 作业测定 -用以确定按上述的标准方法进行作业时所需时间 的测定技术,包括: ( 1)秒表测时法 ( 2)工作抽样法( WS法) ( 3)预定标准时间法( PTS) ( 4)标准资料法 1 13 制造时间的组成 产品的基本 作业内容 产品的设计或规格缺 陷,附加的作业内容 制造或作业方法效率 不高,附加的作业内容 管理者失误带 来的无效时间 操作者不能控 制的无效时间 C A B D 总制造时间 基本时间 多余时间 无效时间 1 14 作业测定的定义及目的 定义:运用各种技术来确定合格工人,在 标准状态下,对一种特定的工作,以正 常速度操作所需时间的一种方法。 注意(合格工人 /标准状态 /正常速度) 目的: ( 1)制定作业系统的标准时间 ( 2)改善作业系统 ( 3)制定最佳的作业系统 1 15 作业测定的主要方法 作业 测定 合成法 直接法 秒表测时法 (第二阶次) 工作抽样法 (第三、四阶次) 预定标准时间法( PTS) (第一阶次) 标准资料法 (第二、三、四阶次) 作业测定阶次: 第一阶次:动作 第二阶次:单元 第三阶次:作业 第四阶次:制程 1 16 时间研究 标准时间: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用最合 适的操作方法,以普通熟练工人的正 常速度完成标准作业所需的劳动时间。 时间研究的工具: 1 秒表 2 观测板 3 时间研究表格 1 17 时间研究八步骤 1. 选择研究的作业 2. 选择操作者 3. 收集和记录资料 4. 将作业划分为单元 5. 测时 6. 计算正常时间 7. 确定宽放时间 8. 计算标准时间 明确目的 选择 “合格工人 ” 将资料填入记录表格的表头或首页 明确划分目的、单元类型及划分原则 测时方法有:归零法;累积测时法; 周程测时法;连续测时法 正常时间 =观测时间 *评比系数 明确宽放时间种类 标准时间 =观测时间 *评比系数 +宽放时间 =正常时间 +( 1+宽放率) 1 18 标准时间的构成 观测时间 评比 因数 私事 宽放 疲劳 宽放 程序 宽放 特别 宽放 政策 宽放 正常时间 标准时间 1 19 工时消耗分类 全部工作时间 非定额时间( t)定额时间( T) 操作 者原因 造成的 停工 ( t工停) 非操作 者原因 造成的 停工 ( t停) 非 生 产 时间 ( t非) 休息与 生理 需要 时间 ( T休) 布置 工作 地 时间 ( T布) 作 业 时 间 ( T作) 准备 与 结束 时间 ( T准) 辅 助 时 间 ( T辅 ) 技 术 性 ( T技 ) (布) 基 本 时 间 ( T基 ) 组 织 性 ( T组 ) (布) 1 20 标准时间与工时定额的关系 标准时间的侧重点在于找出规定条件下,按标准 的操作方法进行工作时所消耗的时间,它对应于 某一标准作业只有一个唯一的量值。 工时定额的侧重点是 “规定一个额度 ”,所以即使 同一作业,由于用途不同,可能有不同量值 的定额值。 ( 1)标准时间是制定工时定额的依据; ( 2)工时定额是标准时间的结果; 注意: “现行定额 ”是标准时间,而 “计划定额 ” 与 “目标定额 ”则与标准时间有差异。 1 21 评比方法 评比:即是作业测定人员将所观测到的操 作者的操作速度,与自己理想中的理想速 度(正常速度)作一想象的比较。 评比实际是一种判断或评价技术,其目的 在于把实际操作时间,调整到 “合格适当 ”的 操作者的 “正常速度 ”上来。 根据评比定义可知,作业测定人员必须能 在自己头脑中建立一个理想的速度,然后 再根据这个理想速度去评比操作者动作的 快慢。 1 22 评比 评比 正常 =100 操纵水平 相当行走 速度 km/h 67 甚慢 ;笨拙、摸索之动作;操作者似在半睡状态,对操 纵无兴趣 3.2 100 稳定 ,审慎,从容不迫,似非按件计酬,操作虽似乎缓 慢,但经观察并无故意浪费行为 4.8 133 敏捷 ,动作干净利落、实际;很象平均合格之工人;确 实可达到必要的质量标准及精度 6.4 167 甚快 ;操作者表现高度的自信与把握,动作敏捷、协调 ,远远超过一般训练有素的工人 8.0 200 非常快 ,需要特别努力及集中注意,但似乎不能保持长 久; “美妙而精巧的操作 ”,只有少数杰出工人可以做到 9.6 1 23 计算正常时间 正常时间 =观测时间 *评比率 (评比率 =评比值 /100 ) 例如: 观测时间为 18s 观测时间为 28.8s 你的评比为 133 你的评比为 83 正常时间 =18*133/100 正常时间 =28.8*83/100 =24s =24s (结果相同) 评比时注意: 1 有效操作速度 3 困难操作的评比 2 用力大小 4 需要思考的操作的评比 1 24 宽放时间 增加宽放时间的原因: 1 操作者疲劳 2 操作者个人的需要 3 听取指示或指示助手 4 领取材料、物件和工具等 5 等待检验、机器维修、保养和待料等 6 操作前的准备工作 7 刀具刃磨、更换皮带、调整机器等 1 25 宽放时间 宽放时间的种类 宽放率 宽放率( %) =( ) *100%宽放时间 正常时间 私事宽放私事宽放 疲劳宽放疲劳宽放 程序宽放程序宽放 特别宽放特别宽放 政策宽放政策宽放 1 26 宽放时间基本模式 固 定 宽放时间 可 变 宽放时间 总 宽 放时间 休 息 宽放时间 意 外 宽放时间 特 别 宽放时间 政 策 宽放时间 基本时间 工作量 个人需要 基本疲劳 紧张和过劳 环境 在特定情况下使用 1 27 计算标准时间 标准时间 =正常时间 *( 1+宽放率) 例如 : 某一单元观测时间为 0.8min,评比为 110% 宽放为 5%,则 标准时间 =观测时间 *评比率 *( 1+宽放率) =0.8*110/100*(1+0.05) =0.88*1.05 =0.924min 1 28 工作抽样 概念 :在一段较长时间内,以随机方式对调查 对象进行间断的观测,并按预定的目的整理 、 分析所调查的资料,得出需要的结果。 优点 : 1)节省费用和时间 2)可间断,无须连续 3)适用面广,无须专业培训 缺点 : 1)距离较远的车间,路上花时间多 2)作业无法细分,只适用于第三、四 层次的工作 1 29 工作抽样法的进行 1.决定目的 7.决定观测时刻 2.取得有关人员的理解与合作 3.决定观测对象之范围 4.将观测对象加以分层 5.决定观测项目 6.决定观测次数 8.决定观测路径、地点 9.准备观测用纸 10.施行预备观测 11.到观测阶段 1 30 工作抽样法的观测用纸(范例) 工作的划分 共 计观测项目 No. 作业者、 机械时刻 1 2 3 4 5 15 计 职 场 名 观 测 次 数 开始 月 日 观测 者 No. 终止 月 日 1 31 WS法之 WS合计表(范例) 1 32 机 器 工 作 分 类 表 标准作业(收拾作业) 作 业 随时作业 基本作业 辅助作业 搬运作业(搬运工作) 调整机械 测量等 (研磨工具、机械设备 的小修理、注油等) 作业等待(原材料、 半成品、检验、搬运) 沟通(原始记录) 工厂走动 开工时的准备、下班时间的收拾及其它 (开灯、开窗、清扫、关灯、关窗等) 修理保养 管理等待 临时作业 正规作业 怠工(迟到、早退) 休息(喝水、擦汗、恢复疲劳) 洗手、上厕所 作 业 非 生 产 作 业 非 作 业 全 作 业 时 间 大分类 中分类 小分类 作业 操作 作业 宽放 管理 宽放 生理 宽放 疲劳 宽放 可避 免的宽放 作 业 时 间 宽 放 时 间 标 注 1 33 预定时间标准法( PTS) 定义: 预定时间标准是一种工作衡量技术,借助 它根据人的基本动作的时间(按动作的性 质和进行动作时的工作条件分类)来规定 达到一定效能水平的作业时间。 1 34 预定时间标准法( PTS) 是国际公认的制定时间标准的先进技术。 利用预先为各种操作所制定的时间标准来 确定进行各种操作所需要的时间,而不是 通过直接观察和测定来确定。 1 35 基本动作要素 动作 说明 伸手 将手移向目的地 抓取 用手指可靠地控制目的物 移动 移动目的物 定位 对正并结合目的物 放开 让目的物自行运动 预定时间标准的基本动作要素预定时间标准的基本动作要素 1 36 PTS的典型方法 方法名称 时间 创始人 动作时间分析( MTA) 1924 A.B. Segur 工作因素法( WF) 1938 J.H. Quick Shea/Koehler 方法时间测量 (MTM) 1948 H.B. Maynard G.J. Stegemerten Schwab 模特法 (MOD) 1966 G.C. Heyde Motion time analysis Work factor Method time measure mod 1 37 PTS的特点 在作业测定中,不需要对操作者的速度、努力程 度等进行评价,就能预先客观地确定作业地标准 时间; 可以详细记述操作方法,并得到各项基本动作时 间值,从而对操作进行合理的改进; 可以不用秒表,在工作前就决定标准时间,并制 定操作规程; 当作业方法变更时,必须修订作业的标准时间, 但所依据的预定动作时间标准不变; 用 PTS法平整流水线是最佳的方法。 1 38 模特法 MODAPTS Modular Arrangement of Predetermined Time Standards 1966年 AUSTRALIA的 G.C. Heyde, 把现有的各个动作分析技法的使用经 验和人类工学为基础,摸索出分析简 单,结果却不亚于详细法的技法,定 立了 MODAPTS技法。 1 39 MODAPTS的特点 易懂、易学、易记 基本动作只有 21种; 动作符号与时间值融为一体; 可以调整 MOD值。 PTS名称 MODAPTS MTM WF 基本动作及附加因素 21种 37种 139种 不同的时间值数字个数 8个 31个 1 40 MODAPTS的特点 1) 把手指的动弹作为一个单位,其他动作是以手指动作的 整数倍来表示。 2) 把使用的身体部位用 21个记号来分类。 3) 时间单位以 MOD表示。 *1 MOD = 0.129秒 = 0.00215分 (经济速度时 ) 4) 记号和时间值是一致的。 5) 使用很容易使用的基本图。 6) 因为是数字式的记号,也可以用汉字来表示。 7) 时间分析时只需要分析用纸。 8) 使用程度高。 9) 易活用于作业改善活动。 10) 和最初时间值同样的数字表示。 11) 动作分析及 ST的算出简单。 1 41 MODAPTS基础 1 MOD = .129 sec. 1 MOD = .00215 min. 1 MOD = .000036 hr. 1 sec. = 7.75 MOD 1 min. = 465 MOD 1 hr. = 27933 MOD 1MOD=0.129s 正常值。能量消耗最小动作 1MOD=0.1s 高效值。熟练工人的高水平动作时间值 1MOD=0.143s 包括疲劳恢复时间的 10.7%在内的动作 时间 1MOD=0.12s 快速值,比正常值快 7左右 1 42 MODAPTS基本体系和记号 移动动作 反射性动作 放的动作 移动动作 终结动作 胳膊的基本动作 腿的动作 结合动作 现 场 的 动 作 边看边抓 的动作 M1 手指 M2 手 M3 下臂 M4 上臂 M5 肩膀 (M1/2,M1,M2,M3) G0 接 触 后 抓 G1 抓 在手里 G3 难 抓 的 动 作 P0 容易放的 动 作 P2 边 看放 1次 P5 边 看放 2次 F3 踩 Pedal W5 步行 L1 重量要素 E2 眼 R2 改 抓 D3 判 断 A4 压 力(按) C4 回 转 B17 弯 曲 起 来 S30 坐 起 来 MODAPTS的 时间值是根据 身体部位表现 出动作时间的 差异,它分为 移动动作、结 束动作、结合 动作(其他动 作),是以 21 个动作和 8个 时间值构成。 1 43 M O D A P T S 基 本 图 B 17 S 30 A 4 (独 ) W 5 P 2 (注意 ) F 3 P 0 不需要 注意力 的动作 2-6Kg L 1 G 3 (注意 )需要注 意力的 动作 G 1 R 2 C 4 (独 ) P 5 (注意 ) E 2 (独 ) D 3 (独 ) No Yes 移 动 动 作 终 结 动 作 其 他 动 作 M 1 M 2 M 3 M 4 M 5 1 MOD = 0.129 Sec = 0.00215分 1 Sec = 7.75 MOD 1 min = 465 MOD G 0 2.5cm 5cm 15cm 30cm 45cm 1 44 补充符号 名 称 符 号 内 容 延时 BD 另一只手动作时,这只手处于停止的状态, 不给予时间 持住 H 用手拿着或抓着物体一直不动的状态,主要 指扶持与固定的动作,不给时间 有效时 间 UT 指人的动作以外,机械或其他工艺要求发生 的,非动作产生的固有附加时间,需要准确 测时。 1 45 MODAPTS 动作分析 移动动作 M1,M2,M3,M4,M5 1 46 手指的动作 M1 表示用手指的第 3个关节前的部分进行的动 作 ,时间值为 1MOD,移动距离为 2.5cm。 把开关拨到 on(off)的位置;回转小旋钮;抓 住空气传动器的旋钮;用手指拧螺母;用手 指擦密封条。 手指动作 M1表示手指的一次动作。对于用 手指将开关拨到 on(off)或用手指旋转螺母时 ,要观察手指进行了几次动作。 M 1 2.5cm 1 47 手腕的动作 M2 用腕关节以前的部分进行一次的动作,时间值 是 2MOD,动作距离为 5cm。 依靠手腕的动作不仅能够做横向运动,也可以 做上下、左右、斜向和圆弧状的动作。根据 M2的动作方式,伴随手的动作,小臂多少也 要动作,但主要动作是辅助动作。 转动调谐旋钮;将电阻插在电路板上;转动门 轴;翻笔记本。 M 2 5cm 1 48 小臂的动作 M3 将肘关节做为支点,肘以前的小臂(包括手、 手指)的动作。每动作一次定为 M3,时间值 是 3MOD,移动距离为 15cm。 由于手和小臂动作的方向关系,肘关节多少要 前后移动。肘关节的前后移动看作是主动作 M3的辅助动作。 M3的移动动作范围内,将可能的作业区域叫 正常的作业范围。 M 3 15cm 1 49 大臂的动作 M4 伴随肘的移动,小臂和大臂做为一个整体,在 自然状态下伸出的动作。其时间值为 4MOD, 移动距离一般为 30cm。 当手臂充分伸展时,伴有身体前倾的辅助动作 ,从时间值上看,仍是 M4。 把手伸向放在桌子前方的零件;把左手伸向放 在桌子左端的工具;把手伸向放在略高于操作 者头部的工具。 M 4 30cm 1 50 大臂尽量伸直的动作 M5 在胳膊自然伸直的基础上,再尽量伸直的动作 。另外,将整个胳膊从自己的身体正面向相反 的侧面伸出的动作也用 M5表示。其时间值为 5MOD,移动距离一般为 45cm。 连续做 M5的动作应尽量减少。 尽量伸直胳膊取高架上的东西;把手尽量伸向 桌子的侧面;坐在椅子上抓放在地上的物体; 从自己身体的正面交叉,向相反方向尽量伸手 。 M 5 45cm 1 51 特殊移动动作(反射动作) 反射动作是将工具和专用工具等牢牢地握在手里,进 行反复操作的动作。反射动作不是每一次都特别需要 注意力或保持特别意识的动作。 反射动作因其是反复操作,所以其时间值比通常 移动动作小: 手指的往复动作 M1,每一个单程动作的时间为 1/2MOD; 手腕的往复动作 M2,每一个单程动作的时间为 1MOD; 手臂的往复动作 M3,每一个单程动作的时间为 2MOD; 上臂的往复动作 M4,每一个单程动作的时间为 3MOD; M5的动作一般不发生反射动作。 1 52 1 53 MODAPTS 动作分析 终结动作 G0,G1,G3 P0,P2,P5 1 54 触及 G0 用手指或手去接触目的物的动作。这个动作没 有要抓住目的物的意图,只是触及而已。它是 瞬间发生的动作,所以没有动作时间。 G 0 左手 记号 右手 记号 MOD数 什么都不做 BD 伸手接触键 M3G0 3 什么都不做 BD 推 键 M1P0 1 什么都不做 BD 接触下一键 M2G0 2 什么都不做 BD 按 键 M1P0 1 碰推键;碰推键; 用手指接触垫圈;用手指接触垫圈; 碰放在桌上的橡皮;碰放在桌上的橡皮; 推放在夹具上的印刷电路板;推放在夹具上的印刷电路板; 用两手推卡片的左、右侧面;用两手推卡片的左、右侧面; 1 55 简单抓取 G1 用手指、手简单地抓地动作。时间值为 1MOD 。 在自然放松条件下用手或手指抓取物件的动作 ,没有一点踌躇现象,在被抓物件的附近也没 有障碍物; 左手 记号 右手 记号 MOD数 什么都不做 BD 伸手抓旋具 M3G1 4 G 1 抓起单独放置的旋具;抓起单独放置的旋具; 抓起放在桌上的笔;抓起放在桌上的笔; 两手同时伸出捧住电视机;两手同时伸出捧住电视机; 抓取排成一行的小型变压器抓取排成一行的小型变压器 1 56 复杂抓取 G3 需要注意力,用 G1所不能完成的,时间值为 3MOD; 在抓取目的物时有迟疑现象,或是目的物周围 有障碍物;或是目的物比较小,不容易一抓就 得;或是目的物易变形、易碎; 只是简单的手指闭合是不能抓住的。 G 3 (注意 ) 抓放在桌上的平垫圈(先用指甲抠起来再抓);抓放在桌上的平垫圈(先用指甲抠起来再抓); 抓放在零件箱中的一个小螺钉(抓时要同时扒开抓放在零件箱中的一个小螺钉(抓时要同时扒开 周围的其他零件);周围的其他零件); 要求按零件的规定位置抓(如从头抓);要求按零件的规定位置抓(如从头抓); 抓重叠的资料(先用手指拿起一张再抓);抓重叠的资料(先用手指拿起一张再抓); 抓起放在桌面上的绣花针;抓起放在桌面上的绣花针; 1 57 简单放置 P0 把抓着的物品运送到目的地后,直接放下地动作。 不需要用眼注视周围的情况; 放置处无特殊要求; P 0 左手 记号 右手 记号 MOD数 抓桌上的成品 M3G1 什么都不做 BD 4 放上左侧传送带 M3P0 什么都不做 BD 3 抓另一个零件 M4G1 抓烙铁、焊锡 M4G1 5 放在手前的桌上 M3P0 把烙铁移到手前 M3P0 3 将拿着的旋具放到桌子旁将拿着的旋具放到桌子旁 将传送带送来的零件放在自己面前将传送带送来的零件放在自己面前 将用完的辅助支架放到传送带上将用完的辅助支架放到传送带上 将要检查的零件抓起,堆放在面前将要检查的零件抓起,堆放在面前 1 58 需要注意力的放置 P2 往目的地放东西的动作,并需要用眼睛盯着看 进行一次修正的动作。其时间值为 2MOD。 P2动作适用于能够大体上确定物体位置或指 定位置,虽有配合公差但配合不严的场合。 P 2 (注意 ) 将垫圈套在螺栓上;将垫圈套在螺栓上; 向轴上涂油;向轴上涂油; 把烙铁放在烙铁架上;把烙铁放在烙铁架上; 将作业完了的零件放在传送带的指定位置将作业完了的零件放在传送带的指定位置 用笔尖触及写字的位置用笔尖触及写字的位置 1 59 需要注意力的放置 P5 将物体正确地放在所规定地位置或进行配合的 动作; 比 P2更复杂,常需要伴有两次以上的修正动作 ; 自始至终需要用眼睛观察;动作中产生犹豫; P 5 (注意 ) 将螺丝刀的头放入螺钉的沟槽中;将螺丝刀的头放入螺钉的沟槽中; 把飞轮套在轴上;把飞轮套在轴上; 把旋钮装在电位器轴上;把旋钮装在电位器轴上; 把导线焊到印刷电路板上;把导线焊到印刷电路板上; 把产品铭牌装在规定的位置;把产品铭牌装在规定的位置; 装插头;装插头; 把外存储器装在规定的位置上。把外存储器装在规定的位置上。 1 60 MODAPTS 动作分析 移动动作与终结动作的结合 1 61 M1 M2 M3 M4 M5 移动动作与终结动作的结合 无论什么动作,移动动作之后,必定伴随终结动 作。 G0 G1 G3 P0 P2 P5 1 62 移动动作和终结动作综合 轴和套的装配 把轴套放在 A点上,为 M3P5。 到 B点时为少量插入轴中。从 B 点到 C点,要加算必要的移动 动作 M2P0(或 M3P0)。 若在 B点放开手,套依靠自重 自然落下,则不需加算移动动 作。 1 63 移动动作和终结动作综合 拧螺母的动作 左手 记号 右手 记号 MOD数 拿着螺栓 H 抓螺母 M3G1 4 拿着螺栓 H 把螺母对准螺栓 M3P5 8 拿着螺栓 H 回转螺母 M1G0M1P0 2 拿着螺栓 H 继续拧入 (M1G0M1P0)X10 20 l 使用螺丝刀的动作使用螺丝刀的动作 左手 记号 右手 记号 MOD数 空闲 BD 抓螺丝刀 M3G1 4 空闲 BD 把螺丝刀拿到机壳上 M3P0 3 空闲 BD 把刀头放到螺钉头槽内 M2P5 7 空闲 BD 旋转 3次螺钉 (M1G0M1P0)X3 6 空闲 BD 把螺丝刀放回原处 M3P0 3 1 64 同时动作 1 65 同时动作 用身体的不同部位,同时进行一样或不一 样的两个以上动作; 一般以双手的同时动作为佳; 可以排除一只手闲的情况; 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1 66 两手同时动作条件 情况 一只手的终结动作 另一手的终结动作 同时动作 1 G0 P0 G1 G0 P0 G1 可能 2 G0 P0 G1 P2 G3 P5 可能 3 P2 G3 P5 P2 G3 P5 不可能 1、两手的终结动作均不需要注意力时,可以同时动作; 2、只有一只手的终结动作需要注意力时,可以同时动作; 3、两只手的终结动作均需注意力时,不可能同时动作。 1 67 时限动作的时间值 两手可以同时动作时,时间值大的动作叫 时限动作 ; 要用时限动作的时间值来表示两手同时动 作时间值。 No 左手动作 右手动作 标记符号 次数 MOD 1 抓零件( M3G1) 抓螺丝刀 M4G1 M4G1 5 l 被时限动作标记时加()表示,它不影响分析结果。被时限动作标记时加()表示,它不影响分析结果。 1 68 两手均需注意力时的分析方法 两手同时向目的场所移动,终了的瞬间,若某只 手开始了终结动作,另一只手就要在目的物附近 稍微等待到第一只手动作完后,再稍微移动 M2, 才能完成其终结动作。 终结动作 G3 终结动作 G3 移动动作 M3 移动动作 M3 P5 P2 在目的物旁等待 移动动作 M2 P5 P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左手 右手 1 69 两手均需注意力时的分析方法 在桌上放置零件 A和 B,两手分别抓两个零 件。 No 左手动作 右手动作 标记符号 次数 MOD 1 抓零件 A M3G3 抓零件 B M4G3 M3G3M2G3 11 左手先动作左手先动作 : No 左手动作 右手动作 标记符号 次数 MOD 1 抓零件 A M3G3 抓零件 B M4G3 M4G3M2G3 12 右手先动作右手先动作 : l 双手动作先后不同,时间值也不相同。双手动作先后不同,时间值也不相同。 1 70 MODAPTS 动作分析 下肢和腰的基本动作 F3 W5 B17 S30 1 71 蹬踏动作 F3 将脚跟踏在板上,做足颈动作;时间值为 3MOD. 从脚踝关节到脚尖的一次动作为 F3,再抬起返 回的动作又为 F3. 连续压脚踏板的动作时间,要使用计时器计算 有效时间。 若脚离开地面,再踏脚踏板开关的动作,应判 断为 W5. F 3 1 72 步行动作 W5 走步使身体移动的动作; 回转身体同时挪动脚步,也判定为步行动作; 步行时每一步用 W5表示,时间值为 5MOD; 步行到最后一步,手和臂随之移动的动作为 M2;这是因为最后一步动作中,手离目的物 也近了。 站立的操作者,沿着桌子抓物体时,可能随伸 手的动作而一只脚要向前移动一步(或者退回 ),这是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而加的辅助动作 。这种动作应判定为手的移动动作,不用判定 为 W5 W 5 1 73 弯腰动作 B17 从站立状态到弯曲身体,蹲下,单膝触地,然 后再返回原来的状态的整个过程。 屈身、弯腰是以腰部为支点,向前弯伏,使手 的位置在膝下面的动作; B17动作之后,手(或臂)的移动动作用 M2表 示。 B 17 B 17 1 74 坐下再站起 S30 坐在椅子上,再站起来的一个周期动作; 站起来时两手将椅子向后推和坐下时把椅 子向前拉的动作时间也包括在内。 S 30 S 30 1 75 辅助动作 L1,E2,R2,D3,A4,C4 1 76 搬运动作的重量因素 L1 搬运重物时,物体的重量影响动作的速度,且 随物体的轻重而影响时间值; 2-6Kg L 1 重量因素:重量因素: 44 有效重量有效重量 2KG, 不考虑;不考虑; 44 有效重量有效重量 2KG,6KG, 重量因素为重量因素为 L1; 44 有效重量有效重量 6KG,10KG, 重量因素为重量因素为 L1X2; 44 以后每增加以后每增加 4KG,时间值增加,时间值增加 1MOD 1 77 有效重量的计算原则 单手负重,有效重量等于实际重量; 双手负重,有效重量等于实际重量的一半; 滑动运送物体,有效重量为实际重量的 1/3; 滚动运送物体,有效重量为实际重量的 1/10 ; 两人用手搬运同一物体时,不分单手和双手 ,其有效重量皆等于实际重量的一半; 重量因素在搬运过程中只在放置动作时附加 一次,而不是在抓取、移动、放置过程中都 考虑,且不受搬运距离长短之影响。 1 78 实例分析 1 坐在椅子上的操作者,用右手抓收音机盒 ,放在传送带指定位置上。 No 左手动作 右手动作 标记符号 次数 MOD 1 BD 抓盒的拉手 M3G1 M3G1 4 2 BD 放到传送带指定位 置 M4P2 M4P2 6 3 BD 重量修正 L1 1 1 79 实例分析 2 站着的工人把放在桌上的 14寸彩电抱起, 用身体支撑住,放到传送带的指定位置上 。 No 左手动作 右手动作 标记符号 次数 MOD 1 (M4G1) 抓住机盒 M4G1 M4G1 5 2 (M4P0) 抱起用身体撑住 M4P0 M4P0 4 3 (L1X2) 重量修正 L1X2 2 4 M4P2 放在传送带上 M4P2 M4P2 6 5 L1X2 重量修正 L1X2 L1X2 2 1 80 眼睛的动作 E2 眼睛的动作分为眼睛的移动(向一个新的位置 移动视线)和调整眼睛的焦距两种,每种动作 都用 E2表示,时间值为 2MOD。 手在移动时,一般要瞬时看一下物体的位置, 以控制手的速度和方向;这种眼睛的动作,一 般在动作之前或动作中进行的,而不是特别有 意识的动作。动作分析时,不给时间值。 只有眼睛独立动作时,才给动作以时间值; E 2 (独 ) 看仪表指针的位置;看仪表指针的位置; 看装饰品表面;看装饰品表面; 看示波器波形;看示波器波形; 看安全规程、操作说明。看安全规程、操作说明。 1 81 眼睛的动作注意事项 正常视野内,不给动作以时间值; 正常视野内,调整焦距的动作,必要时给 E2; 从正常视野向其他点移动视线时, E2的动作约 在 30角、 20CM范围内; 看更广的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