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卫生机构总数为24015个_第1页
四川省卫生机构总数为24015个_第2页
四川省卫生机构总数为24015个_第3页
四川省卫生机构总数为24015个_第4页
四川省卫生机构总数为24015个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 川省 2006年,四川省卫生机构总数为 24015个,床位数为 201854张,比 2005年增加 6914张,同比增长 3.55%;卫生技术人 240442人,同比增加 4419人。疾病预防控制 机构总数为 207个;妇幼保健机构总数为 202个。乡镇卫生院共 4994个,比 2005年 减少 172个,同比下降 3.33 %。 制订卫生“十一五”发展规划 四川卫生厅党组认真总结了“十五”期间取得的 八个方面的工作成绩,客观分析了当前卫生工作存在的七个主要困难和问题。面对新 形势、新任务,结合四川卫生工作实际,提出了在“十一五”期间创建西部卫生强省 的目标,加紧制订一系列发展规划和发展报告书,并初步提出落实一个文件,继续狠 抓省委 2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全面推动城市卫生、农村卫生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借 助两个抓手,即抓好卫生厅、省中医药局学习创新型机关建设和在全省开展争创先进 卫生局活动,来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成绩;不懈努力,破解三个难题, 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全社会对卫生的进一步重视与支持,中西医协同发展等问 题;直面困难,着力提高四种能力,即着力提高全省卫生系统的学习创新、服务协调、 危机管理和廉洁自律能力;抓窗口行业,加强医疗机构的五项建设,即在全省医疗机 构中大力开展思想政治、业务能力、医德医风、医院文化和廉政建设。 农村卫生 截至 2006年 9月 30日,全省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县(市、 区)由 2005年的 21个增加了 52个达到 73个,占全省县级区划个数的 40.33%,其中 巴中市、资阳市和成都市、自贡市所辖县(市、区)已全部启动试点并覆盖全部农业 人口。覆盖农业人口和“参合”人数大幅增加, “参合率”有了较大提高。截至 2006 年 9月 30日,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农业人口 3415.20万人,占全省农业人 口的 56.45%;参加合作医疗的人口为 2671.76万人,占全省农业人口的 44.16%, “参 合率”为 78.23%。合作医疗基金筹集到位情况良好,全省筹资总额达到 61531.41万元, 其中,地方财政补助资金已到位 34722.49万元,占 2006年度已筹资额的 56.43%(占 应筹资总额的 86.64%) ;农民个人缴纳“参合”资金 25838.59万元,占 2006年度已 筹资额的 41.99%;民政医疗救助补助为 772.14万元,占农民个人缴纳“参合”资金 的 2.99%。参合农民受益程度不断提高。全省合作医疗基金支出额(包含大病统筹、 家庭账户、体检等)为 34310.46万元,占 2006年度已筹资额的 55.86%;全省“参合” 2 农民累计受益 712.57万人次,约占“参合”农民总数的 26.67%。其中,享受住院补 偿 72.60万人次,补偿住院费用 26052.00万元,占基金支出总额的 75.93%,次均住 院补偿 358.82元、实际住院补偿比达到 21.85%,比 2005年 19 月次均住院补偿 333.73元、住院补偿比 17.51%,分别增长 15.6%和提高 4.34%;享受门诊补偿 548.68 万人次,补偿门诊费用 7952.28万元,占基金支出总额的 23.18%,人均补偿 14.49元, 比 2005年同期的人均补偿费用 12.1元增加 2.39元;累计为“参合”农民实施健康体 检 90.38万人次,支出体检费 227.69万元,占基金支出总额的 0.66%。 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建设,增加基础设施和设备更新的投入,继续 完善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制、公 开选聘院长;落实农村卫生各项补助政策,建立和完善对农村卫生的财政经费保障机 制;进一步推行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加强对乡村医疗机构的管理,提高医疗服 务质量。 妇幼保健和社区卫生 认真实施“降低孕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率”和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等项目,确保母婴安全,规范推进妇幼保健工作。继续在 21 个市州 92个县实施“降低孕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率”项目。完成了项目县蹲 点指导任务和项目国家级及省级项目督导;为 92个项目县配置了 436万元妇产科、儿 科设备;在项目县实施妇幼卫生监测信息直报系统建设,为项目地区妇幼保健机构购 置了 50台救护车;对 10万名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提供了医疗救助。预防艾滋病母婴 传播项目得到扩展。召开 2006年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工作现场会,对国家级综合 示范区和省级扩展县的有关人员进行了培训。继续在 5个国家级预防艾滋病示范区开 展预防母婴传播工作,对 18200名孕产妇提供免费抗体筛查;扩展 6个预防艾滋病母 婴传播省级项目县(市、区) ,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启动了中国/联合国人 口基金第六周期生殖健康/计划生育项目及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母婴平安工程科伦基金” 项目、母子系统保健和健康促进与健康传播项目。大力推动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 查工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产前诊断技术管理的通知 、 关于制订新生儿疾病 筛查收费标准的通知 ,成立四川省产前诊断技术中心,组建省产前诊断(筛查)技术 专家组,举办了三期产前诊断、筛查技术培训班,市、县(市、区)医疗保健机构的 妇产科临床医师、超声医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共 530余人参加了培训。 启动了四川省城市社区卫生能力建设项目。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 398名人员进 3 行社区卫生服务适宜技术培训;对市州及市辖区的 78名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和 287名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技能培训。通过转型、改造等形式,新建了社 区卫生服务中心 6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105个。有 4个市辖区被卫生部等命名为全国 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标准化建设创建活动,省政府城市社区卫生 服务领导小组将命名 26个示范机构,39 个达标机构。 疾病预防控制 有效利用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和省财政配套资金 3958万元,扎实开 展了艾滋病防控工作。指导 54个县(区)针对大众人群开展宣传活动 168次,安放户 外广告牌 1418块,36 个县(区)的 972个行政村刷新艾滋病宣传标语 4900条,180 个县(区)的 19516个社区居委会组织开展 13500次宣传活动。娱乐场所干预覆盖 90 个县(区) ,培训各级干预队员 404人次。组织了专家巡讲团,对 18个市州 29个县党 委、人大、政府、政协、党政部门、乡镇党政领导和学校近 6000人进行了艾滋病防治 政策与防治知识巡讲。加强防控能力建设,为 3个县级疾控机构装备 HIV初筛实验室, 为监狱管理系统装备 2个 HIV初筛实验室,为 10个市州级疾控机构装备 1套确认实验 室设备,为 2个市州疾控机构分别装备了流式细胞仪、病毒载量仪,为新开诊的 6个 国家级第三批海洛因成瘾者社区维持治疗试点门诊配齐了基本医疗设备。落实“四免 一关怀”政策,免费抗病毒治疗 153人,接受 CD4检测 740人,接受病毒载量检测 50 人,已完成培训基层医务人员 580人。制订并实施了四川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 项目临床技术方案 ,中西治疗工作覆盖 6个市州。落实干预措施,美沙酮维持治疗门 诊(点)16 个,接受治疗 3524人;建立清洁针具交换点 59个,发放清洁针具 838,661 具;推广安全套 280余万个。加强艾滋病疫情检测和监测,增设和调整了 16 个国家级综合监测点和 3个国家级哨点,自愿咨询检测覆盖 126个县区,检测 78687 人,初筛阳性 87人。开展了公安、司法监管场所新入所人员常规筛查,已筛查清 4756人。加强国家 5个综合防治示范区项目,开展了以健康教育、母婴阻断、美沙酮 维持治疗、清洁针具交换、安全套推广为重点的综合防治工作。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完成中英性病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继续开展中英艾滋病策略支持项目和第四轮全球 基金艾滋病防治项目,协调并启动了卫生部默克公司艾滋病综合防治合作项目。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会议精神,组织实施了 2005年度中央 财政补助血吸虫病防治项目,完成人群血检查病 126万人次,人群化疗 97万人次,晚 期血吸虫病内外科治疗 212人;钉螺调查 1.7亿平方米,灭螺面积 1.5亿平方米。加 4 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宣传教育,采购下发挂历 20万本,印发各类实用性宣传品、 血 吸虫病防治条例单行本和宣传画 50万份。把中小学校预防控制血吸虫病纳入防治工 作范围,举办中小学教师培训班 223期,培训 1.5万人次。组织对 10个县(市、区) 达到国家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进行过程评估。组织制订了 2006年度国务院血吸虫病 防治办公室普格县特兹乡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组织省血吸虫病防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对成都等 11个血吸虫病流行市(州)春季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进行全面的检查,选派 14名专家进驻 7个血吸虫病流行重点市(州) ,开展查灭螺、查治病、急性血吸虫病 预防控制等技术督导,保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质量和效果。进一步落实四川省血吸 虫病监测实施方案和急性血吸虫病零报告和周报告制度。实施农村改厕项目,及时 调整充实了项目工作小组、技术指导小组和项目办公室,认真制订并落实项目实施方 案、技术方案和健教方案。投入专项资金 1592.5万元,完成建厕任务 27301座。血吸 虫病疫情得到较好控制,全省报告急性血吸虫病 1例,较 2005年同期下降 97%,钉螺 面积明显下降,10 个县(市、区)通过血吸虫病传播控制评估,达到国家规定的传播 控制标准。 围绕实施 2005年度中央财政补助结核病防治项目,实现了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 (DTOS)覆盖率 100%;新发现涂阳肺结核病人达到了 75%,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治愈率 达到了 89%。完成全省 1/3的乡镇卫生院痰检点建设,装备显微镜 1680台,对 15个 市州 30多个县(区)的痰检实验室进行现场抽查和考核,各中心卫生院和部分乡镇卫 生院能开展痰检工作。加强宣传教育,制作了“防治结核病、我们同参与”宣传折页 10万张, “防治结核、共创和谐”电子宣传台历 1000个, “政府免费诊治肺结核”宣 传围裙 10000个、雨伞 4000把,为全省 21个市(州)的手机用户发送结核病防治宣 传短信息 200余万条。举办了“结核病防治网络信息管理”和“乡镇卫生院痰检师” 培训班各 3期,培训人员 450人次。派出 30多人次深入 15个市州、30 个县区进行结 核病项目工作督导,发现并治疗 75412例病人(其中含初治涂阴 19053例、新发涂阳 45405例) 。 医政工作 2006年四川省继续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工作。严格依法管理,逐 步规范执业行为。加强了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疗技术、医用设备、麻醉和精神 药品严格准入管理,着重抓了医师外出会诊暂行规定 、 处方管理办法(试行) 和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执行和落实,重点清理整顿出租承包科室行为和医 5 疗机构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执业行为。建立合理用药公示制度、逐步推行部分医学影 像、医学检验项目互认制度等措施。建立和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公示制度和费用清单制 度,进一步落实以首诊医师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危重病人讨论制度、 死亡讨论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查对制度、病历 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值班和交接班制度、技术准入制度、会诊制度为主要内容 的核心制度建设。出台了器官移植和干细胞移植相关配套文件,制订了四川省器官移 植规划,下发了器官移植临床应用技术能力评价程序,将器官移植核准纳入到行政审 批事项。下发了关于贯彻执行医疗机构临床试验室管理办法的意见、做好医疗机 构临床实验室室间质评和室内质控工作及关于加强临床检验工作等有关规定,建立了 临床试验室质量安全情况通报制度;组织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参加国家或省临床检验中 心组织的临床实验室、输血科室间质评活动,并进行了检查。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 面组织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完成三期医院感染监测培训班,培训二级以上医疗机 构医院感染工作人员 300余人,为全面实施医院感染监测工作铺垫了较好的基础。会 同省环保局分组对宜宾、自贡等 9个市(州)医疗废物管理工作进行检查。下发关于 医疗机构间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互认有关问题的规定,开展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工 作。 卫生应急工作 四川省 21个市州和科学城卫生局均已设立了卫生应急办,部分县 (区)已按照要求成立了应急办或指定机构负责卫生应急工作。制订了全省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网络报告规范,组织专家对公共卫生事件上报要求进行了补充修订, 进一步明确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书面报告的范围和标准。建立起了覆盖大部分乡镇的 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网络;建立起了覆盖县级以上的疾病预防控制体 系、医疗救治体系、卫生监督体系。 迅速、及时、有效地处置了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组织处理了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和突发事件医疗救援 84起,救治伤病员 4105人。其中公共卫生事件 69起,交通 事故 6起,生产事故 9起。成功处理了一系列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和灾害事故。针 对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较 2005年明显增高的情况,多次召开会议,下发紧急通知,采 取有力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西充县双凤镇多所学校发生甲肝暴发疫情后,立即 组织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随卫生厅领导赶赴西充协调、指导调查处理工作,防止 了二代病例的发生。科学规范开展人禽流感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在达 6 州大竹县、简阳市成都市和遂宁市发生动物禽流感疫情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后,及时组织相关专家赴现场指挥协调处置工作,严格按照卫生部防控技术规范开展 各项防控工作,有效防范了禽流感的传播;深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密切接触者进 行严密医学观察,及时明确诊断,疫情处置圆满结束。派出由省疾控中心专家组成的 督导组,对 2005年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病例较多地区的防控工作进行了检查和指导。组 织、参与了绵广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九寨沟县车载有毒化工品掉入河中造成人员中毒 事件、眉山市仁寿县天然气爆炸事故等 15起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医疗救援工作,救 治伤员 227名。 卫生法制建设和执法监督 制订印发了四川省卫生厅行政执法投诉举报受理制 度 、 四川省卫生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 、 四川省卫生行政重大处罚案件备案制度 、 四川省卫生行政重大许可备案制度 、 行政复议案件报告制度 、 行政诉讼案件报 告制度 、 四川省卫生厅规范性文件制度若干规定 、 四川省卫生系统全面推进依法 行政五年规划(20042008) 、 四川省卫生系统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 2006年度计 划 。完成了对殡葬管理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 四川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修 订案草案) (送审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 四川省旅游条例 (草案)等三十多个规范性文件的修改工作。对四川省卫生厅科研课题管理办法 (试行) 四川省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规范(试行) 、 四川省食品卫生许可证发放管理 办法进行了审查,出具了规范性文件审查意见书,并报送省政府法制办备案。2006 年四川省组织召开了卫生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标准培训会。进一步清理行政许可事项, 对医疗广告审批管理出具了法律意见书。 进一步规范了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食品卫生许可审查和日常卫生监督工作。组织 开展农村食品、食品卫生许可、餐饮业、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继续推行食品卫生 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等 6项专项整治。组织省卫生执法监督总队对 24家违反食品卫 生法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了处罚,罚款共计 137422.8元。 2006年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中,全省共检查医疗机构总数 47151家次。查处违 法行为 10784起,其中:无证行医 3606起,医疗机构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 动 1505起,出租承包科室 31起,擅自开展性病诊疗活动 77起,非法开展胎儿性别鉴 定 1起,计生技术服务机构超范围执业 5起,其它违法行为 3195起。6146 家机构被 予以警告,暂停执业 387人,暂停执业 178户,22 家医疗机构的执业许可证、 18名医 7 师的执业证书被依法吊销。罚款共计 580.1972万元,其中对无证行医罚款 265.2686 万元;没收非法所得共计 56.67165万元,其中没收无证行医非法所得 28.6758万元; 没收器械 5726件,非法药品 2211箱。移送工商、公安、药监等部门处理案件 85起。 组织全省对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春季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 了执法检查,对攀枝花、凉山、宜宾、自贡、内江、资阳、德阳、绵阳、广安、南充 等 10个市(州)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督查。全省共查 12901家单位,其中县级以上 医疗机构 813家,县级以上疾控机构 191家,县级以下医疗机构 10658家,其他相关 单位 1239家,行政处罚及责任追究 395家。消毒隔离制度或措施不落实的机构数比 2005年同期下降近 3%;人员防护不合规定的比 2005年同期下降近 5%。制订了2006 年四川省卫生监督抽检工作计划 、 2006 年四川省公共卫生重点监督检查工作计划 。 全省认真组织实施 11类食品 345个品种、4 类化妆品 75个品种、84 种涉水产品、120 个二次供水水源、62 个品种水质处理器、150 个消毒产品、10%涉及职业卫生场所、所 有放射诊断治疗单位、5%的各类公共场所等的抽检。抽检结果通过网络及其他媒体向 社会进行了公告。 卫生科技与医学教育 卫生科技工作。组织完成了 2006年申报四川省医学重点学 科(实验室)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评审,对过去已立项的医学重点学科(实验室) 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进行了中期检查和验收。共评审重点学科(实验室)及重点专科 39 个,其中重点学科 29个,重点专科 9个,重点实验室 1个。认真组织科研项目申 报和科技成果评审,制订了四川省卫生厅科研课题管理办法(试行) ,组织专家对 309项科研课题进行了立项评审,共批准省卫生厅科研课题 228项,筹集科研经费 1375万元。申报 14项课题争取科技部、卫生部重大项目的经费支持,组织申报国家 和省外国专家局 18项引进国外智力项目,其中 12项得到批准,获项目经费 15万元。 完成“四川省科技进步奖”医疗卫生专业组的申报、评审工作,共组织 73项卫生科技 成果申报“四川省科技进步奖” ,有 30项卫生科技成果获奖。设立四川省医学科技奖, 完成了全省各地 39个推荐获奖课题的评审,评出获奖课题 20个。制订了四川省医 学科技奖奖励办法(试行) 、 四川省医学科技奖奖励办法实施细则 、 四川省医学科 技奖经费管理办法(试行) 。加快卫生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组织筛选了 10项“四川 省卫生厅 2006年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 ,并在卫生厅网页上进行公布。举办了 6期 新技术推广培训班,培训卫生技术人员 1100余名。建立了全省市(州) 、县卫生局卫 8 生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工作联系人制度。加强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安 全监督与管理,省人民医院等四家单位获卫生部批准,允许开展常规体外授精-胚胎移 植及其衍生技术服务。成立了“四川省卫生厅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及医用特殊 物品出入境审批专家组” ,配合卫生部监督检查组对四川省开展病原微生物菌(毒)种 保藏工作的 4家医疗机构进行了监督检查。完成了对四川省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的普 查工作。组织对全省 53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214 家医疗机构的一次专项检查,进一 步规范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管理,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 医学教育工作。对广安、达州进行了全科医学培训站的建站评估;组织举办了 2 期四川省全科医学教学管理培训班和师资备课班,内江等 10个市、州的 119名师资参 加了培训。完成自贡、成都两市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共培训学员 280人;制订并印发 了四川省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规范(试行) ,举办了“四川省网上申报国家级继 续医学教育项目暨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人员培训会” ,21 个市州的 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共批准、公布 205项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二级学科覆盖率达 89。组织向全国继 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申报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68项。射洪县金华镇、仪龙县复兴 镇卫生院被确定为卫生部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培训试点单位。为甘孜、阿坝、凉 山、乐山、绵阳等民族地区举办两期卫生技术人员培训班,为民族地区培训卫生技术 骨干 200名;委托泸州医学院、川北医学院对 20名民族地区卫生学科带头人进行了培 训。启动了全省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项目,与省教育厅联合成立了“四川省乡村医 生中专学历教育委员会” ,设立了四川省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制订了 四川省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实施方案 、 四川省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工作实施 细则和教学管理办法。全省共录取学生 8559人,共设置教学点 535个,覆盖 19个 市(州) 、107 个县(区) 、2500 多个乡、5000 余个村。对 18所中等职业卫生学校、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医学招生专业设置进行了清理,其中涉及中专 16个专业;五年制 高职 13个专业。 爱国卫生 修订了四川省卫生城市标准 、 四川省卫生县城标准及考核命名与 监督管理办法 。成都、绵阳、泸州市通过了国家卫生城市复查暗访。对新创建卫生城 市、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