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坳陷滩海地区新近系河道砂体成藏控制因素研究_第1页
济阳坳陷滩海地区新近系河道砂体成藏控制因素研究_第2页
济阳坳陷滩海地区新近系河道砂体成藏控制因素研究_第3页
济阳坳陷滩海地区新近系河道砂体成藏控制因素研究_第4页
济阳坳陷滩海地区新近系河道砂体成藏控制因素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济阳坳陷滩海地区新近系河道砂体 成藏控制因素研究 摘 要:在新近系河道砂体地质 要素宏观发育演化规律、微观地质特征 研究基础上,从不同方面探讨了它们对 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滩海地区自南向 北,河道弯曲率逐渐增加,砂地比逐渐 降低,河道砂体的连通性具有逐渐降低 趋势。河道砂体纵横向分布规律决定了 油气富集区域、富集组段和油藏类型。 中国论文网 /4/view-12968339.htm 关键词:宏观规律 控藏作用 选 择性充注 砂体连通样式 中图分类号:P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9082(2017)06- 0218-01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一、引言 新近系河道砂岩油藏埋藏浅,产 量高,经济效益好,一直是济阳坳陷最 为重要的勘探开发层系。目前胜利油田 的孤岛、孤东、埕岛等亿吨级大油田都 以此层系为主,现在已经累计探明石油 地质储量为 15.7 亿吨,占胜利油田总探 明石油地质储量的 30.4%。进入“十二五” 以来,新近系探井成功率和储量逐渐减 少。针对当前勘探困境,从规律研究入 手分析控藏作用,是一个现实而有意义 的课题,以期为今后的研究和目标部署 提供帮助。 二、基本石油地质特征 滩海地区位于济阳坳陷东部,为 一北西向的潜山披覆构造带,将济阳坳 陷与渤中坳陷分割成两大构造单元。该 潜山披覆构造带受北东向断层切割形成 垦东、孤东、长堤、埕岛 4 个(低)凸 起。这些凸起以广泛缺失或存在较薄的 古近系为特征,凸起两侧为古近纪发育 的洼陷或凹陷,其上共同披覆沉积了拗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陷期发育的新近系。整个拗陷期,济阳 坳陷开始进入冲积平原发育阶段,河流 相发育。馆陶组下段主要为冲积扇、辫 状河流相含砾砂岩、砾状砂岩夹薄层泥 岩,该套砂岩单层厚度大而集中,中间 泥岩隔层薄,分布范围广,砂岩物性好, 按照沉积旋回划分为 5 个砂层组。馆陶 组上段下部具辫状河沉积特征,向上逐 渐过渡为曲流河沉积,划分为 7 个砂层 组。济阳坳陷滩海地区的油气主要来自 于沾化凹陷和黄河口凹陷的的古近系沙 三段,为它源型油藏。 三、宏观地质规律研究及其控藏 作用 1.河流弯曲率演化规律 河流弯曲率是研究河流的一项重 要参数。我们主要采用了舒姆 (Schumm)提出的河型判别经验公式, 将粒径小于 0.074 mm 的粉砂质含量代 入公式 1,求得河道宽深比 F,再将 F 代入经验公式 2,求得河流弯曲率。 公式 1:F=255M-1.08 公式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2:P=3.5F-0.27 式中:F 楹拥揽砩畋龋 M 为 粉砂粘土质含量;P 为河流弯曲率。 通过计算,得到了滩海地区不同 构造单元的河流弯曲率。可以看到埕岛 地区馆上段(1+2)7 砂层组的河流 弯曲率都在 2.2 以上,为全区最大;垦 东地区为 1.61.9,为全区最小;孤东 和长堤地区为 1.92.4。纵向上,6、7 砂层组曲率明显小于上部几个砂层组。 整体看,滩海地区河流弯曲率都大于 1.5,按照 Miall(1996)的标准,应该 都为高曲率的河流。 2.砂地比纵横向演化规律 济阳坳陷滩海地区新近系主要披 覆在潜山构造背景上,不同地区、不同 砂层组可容空间会发生规律性的变化, 从而决定河流相砂体纵横向的变化。整 体看,馆上段的砂地比自南向北逐渐降 低。南部垦东 18 井区馆上段的砂地比 可高达 60%,主要为砂包泥特征;中部 孤东地区砂地比约为 26%,表现为砂泥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互层特征;北部的埕岛地区砂地比约为 22%,为泥包砂特征。纵向上,各个地 区的 3 砂层组普遍为砂岩含量最低的层 段。4 和 5 砂层组砂地比相对比较适中。 3.砂体连通性变化规律 济阳坳陷滩海地区从垦东到埕岛 地区,自南向北演变过程也是河道砂体 连通方式的变化过程。垦东南部地区, 自下而上各个砂层组物源供应充足,河 道频繁摆动、横向迁移迅速,由多期河 道砂体侧向叠加而成,厚度大,延伸范 围广,研究区砂体连通性强,连通方式 以叠置式居多,因而构造油气藏多,岩 性油藏少。北部埕岛地区河道砂体分布 模式可分为孤立式、搭桥式和叠置式 3 类。馆上段 7 和 6 砂层组,沉积物供给 非常充足,特别是 7 砂层组砂体十分发 育,具有砂包泥特点,砂体由多期曲流 河砂体叠置而成,连片发育,砂体叠加 厚度为 40 m 左右。6 砂层组的砂体叠加 厚度为 30 m 左右。馆上段 5 和 4 砂层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组物源供给相对较弱,曲流河的侧向摆 动迁移能力逐渐降低,主要为中小型河 道。砂体发育较差,厚度明显减薄,砂 层厚度为 20 m 左右,砂体呈搭桥状连 接。馆上段 3 和 1+2 砂层组物源供给总 体上更弱,河道砂体多数呈孤立状发育, 基本不连通,为小型曲流河侧积点坝, 1+2 砂层组平均砂层厚度为 10 m 左右。 4.宏观地质规律控藏作用分析 4.1 横向成藏的控制作用。宏观 地质规律在横向上决定了油藏类型和油 气平面分布。在高砂地比地区或层系, 河道砂体基本上全连通,由于砂体-砂 体之间缺乏泥岩隔层,砂体连通性较好, 此时整个砂体相当于一个连通的块状砂 体。因此,油气成藏主要受构造控制, 油气主要富集于砂体的高部位,此时微 小幅度的圈闭即可聚集油气。在低砂地 比地区或层系,基本上以孤立砂体为主, 油气成藏以纯岩性油气藏为主。该类砂 体只要有油源沟通,就具有一定的成藏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可能性。 4.2 纵向成藏的控制作用。宏观 地质规律纵向控藏作用主要体现在不同 区带主力含油组段方面。从目前主力出 油组段统计结果看,4 和 5 砂层组在各 个区带均有发现,为整个滩海地区的主 力含油层系。这是因为 3 砂层组砂地比 最低,泥岩分布较稳定,与 4 和 5 砂组 共同形成了一套局部储盖组合。从纵横 向控藏作用综合分析看,垦东地区研究 工作应是提高构造精细解释精度,落实 微幅构造圈闭,同时加大 4 和 5 砂组岩 性油藏描述力度。孤东和埕岛地区应该 主要围绕 4 和 5 砂组河道砂体开展岩性 精细描述,落实岩性油藏发育规模。 四、结论 济阳滩海地区新近系自南向北砂 地比逐渐降低,不同的砂地比决定了砂 体连通方式,进而控制了其含油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