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经济由盛转衰的原因_第1页
宋朝经济由盛转衰的原因_第2页
宋朝经济由盛转衰的原因_第3页
宋朝经济由盛转衰的原因_第4页
宋朝经济由盛转衰的原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宋朝经济由盛转衰的原因 1 皇帝不给力 /question/212780118.html 2 外敌侵略,谁让你有钱呢 /publicforum/content/develop/1/69765.sht ml 3 政府腐败,没有及时施行政改 /post_2659561_1.html 4 重文轻武,又有钱又好欺负 宋太祖建国时就确立了土地私有产权制度,买卖自由,并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租佃经营成为重要的土地经营形式。租佃契约期满后佃农可以自由决定终止或 续约.人口流动性增强,城市商品经济发展。有学者认为宋代已经出现资本主义 萌芽. 宋代的经济繁荣程度可谓前所未有,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 均有重大发展。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海外贸易发达,和南洋、南亚、西 亚、非洲、欧洲等地区总计 58 个国家通商。南宋初期对南方的大规模全面深 度开发,促成南方地区成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从此完全取代北方地区的经济 文化中心地位。 农业 中国云南元阳的水稻梯田在宋朝,农业逐步走向专业化与商业化。北宋初期大 面积开荒,土地不抑兼并,农田规模扩大,为提高耕种效率,注重兴修水利, 改进农具,改良品种,农业发展迅速。许多新形田地在宋朝出现,例如梯田 (在山区出现)、淤田(利用河水冲刷形成的淤泥所利用的田地)、沙田(海 边的沙淤地)、架田(在湖上做木排,上面铺泥成地)等。这大幅增加了宋朝 的耕地面积。至道二年(996 年),宋廷掌握耕地为三百一十二万五千两百余 顷。到天禧五年(1021 年)增加到五百廿四万七千五百余顷。到宋神宗元丰年 间(1078 年1085 年)达到耕地面积顶点七亿亩,各种新的农具在宋代出现, 例如新式水车龙骨翻车和筒车。代替牛耕的踏犁,用于插秧的鞅马。新工具的 出现也让农作物产量大幅成长。一般农田每年可亩收一石到一石半,江淮、两 浙、福建、川陕、荆湖等地区一年可达到二至三石。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 (1012 年)从占城引进耐旱、早熟的稻种,分给江淮两浙,就是后来南方的早 稻尖米,又叫占城米、黄籼米。两宋时太湖地区稻米产量居全国之首,尤其以 平江府(今苏州)为代表,有“苏湖熟,天下足”(指苏州和湖州)或“苏常熟, 天下足”(指苏州和常州)之称。宋朝的农业走向专业化、商业化的倾向。例如 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农业发展迅速,一些北方农作物粟、麦、黍、豆来到南方。 宋朝农业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南宋中期,棉花盛行种植于川陕、江淮、两 浙、荆湖、闽、广地区,种桑养蚕和麻的地区也在增加。茶叶在北宋时遍及淮 南、荆湖、福建及四川诸路。这些地区每年上缴给政府专卖机构的茶叶达一千 四、五百万斤,不仅供应国内市场,而且远销国外。当时以福建所产最为著名, 其它名茶尚有两浙的日经茶,江西的双井白茶,广西容州的竹茶等。南宋时, 南方的注茶地比北宋更多,吴兴的紫笋、常州的阳羡、绍兴的日注、隆兴的黄 龙等,都被称为“绝品” 。甘蔗种植遍布苏、浙、闽、广、等省,糖已经成广 泛使用的食品,出现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制糖术的专著:王灼著糖霜谱。 手工业 宋朝哥窑米色釉贯耳瓶北宋的主要矿产包括金、银、铜、铁、铅、锡、煤 等。北宋仁宗在位时代金属矿藏达到两百七十余处,较盛唐年间增加一百余处。 仁宗时期,每年得金一万五千多两、银廿一万九千多两、铜五百多万斤、铁七 百廿四万斤,铅九万多斤、锡卅三万斤。 宋朝的丝、麻、毛纺织业都非常发达,而西北地方流行毛织业,四川、山西、 广西、湖北、湖南、河南等地麻织业非常兴盛。到南宋时,广东雷州半岛地区 和广南西路成为棉纺织业的中心。两浙和川蜀地区则为丝织业,朝廷在丝织业 密集的地区设立织锦院,即是官办的丝织作坊,也同时造福了相关的印染业。 1295 年前后,黄道婆把海南岛黎族的纺织技术带到松江府的乌泥泾,并改进了 纺织工具与技术,在推广棉纺织方面的历史功绩是很突出的。 宋朝官窑、民窑遍布全国。时有河北曲阳定窑、河南汝州汝窑、禹县钧窑、开 封官窑、浙江龙泉哥窑弟窑、江西景德镇景德窑、福建建阳建窑等七大名瓷窑, 和分布在各地的许多大小瓷窑,所产宋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如日本、 高丽、东南亚、南亚、中西亚等地参 82。 北宋时期阴刻装饰的枕头北宋时,主要的造纸材料包括丝、竹、藤、麻、麦杆 等。四川、安徽、浙江是主要的造纸产地,蜀地的布头笺、冷金笺、麻纸、竹 纸,安徽的凝霜、澄心纸、粟纸及浙江的藤纸等都闻名于世,甚至还有纸被、 纸衣、纸甲等制品。纸张的大量生产与活字印刷术为印刷业的繁荣提供了基础, 宋朝的印刷业分三大系统,官刻系统的国子监所刻之书被称为监本,而民间书 坊所刻的书被称为坊本,士绅家庭自己刻印的书籍属于私刻系统。东京、临安、 眉山、建阳、广都等都是当时的印刷业中心。当时坊刻书中以浙江口碑最佳, 称浙本,四川次之,称蜀本。福建的刻书以量取胜,称建本的其中尤以建阳麻 沙镇最多,世称麻沙本。社会上流行刻书的风气,以临安国子监所刻的书品质 最顶尖。宋朝的刻书以纸墨精良、版式疏朗、字体圆润、做工考究、传世稀少、 价值连城而闻名于后世。 运输业 宋朝政治经济中心向东向南转移,东南地区河道发达,水网密布,是天然的交 通网络。宋朝又注重疏浚河道,建造桥梁,创造了良好的交通条件。南宋时期, 海上交通的发展也格外兴旺。 宋代造船技术水平处于当时世界比较先进的行列。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 年), 明州造出两艘万料(约 600 吨)神舟。1974 年福建泉州出土一艘宋代古船, 有 13 个隔水仓,在船出海航行过程之中一两个隔水仓漏水,船也不会有多大 危险。宋代的主要造船厂分布在江西、浙江、湖南、陕西等地区。虔州、吉州、 温州、明州都是重要的造船基地。宋太宗至道年间(995 年997 年),全国年船 量均超过三千三百余艘。到了南宋,由于南方多水加上海上贸易日益发达,造 船业发展更快。临安府(今杭州)、建康府(江宁府,今南京)、平江府(苏 州)、扬州、湖州、泉州、广州、潭州、衡州等成为新的造船中心。广州制造 的大型海舶木兰舟可“浮南海而南,舟如巨室,帆若垂天之云,舵长数仗,一舟 数百人,中积一年粮”。南宋初年还出现了车船、飞虎战船等新式战舰。 金融商业 宋代商业繁盛,通行的货币有铜钱、白银。宋太宗至道年间(995997 年), 每年铸币 83 万贯。到神宗熙宁六年,已达 506 万贯。由于商品入口,宋代大 量铜钱、白银外流,造成硬通货短缺。真宗时期,成都十六家富户主持印造一 种纸币,代替铁钱在四川使用,是为交子参 85。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雏形 (按照纸币的经济学定义,只有国家发行的才算真正纸币)。仁宗后改归官办, 并定期限额发行,这是世界范围内纸币发行的开端。徽宗时期,改交子名为钱 引,并扩大流通领域。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 年)改为官办“会子”,会子主 要有东南会子(也叫行在会子),湖北会子和两淮会子。但是为防止铜钱北流, 宋朝政府规定在与金交界处仍然只能使用铁钱。与交子不同,会子是以铜钱为 本位的,面值有一贯(一千文)、两贯和三贯三种,后增印两百文、三百文与 五百文小面额钞票。乾道五年(1169 年)定为三年一界,每界发行一千万贯, 以旧换新。熙宁十年(1077 年)岁入 7070 万贯,农业的两税为 2162 万贯, 占 30% ;工商税为 4911 万贯,占 70%。工商税收入构成朝廷财政收入的主 体。 会子危机 会子第一界会子的发行额仅三百万贯。到乾道四年(1168 年)仅七年的时间, 发行额增加到七百万贯。之后固定在一千万贯。尽管会子的加印与隆兴北伐有 关,但是由于作为本位的金属货币没有相应追加,币值增长指数已经达到 300%以 上。到理宗淳佑六年,会子发行额增加六十五倍。会子虽与铜钱可自由兑换, 但由于会子不断贬值,两者汇率也急遽走低。 宁宗宣布十一、十二、十三界会子同时流通后,会子之多犹如决堤之水,物价 飞涨犹如脱缰野马,出现了会子挤兑铜钱的现象。嘉定二年(1209 年),会子 换界。政府规定新旧会子以一比二的比例兑换,同时严禁不按比例兑换会子, 否则抄家,并鼓励打小报告互相揭发。这无异于宣布会子已经信用破产。但是 这依然没能阻止拒收会子的风潮,会子也进一步贬值。严重的通货膨胀导致社 会无论中下层都损失惨重。迫不得已,政府发还抄没的家产,并筹措一千四百 万贯来回收旧会子参 85。嘉定五年后危机才渐渐平息。从此之后,会子换界 已无法正常进行。政府一旦发生财政危机,就会以滥印钞票饮鸠止渴。理宗亲 政后,由于十六及十七界会子数量巨大,险些再度造成通货膨胀。端平入洛之 后,会子与铜钱的汇率从端平初年暴跌廿五个百分点。十八界会子发行量更加 大,米价涨到每斗三贯四百文,是孝宗年间(1162 年1189 年)的十一倍。 淳佑七年,理宗颁诏,十七、十八界会子永远使用,希望借此来抑制物价上涨。 但是两百文的十八界会子却连一双草鞋都买不到,会子已与废纸无异。景定五 年(1264 年),贾似道规定十七界会子须在一月之内全部换成十八界会子,并 将会子改为“金银见钱关子”,宣布关子与会子的兑换比例为一比三,但通货膨 胀更恶性发作。 海外贸易 图中描绘一艘宋朝的戎克船由于西夏阻隔了西北的丝绸之路,加上经济中心的 南移,从宋朝开始,东南沿海的港口成为新的贸易中心。唐代时全国仅唐高宗 龙朔元年(661 年)广州一地设有市舶司,负责外贸事务。宋代先后在广州、 临安府(杭州)、庆元府(明州,今宁波)、泉州、密州板桥镇(今胶州营海 镇)、嘉兴府(秀州)华亭县(今松江)、镇江府、平江府(苏州)、温州、 江阴军(今江阴)、嘉兴府(秀州)澉浦镇(今海盐)和嘉兴府(秀州)上海 镇(今上海市区)等地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参 89。其中以广州、泉 州和明州最大。泉州在南宋后期更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 点。宋代海外贸易分官府经营和私商经营两种方式,其中民营外贸又占大宗。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 年),北宋朝廷制定了一部广州市舶条法,是中国 历史上第一部贸易法。而各个外贸港口还在城市里设立“蕃市”,专卖外国商品; “蕃坊”供外国人居住; “蕃学” 供外商子女接受教育,朝廷还专门制定了蕃商犯罪 决罚条。现在广州和泉州城内仍然有许多藩客墓,成为当时海外贸易繁荣的佐 证。 与宋王朝通商的国家有:占城、真腊、三佛齐、吉兰丹、渤泥、巴林冯、兰无 里、底切、三屿、大食、大秦、波斯、白达、麻嘉、伊禄、故临、细兰、登流 眉、中里、斯伽里野、木兰皮等欧亚地区五十八个国家。宋朝出口货物包括丝 绸、瓷器、糖、纺织品、茶叶、五金。进口货物包括象牙、珊瑚、玛瑙、珍珠、 乳香、没药、安息香、胡椒、琉璃、玳瑁等几百种商品。宋朝从大量进口货物 通过市舶司获得的税收,从宋仁宗皇佑年间(1049 年1054 年)的 53 万贯, 治平年间(1064 年1067 年)63 万贯, 到了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 年 1162 年)已达 200 万贯,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六,对宋代的繁荣起重 要作用。南宋时代,宋朝在与金和大理的交界处设立榷场来互通有无。宋朝出 口药材、茶叶、棉花、犀角、象牙等,进口北珠、人参、毛皮、马匹等货物。 民间也有大量的走私贸易。由于宋朝铜钱信用佳,被大量走私到东南亚和西亚, 而当时的辽国、金国、西夏、越南、朝鲜和日本更停用自己的通货,改用宋钱。 宋朝商品经济繁荣 超过前代 农产品商品化提高 且封建社会仍处于上升期 所 以宋比唐富有 中国经济重心在南宋完成南移 宋战败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统治者认为饥年有乱民而无叛兵 所以大量招兵 造成冗兵 过分分权行政机构复杂加上军饷和每年的岁币 财政支出庞大 冗官冗 费严重 土地不抑兼并 阶级矛盾尖锐 统治者实行守内虚外政策 长期积贫积弱 军事力量无法与少数民族政权抗衡 但从社会制度 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来说 强 于少数民族政权 并且推动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 说它穷是因为它国库空虚 说它富有是商品经济发达 侧重点不一样 战败也不只是某些历史人物导致的 近古代中国的衰落从宋朝国策说起 宋朝的国策归纳起来是以下几条:强干弱枝、守内虚外、重文轻武、农商并重。 导致的后果是:造成了干强枝弱、内重外轻、文盛武衰的局面,但同时人民生 活富足,朝廷财税收入极高。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应该有不少人知道,这是为了革除唐朝以来的兵制 弊端(造成毁灭盛唐的安史之乱的原因之一,即为边防将领握有较大的兵权, 尾大不掉),宋太祖加强了皇帝对作战军队的控制。同时,宋太祖实行更戍法, 规定边防部队定期更换驻地,将领轮流到各地指挥,造成了“兵不知将,将不识 兵”的局面(防止将领与士兵相处日久,抱成团造反),但这一举措矫枉过正, 导致了宋朝军队战斗力的削弱。 同时,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构建了叠床架屋的官制,设置了大量的官 (包括不少的闲官),也规定地方官定期轮换。这些举措也是矫枉过正了,导 致宋朝政府行政效率的降低,也给后来的王安石变法增加了阻力。 强干弱枝的国策在宋太祖时基本确定,而守内虚外的国策在宋太宗时确定。 所谓守内虚外,主要指宋朝的正规军,接近半数集中驻防在京师附近,其余 驻防边境的做法,这与宋太祖抑制武将兵权,防止地方分权的立国思想是一致 的。还好,当时宋朝的最强大的敌人就是辽国,而宋辽两国于 1004 年冬订立 了盟约,从此保持了将近 120 年的和平局面,而只是防备西夏用不了太多兵力。 另外,在宋朝的河北地区(那里是广阔的平原,利于骑兵作战),宋朝政府为 了确保万无一失,广泛的种植树木(并且种得不规则,列不成列、行不成行), 同时大面积的修建鱼塘,开挖水渠、湖泊,努力制造不适合骑兵作战的地形。 这种种工作使得宋朝在边疆的驻军不是很多,使它有条件实行守内虚外的政策。 守内虚外的做法使得大量军队置于天子脚下,利于皇帝对军权的直接控制 (同时很好的防范驻边将领造反,防止类似安史之乱的事情发生),但也大大 削弱了宋朝的防御力,无形中给边防增加了很大的压力。 宋太祖、太宗时,还是为了防止武将造反,采取了文人治军的国策。皇帝派 兵打仗,从隋唐开始已经不使用兵符,到宋朝时,一张圣旨就可以调动军队。 宋朝皇帝为了集权,通常委任文官担任各地驻军的最高军事长官。此时“将在外, 君命有所不受”的情况不复存在,遇到大一点的事,军队的长官都不敢自作主张, 通通派出五百里加急的快马,将情况告知皇帝,请皇帝会同朝臣商议后定夺。 不止军事如此,地方行政也是“文人知州事”,与“文人知军事”一起,起到了扩大 文官数量的效果。如此一来,宋朝时的科举中举人数大大多于唐朝,是唐朝的 十几倍,甚至几十倍。与此同时,宋朝极力贬低武人地位,比如:有一段很长 的时期它规定士兵的脸上必须刺字。宋朝的“文人治军、重文轻武”的国策,造 成了文盛武衰的局面,也直接导致了社会风气的大扭转,汉民族的尚武精神再 一次衰退(上一次衰退在晋朝之时),这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农商并重这个国策没有太多东西可说,也是从宋太祖时开始施行的。 当时,宋太祖深知辽国强大,还不想过多的与之正面交锋,便提出用每十万 贯钱买一个契丹人头的方法,激励国民。为了有足够的钱悬赏,宋政府大力开 辟财源,一反千年来封建王朝的重农抑商的做法,实行农商并重的国策,大力 发展对外贸易,加上宋朝时航海技术的大发展,使得宋朝的关税收入较前边的 朝代多出许多。 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 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称执政,与宰相合 称“宰执 ”。宋朝的相权大幅萎缩,仅负责行政职能。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合称二 府,掌文武大权。又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主管财政大权,号称计省。这 样三司、宰执、枢密使三权互相制衡,因此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宋朝还 在御史台之外增设谏院和置谏官,这些都是监察机构,负责弹劾等事宜。 宋太祖建国初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