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民营经济发展报告_第1页
宜昌市民营经济发展报告_第2页
宜昌市民营经济发展报告_第3页
宜昌市民营经济发展报告_第4页
宜昌市民营经济发展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宜昌市 2010 年度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宜昌市工商联 2010 年,宜昌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奋发有为的精 神,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强力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 民营经济发展取得可喜成绩,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发展新跨 越作出积极贡献。 一、民营经济发展概况 2010 年,宜昌市民营企业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均保持较高的 增长水平,实现了速度、效益、后劲同步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 企业累计达到 1252 家,民营企业达到 15000 多家。全市民营企业 从业人员 597366 人,资产总额达到 1447.85 亿元。全市规模以上 民营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 421.3 亿元,同比增长 46%,占全 部规模企业的 56%。中小工业企业税收收入占全市税收收入的 30.66%。全市工业总产值过 50 亿元民营企业有 2 家:稻花香集团、 枝江酒业;过 30 亿元的 3 家:东圣化工、长江高科电缆、三宁化工。 东阳光生物制药、长江铝业、华强化工等一批龙头民营企业产值 均超过 20 亿。稻花香集团跻身 2010 年度鄂企 100 强第 37 位,中 国民营企业 500 强第 299 位。枝江酒业集团跻身 2010 年度鄂企 100 强第 43 位,中国民营企业 500 强第 410 位。 全市涌现出一批经济效益好、发展速度快、增长后劲足的民 营企业,成为宜昌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宜都东阳光实业发展有限 公司、湖北采花茶叶有限公司、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北 2 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新水泥(宜昌)有限公司等 5 家民营企 业荣获宜昌市“十一五 ”工业最佳经济效益企 业。湖北稻花香集团、 湖北枝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北东圣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宜昌 萧氏茶叶集团有限公司、劲森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机科技 有限责任公司、宜昌红旗电缆有限公司等 10 家民营企业获最佳 成长型企业荣誉称号。 二、民营经济发展主要特点 1、民营企业市场占有率、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2010 年, 我市民营企业在依托政府引导,加快结构调整的同时,苦练“内功” ,从而进一步壮大了市场竞争力。一批民营企业的产品市场占有 率、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东阳光、稻花香、枝江酒业等一批 重点企业产品产量保持行业领先。劲森电子等一批科技型民营企 业快速成长,成为产业发展生力军;人福药业麻醉药品、三峡药业 硫酸新霉素在全国和亚洲市场的高占有率,为宜昌民营企业奔向 世界打开了“ 一扇窗 ”。 2、民营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2011 年 1-5 月,我市民营企 业出口增长 26.4%,枝江奥美、东阳光生物制药出口超过 1000 万 美元。我市民营企业在境外开办生产型企业,投资方式发生重大 变化。金宝乐器经过反复认证和考察,选择在德国设立钢琴生产 厂,扩大欧洲的市场占有份额。宜昌益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美国 上市启动仪式在当阳举行,成为我市首家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市 场上市的企业。 3 3、民营科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宜昌市采取“企业规划、政策 引导、项目倾斜、专家帮扶、资金跟进、平台支撑”等形式,对骨干 民营科技企业实行系列扶持支撑,帮助企业做大做强。2010 年, 全市已建成 4 个国家级、68 个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 实验室,自主创新能力在全省市州名列第一。全市重点技术创新 项目 70%以上由民营企业完成,人福药业、长机科技、劲森电子等 一批科技型民营企业快速成长,成为我市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 业发展的生力军。依托宜昌人福药业有限公司组建的“麻醉药品湖 北省工程实验室”正式通过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的认定。长机科技 等 160 多家企业与高校达成共建产学研基地协议,开展合作课题 300 多项,诞生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宜 昌劲森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依托技术创新、拉长产业链条,冲 破国际行业寡头重重封锁,将 CCFL 技术延伸至照明领域,成为 国内集背光源和照明技术于一身的行业老大。萧氏茶叶集团有限 公司承担的“ 原茶饮 料生产技术研究与开发” 项目获得国家星火计 划立项支持;宜昌人福药业有限公司承担的“枸橼酸舒芬太尼及注 射液产业化” 、宜昌 长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的“ 数控插齿机产 业化” 项目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 4、民营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围绕全市重点培育的六大 特色产业,培育了一批在行业或区域发展起带动作用的优强民营 龙头企业。如稻花香集团、枝江酒业集团、湖北采花茶叶、湖北土 老憨生态农业、萧氏茶叶集团、一致魔芋等,带动了农业产业化发 展。稻花香集团、宜昌三峡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萧氏茶叶被命名为 4 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围绕白酒、茶叶、柑橘、棉花等优势资 源或品牌带动,形成了一批优势农产品集群。我市规模以上农产 品加工龙头民营企业达 300 家,规模以上食品加工制造企业达到 271 家,实现销售收入 233 亿元,同比增长 43%,使宜昌成为国内 最大柑桔加工基地之一,省内最大的白酒生产及乳类加工基地。 5、民营企业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力度加大。一是民营企业积极 参与以“帮助千人创业 、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示范企业、民企联村” 为主要内容的“双创 一联” 活动。2010 年, 2044 家民营企业参加民 营企业用工招聘周活动,共提供岗位信息 21492 个,签订就业意 向约 8892 个,其中高校毕业生 3071 人,进城农民工 2624 人,失 业人员 3197 人。 开展“ 民营企业帮助千人创业” 活动。2010 年,枝 江酒业、三宁化工、稻花香集团等 100 多家民营企业参与帮扶创 业活动,共组织实施劳动力就业培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创业培 训达万余人次,创办创业项目 47 个。截止到 2010 年底,全市合计 民企联村企业达到 508 家,实施帮扶项目 518 个,全市非公有制 经济人士为扶贫、助学、助残、新农村建设等社会公益事业投入资 金累计 15000 多万元。二是积极参与 “宜昌千家民企情系三老 感恩行动” 活动。2010 年,全市 1000 多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投身 感恩行动,结对帮扶 1231 名“ 三老” 人 员及其家庭,帮扶款物 1000 多万元,其中,资金 867.26 万元,实物折款 162.1 万元。帮扶项目 119 个,投入资金 6100 多万元,提供就业岗位 3088 个,培训技能 人员 5347 人。 三、宜昌市促进民营经济跨越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 5 1、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增强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全面落 实省市关于促进市场主体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促进市场主体持 续、协调发展。开展以促进市场主体做多、做大、做强为目标的“市 场主体倍量行动”,按照 “畅通准入,做大 总量,优化服务,提高质 量,助弱扶强,增强能量” 的原则,促进市场主体“ 多生”、 “快长” 。非 公有制经济类市场主体比公有制市场主体增量大,三次产业中的 各类市场主体全面增量发展。二是继续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 加大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健全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 系,建立以宜昌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核心,以各类社会服务机 构为主体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网络,分类推进八大服务平台的 建设,进一步加大融资信用担保、人才培训、信息咨询等服务体系 建设的工作力度,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服务。大 力营造“创业 有功、 创业光荣” 的社会氛 围。以全民创业为主题,以 创业辅导基地为载体,扶持创业者,催生小企业。三是增强服务意 识,转变服务观念。建立市、县两级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联系企 业制度,加强服务,确保实效。对重点服务企业反映的资金、土地、 优惠政策、发展环境、市场等几大类困难和问题,认真进行梳理分 析和归纳汇总,及时提交相关部门协调解决,及时协调处理民营 企业在负责过程中遇到的紧急、重大问题。 2、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一是举办不 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银企对接会,搭建银企合作平台。为全面提升 银行对优质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优化银行信贷结构, 支持优质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在三峡建行成立宜昌市中小企业金 6 融服务俱乐部。促成金融机构为 1000 多家民营企业授信 118 亿 元,发放贷款 90 亿元。二是积极推动市、县两级信用担保体系建 设。为突出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瓶颈问题,出台了宜昌市政府 关于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财政部门加 大担保机构建设,先后注入资金 7.54 亿元,财政全资 8 家、财政 参股 3 家,调动全社会办担保机构的积极性。截止 2010 年底,全 市融资性担保机构发展到 23 家,各机构累计为 2698 家中小企业 提供银行资金担保 70.15 亿元。三是为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和县 域经济发展资金短缺问题,积极向上争取省级预算间歇调度资金, 重点支持奥美药业、东阳光等 134 家能源及县域经济骨干企业的 资金困难。四是加大对民营企业信贷服务力度,努力扩大对民营 企业的信贷投放。2010 年,宜昌市金融机构向全市各类企业累计 发放贷款 531.36 亿元,对民营企业累计发放贷款 317.10 亿元,占 比达 59.7%。建立民营企业互保联保平台,200 多家企业获得担保 贷款 15 亿元。 3、重视规模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一是实施倍增工 程,做大做强重点民营企业。通过技术工艺改造等方式支持长机 铝业发展,由投产时销售收入 3 亿元,到 2010 年增长到 20.5 亿元。 通过重大科技专项、国债项目等资金支持劲森电子突破性发展, 由初期销售收入 2400 万元,到 2010 年增长 9.6 亿元;通过招商优 惠政策支持新洋丰做大做强,由初期销售收入 2.8 亿元,到 2010 年增长到 16.3 亿元;通过国债等项目资金支持力帝机床异地搬迁 发展,由搬迁前的销售收入 2000 多万元,到 2010 年增长到 1 亿 7 多,形成一批规模倍增企业。二是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支持小 企业进入规模企业。市财政部门选择科技含量高、有市场前景、有 发展后劲的企业实施重点扶持,支持他们发展进入全市规模内企 业,如财政重点支持的九天环保、华润科技等企业。筹措资金奖 励 2010 年度全市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先进单位,极大地提高各县 市区服务中小企业、支持中小企业成长小进规的积极性。三是培 育支柱和特色产业,着力创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推动民 营企业集约、集聚、集群发展。宜昌市磷化工产业集群、宜昌市医 药产业集群、宜昌市夷陵区稻花香酒业产业集群、枝江市枝江酒 业产业集群、枝江市奥美医用纺织产业集群、当阳市建筑陶瓷产 业集群等六家产业集群先后被湖北省评定为重点产业集群,新的 产业格局已然呈现。 4、注重自主创新,支持民营企业科研开发。一是政府引导和 政策扶持,多方筹措资金,积极支持产业集群龙头企业、骨干企业 和技术创新型、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深加工等民营企业技术改造, 提高产品规模与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在全省率先设立科技型 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专项用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每年安排技 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科技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中小高新技术企业 贷款贴息资金等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创新项目。我市金三峡印 务、长机科技、燕狮科技、力帝机床等 10 家创新型企业获得创新 型建设试点企业补助共计 530 万元。积极向上争取中央、省级专 款,重点支持三峡库区中小企业发展、县域经济发展特色产业。落 实高新技术产业化贷款贴息 300 万元,支持恒安药业等 17 家企 8 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拉动项目总投入 1.1 亿元。选择湖北红 旗等 50 家民营工业企业,实行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和贴费扶持,撬 动银行融资 1 亿元。通过各项财政政策,引导企业每年科技经费 投入 4 至 5 亿元,形成了以长机、燕狮等企业为代表的一批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产业。二是大力推进产学研 结合,推进民营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狠抓科技进步,培植民营企业 发展后劲。共组织 100 多家民营企业参加中国-湖北产学研合作项 目洽谈会, 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共建技术联盟,长机科技等 160 多家企业与高校等达成共建产学研基地协议。 四、宜昌市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民营经济规模持续增长,效率明显提升,发展 后劲不断增强,呈现出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但与中央关于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相比,与民营经济发展较好的沿海地区 相比,仍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1、规模较大但结构不优。目前,民营经济已占据全市经济总 量的“ 半壁江山 ”,在 县市区一级,民营经济 甚至占到当地经济总 量的 70%以上,但总体上我市民营经济结构尚待优化。从产业结 构来看,我市中小企业在第一、二、三产业中均有了较大发展,但 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发展依然不够、层次不高。三次产 业市场主体数量比为 4.12:12.07:83.81。从工业经济结构来看,民 营工业企业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加工制造和资源开发性产业,重化 工业比重大;一般性制造产业较多,高端装备制造、高科技产业及 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低,产品层次、附加值不高。 9 从工业企业结构看,企业互补性、配套性不强,同质同类企业多, 产业链条短,终端产品少,产业关联度低,发展后劲不强。 2、自主创新能力不够。我市民营企业在自主创新过程中虽然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中小民营科技企业在自主创新中发挥 了生力军作用,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市的中小企业从事传统产业 多,从事深加工、高科技、高附加值以及外向型的企业少,因而竞 争力和创新能力相对薄弱。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多数民营企业尚 处于资本积累或发展的初级阶段,注重短期利益,对自主知识产 权重视不够。二是创新能力不强。自主创新型企业数量较少,整体 基础较为薄弱。创新人才不足,据对全市 300 家规模以上民营工 业企业调查,76% 的民营企业主反映缺乏研发人才;63%的企业主 反映人才流失严重,留住人才难;79%的企业没有专门的研发机构 和研发人才,研发经费投入不足,民营高科技企业科研投入占产 品销售收入的比例也不足 2%。大部分民营企业仍然采用模仿跟 进方式,进行自主创新的部分企业尚处在消化吸收再创新阶段, 走上规模化持续发展之路和依靠自主创新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的民 营企业为数不多。三是创新成果少。专利技术少,我市拥有专利的 企业比例不到 3%,大多数民营企业无专利尤其是发明专利。民营 企业商品品牌意识普遍薄弱,8.75 个企业才拥有一件商标。 3、融资难问题仍然普遍存在。融资渠道窄,难以筹集企业发 展资金问题,贷款难已成为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在县 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民营经济占据着主导地位,而民营经济大部 分为中小企业,它们的发展极大影响着县域经济发展的进程。一 10 是国有商业银行实施向大城市、大企业集中的战略,对民营企业、 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少,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及 农村信用 合作联社对民营企业的贷款虽然较积极,但由于资金实力有限, 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也很有限。二是民营企业数量众、地域分 散、规模相对较小,每笔贷款金额相对也小,而且资金需求分散、 周期短、随机性强,融资成本高,风险大。三是民营企业信誉、财 务、业务状况等信息离散度高、透明度低且变化大,缺乏规范,信 息不对称,影响民营企业获取贷款。四是我国银行体制目前缺乏 风险补偿机制,金融机构也不能通过收取审查费和贷款承诺费等 方式增加对中小企业信贷的利息和费用收入,政府关于利率和收 费的管制,限制了银行向中小企业(主要是民营企业)提供贷款的 积极性。 4、招用工难制约民营企业发展。一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 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中小型民营企业,由于用工环境较 差,工作、食宿条件简陋,工作时间长,不能及时兑现招工时的承 诺,加之劳动合同签约率不高等。今年春节后,我市的电子、服装、 餐饮等行业用工严重短缺,造成企业有订单而不敢接。二是规模 以上民营工业企业普遍紧缺技术工人和中、高层管理人员及科技 人员。许多民营企业在转轨和技术改造过程中,对项目研发、市场 营销、企业管理等各方面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但民营企业片面 强调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而不愿为员工的 成长支付必要的费用,缺乏必要的培训体系,人才引进困难,引进 来后又留不住。 11 五、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结构调整,引领转型。一是完善产业发展规划,优化产业 结构。着眼于产业升级,围绕促进化工产业调结构、增效益,依托 三宁化工、东圣化工等民营企业,按照精细化、高附加值、能循环 利用的要求,大力发展精细化工等资源深加工项目,进一步拉长 产业链。抢抓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机遇,把发展战略性 新兴产业作为我市民营经济转型发展的重点,积极规划好生物、 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二是推动民营企业向集聚化、集群体发 展,增强市场竞争力,搭建工业园区载体,推动民营企业良性发展。 大力支持夷陵区移民创业园、伍家民营科技创业园、宜昌开发区 高新技术创业孵化园、宜都创业园、秭归创业园等一批创业示范 基地建设。加快生物产业园区建设,积极引进一批项目入驻园区。 三是抓好重点成长型民营企业的培育,引导民营企业走“专、精、 特、新、配” 的发展路子。支持东阳光制药、人福药业等民营企业上 一批优势项目,加快发展。依托劲森照明、匡通电子等企业,规划 建设节能环保科技产业园,积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四是突破性 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推进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建设,大力发展 第三方物流,推动物流专业化、社会化。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科技 服务、会议展览等生产性服务业。 2、搭建创新平台,推动技术创新。一是搭建资源共享平台、 研发创新平台。鼓励民营企业组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 科研工作站,引导民营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协作共建研发机构 和产学研结合基地,加强产学研联合和资源整合。加大新产品开 12 发和应用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发展后劲。二是加强创业 服务中心、创业园及孵化器建设,在有条件的园区或民营企业建 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推广运用自主创新成果并加快实现产业化。 三是培育和引进科技创新中介服务机构,积极开展技术交流、技 术咨询、技术评估、技术代理、技术外包、技术培训等服务活动, 扶持民营企业打造产品品牌。四是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建立 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重点支持处于成长阶段、技术含量高、创新能 力强、发展潜力大的科技型民营企业。对获得国家、省、市立项支 持的研发项目给予专项配套资助和贷款贴息。 3、拓宽融资渠道,克服发展瓶颈。一是创新金融产品。引导 和鼓励商业银行制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信贷规划,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