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晚清到民国读书笔记.docx_第1页
从晚清到民国读书笔记.docx_第2页
从晚清到民国读书笔记.docx_第3页
从晚清到民国读书笔记.docx_第4页
从晚清到民国读书笔记.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晚清到民国读书笔记 导语:唐德刚先生所著从晚清到民国即是如此。 读书时看来战战兢兢,当真如横空出世,惊为天人;近来再 读,已多了几分淡定,虽不及“看山仍是山,观水仍是水” 的最高境界,亦有了些自己的思考与理解。以下是品才网 小编整理的从晚清到民国个人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参考! 从晚清到民国读书笔记 长江三峡的曲折动荡,是中国 人的骄傲,也是中国自然史上的潮信地带。鸦片战争,揭 开了中国二千年一遇的“社会文化大转型”的序幕。在史 学大家唐德刚的慧眼中, “人文史观”一如“自然史观” , 1840 年的一场战役不仅掀起了中国社会政治形态的大变革, 也使历史潮流中的长河,尤需历时百年的诡谲动荡,方能 进入壮阔的太平洋。唐德刚交融三峡史观与人文探索于本 书,成就一部客观而深入的中国近代史书。 书评正本清源,犹未为晚 历史犹如由远及近传来的风声,虚实未定,真假难辨。 她既不像所谓“历史是成王败寇的漂白与抹黑”的非黑即 白,也不是心有不甘者“如果当时、假设那会儿”的推倒 重来,更非掺杂了民粹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论的刻意打扮。 但凡有识之士读史写史,字里行间或隐或明透露着家国情 怀、道义担当的春秋笔法。而这,无关政治立场、意识形 态,抑或社会制度等等。纵然笔者言辞犀利,笔锋狠辣, 甚至夹枪带棒,连讽带刺。 唐德刚先生所著从晚清到民国即是如此。读书时 看来战战兢兢,当真如横空出世,惊为天人;近来再读,已 多了几分淡定,虽不及“看山仍是山,观水仍是水”的最 高境界,亦有了些自己的思考与理解。 一、彼年是非,谁人曾与评说 看过此书者都会认为唐先生最深刻一个观点是,将泱 泱五千年中华历史沿革提炼出不同于教科书中“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资本主义(有异化资本主义制度雏形,但未形成 真正的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阶段的“历史的三峡” 论。 事实上,这位胡适先生的高足以其惯有的口述史风格 在其嬉笑怒骂间可以说惊人地预见了当今社会对未来政治 经济的趋势,即自 1840 年鸦片战争以来要经过 200 年才能 真正完成民治社会的转型。只不过,按照唐先生的说法, 中国要走出风光无限好却险滩暗礁遍布的三峡关口和我们 提出到建国一百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目标,走的却是事关姓资姓社的道路问题。但终究殊途 同归,异曲同工,纵然史学观不一、方法论迥异,对于历 史的深切关怀,尤其是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经磨难却砥 砺前行的奋斗自强历程的不变情怀,却是作者和本书弥足 珍贵的可道之处。 二、此间功罪,时间自有公论 传统几十年来的历史记忆中,近代历史人物似乎都是 正邪分明、善恶清晰的脸谱式人物:洪秀全是虽有农民阶 级局限性却掩盖不了反封建反侵略且勇于探索资本主义的 划时代大人物;曾国藩是双手沾满劳动人民鲜血且极力维系 腐朽统治的刽子手;李鸿章是对内镇压农民起义对外丧权辱 国割地赔款的封建旧王朝的代理人和执行者;袁世凯是见风 使陀窃国谋权的大奸之人,等等。 当然按照唐先生的说法,诸如洪杨之流是“四不像” 的农民割据等说法未免有些矫枉过正了。但通读全篇下来, 从中汲取的养分远远高过废料。此语并非单论书中对历史 事件和风云人物别于传统的臧否不一,更有着从中引发的 思考和延伸:例如,洪杨太平军固然在客观上有着顺应时 代潮流的应时之举,但更多的却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野 心与杀伐。个人以为,更重要的是太平军在起事当中对旧 道德旧秩序的推倒重来和对教育科举制度的全盘否定,几 乎完全断绝了试图以此获取上升通道的传统读书人为之奋 斗一生的梦想。于是激发了以曾国藩为首的汉族士大夫阶 层维护王道、捍卫传统的横空出世。由此,围绕曾国藩这 位饱受争议人物的历史评定也由此众说纷纭。刨除造反有 理年代因政治附着形势需要而对其刻意丑化的不正常现象 和历史人物所处特定历史时期的客观局限性,可以说,以 曾国藩为代表的具有封建士大夫阶层和传统知识分子群体 双重属性的这一群体在中华传统精神和现实伦理遭遇严重 困境的时代,戡乱剿匪既是对内忧外患的家国维护,亦是 对传统精神的维护。问题在于,当时被长炮短枪轰开封闭 之门的旧中国,在滚滚而下的世界市场潮流中,过多强调 以中华传统精神对抗资本主义的维护,亦难掩“虽千万人, 吾往矣”的悲情与无奈。 作为曾国藩一手提携的门生,被后人称为“宰相合肥 天下瘦,司农常熟举国荒”的李鸿章在剿灭太平军之后, 更背负着签订天津条约 、 中法新约 、 马关条约 、 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卖国汉奸骂名,遑论 “杨三已死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奸”的李二先生是否能 以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的一己之力让行将就木的 大清王朝起死回生,单是其以当世罕有的全球化视野开创 了以江南制造局、轮船招商局和日后影响甚远的北洋水师 (北洋系)为代表的洋务运动,开启了大清朝回光返照的 “同光中兴”时代,就堪称晚清第一人。但类似其师曾国 藩的悲剧在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的出现虽然 结束了王朝内部濒临崩溃的震荡,带来了国家短暂的平衡, 时代的洪流选择了他这样的才华、视野、个性来维系这种 短暂的平衡,但面对一个由外而内自下而上要求君主立宪 甚至民主革命的国度和民族,不可能一直满足于这样保守 的革命与动荡的平衡相交织着的局面。于是,历史选择了 求新求变甚至全新骤变的袁世凯、孙中山等人的粉墨登场。 三、或对或错,是否自圆其说 这里不得不说的是,唐先生对孙中山“真能摆脱帝王 官僚传统而笃信民权的民主政治家”的评价实在是有违客 观史实。若真如此,辛亥革命后要求国民党员摁手印效忠 领袖之举作何解释?又如日后国民党批评北洋政府丧权辱国, 可自身为寻求国际援助做出的退让(姑且称之为忍让)有过 之而无不及,进而武力颠覆中央政权(北伐推翻北京的北洋 系),开启党国模式是否真是笃信民权(暂且不论此民权是 否为贿选出来的民权)? 必须承认的是,晚清以来的近代中国,没有武力的支 撑绝难实现纵横捭阖的救亡图存梦,当然,没有三民主义 (至少是口头上的民主)这样的政治视野和历史高度,也不 可能在内忧外患、四分五裂的时局中问鼎中原。纵观我们 所熟知的历史对袁世凯的评定,笼罩着太多诸如“21 条卖 国” 、 “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印象派定格瞬间。而终 其政治军事生涯一生,袁氏应该是一个徘徊于晚清近代与 民国现代的领导者,一个被“民主共和” 、 “君主立宪”乱 花渐欲迷人眼的过渡人,一个拔擢于弱肉强食丛林法则却 又梦想成圣的政治领袖,亦未尝不是一个品尝过权力巅峰 又亲手断送江山的无奈老人。 晚清七十年,感领过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王朝的流风 余响,目睹过日本明治维新的富国强兵之法,承接着即将 到来俄国苏维埃十月革命的热血洗礼。荡气回肠的岁月, 凝结着先贤们探索救国图存悱恻的背影,映照着群雄们风 云激荡的身姿。但无论是谁,真正迷恋的还是剪灭异己、 成王败寇的政治哲学;真正擅长的,还是依靠战争解决争端, 胜负裁断是非;真正实行的,还是专制、独裁、唯我独尊。 于是历史将他们推到舞台正中,又注定了壮志未酬的无奈 结局。 正本清源,犹未为晚。但愿唐先生穷尽一生之力的苦 心孤诣,能够让今后对近代史的是非曲直述说不再产生人 为的代际断裂。 从晚清到民国读书笔记 从晚清到民国记述由鸦片 战争开始至民国建立的风风雨雨。唐德刚在对这段历史的 解读上,常常表现出桀骜的一面。 作者唐德刚,1920 年生于安徽合肥,1948 年赴美国哥 伦比亚大学留学,获史学硕士及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 1998 年,唐德刚的晚清七十年在台湾出版,评价颇高。 一年后,岳麓书社出版了此书的阉割版。而这部从晚清 到民国又是该阉割版的阉割版。 唐德刚最具代表性的历史观点是他的“历史三峡”说: 历史是条长河,永远向前流动。在历史的潮流里,转 型期是个瓶颈,是个三峡。近一个半世纪中国变乱的性质, 就是两千年一遇的“社会文化大转型”现象,其间死人如 麻,痛苦至极。不过,不论时间长短, “历史三峡”终必有 通过之一日。从此扬帆直下,随大江东去,进入海阔天空 的太平之洋 关于太平天国 传统历史学家评论太平天国运动为单纯的“农民大起 义” 、 “土地革命” ,而唐德刚认为洪秀全搞的实为一套宗教 狂的玩意。洪秀全屡屡科举落第,一病病了四十多天,昏 迷中发梦梦见自己是上帝的次子,耶稣的胞弟。洪秀全此 番“升天”悟道之后,便搞起了“拜上帝会” ,开始传教, 一时从者如云。洪秀全潜心钻研宗教理论,著原道救世 歌 、 原道醒世训 、 原道觉世训等劝世诗歌。 唐德刚此说源自其个人推断。从洪秀全后期黄袍加身、 妻妾成群、享乐至上来看,他堕落得也不像什么狂热的宗 教分子。洪天王也许不是假托迷信搞革命,也许也不是宗 教狂,只是科场失意之后转身寻个寄托罢了?就像“天朝田 亩制度” ,只是纸上作业,一天也没有施行过一样,不必当 真。 关于康有为 唐德刚对康有为的评价低到尘埃里去了。康有为虽学 富五车,却也是个考场失意之人,做了二十年老童生。后 收得少年举人梁启超为徒,信心大增,遂开设万木草堂, 传授“中学”和“西学” 。康有为“览西人宫室之瑰丽,道 路之整洁,巡捕之严密,乃始知西人治国有法度,不得以 古旧之夷狄视之。 ”可是,康有为不懂外语,而当时西书译 本极其有限,且所译亦均为最初级的作品。唐德刚讥讽康 有为:“毕竟是位有超进士程度的儒家大学者,又是长 于理学佛学的文章家,特别是善于演绎义理的成熟的今文 家。他闻一知十、举一反三最长于望文生义,自己并 不知其不知,就东扯西拉,大写其康子上下篇了。 ”唐 德刚骂康有为为人教条、作风骄狂,不知审时度势、纵横 捭阖,误国有甚于小人 关于义和团 先看看庚子之乱的时间线: 6 月 10 日,义和团开始进京,烧杀奸掳,京城大乱。 6 月 16 日,原本对义和团是剿是抚态度暧昧不清的慈 禧下旨解散义和团。 6 月 17 日,慈禧得洋人要她归政的假情报(英商报纸的 一篇社论而已),怒而下旨重用义和团。义和团大批涌入北 京。 6 月 20 日,清廷表面开始围攻各国使馆,实则装装样 子,不敢真将使馆夷为平地。 6 月 21 日,慈禧以光绪名义下诏对十一国宣战。 7 月 14 日,天津沦陷。 8 月 14 日,八国联军攻破北京。 本来“各怀鬼胎、彼此嫉忌,搞个七国联军的集体行 动已非易事”的洋人们,只好临时七拼八凑了一支杂牌军。 虽是纸老虎,也把慈禧等满清贵族吓得西窜而去。说义和 团之乱是八国联军侵华的借口,不如说是清政府玩火自焚 的结果。这种局势下,东南地区的汉族督抚借口廷谕为 “矫诏” ,不从“乱命” ,与列强议约搞“东南互保” ,使长 江中下游地区一时免于战火,也是值得称颂。 关于袁世凯 袁世凯,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其驻扎属国朝 鲜时,支撑危局 12 年,令朝鲜朝野慑服,环伺周围的列强 瞠目,尤其日本对袁恨之入骨。袁世凯此番作为深得李鸿 章青睐。接替李鸿章出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的袁世凯, 兴利除弊,变法维新,也做了不少建树。袁世凯后因称帝 的闹剧背负骂名, “奸雄”之名太盛,几乎要煞了“能臣” 之才,真是可惜呢。 从晚清到民国读书笔记 看到很多评论都说这本书是阉 割版的晚清七十年 ,因为作者论述的是中华民族历史发 展中,进入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历史三峡期,现代化,尤其 是政治现代化,将决定中华民族能否继续在现代社会占据 一席之地。而政治的现代化和民主化,在大陆的语境中, 始终是个敏感的话题,阉割可能也是在所难免。 但是作者写作的大格局和脉络是非常清晰的,辛亥革 命之前的晚清 70 年,是中华社会进入历史转型期的开始, 而辛亥革命是这一开局阶段的一个句点。之后,转型的历 史三峡期正式开始。历史三峡中曲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