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墓镇墓兽管窥_第1页
楚墓镇墓兽管窥_第2页
楚墓镇墓兽管窥_第3页
楚墓镇墓兽管窥_第4页
楚墓镇墓兽管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楚墓镇墓兽管窥 【关键词】东周;楚墓;镇墓兽; 丧葬文化 中国论文网 /4/view-12743675.htm 【摘 要】在以楚文化为核心的 区域相继出土了一批材质相同、形制相 近的镇墓兽,成为我国后世镇墓明器的 重要源流。文章以考古发掘所见楚墓镇 墓兽为研究对象,对其材质、形制以及 使用规制等进行研究,指出至迟在春秋 末,楚文化中已经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备 的镇墓明器使用制度,镇墓兽经历了由 兽面兽身向人面兽身的演变过程,对后 世丧葬文化具有重要影响。 镇墓兽是先秦楚墓中最为重要的 典型器物。自 20 世纪 30 年代以来,在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先秦楚国所辖区域中已经出土有 300 件 左右,成为东周时期颇具地方特色的丧 葬文化现象。本文以考古发掘所获典型 楚墓镇墓兽为研究对象,对东周时期楚 地丧葬习俗中的镇墓文化进行相关探讨。 一、考古出土情况 从考古发掘情况来看,在先秦楚 国所辖的今湖北、湖南、安徽、河南及 陕西南部地区均有镇墓兽出土,其中以 楚都纪南城为核心的湖北江陵地区最为 集中和突出,河南、安徽两地发现数量 较少。 1937 年,长沙地区发生了较为严 重的盗墓活动,期间被盗楚墓中的镇墓 兽出现在世人面前,并开始被记录和研 究。当时这种造型怪异、形象恐怖的随 葬品被日本学者称为“ 山神像 ”“镇墓兽” 1或“木雕怪兽像”2 ,中国学者商承祚 称其为“楚蛇 ”“楚龙座” 或“ 木鬼方座”3 。 由于“镇墓兽 ”一词最能表现这一随葬器 物的形象特征与功用,故被推广和沿用。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自上世纪 30 年代以来,随着楚 地考古工作的进行,相继出土了一大批 这种富有地域特色的镇墓兽。其中湖北 江陵地区不仅出土多,且比较典型的, 如江陵雨台山楚墓4、江陵九店东周墓 5、江陵拍马山楚墓6 、江陵马山一 号楚墓7、江陵天星观一号楚墓8 等。 除此之外,其他楚地也有较为典型的镇 墓兽出土,如湖北当阳赵家湖楚墓9、 荆州枣林岗与堆金台楚墓10,湖南临 澧九里一号大型楚墓11 ,河南信阳楚 墓12,陕西丹凤古城楚墓13 等。 从出土情况来看,镇墓兽在大中 型楚墓中较为常见。这些墓中多用棺、 椁葬具,并随葬有数量不等的青铜礼器, 表明使用镇墓兽的多为士以上阶层的楚 国人群。一般情况下,每座墓中仅出土 1 件镇墓兽,除极个别情况外,出土位 置均为头箱内或是棺椁之间的头端。如 江陵雨台山楚墓中,共计有 156 座墓出 土有镇墓兽,除 M555 出自边箱外,其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余 155 座均放置于头箱中。镇墓兽的基 本材质均为木料,多由木质底座、兽身 和麋鹿鹿角三部分组成,个别为铜木合 体或是单纯木雕而成。 一般来讲,春秋中期的楚墓中所 出镇墓兽做工较为粗糙,多使用单一的 雕刻方式,兽头雕刻相对细致,兽身则 仅雕出大致轮廓;从春秋晚期开始,镇 墓兽的制作逐渐精细,采用雕刻与彩绘 等方式进行较为精细的加工制作,同时 也出现了较多的形制;战国时期是镇墓 兽普遍使用的阶段,此时的镇墓兽在形 制、色彩等诸多方面均有进一步发展, 成为楚文化的一项重要特色。 二、类型学分析与年代分期 楚墓镇墓兽一般由底座、兽身和 鹿角三部分套榫拼装而成。两只鹿角插 于兽头头顶两侧的木孔内,兽身插于木 质底座上的孔内。考古发掘所见的楚墓 镇墓兽中,主要分为单头单身、双头双 身两种基本形制,另外还见有早期较为 原始的镇墓兽和难以分类的异型镇墓兽。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一)原始镇墓兽 此类镇墓兽 发现较少,以湖北当阳赵巷 M4 和当阳 曹家岗 M5 出土的镇墓兽14(图一) 为代表,被学者称为“ 祖型 ”。此类镇墓 兽的头顶没有孔,墓中也未发现鹿角, 仅有底座和头身两部分,相对较为原始。 (二)单头单身镇墓兽(A 型) 由木质兽身、底座和鹿角组成。鹿角多 已腐朽不存。此类镇墓兽出土最多,相 对复杂,基本可分为 4 式。到战国时期 演化出较为复杂的形制,并出现了类人 面形的单头单身镇墓兽。 式 圆顶方首,面部无器官, 兽头顶部有对称的小孔,无颈直身,方 座。以荆州枣林岗东周墓 M146 中出土 的镇墓兽15 (图二,1)最为典型。 式 方顶方首,兽顶插有一对 鹿角,垂舌曲颈,舌、颈间有弧形空洞, 方形座。器表朱绘纹饰,以几何纹、三 角云纹使用较多,制作较为精细。以江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陵九店东周墓乙组 M244 中出土的镇墓 兽16(图二, 2)最为典型。 式 弧顶方首,兽顶插有一对 鹿角,垂舌斜直,颈后平直,舌、颈间 空洞较小,方形座。器表色彩丰富,纹 饰多样,制作精细。以江陵九店东周墓 乙组 M295 中出土的镇墓兽17(图二, 3)最为典型。 式 弧顶方首,兽顶插有一对 鹿角,长斜舌,颈长而略有曲度,舌、 颈间无空隙,方形座,制作趋于简化。 以江陵九店东周墓乙组 M51 出土的镇 墓兽18(图二, 4)最为典型。 (三)双头双身镇墓兽(B 型) 由兽身、底座和鹿角构成,可视为两个 单头单身镇墓兽的结合体,由两个各自 头顶插有一双鹿角的单头镇墓兽相背连 接,插于同一个木质底座之上。此类镇 墓兽形制相对简单,差别不大,基本可 以分为两式。 式 双头双身,两兽头相背而 连,颈身合为一体,插于顶形方座之上。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每个兽头顶部各有两个方孔,以便插鹿 角。此式镇墓兽以湖南长沙马益顺巷一 号楚墓中所出 19(图三,1)最为典 型。为粗眉圆目,方鼻大口,长舌垂胸, 两前肢上举托颔,利爪毕露。通体髹黑 漆,眉、眼、鼻、口、舌均用朱漆勾勒, 兽面及兽身用朱、黄两色勾画圆圈纹、 圆点纹、麟纹、卷云纹等纹饰。 式 双头双身,两兽体相背, 颈与兽身下部分别相连,插于梯形方座 之上。每个兽头上各有两个方孔。以江 陵九店东周墓 M268 中所出双头镇墓兽 20(图三, 2)最为典型。与式不同, 该式镇墓兽的两个单体镇墓兽的连接处 为颈部和兽身下体,底座为梯形,在装 饰手法上多用红彩,饰以几何纹、三角 云纹等。 (四)异型镇墓兽 此类镇墓兽 数量相对较少,难以归类,但却富有特 色,是反映当时楚地丧葬文化和工艺水 平的重要考古资料。其中,最为典型的 有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的“木辟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邪”21、河南信阳长台关一号楚墓出土 的彩绘木雕镇墓兽22 和湖北襄阳余岗 楚墓出土的虎座镇墓兽23。 江 陵马山一号楚墓发掘于 1982 年, “木辟 邪” 出土于头箱正中。整个镇墓兽是用 树根雕成,总长 69.5 厘米,头高 40.5 厘米,腰间高 31.5 厘米,尾高 32 厘米。 兽首,四足。四肢呈竹节状,两前肢位 于躯干右侧,两后肢位于躯干左侧。右 侧第一前腿上刻有蛇一条,右侧第二前 腿刻出蛇噬蛙图案,左侧第一后腿刻四 腿蛇噬雀图案,左侧第二后腿上刻一蝉。 出土时头南尾北,头作上昂状,嘴微张, 齿外露,腰微低,短卷尾,作行走状, 通体髹暗红漆(图四,1) 。 1957 年发掘的信阳长台关一号楚 墓后室中,出土了一件大型彩绘木雕镇 墓兽(图四,2) ,身高 128 厘米,作蹲 坐状,头顶插有两个残存鹿角,鹿角髹 有黑色卷云纹。该镇墓兽双耳翘起,双 目圆大,垂舌至腹,胸部绘有双乳。其 前肢上举,作吞食状。整个彩绘镇墓兽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雕刻精美,色彩艳丽,是一件十分珍贵 的镇墓兽。 2004 年至 2005 年间,襄阳市文 物考古研究所对襄阳市樊城区余岗村的 楚墓群进行了第三次发掘清理,其中出 土了一件较为特殊的镇墓兽虎座镇 墓兽(图四,3) 。其底座为木雕彩绘的 卧虎形状,虎颈向上延伸连接镇墓兽头, 成为有别于常见的方座或梯形座的镇墓 兽。 以上三种镇墓兽较为少见,特别 是江陵马山一号楚墓中所出“木辟邪” 更 具特色,是在充分利用树木枝干形状的 基础上,运用雕刻、彩绘方式加工而成, 在雕刻图案的选取上,采用了现实中并 不存在的四腿蛇形象,充分展现了镇墓 兽形象的奇妙构思。信阳长台山一号楚 墓中所见镇墓兽,以圆目、大口作吞噬 状的恐怖形象为特色,充分显示了其形 象恐怖的特征。余岗楚墓中所见的虎座 镇墓兽,以卧虎为底座,将虎、鹿两种 楚文化中具有神秘特色的文化属性巧妙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地结合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与楚墓中 常见的随葬品虎座飞鸟具有一定的相似 之处。 通过对考古发掘所见楚墓镇墓兽 进行类型学分析和出土年代进行排序, 可对镇墓兽进行年代划分。 (1)春秋中期至末期:这一阶 段的楚式镇墓兽相对原始,多见的为祖 形镇墓兽,个别仅由底座和兽身构成, 兽头顶部没有插鹿角的榫卯结构。到春 秋中晚期后,开始出现较多的 A 型式 和 A 型式镇墓兽,一些墓中开始出现 B 型 式镇墓兽。总体来看,这一阶段 的镇墓兽制作相对简单,造型比较单一, 面部形态不甚清晰,是楚式镇墓兽的肇 始期,并得到了初步发展。 (2)战国初期至中期:这一阶 段的楚式镇墓兽在数量和种类上均得到 了很大发展。除了上一阶段的几种类型 外,以单头单身镇墓兽的形制演变最为 突出。A 型镇墓兽的四种形制和 B 型镇 墓兽的两种形制广泛地出现在各地的楚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1 墓之中,在底座、兽身、兽头和鹿角的 加工处理方面均取得了很大进步。期间, 以江陵地区的镇墓兽文化最为突出。其 整体形象高大威猛,纹饰繁缛,色彩艳 丽,是楚式镇墓兽的繁盛期。 (3)战国晚期:这一阶段的楚 式镇墓兽迅速减少,双头双身镇墓兽几 乎不见,单头单身镇墓兽的种类和数量 也大为降低,以 A 型式和 A 型式 镇墓兽相对常见。纵观这一时期的楚墓 镇墓兽,呈现出明显的衰败倾向,面部 结构相对简单,尺寸较战国中期明显变 小,彩绘应用比例降低,表明楚墓中的 镇墓兽文化走向了衰败。值得注意的是, 此时个别镇墓兽的面部有了类人面的倾 向,相对于先前夸张的兽面镇墓兽而言, 威严、恐怖之感明显降低。 三、问题讨论 在梳理考古发掘所见典型楚墓镇 墓兽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发现和讨论如 下问题。 1.形制演变规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2 从目前考古发掘所见楚式镇墓兽 来看,绝大多数均由底座、兽身和鹿角 构成,按照春秋中期至末期、战国初期 至中期和战国晚期三个阶段来观察,可 以发现镇墓兽在尺寸上出现了小大小的 演变过程。兽身出现了简单的单头单身 到复杂的双头双身,再至类人面的演变 过程。其中,兽舌经历了由无舌到有舌, 从短舌到长舌,再由长舌到短舌的演变 历程;兽颈大体从直颈到曲颈,在战国 中期前后曲度达到最大,后再度减小。 底座形制变化不甚明显,多在方形、梯 形、覆斗形等形态中转变,其中以余岗 楚墓中的卧虎形底座最为特殊。 2.使用阶层情况 从考古发掘来看,出土有镇墓兽 的楚墓基本为具有一棺一椁以上葬具的 大中型墓葬,最多达两椁三棺,按照当 时的丧葬文化来看,其墓主的等级为士 到封君之间。越是规格高的墓葬中所出 镇墓兽的形制越复杂,使用的装饰手法 也更为繁缛,在气势和精巧程度上均普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3 遍高于士阶层的墓葬所出。 3.时空差异 按照考古发掘材料来看,楚墓镇 墓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时空差异。在时 间上,以春秋中期到末期为镇墓兽文化 的诞生和初步发展阶段,战国初期至中 期为繁盛阶段,战国晚期为颓废期,反 映出镇墓兽这一丧葬文化的兴衰是伴随 着楚国国力与楚文化的影响力的变化而 兴废的。在地域上,楚墓镇墓兽出现于 湖北、湖南、河南、安徽和陕西24等 地,其中以楚都纪南城为中心的湖北江 陵、当阳、襄阳等地最为集中和具有特 色。此外在邻近楚国统治腹地的湖南长 沙、临澧,河南信阳等地也出土有一些 风格近似于湖北等地的镇墓兽,而在楚 国边地,在数量和风格上均不及湖北地 区所见明显,这反映出镇墓兽文化是一 种备受楚国社会上层所推崇的丧葬文化, 其文化的影响力随着距楚人统治中心距 离的增加而减少。 经过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讨论,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4 可以对楚地丧葬文化中镇墓兽的使用发 展情况得到初步了解,能够加深对这一 独特的地域文化的理解。另外,目前仍 有两个值得强调的问题,即镇墓兽的起 源时间问题和镇墓兽的放置位置问题。 一般认为,我国的镇墓兽起源于 战国时期的南方楚墓,但经过深入观察, 实际上在春秋中期后段,楚墓中的镇墓 兽便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体系, 在材质、形制、放置位置和使用阶层等 方面均形成了一定规制,这反映出我国 镇墓兽文化早在春秋中期前后便已经稳 定形成,镇墓兽的起源时间也应早于传 统认为的战国时期。 从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镇墓兽 多放置于头箱之中,极个别的放置于棺 椁之间的侧面。对于这一位置的放置似 乎是得到了一定的解释,但做出相关解 释的学者多是从后世文献的描述中来进 行相关推测,但能否如实解释这一问题 的深层原因,或许还须进行进一步的研 究探讨。 四、结 语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5 楚文化是一种富有神秘色彩和浪 漫主义特色的考古学文化,楚式镇墓兽 是楚文化的典型器物,是当时楚地社会 上层丧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春秋 中期到战国末期,形象恐怖、构思奇特 的镇墓兽流行于我国南方,并得以在特 定的环境中保存下来,最终成为研究楚 国思想文化和生死观念的重要材料。它 有别于木俑,但又与之具有不可分割的 文化联系,同时也巧妙地利用了自然中 的麋鹿,最终将人们的审美观、生死观 和鬼神观完美地合为一体,并对后世镇 墓兽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得到了河北 大学博物馆李文龙研究员的指导,特此 感谢!) 1(日)水野清一:关于长沙 出土的木偶 , 东方学报1937 年 8 期。 2(日)枚原末冶:传长沙出 土的木雕怪兽像 , 宝云1938 年 21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6 册。 3 商承祚:长沙古物闻见记 续记 ,中华书局,1996 年。 4 湖北省荆州地区博物馆: 江陵雨台山楚墓 ,文物出版社, 1984 年。 5 16 17 18 20 湖北省文 物考古研究所:江陵九店东周墓 , 科学出版社,199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