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都地区适合发展农业的自然因素有哪些 来源:本站讨论区 所属类别:学科 所属子类:农业 特别推荐: 今年最热门的地方性创业项目组合:B2C 网店+3G 视频监控+DM 送纸传媒 成都地区适合发展农业的自然因素有哪些 四川盆地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特别 是秦朝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成都平原成了中国历史上农业和手工业都十分发达的 地区,成了中央王朝的主要粮食供给基地和赋税的主要来源,故称“天府” 。四川盆地周围 都是崇山峻岭,交通闭塞,古称“四塞之国” ,在冷兵器时代,它具有易守难攻的特殊战略 地位,因而避免了历史上很多次战争的破坏,得到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这就有利 于她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上许多有眼光的战略家,如张良、诸葛亮等都把四川当作可以 立国的根基之地。唐朝中期和晚期,关中发生战乱时,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是逃到四川成都 避乱,当时的成都,在他们的眼里正是一片笙歌宴舞之地,当时就被称为“天府之国” 了。 那么,“天府之国”的名称到底是怎么得来的?据考证,“天府”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本是 一种官名,是专门保管国家珍宝、库藏的一种官吏,后人用以来比喻自然条件优越,形势 险固,特产富饶的地方。历史上最早称四川为“天府” 出自诸葛亮的 隆中对:“益州险塞, 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汉代的益州包括今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晋 代著名史学家常璩在所著华阳国志中称:“蜀沃野千里,号称“ 陆海”,旱则引水浸润, 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天府之国” 在历代文人学者笔下逐渐成了四川盆地的代名词 地震是自然原因,不是可以避免的。 农 业的区位选择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区位的概念.2.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发展变化对农 业生产的影响.3. 对不同的农业部门能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图形, 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2. 结合具体事例 ,能分析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利与弊,并找出利用 和改造的措施.3. 组织学生搞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使理论与实践相 结合.德育目标 1.认识人类的生产活动应因地制宜 ,协调人地关系,注意保护环境,走农业可持 续发展道路.2. 认识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是可以改造的,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建设 家乡的思想教育.教学重点 1.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农 业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应以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教学难点如何对 农业生产进行区位选择,做到因地制宜 ,合理布局.教学方法 1.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并结 合实际生活,了解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是稳定的 ,社会经济因素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并且这些 因素可以改造,向更有利于人地关系协调的方向发展 .2.具体分析一些事例,提高学生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通过多媒体手段做一些农业景观的课件,并收集新闻,图片资料, 了 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农业生产 的特点及农业的分类,了解到了由于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 ,经济技术条件和政策等的差别,产 生了不同的农业生产情况,即不同地区的农业类型不同 ,也即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的特点 .那么, 具体来说,在不同的地区应该发展何种农业比较好 ,或者说才算合理的呢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 所要学的内容:“5.2 农业的区位选择“(板书)新课教学一, 区位的概念( 板书)什么是“区位“ 呢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图 5.4 两种不同的农业景观“图, 分析其要素 :在学生看完两幅图后,可提问 学生以下问题:地区是否相同 (包括气候, 地形,土壤等),农业生产情况即种类是否一样, 然后老 师可作如下总结:对比课文两幅图形 ,我们可以知道:两种农业生产景观的地区不同,一个是东 北的三江平原,一个是青藏高原 ,两者的气候,地形, 水源,土壤等自然条件不同 ,结果导致两地 的农业生产情况不同:一个是机械化种植业 (种小麦),一个是高原放牧业(畜牧业),因此我们说,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农业生产,即它们有不同的区位选择. 所谓区位 ,即指以下两层含义:一方面 指该事物的位置(地点);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如农业生产的种类).补充 材料:区位理论,是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的一个概念,是关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及 其空间关系的学说,是指导人类选择行为场所的理论 .它的研究核心 ,是确定最有利的行为场 所,寻求最低成本的经营生产区位 ,即产业的“合理布局“. 区位理论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时期. 其根本目的是为资本家寻求投资最小,利润最高的投资场所, 它的形成和变化受资本主义社 会基本规律的支配.但是它所需求的产业上的技术合理性 ,对各种区位因子的分析,推理方法 和科学手段的利用,对我国社会主义产业布局的研究具有巨大的借鉴作用. 我国目前的经济 发展,就需要我们吸收西方区位理论中的合理成分 ,合理布局各种产业 ,达到“投资小,效益高“ 的目的.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板书) 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然因 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等;一类是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 ,交通运输和政策等.组织学生阅读 课文内容,然后进行归类分析 ,了解不同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之后,老师概括.对于一个 农业地域的区位因素进行评价,我们要用综合思维方式进行. 任何一个地域的农业生产都要 受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制约 ,因此要考虑到各个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并 在此基础上确定该地域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因为评价区位因素, 确定发展方向,综合决策,只 能利用其较有利的农业区位因素,不可能面面俱到. 同时,在影响农业生产的所有区位因素中, 不同地域,不同生产力的发展阶段 ,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其发展变化性最大, 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也较大,因此 ,要用发展的,动态的观念, 看待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要因时因 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并根据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预测农业生产的发展,及时做出相 关的调整.(1)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静态因素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 形,土壤,水源,生物等因素,其对农业生产影响如下表: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影响世界农业发达 地区我国农业发达地区气候光热条件对农作物种类的分布,复种制度, 产量关系密切光热与 降水条件配合较好的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东部季风区光热与降水配合较好的东北平原,华北 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南部沿海地区, 台湾岛,海南岛水分年降水量小于 250 mm,干 旱地区一般不能发展农业地形平原耕作业,地平土厚利于水利化和机械化. 山区林 业,牧业,副业,立体农业平原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台湾 西部平原土壤肥沃的土壤,单位面积产量较高温带肥沃的冲积平原东北平原的黑土, 华北平 原的钙质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的水稻土 ,四川盆地的紫色土此外 ,生物因素的害 虫,益虫也会影响农业生产.(2) 人文因素动态因素人文因素包括经济, 社会,环境等因素. 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的自然因素可以看作是相对不变的 ,而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则处 于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因此 ,农业区位的选择,更多地要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等人文因素. 政策:国家的政策以及政府干预 .例如,我国政府从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积极建设商品性农业 生产基地.又如目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等.市场: 农业产品要到市 场上销售,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如我国 20 世纪 90 年代苹果畅销,北方许多地区盲目扩大苹果种植规模,到 1996 年,我国市场上苹果供 过于求,不仅价格大跌,而且出现严重的滞销.又知: 我国黑龙江依据国际市场和充分利用当地 有利条件,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和出口型农业 .再如:目前我国正在悄然兴起的有机农业.交通 运输:农业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交通运输条件 .园艺业 ,乳畜业等,由于其产品容易腐烂变 质,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 ,冷藏等技术的发展, 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美国的区域专业化生产就是典型的代表. 例如, 美国东南部地区利用光热优势,重点发展蔬菜, 花卉,供应东北部工业区.我国北方冬季也从南 方的四川,广东等省大量调进蔬菜 .随着世界大市场的逐步形成 ,农业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区 域专业化生产,例如,美国,加拿大, 澳大利亚,法国等成为世界主要商品粮生产国 ,荷兰,丹麦,新 西兰成为世界主要的乳畜产品供应国,拉美, 非洲,东南亚和南亚成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 产基地.科技:农业区位的选择,越来越依赖于科技的进步.科技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表现 在对其他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一方面表现为对自然条件的改造和利用上. 第一,人们 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 ,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 .例如,我国将橡胶生产 由热带向北推广到北纬 32,将双季稻生产推广到江淮平原 ,将小麦的种植高限扩展到海拔 4000 米的高度.第二,很多情况下, 人们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 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如根据温室效应的原理,改善作物生长的温度因素,并可对光照,通 风,湿度等因素进行人工调节 .又如在我国东部丘陵地区及黄土高原 ,云贵高原,对地形,区位因 素的改造,修建梯田,干旱,半干旱或降水季节变化大的地区进行灌溉农业生产,解决水源不足 问题,又如我国对盐碱地,酸壤改良.对自然因素进行改造, 要考虑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即保护环 境,防止出现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 水源枯竭,物种减少等生态破坏 ,要根据当时当地 的经济技术条件,并需充分考虑到投入和产出比 .例如,随着坡度的增大,修筑梯田的工程量会 逐渐增加,而所得梯田的面积会逐渐减小 ,耕作的难度也加大 ,所以,较陡的山坡不适宜修筑梯 田,即便修建还易发生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 .另一方面,科技因素,通过对其他区位因素的影响 来影响农业区位因素,如对交通运输条件的影响 ,生产资料的制造 ,劳动力素质的提高等.诸如 太空农业,“863“科研成果中的海水无土栽培技术 .在现代农业中 ,加大科技投入,成为提高农业 产出的重要手段.在发达国家 ,农业的新增产值中,60%以上是靠科技投入转化来的.我国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这个比值已占到 30%以上.劳动力:劳动力的数量,素质也会影响农业区 位.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中, 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较少,农业现代化侧重于 高度机械化,以此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工业及农业生产资料 :现代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逐渐 增加,而绝大部分生产资料来源工业 ,如农机具,化肥农药等.因此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发展水 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生产规模以及社会化 ,电气化水平 .从以上不难看出,农业区位的 选择,农业区位的评价,不仅要看自然因素,更重要的是看人文因素的各个方面及其发展变化 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运用综合思维 ,多层面,多角度去分析, 在此基础上选择正确的农业区位,及 对农业区位做出正确的评价.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中,特别是社会经济条件,其发展变化 是较大的,因此,当区位因素,特别是主导因素发生变化时, 农业生产的地域类型就发生演变,因 此,要用发展的观念看待农业区位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讨论:以我国不同地区为例,如东北平原, 黄 土高原,华北平原,江南丘陵地区等,分析影响它们的农业区位因素有哪些 哪些是有利的 哪 些是不利的 对不利的因素,可采取怎样的措施使之转化为有利的因素 (以上这些问题,通过 学生的亲身体验,或通过影视资料的直观感受 ,让学生自己说明 ,这样更具说服力) 例题:1.下列 地区农业生产特点与自然条件中的哪一个区位因素最密切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 “:_.河西走廊的粮棉: _.东南丘陵适宜种 植茶树:_.天然橡胶分布在 热带:_.解析:(1)横断山区的 “立体农业“ 是受山地地形影响所致.随着地势的升高, 水热状况的垂直变化,适宜农作物的品种 也随高度而变化,这样就形成了 “立体农业“.(2)祁连山的冰雪融水是河西走廊这样的干旱地区 发展农业的决定性因素,因此 ,水源条件成为河西走廊发展粮棉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 .(3)东南 丘陵地区的土壤主要为红壤,是一种酸性土壤. 而茶树正适宜在这样的酸性土壤中生长 .因而, 决定东南丘陵茶树生长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土壤条件.(4)由于各地纬度不同,得到的太阳光热 不等,因而作物的种类分布也不同 .天然橡胶的分布就是由于热带地区有充足的光热条件的 缘故.答案:地形 水源 土壤 光热 2.1996 年, 我国北方地区苹果价格大跌,并出现了 严重的滞销局面,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市场需求 B.国家政策 C.气候因素 D.交 通运输解析:我国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苹果的消费量较大 ,价格上扬,因此,北方许多地区盲 目扩大苹果的种植规模.到了 1996 年,我国市场上苹果供过于求 ,不仅价格大跌,而且出现了 严重的滞销局面.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是市场需求的变化, 它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 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这就要求我们对市场的变化做科学的 预测,尽量减少盲目性.所以,本题选 A 项.答案:A 承转: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影响农业区 位的因素有很多,那么,这些因素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呢 或者说 ,我们在进行农业生产时,是不 是只能被动地适应这些因素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随着社会的发展, 技术的进步,我们对上述 农业区位的因素也进行了充分的利用和改造,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三部分. 三,自然因素的利 用和改造(板书)请同学们阅读课文, 说说如何对上述自然因素加以充分利用和改造,并举例讨 论.最后老师可提问,补充.1. 充分利用( 板书)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 一方面,我们可根据现在社会经济技术条件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 势.例如,这些年在北方的冬季出现的“塑料大棚“ 农业生产,有的人把它叫做“ 大棚农业“,其生产 特点就是在冬季充分利用光,热资源而进行的农业生产, 其原理是 :在北方的冬季,农田空闲,人 们为了充分利用当时,当地的光 ,热,土壤等资源, 就在田地上搭一塑料大棚,利用上册课本内容 所学的“温室效应 “的原理,使塑料大棚内光照, 温度,湿度等达到农作物生长的需求 ,这样即可 在大棚内进行正常的农业生产.常见的有少数人在内种粮食(如嫩玉米),大多数人在内种植蔬 菜,以满足冬季新鲜蔬菜的供应 .此外,人们还可根据社会经济技术条件,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 作制度等技术改革,增大农作物的适应性 ,扩大它的区位范围 .例如,我国运用科学技术培育出 来的良种天然橡胶,已由它生长的热带范围扩大到了热带以外的地区, 种植范围已到了北纬 32 度的浙江省北部地区.这样 ,人们利用科学技术, 使天然橡胶的地区适应性增强了,使得农作 物的区位范围在空间上扩大了,过去那些不能利用或者难以利用的因素也就得到了充分的利 用.另外,在我国还有已将双季稻生产推广到江淮平原;将小麦的种植高限扩展到海拔 4 000 米的高度等.2. 及时改造( 板书 )另一方面,我们可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 ,使之 适宜发展农业,同时还要注意考虑投入产出比和保护环境 .例如,在丘陵山地,缓坡地带可将坡 地修筑成梯田,进行耕作,不仅扩大了耕地面积,也有利于水土保持;而在坡度较大的山地,修筑 梯田的工程量加大,而所得梯田的面积会减小 ,耕作难度也加大 ,也不利于水土保持,所以较陡 的山坡不适宜修筑梯田.在我国高温多雨条件下的江南红土丘陵地区, 红土酸,粘,瘦是缺陷,从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利用的角度看 ,只适宜种茶树,柑橘, 油茶,竹子等. 若要发展粮食作物,就必 须对这种土壤进行改造和治理:施熟石灰使酸性中和; 施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 ,提高土壤肥 力;往土里掺沙,增强透水,透气能力, 从而克服一些限制因素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总之, 我们可 以充分利用自然因素,同时人类可通过多种途径 ,对自然因素进行改造 ,减小不利因素的影响, 以达到充分利用自然的目的.讨论: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地区要发展农业生产,需要改造哪 些自然因素 宁夏平原,三江平原 ,东南丘陵,沿海滩涂. 学生讨论完毕后,可自由发言, 多提供解 决措施,最后老师可归纳,总结.宁夏平原气候干旱, 发展种植业需加强灌溉,改造水分条件; 三 江平原沼泽地过多,发展种植业需通过排水措施 ,改造水分条件 ;东南丘陵地形坡度大,发展种 植业需修筑梯田,改造地形条件 ;沿海围垦滩涂,土壤含盐度高,发展种植业需通过工程措施和 生物措施排盐,以改造土壤条件 .承转:改造自然因素要因地制宜,切合实际,同时要考虑社会经 济技术条件是否允许,从长远看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为此,对自然因素的改造就受到 了一定的限制,只能在某一局部地区对某一种或两种自然因素进行改造利用. 要想大范围改 造自然因素是很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相比之下,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经济条件却总随着社 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也正是由于这种不断的发展变化, 使得农民在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时,对社会经济因素考虑要更多一些 ,下面我们来学习第四部分 .四,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 (板书)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经济因素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以我们身边实际生活为例,由于 市场的开放,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 ,使市场经济越来越红火 ,人们的市场观念增强.由于经济的 发展,交通运输业也得到改善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运输建设是有目共睹的.这些区 位因素对于农业区位的选择起到积极的作用.下面我们详细分析一下市场和交通运输等因素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具体影响.1.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 板书 )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市 场是最富变化的因素,市场的大小 ,区位,产品的价格, 竞争对手,以及政府鼓励或抑制政策等, 都从不同侧面影响着市场的需求量,进而影响农业的区位.例如,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的发展, 大城市人口集中,对农副产品的需求量增大 ,为此,城市周围的农民将生产重点转为蔬菜,肉,蛋, 奶 以及园艺业.市场需求的变化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 .当市场上某种农产品供不应求时 ,这种农 产品的经营规模就会扩大,反过来经营规模则会缩小 .这就要求农业区位的选择 ,要综合分析 各方面的信息,对市场可能的变化做出科学的预测 .否则,将受到严重的影响.例如,我国 20 世 纪 90 年代初苹果畅销,北方许多地区盲目扩大苹果的种植规模.到了 1996 年,我国市场上苹 果供过于求,不仅价格大跌,而且出现了严重的滞销局面.这种现象,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也曾出 现过,部分农民也深受其害.从上述例子可看出,既使农民以种地为生搞农业生产,也必须掌握 一定的文化知识,扩大信息来源渠道 ,并作出科学的分析,这样才能更好地驾驭市场的灵活变 化,使农业生产在市场机制的运作下 ,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 .传统的“学习不好就回家种地“的思 想观念,应该得到彻底的转变 ,否则在当前的市场经济大潮中 ,必遭淘汰.2.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 善和冷藏技术的发展扩展了市场(板书)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大大缩短了产品运输的时间 ,加 上保鲜,冷冻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和农产品生产地在地域上出现分离 ,并逐渐形成跨地区以至 世界性的农业区域专业化.例如 ,美国东南部地区利用光热优势 ,重点发展蔬菜,花卉,供应东北 部工业区,我国北方冬季也从南方的四川 ,广东等省大量调进蔬菜 .此外,像美国,加拿大, 澳大 利亚,法国等成为世界主要商品粮食生产国 ,荷兰,丹麦, 新西兰等成为世界主要的乳畜产品供 应国,拉丁美洲,非洲以及东南亚和南亚成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 ,荷兰的鲜花装点 着世界许多城市,我国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建立了一大批商品农业生产基地.除了以上因 素之外,其他的社会经济因素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如政府政策的调整,不同地区劳 动条件的变化,各地的农业生产习惯等等 ,这些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选择 ,也有很大的影 响.总之,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多种多样,我们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实际情况,调整农业产 业结构,合理发展农业生产.讨论:组织学生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本地的生产中,多举些“社会经 济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的例子, 加深对农业区位选择的了解 .如当地的某 种农产品主要销往哪些地区,我们日常用的一些物品(包括食品)主要是哪些地区生产的.补充 材料:劳动力条件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劳动力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表现在劳动 力数量,特色,质量和迁移等方面.一定数量的劳动力是农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古代社会,农业 发达的文明之地也是人口大量聚集之地;劳动力的年龄, 性别构成对农业区位选择具有一定 影响的另外因素,如果年龄结构老化或女性人口过多都不利于传统粗放型农业的发展; 劳动 力特色对农业区位的选择也有影响,例如, 朝鲜族人善于种植水稻 ,蒙古族人善于畜牧,所以,在 有大量朝鲜族人和蒙古族人分布之地,利于发展水稻种植业和畜牧业. 劳动力素质对农业区 位选择的影响更重要.劳动力素质高的地区有利于发展精耕细作的现代化, 工厂化农业.反之, 则只能发展传统的粗放型农业;另外劳动力迁移也影响农业区位选择, 大量技术型特色化农 业劳动力的移入可以提高当地农业发展水平,甚至改变农业发展的原有特色. 比如,正是由于 欧洲移民带来先进的农业耕作与种植技术,北美洲的农业在 16 世纪以后迅速发展起来.消费 结构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会引起消费结构的变 化,进而引起农业类型,规模及结构的变化.例如, 日本是传统水稻生产国,历史上, 水稻占农业 产值的大部分,而随着日本战后经济的腾飞 ,日本人向以鱼米为消费主食的消费结构发生了 变化,表现为对肉,乳,面粉等的消费大量增加, 而大米的食用日益减少;农业构成中, 水稻产值 及播种面积下降,而蔬菜,水果,养畜业产值及种养规模增加.在学生进行讨论之后,老师要对讨 论结果及时给予点拨,概括,这样将会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较全面地分析问题,达到良 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简单举几个例子 ,作为上述讨论问题的答案参考 .以潞城市为例,本地的农 产品销往外国的主要有:“潞城三宝 “(指草帽辫, 大风丸,潞党参),核桃,花椒,杏仁, 槐米,蚕茧织 成丝绸即成著名的“潞绸“, 兔肉等等 .据今世中国贸易通志记载:“草帽辫出口, 始于同治三 年,其质强韧,价格低廉,颇受欧美欢迎山西东部所产, 亦由天津输出.“山西草帽辫产地以 潞城为主,出口欧美及东南亚各国 .因其质量上乘,在国际市场上有“山西白“之称. 它是由农民 用麦秆编织而成.在民国时期 ,为了提高草帽辫的质量,曾举办过“草帽辫传习所“,可见其生产 与销售情况.大风丸是治疗风湿 ,类风湿病症的良药,药材取决于本地,它创始于明嘉靖年间,距 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1996 年初被国内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 潞党参号称小人参,也是 本地的名优药材.至于本地的农产品在国内的销售则更为普遍. 例如,除了上述供出口的农产 品以外,还有优质玉米,大豆,柿子, 潞麻等等,品种繁多. 本地农产品之所以能够行销国内外市 场,以下因素起着很大的作用 :市场(国内外市场所需),交通运输(有便捷的运输线路及工具),政 府政策(政府鼓励多种经营,多创外汇),当然也离不开本地的自然环境以及本地人们生产生活 方式和习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也离不开外地的农产品 .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 影响,我们本地不产的一些农产品 ,在市场上也能看得到,这同样得益于市场的需求及方便快 捷的交通运输.例如,我们市场上出售东北大米,内蒙古奶粉,青藏高原青稞酒,进口香蕉, 日本 苹果等等十分丰富.课堂活动 :组织学生回顾本节所学内容 ,重点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两大因 素,即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对其动态因素社会经济因素 ,我们应多关心社会出现的 新事物,新现象,从社会发展的观点来认识,理解区位因素的变化.之后,请同学们讨论并填写以 下表格.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 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经济因素市场区位市场需求量交通,冷藏技术政策经同学们讨论后, 教 师可给出以下答案,供同学们参考 .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自然因素气候各地的热量,光照 ,降水等气候条件不同,适合不同动植物生长发育的需要人 们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 ,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 根据经济技术条 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地形平原地区地势平坦, 土层深厚,适宜发展耕作 业;山地适宜发展畜牧业;山地农作物的分布有垂直分异土壤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 ,不 同的土壤种类,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水源对干旱地区的绿洲农业, 灌溉农业来说,是作物生长 和分布的决定性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经济因素变化对农业区位 的影响市场区位新兴工矿区的出现,城市的发展, 城区和工矿区周围将重点生产蔬菜 ,肉,蛋,奶 等,并发展园艺业市场需求量供不应求时 ,刺激生产;供过于求时,压缩生产交通条件和保鲜,冷 藏技术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在 地域上大为扩展,使农业区域专业化生产成为可能政策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手段对农业区 位产生影响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比较系统地分析了自然 ,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 农业区位的影响,从而了解了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 宜,充分合理利用农业土地,使农业生产得到良好的发展.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上就是农民综 合考虑多种区位因素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了解农业的区位因素, 还有利于掌握主要农业 地域类型的特点,形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 ,这样在进行农业生产时 ,我们就会做出 科学合理的决策,使农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课后练习一,单项选择题 1.下图中,正确反 映我国城市郊区农业变化大趋势的是( )答案:B2.近年来,我国塑料大棚菜田发展迅速的原因 是( )平原地形为主 雨热同期的气候 城市市场需求大 农业技术的推广 A. B. C. D.答案:C 二, 综合题 1.下列地区, 农业生产特点与自然条件中关系最为密 切的区位因素是 A.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 B.河西走廊的粮棉生产 C.东南丘陵适宜种植茶树 D.天然橡胶分布在热带答案:A.地形 B.水源 C.土壤 D.光热(气候)2.读“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表示的内容是 : A_B_C_D_E_(2)影响世界各地农业的生 产的主要因素差别很大,形成了极为明显的 _特征.因此,农业生产必须坚持 _的原则 .答案:(1)地形 土壤 政策 交通运输 市场(2)地域性 因地制宜 板书设计 5.2 农业的区位选择一,区位的概念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两要素: 位置,空间联系二,农业 的主要区位因素三,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1.充分利用:光热水土并扩大范围 2.及时改造: 使 之更合理地发展农业四,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 1.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 2.交通运输条件 的改善和冷藏技术的发展,扩展了市场 备课资料一, 生态家园富民计划黎城显威“ 用上沼气后,厨 房变得干净卫生了.院内也种植了蔬菜 ,花卉和绿树,形成了上有果,下有菜,通道上有林阴带.“ 黎城县洪井乡李堡村范乃旺高兴地说.这是该县今年启动“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后,全县农村出 现的新景象.黎城县 8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 今年,该县启动了一项保护生态环境, 改善农民生 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工程以沼气建设为核 心进行立体开发,致力建设禽舍 ,厕所,果园, 菜园与沼气池科学联接的生态环圈,实现农村家居 供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 .据介绍,建一个 10 立方米的沼气池,产生的 沼气可供 46 口之家一年四季做饭照明, 年节省煤电开支 400 多元.沼渣沼液是高效优质有 机肥,施在田里既节约投入又能生产绿色农产品 .用沼液喂猪还可以缩短育肥时间 ,提前出栏. 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沼气池 500 个, 拉动年生猪饲养量新增近万头,发展绿色无公害果蔬基 地 5000 多亩.长期以来,许多地方柴草乱堆, 垃圾乱倒,污水乱流,牲畜乱跑,蚊蝇乱飞等现象一 直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治理.发展沼气后 ,通过改厕,改圈, 实现了禽入笼,猪入圈, 人畜粪便,生活 污水进沼气池.同时废弃物通过沼气池高度厌氧处理达到了无害化程度, 变废为宝,避免了对 地下水的污染.根据规划,黎城县力争用 3 年左右时间,使全县沼气池总量达到万个,沼气入户 率达到 80%以上.摘自山西日报2003.7.11 二,多聚谷氨酸用处多最近,日本科学家 利用从日本一种常用食品“纳豆 “(由大豆经发酵后制成, 类似我国的豆豉 )的黏液中提取的多 聚谷氨酸,开发了许多种日用品 .多聚谷氨酸由 50 多个谷氨酸分子组成,其最大特点之一是保 湿性极强.利用这一特性,专家们研制了一种滋润肌肤效果极佳的化妆液 .这种新型化妆乳液 能在皮肤上形成薄膜防止水分的蒸发,这一点与许多传统化妆液差不多. 但它在进入皮肤深 层之后,还具有恢复甚至重造皮肤自我湿润系统的功能 .原来 ,随着年龄的增长或生理疲劳的 加剧,皮肤的自我湿润功能会逐渐减弱乃至消失 .而这种化妆液起的即是促使自我修复系统 “ 起死回生“的作用 .利用多聚谷氨酸还可制取一种新型护发液 .头发的最外层覆盖有一种叫毛 鳞片的物质,如果毛鳞片脱落 ,头发就易受到损伤.而将这种新型护发液涂抹在头发表层,形成 的薄膜不仅能防止头发内水分的蒸发,而且其中的粘性成分还能发挥类似胶水的作用, 把即 将脱落的毛鳞片完全或部分修复.专家们还发现, 用放射线照射多聚谷氨酸 ,其分子结构即会 发生变化,由此吸收水分的特点还会增加 .据试验,每克经过放射线处理的多聚谷氨酸竟然可 吸收多达 1 公升的水. 利用这一特点, 掺入多聚谷氨酸成分的尿布的吸收尿液的性能,可比传 统纸质布强上 25 倍.此外,普通纸尿布都是以化学合成物质为原料制取的, 作垃圾处理时并 不能完全还原到土壤中去,于是对环境会造成污染 .从这一点来说 ,新型尿布对环境也有好处. 专家们还设想利用经放射线处理的多聚谷氨酸强大的吸水性能,制成一种特别的人造土, 来 从事沙漠绿化事业.预计这种人造土将在年内问世 .摘自 光明日报2003.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消毒管理办法新修订
- 高校修缮管理办法
- 上海散装酒管理办法
- 上海各公园管理办法
- 桥上打地铺管理办法
- 用电计划及管理办法
- 校外食宿点管理办法
- 热力站节能管理办法
- 互联网保险管理办法
- 风筝放飞管理办法
- 深基坑开挖专项安全监理实施细则方案(2篇)
- 2025年八省联考新高考 语文试卷
- 对赌融资协议书范文范本
- 国家开放大学《Web开发基础》形考任务实验1-5参考答案
- 《进一步规范管理燃煤自备电厂工作方案》发改体改〔2021〕1624号
-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三年制)人才培养方案
- 箱式变电站技术规范书
- 高考数学专项练习极值点偏移问题
- 健康教育指导评分表
- Q-GDW 12105-2021电力物联网数据中台服务接口规范
- 智能制造技术基础配套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