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防治知识问_第1页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问_第2页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问_第3页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问_第4页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问答 作者:昆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08-05-02 |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问答(1)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FMD)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疾病。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 征。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发热 12 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 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粘膜。12 天后可见皮 肤斑丘疹,有些为疱疹,皮疹不痒,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有的病人仅有皮疹 或口腔溃疡。 手足口病严重吗? 通常不严重。几乎所有病人不需治疗便可康复。手足口病通常在 710 天内痊愈。并 发症不常见。极少病人可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其症状是发热、头痛、颈直或背痛, 这需要住院治疗一段时间。 手足口病是如何发生的? 有数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 A16型,此外柯萨奇病毒 A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 71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是肠道病毒的一种。肠道病毒 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 手足口病会传染吗? 会。手足口病有中度传染性。人与人之间的传染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和 咽分泌物或粪便。在发病的第一周传染性最强。手足口病不会在人和动物或宠物间传播。 人感染后多长时间发病? 从感染到出现症状即潜伏期通常是 36 天,发热是手足口病常见的首发症状。 哪些人易得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 5岁以下的儿童,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说每个 人都是易感的。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 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在何时何地发生? 世界各地都有手足口病的散发和爆发,以夏季和早秋较常见。 如何诊断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只是可引起口腔溃疡的许多种传染病中的一种,另一种常见的口腔溃 疡的原因是口腔疱疹病毒感染,它使口腔和牙龈产生炎症(有时称口炎)。医生通常能根 据病人的年龄、病人或家长的诉说的症状,及检查皮疹和溃疡来鉴别手足口病和其他原因 所致的口腔溃疡。可将咽拭子或粪便标本送至实验室检测病毒,但病毒检测需要 24 周才 能出结果,因此医生通常不提出做此项检查。 如何治疗手足口病?它能预防吗? 对手足口病无特效治疗方法。对症治疗以减轻发热、头痛和口腔溃疡引起的疼 痛。预防措施包括常洗手,尤其是换尿布后;消毒有可能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清洗脏的衣 物。儿童发病头几天不要上幼儿园和学校或参加其他聚会。以上措施可大大减少传播,但 还不能完全阻断传播。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问答(2) 1、问:什么是肠道病毒 71感染性疾病? 答:肠道病毒 71是人肠道病毒的一种,简称为 EV71,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 咽峡炎,重症患儿可出现为肺水肿、脑炎等,统称为肠道病毒 71感染疾病。该病多发生于 儿童,尤其是 3岁以下婴幼儿多发,少数病情较重,严重的会引起死亡。 2、问:哪些人容易患这种疾病? 答:该病常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其是 3岁以下婴幼儿多发,成人也可感染。环境卫 生、食品卫生差,不良个人卫生习惯易发病。大部分病例病情较轻,可治愈。少数患者可 出现脑炎及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3、问:这种病什么季节最容易发生,怎么传播的? 答: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常见于 49 月份。传播方式有以下几种: 人群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 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 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 接触可造成感染。 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4、问:这种病开始有哪些表现? 答:患儿感染肠道病毒 71后,多以发热起病,一般为 38左右,发热同时在口腔、 手足、臀部出现皮疹,或出现口腔粘膜疱疹。部分病人早期有咳嗽等感冒样表现。发热 12 天后开始出现皮疹,通常出现在手掌和足底,也可以出现在臀部。有的患儿不发热, 只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较轻。大多数患儿在一周以内体温下降、 皮疹消退,病情恢复。 5、问:如果孩子出现发热、有皮疹等症状,家长该怎么办? 答:发现孩子发烧、有皮疹等症状,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孩子患病后应暂停去幼儿 园和学校,避免传染给他人,防止再感染其他疾病。根据医生建议,决定是否留院观察或 住院治疗。 患儿的家庭应使用肥皂、84 消毒液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进行消毒,对奶具、餐具 煮沸消毒。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消毒剂或漂白粉消毒;将衣被阳光曝晒,室内保持 通风换气。 6、问:家庭如何预防这种病? 答:春夏是肠道病毒感染容易发生的季节,要讲究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饭前便后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不要带婴幼儿去人群 密集的场所。哺乳的母亲要勤洗澡、勤换衣服,喂奶前要清洗奶头。 7、问:幼儿园、托儿所如何预防这种病? 答:托幼机构等儿童集体生活、学习的场所,要做好晨间体检,发现有发热、皮疹的 孩子,要立即要求家长带小孩去医院就诊,同时报告相关部门。患儿应在家中休息,不宜 继续上学。 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孩子后,要立即对玩具、被褥、桌椅等进行消毒;同时做好食堂、 卫生间、教室等的消毒处理。保持教室和寝室等活动场所通风换气。 发现保育员、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有发热伴皮疹的,应立即暂停工作。 8、问:小学如何预防这种病? 专家答:小学校要做好每日晨间体检。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孩子,要立即要求家长带 去医院就诊,同时报告相关部门。患病学生不应继续上学,要在家中休息。 学校老师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学生后,要立即对被褥、桌椅、体育器材等进行消毒; 同时做好教室、寝室、食堂、厕所等消毒处理。保持教室和寝室等活动场所通风换气。 发现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有发热伴皮疹的,应立即暂停工作,及时就诊。 手足口病的防治 手足口病系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目前还不属于法定报告传染病。该 病隐性感染率高,显性感染症状一般轻微,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亦可通过飞沫和呼吸 道传播。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咽痛,口腔内疼痛和皮疹,在手、足、口、臀出现丘疹、 疱疹,可自愈,不留痂。一般仅需对症治疗,预后良好。少数病例可有脑炎、心肌炎等并 发症,个别危重病人可因多种原因导致死亡。 病原体:柯萨奇病毒 A组 4、5、7、9、10、16 型和 B组 2、5、13 型,肠道病毒 71 型以及其他型别的肠道病毒感染可导致该病。 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通过被患者的粪便、唾液、咽部分泌物污染 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 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内仍具传染性。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受感后可获得免疫力,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主要以学 龄前儿童为主。 流行特点:本病常易在幼托机构中发生集体感染。院内交叉感染等也可造成传播。此 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手足口 病地区分布极为广泛,欧美及亚洲等地没有严格的地区性,手足口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夏、 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 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 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主要侵犯 手、足、口、臀四个部位;临床上具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初期可 有轻度上感症状。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 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 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 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 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 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水泡 及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内消退。 合并症:手足口病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但病毒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本病 流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监测,如出现高热、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灶 时,就要警惕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生。伴发无菌性脑膜炎时,其症状表现为发烧、头痛、颈 部僵硬、呕吐、易烦燥、睡眠不安稳等;身体偶而可发现非特异性红丘疹,甚至点状出血 点。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人,以 2岁以内患儿多见。 诊断:本病主要诊断依据好发于夏秋季节。以儿童为主要发病对象,常在婴幼儿 聚集的场所发生,呈流行趋势。临床主要表现为初起发热,白细胞总数轻度升高,继之 口腔、手、足等部位粘膜、皮肤出现斑丘疹及疱疹样损害。病程经过较短,约 410 天, 多在一周内痊愈。散在发生时,须与口蹄疫、疱疹性咽颊炎、风疹等鉴别。 治疗原则:患者一般可完全康复。治疗原则主要对症处理为主。在患病期间,应加强 患儿护理,做好口腔卫生,食物以流质及半流质等为宜。因手足口病可合并心肌炎、脑炎、 脑膜炎等,故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就诊、复查进行检测。 预防原则:本病至今尚无特殊预防方法,疫情控制的主要措施是做好病人粪便等排泄 物的处理,一般不需对接触者采取医学措施。本病常在婴幼儿聚集场所发生,因此,托幼 机构、学校等单位做好晨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被污染的食物、日常用品、 食具、玩具、床上用品以及便器等物品应及时消毒处理,衣物置阳光下暴晒,保持室内通 风换气。要勤洗手,搞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把好病从口入关。家长尽量少 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幼儿园、学校、家庭等如何有效防范手足口病? 春夏是肠道病毒感染容易发生的季节,要讲究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不喝 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饭前便后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不要带婴幼儿去人群密集 的场所。哺乳的母亲要勤洗澡、勤换衣服,喂奶前要清洗奶头。 如果发现孩子发烧、有皮疹等症状,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孩子患病后应暂停去幼儿 园和学校,避免传染给他人,防止再感染其他疾病。根据医生建议,决定是否留院观察或 住院治疗。 患儿的家庭应使用肥皂、84 消毒液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进行消毒,对奶具、餐具 煮沸消毒。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消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