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慈善体制改革路线图- 回归民间,走出困境 中央党校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1 年 12 期 徐永光 现代慈善的基本概念 慈善,是人类社会数千年的文明传统。人的慈善意识和行为乃人性使然, 并不因文化、宗教背景的不同而有大的差异。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仁者爱人” ,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佛教文化的 “慈悲为怀” ,基督教文化的博爱精神,都是对人类慈善文化理念异曲同工的表 达。中国尽管缺少宗教文化的传统,但并不缺少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传统美 德,并不缺少慈善的基因。 传统慈善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施受关系,往往发生在亲友、邻里、熟 人之间,传统慈善行为在现代社会仍然有存在的需求和价值。现代慈善的结构, 突破了“捐受”双方直接联系实现慈善目的的关系,通过慈善组织的专业化、 规模化、规范化乃至菜单式的管理操作,提高了慈善资源的使用效率。其运行 过程还伴随传播慈善文化、弘扬志愿精神、倡导公民互助、推动社会创新共生 效应。现代慈具有物质世界建设和精神世界建设兼备的双重功能。慈善组织是 现代慈善的核心概念,作为“捐受”双方的服务中介,其行为需要接受法律规 范、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 现代慈善的结构图可由六大部分组成,即以慈善组织为圆心,以慈善文化 为半径,左为捐赠方(资源供应)方,右为受助群体(公益项目)方,上为政 府(含法律、政策) ,下为大众传播。大众传播突破了传统慈善的时空局限,在 现代慈善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功能包括:宣传法律政策,倡导公民 意识;弘扬慈善精神,传播慈善理念;反映慈善需求,推介慈善项目;宣扬慈 善人物,报道慈善成果;推动慈善捐款,披露财务信息;反映公众诉求,进行 舆论监督。互联网和新媒体为现代慈善的传播插上了翅膀,也带来了不少新问 题。提高主流媒体的专业化水准显得十分迫切。 参与慈善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也要基于自愿的原则。2010 年 11 月在深 圳召开的第二届中华慈善百人论坛,形成的民间公益与政府责任之深圳共识 指出:“要尊重民间公益的志愿性和自主权。慈善并非强制义务,政府应避免 动用权力汇集和分配慈善资源” 。 无论传统慈善还是现代慈善,民间性是其基本属性。现代慈善也可称之为 民间公益,其运作机制与政府公益有相关性,但存在着重大差别。政府公益用 的是财政税收的钱,民间公益用的是民间捐款或服务收入;政府可以拿财政的 钱购买民间慈善组织的公共服务,但不能把民间慈善捐款当成“第二税源”用 来弥补公共财政投入的不足;政府公益的投入模式带有强制性、垄断性和普惠 性;民间公益的投入模式带有志愿性、竞争性和差异性;政府要制定法规政策 支持民间公益的发展,并担负监管的责任,但不能自己操盘,既当规则制定者, 又当运动员,还当裁判员。 我国慈善体制的形成与发展困境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只有政府,没有市场,没有社会;政府集中了政治、 经济、社会的一切权利和资源,也承担了一切责任。80 年代以后,在政府体制 改革的驱动下,出现了一批有政府背景的慈善组织,这些组织开展的公益活动, 为公民参与公共事务开放了空间,也创造了诸如“希望工程” 、 “春蕾计划”等 具有影响力的著名公益品牌。 但 30 年过去了,现行慈善体制并没有发生多少变化,政府和市场都在不断 改革创新,唯独在慈善体制改革上,思想死寂,无动于衷。那些有很强政府背 景的慈善组织,凭借权力支持、政策倾斜和资源优势,在不断“做强做大”的 同时,则与公众逾行逾远。公众的慈善意识日渐高涨,而慈善热情日渐低落。 慈善体制走进了困境。 一是,慈善组织依然“官办”为主体,窒息了民间慈善的活力。根据现行 法规,成立慈善组织,需要先找一家政府部门做业务主管单位-俗称找“婆婆” , 然后才有资格到民政部门申请登记注册。找“婆婆”难,使得一些知名的民间 组织、如梁从诫创办的自然之友、王行娟创办的红枫妇女热线、谢丽华创办的 农家女、田慧萍创办的星星雨自闭症儿童教育机构,在社会上活跃了十几年、 二十多年,一些创始人从黑发熬到白发,乃至慨然西去,都无法获得社会组织 的合法登记。在中国,成千上万的民间人士和草根组织在没有合法登记的情况 下“非法行善” 。如果公民行善的权力得不到保障,做好事都成为非法,这个法 就成问题了。 需要说明,根据 2004 年国务院基金会管理条例 ,私人和企业可以创办 非公募基金会,这是重大的制度突破,在一定意义上讲是财富的力量打开了慈 善体制的一个缺口,形成了公募和非公募两大基金会系统。当然,没有政府背 景要想设立公募基金会也是难上加难,有李连杰的壹基金为证。一个完善的慈 善体制,不仅需要有钱的机构,还需要更多扎根在社区、为社会提供方方面面 差异性服务的草根慈善组织,形成“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组织功能分工格 局。大力发展草根慈善组织,激发民间慈善的活力,是慈善体制改革的基本选 项。 二是,慈善资源垄断,慈善生态链断裂。由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创办的一 千多家公募基金会、数千家慈善总会和两千多家半官半民性质的红十字会,垄 断了全国 90%以上的慈善捐赠资源,这些捐赠资源很大一部分受政府控制。特 别是发生自然灾害时,政府规定社会捐款只能捐给民政部门、红十字会和慈善 总会,捐款由政府统筹安排使用。国际上通行的是政府购买民间组织的服务, 比如美国政府购买民间组织服务的款额是民间捐赠总额的 1.5 倍,但中国正好 相反,变成了民间“购买”政府的服务。汶川地震 760 亿元人民币捐款的项目 实施,干活的几乎清一色为公务员,对民间组织的发展和在服务业中就业率增 长的贡献率近乎于零。垄断性慈善资源没有从民间流回民间,而是从民间流向 政府,那些没有政府背景、与“官办”慈善组织无“血缘关系”的民间慈善组 织无法获得本土资源的支持。一边是资源垄断,诚如中华慈善总会秘书长“叹 苦”那样:我们只有 40 名工作人员(主要是退休人员) ,一年要开出去 4 万多 张捐赠发票,怎么监管得过来?一边是民间慈善组织吃不到“母乳”只能喝一 点点“洋奶” ,无法长大。 现行慈善体制中,自上而下发展的部分,依然处于官民不分,行政化控制, 资源垄断的状态;自下而上生长的部分,依然没有突破登记注册难的“合法性 瓶颈”和获取本土捐款难的“资源瓶颈” 。更为可怕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干脆直 接操盘,大刮“慈善风暴” ,加剧了慈善生态的恶化。去年,陕西府谷县政府趁 年关给煤老板设“鸿门宴” ,拿下捐款 13 亿;今年,陕西神木县党政齐出动, 大搞“煤慈善” ,派捐 38 亿元。从煤老板到机关工作人员、学校师生,无人可 逃“被慈善” 、 “被捐款” 。民政部原部长、中华慈善总会创会会长崔乃夫曾对地 方政府用行政手段向企业强行摊派捐款的“慈善风暴”十分反感和痛心,说 “这是对慈善事业的破坏”!今天,此风非但没有停止,反倒愈演愈烈。 多事之秋拷问慈善体制 2011 年,注定是中国慈善界的多事之秋。从年初上海卢湾区红十字会“万 元餐“开始,到 4、5 月份陈光标高调慈善诚信危机,直至 6 月份郭美美粉墨登 场,牵出红十字会商红会,接着慈善总会、青基会、河南宋基会相继被媒体质 疑。由郭美美引发的“官办”慈善公信力危机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似乎已经显现。 尽管四个机构涉及的麻烦和背景、原因、性质各不相同,但社会对这些事 件的质疑和责问,不论是专业还是外行,理性还是不理性,无不指向官办 慈善机构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表达了对“官办”慈善机构的不信任。这个乱局 的出现看似偶然实属必然,归根到底是官民不分的慈善体制惹的祸。 任何机构都有自己的机构“人格” 。慈善组织的民间属性,决定其机构“人 格”一定要按民间组织的规矩、发展规律办事。它需要接受法律规范、政府监 管和社会监督;需要以透明度、公信力和效率来赢得公众信任,得到资源支持; 慈善机构之间也要遵循行业自律规范,接受平等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 “官办”慈善机构的官民不分,令机构带着“官”和“民”的“双重人格” 。因 为有权力的背景,违法违规容易受到保护,监管往往流于形式,平等竞争受到 排斥,带病运行比比皆是,甚至演化到劣币驱逐良币。这些机构利用“民间慈 善”的身份可以向社会募捐,在特定时候又被政府指定为惟一、唯二有权接受 捐款的机构。这时候,透明度和对公众的谦卑就退居次要了,其公信力下降不 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然的。因为慈善与权力不分,钱权交易自然会侵入慈善 这块圣洁之地,通过“官办”慈善组织或直接给政府的“献金式”慈善捐款, 可以换回比商业投资更高的回报,这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 慈善体制改革刻不容缓! 党中央早就提出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 理格局” 。今年 2 月 19 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 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进一步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最大限度激发社 会活力” ;“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等重 要指示。温家宝总理去年在求实杂志撰文,提出社会事业区分为“基本” 和“非基本” 。 “基本”部分由政府完成,而“非基本”的社会事业应交给社会 和市场,政府需要履行的则是监管责任。这些,都为慈善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慈善体制的现实已经告诉我们:民众的慈善热情伤不起。保护民众的慈善 热情是慈善体制改革的首要课题。中国已经成为经济大国,而慈善事业的发展 与我们的经济地位极不相称。据 2011 年中国慈善蓝皮书披露,2010 年中 国社会慈善捐赠总额为 700 亿元人民币,仅占 GDP 的 0.17%,人均不到 10 美元 (注意,这些捐赠主要流向了政府而非民间) ;而美国的慈善捐赠历年都在 2% 以上,人均超过 1000 美元。我曾与前任世界银行行长沃尔福.威茨交流,他说: 研究表明,华人是世界上最积极参与慈善活动的族群。中国目前慈善捐款少, 并非文化上的原因。目前,中国在非营利部门就业的人口,仅占服务业的 0.3%,而据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塞拉蒙教授 1995 年对全世界 22 个国家的调查, 非营利部门就业的人口占服务业的 10%,而美国则占到全部就业人口的 10%。 如果“社会是由第一部门政府、第二部门经济组织、第三部门社会组织三 大部门组成的”理论成立的话,三大部门应该均衡发展。如同一条板凳需要三 条腿,只有一条不行,只有两条也不稳定。现在中国三个部门的第三条腿几乎 还长在政府这一边,看起来政府这条腿更长了,掌控的资源更多了,结果是过 犹不及,只会抑制慈善事业的发展,窒息社会的活力,对于社会和谐稳定有弊 无利。 慈善体制改革路线图 从政府层面讲需要做的事: 首先,推动慈善立法。我国现有的慈善法律法规并不在少,其立法指导思 想重在控制,由“管控”而简单化为“官办” 。从立法(修法)上支持慈善体制 改革的关键是,需确立慈善的民间属性,保障公民行善的权利,对公民依法创 办慈善组织予以支持和鼓励。在操作上则须首先取消慈善组织的“双重管理” 体制,慈善组织的登记注册直接由民政部门办理。 第二、下达“官办”慈善组织去行政化的政府令。慈善体制改革很难要求 “官办”慈善组织自己主动“摘官帽” ,这对他们来讲有“闹独立”的政治风险。 应该像当年推动国企改革那样下达政府令:所有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慈善组 织均取消国家事业单位编制,取消行政级别。这类慈善组织负责人的任免,均 应依据法律和组织章程,由理事会决定,报登记机关备案。中国扶贫基金会早 在十年前就进行了去行政化改革,放弃了事业单位编制和行政级别,实践证明 很成功。其经验可资借鉴。 第三、重建政府对慈善组织的监管权威。政府只有让慈善组织获得独立主 体的地位,与慈善组织拉开距离,才能建立起监管权威,有效引导慈善组织规 范运行。必须通过慈善组织的去行政化改革,切实克服政府操盘慈善、政社不 分、权力越位、监管缺位的弊端。 第四、打破慈善资源垄断。公募基金会、慈善总会等公共募款机构应承担 为本土民间慈善组织提供资源的社会责任,减少和最终杜绝慈善资源由民间流 向政府、以慈善资源弥补公共财政投入不足的局面。政府在非灾条件下不得接 受企业和个人捐款;要尊重捐款人自愿捐款和选择受捐机构的权利,不得派捐, 不得要求企业和个人向政府指定的慈善组织捐款。 第五、实施普惠的慈善捐赠税收优惠政策。改变目前只有给基金会、慈善 会和红十字会捐赠才能享受税法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行政性规定,给所有慈善 组织按统一的免税资格认定标准,赋予捐款收入免税和给捐款人开具免税发票 的资格,创造慈善组织平等竞争、优胜劣汰的环境,引导慈善资源向最有效率 的机构流动。对慈善组织资产保值增值收入征收企业所得税的行政性规定应予 撤消。 第六、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议设立党中央、国务院慈善工作委员 会,协调落实党政各部门在加强慈善立法、推动慈善组织管理服务中的职能, 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以保证慈善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和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 从慈善组织层面讲需要做的事: 第一、信息公开是慈善组织的基本义务。所有慈善组织都应严格遵守政府 有关信息披露的规定,公开机构组织结构、理事会、财务、项目、捐款、业务 活动信息,提高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对于公众和媒体的任何质询、质 疑,都应及时、诚恳做出回应。由基金会行业自行创建的“中国基金会中心网” 已经成为全行业信息披露公共服务平台,给公众监督和选择提供了方便,慈善 总会系统和红十字会系统也应建立覆盖全行业的信息披露平台。 第二、加强慈善组织的内部治理。慈善组织治理的核心是建立以理事会为 最高的权力机构的公共治理结构。理事会是社会利益的代表,应对组织、政府 和社会承担法律和道德上的责任。理事会应决定组织的使命,决定组织负责人 的任免,保证组织履行其法律和道德的责任,对自身的一切行为负责并保持透 明度。 第三、建立和完善慈善行业自律机制。行业自律是引领慈善行业健康发展 的引擎,应根据慈善组织的不同类别,通过业内协商,本着自愿的原则,分别 建立形式多样的行业自律联盟。自律联盟可以是全国性的,也可以是地方性的, 还可以是专业性的。各类自律联盟均需订立自律准则,经过独立第三方评估符 合标准的机构方可成为自律联盟成员。对于慈善行业自律联盟的建立,政府应 给于支持和鼓励。 从社会层面讲需要做的事: 正确行使捐款人的权利与义务。公众参与慈善的方式包括慈善捐款、志愿 服务和其他有益于慈善的行为,其中慈善捐款尤为重要。捐款人的权利与义务 包括:捐款出于自愿的权利;自主选择受捐组织的权利;自主选择赠项目的权 利;监督捐款使用结果的权利;要求受捐机构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