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 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满分 100 分。 选择题部分(共 50 分) 1、选择题(本大题有 25 小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 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某学者在其所著的历史论文中先后呈现了如下材料:“芒芒禹迹, 划为九州”(左传襄公四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中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左传 中记载:“夫氏,神之主也。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易贲卦 象辞 中记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以上资料的共同点是 () A. 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 B. 体现了中国古代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C. 说明中国古代没有宗教神学 D. 说明了中国古代统治者开始关注民生 【答案】A 【KS5U 解析】考查古代中国的人文精神。从题干材料的含义可知, 都体现人的作用,即体现了人文精神。故应选 A。 8. 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这里的 “某地区”应该 是( ) 职业 自耕农和地 主 佃农 工场 工人 商人 占人口比 例 24% 36% 30% 10% 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 【知识点】H2 古代中国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 业的发展 【答案】D 根据对“居民职业结构表”(本表中数据有误,工场主 人数占 30%,应为工场工人人数占 30%)的分析,“工场工人” 的人口比例大提高,竟占 30%,居民中已经出现了相当的工场主 和工场工人,这种现象最早开始于明代中后期的江南苏杭地区。 联系所学,明代私营手工业成为手工业生产中日益重要的部分, 中叶以后更在制瓷、矿冶、纺织等诸多行业中,超过官营手工业, 占据了主导地位,从业人口大量增加。同时,私营手工业的经营 方式也在变化: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出现雇佣劳动关系。 故选: D 9.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 ”而董仲舒说:“唯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与孟子的主张相比,董仲舒的主张( ) A.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 C.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 A 【解析】该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和对古代儒家 思想内容的理解能力。题中孟子思 想主要是对君王的约束,而董仲舒则强化了君主的权力,属于对传统儒家思想的 新发展,故A项表述符合董仲舒的 主张。 10.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 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 总是逐步降。 ”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秦朝废分封行郡县 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人担任尚书令、侍中等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元朝设中书 A B C D 【知识点】A2 古代中国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答案】C 材料中 “皇室的权 ”、“政府的权”实际上反映的是君相之间的关 系: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材料中的是反映君相关系,而 反映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元朝设中书一省,导致相权膨胀,均 与题意不符。 故选: C 11外报的产生、发展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西方传教士在 广州办的中国第一份中文刊物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 ,就曾发表 了这样一段新闻:“英杰利之公会,甚推自主之理倘国要旺相, 必有自主之理。不然,民人无力,百工废,而士农工商未知尽力 竭力矣。 ”这反映出近代外文报刊的创办( ) A推动中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B有利于稳固西方在 中国的殖民统治 C促成了国人创办实业的热潮 D开启了民主思想在 中国的传播之门 【知识点】L2 近代中国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大众传媒的 变迁 【答案】D 解读材料关键信息,“英杰利之公会,甚推自主之理”。 ,在近代外文报刊中,出现了介绍英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相关信息, 并且强调“倘国要旺相,必有自主之理”,这反映出近代外文报 刊的创办开启了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之门。 故选: D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并做出正确的阐释 12. 下表为近代不同时期列强在华投资最多的国家的相关数据统计 (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卷十二)。其中表中序号 所代表的国家依次为( ) 时间 18401895 18951911 19111927 19271937 19371945 19451949 国家 英国 美国 美国 数量(万 元) 8026 33955 69627 11969 262096 47918 比重(%) 82.5 28.1 44.2 37.3 75.5 68.1 A英国、美国、美国 B美国、日本、美国 C英国、日本、美国 D美国、英国、日本 【知识点】C1 近代中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 争 、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 【答案】C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列强对资本输出的状况。根据图表和 所学知识,1840 1895 年间,该国在华投资所占比重最大,可 以得出是英国,19111927 期间,日本利用西方国家忙于一战, 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使得在华投资所占比重上升。 19451949 期间,美国利用国民党发动内战的时机,加大了对中 国的经济侵略。 故选: C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试题提供的表格材料和考试 要求。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13.1964 年 1 月,中国与法国两国建交联合公报发表后,西方舆论将 其比喻为“外交核爆炸”,美国则说“这是戴高乐在美国的背后捅了一 刀”。中法建交说明( ) A中法结盟威胁到美国霸权 B美国孤立中国的 政策受到了冲击 C中美关系正常化已无可能 D中国已完全突破 美国的外交封锁 【知识点】F1 现代中国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答案】B 准确理解材料中 “外交核爆炸” 、“这是戴高乐在美国的背 后捅了一刀”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中法建交当时被国际媒 体称为“外交核爆炸”,这是曾分属两个不同阵营的两个大国建 立正式的外交关系、进行对话,这本身就打破了美苏控制的两极 世界格局。中国当时受到美国的孤立、打压,同时中苏矛盾已经 突出,谋求同独立性强的法国建立外交关系,扩大在国际事务中 的战略回旋余地。这不仅符合中法两国的利益,也有利于世界和 平与稳定。 故选: B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理解历史事实,正确分析历 史结论。 14 历史学家科林伍德看来:历史中遗失最多的大概就是问题(question) ,历史人物往往把 种种回答留下了(这便是文物、文献) ,却将自己内心中的问题,尤其是那些自己还没 有能力回答的问题带进了坟墓。因此历史学家最重要的任务便是根据留下的答案去追 溯,重构已失去的问题。科林伍德强调历史学家的任务是( ) A在研究中努力寻找问题意识 B通过研究历史问题再现历史 C着重研究历史文物与历史文献 D着力重新构建新的历史 【考点】史学理论 史学研究方法 【解析】科林伍德强调文物、文献是历史问题的答案, “历史学家最重要的任务便是根 据留下的答案去追溯,重构已失去的问题” ,故 A 项正确;材料要求追溯历史问题, 而不是研究历史问题再现历史,故 B 项错误;研究历史文物与历史文献是方法,任务 是追溯问题,故 C 项错误;科林伍德要求重构的是失去的问题,而不是重新构建新的 历史,故 D 项错误。 【答案】A 15. 外交家吴建民在回顾 1979 年以来的中国外交成就时,用了三句 话概括:“形势大变化,政策大调整,外交大发展。 ”下列对此三 句话的解读错误的有( ) 三句话内 容 解读及其具体表现 形势大变 化 是指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美建 交 政策大调 整 是指维护我国的独立与主权和实行对外开放 政策 一是指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组织的 活动 外交大发 展 二是指积极参加地区性国际政治的外交活动 和加入世贸组织 A1 条 B2 条 C3 条 D 4 条 【知识点】F1 F1 现代中国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 交 开创外交新局面 【答案】B 考查现代中国的对外政策。抓住时间信息,把握阶段性 成就即能解答。1971 年联合国第二十六届大会复中国在联合国 的合法席位,该事件发生在 1979 年之前;独立自主维护国家主 权是我国长期以来的外交基本政策,并不是 1979 年以来的政策 大调整。因此材料在对“形势大变化,政策大调整,外交大发展” 的解读中前两条解读有误。 故选:B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再认再现历史史实。 16.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两次发展 高潮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国际环境有利 B民族独立实现 C社会性质改变 D政府大力支持 【答案】D 17.剑桥插图古希腊史指出,与苏格拉底同时代的知识分子, “在 原则上(几乎)都是反民主的人”,他们反对的理由都是“平民不适 于统治雅典,因为他们浮躁、无知、愚昧、甚至不能管好自己”。这 一描述从侧面反映出古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 ) A直接民主 B轮番而治 C贵族政治 D教育 发达 【知识点】A3 古代世界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 古代希腊的政治制 度 【答案】A 解读材料信息,与苏格拉底同时代的知识分子反对当时 的民主政治,理由是“平民不适于统治雅典”。这就从侧面反映 出古雅典实行直接民主,全体公民是统治者,参与政治,集体掌 握国家最高权力。 故选: A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 信息。 18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 的著述中指出: “土地所有者阶级 和劳动阶级,即封建主和人民衰落了,资本家阶级、资产阶级则 相应地上升了。 ”导致欧洲 16 世纪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世界贸易中心变动 B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C封建世俗统治削弱 D商品经济的迅速发 展 【知识点】I1 近代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开辟新 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答案】B 马克思在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描述的欧洲 16 世纪封建 主衰落,人民贫穷,而资产阶级则迅速发展。准确把握“欧洲 16 世纪”这一时空特征可以判断出导致这一现象是原因是新航 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出现了“价格革命”。 美洲的白银大 量流入欧洲,物价迅速上涨,货币贬值,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使资本主义获得发展。 故选: B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并做出正确的阐释。 19近代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之一是技术的创新。在十八世纪的工 业革命中, 英国工业的技术创新如何产生( ) A科学革命发现新理论,工业家将这些理论直接应用于生产, 带来技术的创新 B时值启蒙运动,学者热衷于传播科学知识,厂商将这些知识 转变成生产技术 C此时的技术创新大都是技术工人为适应现实需要,改良原有 机械装置的结果 D在殖民地战争中,英国击败法国,控制了印度,从印度引进 先进的纺织技术 【知识点】I2 近代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两次工 业革命 【答案】C 本题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的理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 识即可得知在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中,英国工业的技术创新是通 过此时的技术创新大都是技术工人为适应现实需要,改良原有机 械装置的结果。 故选: C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再认再现历史史实。 201959 年 9 月 15 日至 28 日,赫鲁晓夫访问美国,同美国总统艾 森豪威尔在戴维营就德国、柏林、裁军、美苏关系等问题进行了 讨论,苏联此后大肆宣扬“戴维营精神” ,鼓吹苏美两国领导人坐 在一起,人类历史就进入了新的转折点。这说明( ) A世界出现和平契机 B苏联处于战略优势 C苏美准备再次合作,和平共处 D美苏之间既有对抗也有 合作 【知识点】G1 现代世界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两极世 界的形成 【答案】D 戴维营会议是赫鲁晓夫上台以后,苏美两国首脑的第一 次会晤。苏联所选用的戴维营精神就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提出 的苏美和解,苏美两大国一同称霸世界的构想。戴维营会议发生 在 1959 年,世界正处于两极格局对峙时期,美苏争霸中美国占 据优势。据此可判断,A、B、C 选项表述错误。 故选:D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并做出正确的阐释。 21.1946 年 2 月美国驻苏代办乔治 凯南致电国务院, “总结起来说, 我们面临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它和美国之间不可能 有永久性地妥协办法 如何对付这个力量的问题无疑是我国 外交所曾面临的最巨大的任务。这个问题我有能力解决。且 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 ”对该电文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 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 B标志着美苏“冷战” 的正式开始 C提出了遏制苏联扩张的理论 D促进了战后美国对 外政策的调整 【知识点】G1 现代世界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两极世 界的形成 【答案】B 1946 年,凯南在美国驻苏联使馆工作期间,认定与美国 意识形态相对立的苏联,终将成为美国的威胁。亲自起草了一份 8000 字的电报,提出对苏联一定要实施“遏制“政策。据此可以判 断,A 、C 、D 认识均正确。1947 年 3 月 12 日,美国提出“杜鲁 门主义,是美苏之间“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 故选: B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理解历史事实,正确分析历 史结论。 22. 美 国 学 者 威 廉 詹 姆 斯 在 1901 年 的 一 场 演 讲 中 说 道 : “对 我 们 美 国 人 来 说 , 接 受 欧 洲 学 者 和 欧 洲 书 籍 的 教 导 , 是 非 常 熟 悉 的 经 验 ; 听 欧 洲 人 说 话 , 对 我 们 来 说 似 乎 是 再 自 然 不 过 的 事 。 但 是 相 对 地 , 我 们 却 没 养 成 让 欧 洲 人 听 我 们 说 话 的 习 惯 ; 而 且 第 一 个 冒 险 做 出 这 种 事 的 人 , 将 会 因 为 自 己 的 放 肆 , 而 深 歉 意 。 ”造 成 如 此 情 况 的 主 要 原 因 是 ( ) A欧洲经济文化的中心地位 B美国人善于学习,谦虚 谨慎 C美国工业产值已傲视全球 D美欧之间意识形态比较 接近 【知识点】G1 现代世界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两极世 界的形成 【答案】A 解读材料信息:“接受欧洲学者和欧洲书籍的教导”、 “ 听欧洲人说话”、“ 没养成让欧洲人听我们说话的习惯”, 材料强调美国人对欧洲的认可和尊重。造成如此情况的主要原因 在于欧洲经济文化的中心地位。B 项表述错误,C 项和 D 项不是 美国尊重欧洲的原因。 故选: A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并做出正确的阐释。 231960 年 5 月,英国、瑞典、挪威、丹麦、葡萄牙和奥地利 7 国 组成了欧洲自由贸易联盟。联盟内部的成员国间取消工业品贸易 关税,但不执行共同的对外贸易政策,即仅是个自由贸易区而已。 与之相比,欧盟一个明显的特点是( ) A发达国家组成 B区域经济集团 C体现超国家性 D反对贸易保护 【知识点】N2 现代世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的区域 集团化及全球化 【答案】C 结合材料可知,1960 年欧洲七国组成的欧洲自由贸易联 盟合作程度较低,仅具有自由贸易区的水平。而欧洲联盟是欧洲 地区规模较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的国际组织,欧盟的合作程度更 加广泛,成员国已将部分国家主权交给组织,体现超国家性。 故选:C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作 出正确判断。 24.“苏联的军事力量,以及它在西方人中间引起的恐惧,长期地模 糊了这两个争夺者之间根本的不对称性。 ”这种“根本的不对称性” 主要表现在 A同盟力量的差距 B意识形态的对 立 C军事力量的失衡 D经济水平的差 距 【答案】D 25.下图是 20 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据图可知,高收入 国家的工业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以下对此现象的解读中,比较合 理的是 A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反映 B低收入国 家工业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 C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 D低收入国 家反对霸权主义取得重大成果 【答案】C 第卷(非选择题 共 50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计 50 分。第 25 题分,第 26 题 12 分。 41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三:1876 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 国家 代表性展品 美国 大功率发电机、电动机,电话,留声机等 中国 丝绸,茶叶,银器,雕花瓷器,景泰器等 表四: 2010 年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 国家 代表性展品 中国 载人航天技术,助残机器人,可食用环保包装材料,多媒体信息技术等 美国 将日光转化为电力,屋顶花园,再生竹制成的地板等 比较表三、表四,提取有关中美科技发展的 信息 ,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6【考点】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现代信息技术;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现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解析】本题考查近现代中美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表一中美国展品反映的第二次 工业革命 的成果,而中国展品则是落后农业文明的体现,分析从政治与经济两个方面分析 原因,予以说明;表二中国展品反映的是现代中国科学技术成果,美国展品也是现代科学 技术成果,都是高新技术,也同样是从政治与经济两个方面分析,加以说明。 【答案】表一:信息: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 (2 分) 说明: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1 分)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1 分) 信息:中国,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手工业品和传统手工艺品发达。 (2 分) 说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 分)小农经济仍占主体地位。 (1 分) 表二:信息:中国、美国均为高新技术。 (2 分) 说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1 分)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稳 定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1 分)其它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6 (12 分)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阅读下面两幅地图 从两幅地图中提取两项中国革命形势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6 (12 分,任答两项即可) 信息 1:在区域分布上,中国革命的中心从南方转移到北方。(3 分) 说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中共被迫实施战略转移。(3 分) 信息 2:在革命性质上,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解放战争转变(3 分) 说明:随着日本侵华,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3 分) 信息 3:在国共关系上,由对抗走向合作(3 分) 说明:随着日本侵华,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 分)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 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 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光绪帝宣示诸臣实力讲求西学 材料二 近者设立海军、使馆、招商局、同文馆、制造局、水师 堂洋操、船厂,而根本不净,百事皆非。 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 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 据康有为敬谢天恩并统筹全局折等 (1)在改革问题上,光绪帝和康有为的认识有何相同之处? (4 分) (2)根据材料中两人对改革的不同理解,说明资产阶级维新派 的主张在当时不能实现的原因。 (4 分) 29 题(8 分)答案 (1)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 (4 分) (2)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进行制度变革,发展资本主义;光绪帝主 张学习西方的器物,以维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4 分) 23. (11 分) 世界经济大危机动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而罗斯福勇敢地面对这场危机,开辟了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其经验教训令人深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见上图 材料二 也许更重要的差别是罗斯福的个人风格他灿烂的微笑、他技艺高超的口才、 他生动感人的智慧都使他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喜爱,而与施政计划的具体内容 没有太大关系。罗斯福成功的许多因素应归结于他的人性魅力。从就职演说开 始(他告诉美国人“我们唯一应该畏惧的应该是 畏惧本身”),他 就向不断增长的绝望氛围中注入了强大的乐观情绪。他是美国第一个充分利用广 播、利用 “炉边谈话”的方式向人们阐释其施政方针并充分赢得民众信任的总统。 (美) 布林克利美国史 材料三 到 1935 年初,新政成为公众激烈抨击或热情支持的焦点,当时美国社会各派别持 有多种认识: 主要派别 对新政的认识 认识的史实依据 保守派与大商业领袖 对新政“大笔开支冶、 “敲诈富人计划 冶和“社会主义冶不满,批评政府抛弃 自由政策,某些批评者一提到罗斯福 的名字都觉得反感。 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如: 激进的左派 社会主义政党以及其他激进组织一 度激烈抨击罗斯福改革不彻底,攻击 财富仍然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他 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 局部调整生产关系,新政 存在局限性 ,如: 政治异见者( 非左派, 非右派) 尖锐抨击“财阀冶、 “其他金融势力冶, 认为这些势力给国家带来贫困,而且 向个体和社会实施专制。 企图建立独裁国家 ,如: 总统 扩大权力, 违反宪法。 多数民众 新政提高弱势群体地位,广大中下层 民众对新政热情欢呼与讴歌,甚至把 罗斯福视为“救星” 。 社会得以发展 ,如: 经济 恢复;遏制法西斯势力; 生活水平提高。 摘编自(美) 舍曼世界文明史 、布林克利美国史等著作 请回答: (1)运用统计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数量分析,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观察材料一曲线图 ,列 举 20 世纪 20 年代末至 30 年代中期影响美国失业率变化的两件重大事件。 (4 分) (2)材料二认为罗斯福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 分) 材料二以人物心理活动的哪种表现来说明罗斯福让人们重拾信心的? (3 分) 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材料二的研究视角有何新意? (2 分) (3)据材料三表格中的内容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在表格中 与位置,各举出一个史实, 所举 史实要能印证表格前一栏的观点。 (4 分) (1)两件重大事件。 (4 分) 经济大危机 罗斯福新政 (2)主要因素(2 分) 罗斯福优秀的人格魅力 心理活动的表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DB61T 879-2014 玉米 西农211规范
- 食堂外包合同(标准版)
- 学校校区租赁合同(标准版)
- 室内结构安全性分析与改进方案
- 中央空调设备采购及安装合同2篇
- 公路施工临时设施建设方案
- 2025天津师范大学招聘食堂大厅保洁工1人备考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 水库建设项目验收与评估方案
- 城市更新区域交通优化方案
- 微专题3 第十九章生活用电经典图片问题解析 同步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含答案)
- 500种药店常见药品及进货价格
- 【个人简历】保洁经理求职个人简历模板
- GB/T 15166.4-1994交流高压熔断器通用试验方法
- 2023年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财政局系统事业单位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急性胃炎诊断证明书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284人(必考题)模拟卷和答案
- 润滑油脂性能指标解读课件
-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全册同步练习附答案
- 2022学校校服选用工作自查整改报告
- 2019修订《城市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
- 星级酒店工程部培训课件精品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