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桃意象及其后世的延续_第1页
《诗经》中桃意象及其后世的延续_第2页
《诗经》中桃意象及其后世的延续_第3页
《诗经》中桃意象及其后世的延续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经中桃意象及其后世的延续 【摘要】 文化从远古一路走来,扑朔迷离。我们唯有通过一些文化遗迹, 方能触摸它前行的轨迹。 诗经作为最早的诗歌总集,其历时之久远,内容之 广泛,皆是其它文学作品所不可比拟。 诗经不仅是炎黄子孙的“种族记忆” ,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更是无法估量。 诗经中的意象众多,这些意象或许是先人们无意识的自觉行为,可文 化的沿承性使这些意象在后世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如桑梓,雎鸟之类的。这 些意象内涵或沿用至今,或已“面目全非” 。不管意象如何发展,它们都是中国 宝贵的精神财富。凭借这些意象,我们才能掀开古代文学神秘的面纱。 【关键词】 桃,意象,延续 一、娇羞女子的倩影 桃,于二月仲春开花,漫山遍野,娇艳雅丽。桃花美丽妖娆的姿态与风华 正茂的少女相得映彰,其姿彩斑斓的外貌恰似女子的面容。 何彼襛矣,唐棣之华?曷不肃雝?王姬之车。 何彼襛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 其钓维何?维丝伊缗。齐侯之子,平王之孙。 召南何彼襛矣 此诗本是讽刺王姬出嫁时车服的豪华奢侈和结婚场面的气派、排场诗,但 其以“华如桃李”来描写新娘的光彩照人,妩媚生动。 杂诗里的“南国有佳 人,容华若桃李” ,一句佳人,以桃而寓,经世不绝。 周南桃夭是诗经 里脍炙人口的名篇,以“桃之夭夭”一句,用桃花的纷繁绽放比喻美丽的女子。 桃寓意美丽女子的意象,在后世中被广泛采用,进入文人骚客的文字里,千世 流传。 崔护题都城南庄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 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用桃花比喻他曾邂逅的秀美女子,那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的姿态使其流连忘返。可惜缘分浅薄,只是在看见桃花时便能想起那 位娇颜佳人。世人最先用“桃腮粉脸” (出自水浒传)比喻潘金莲脸颊如粉色桃 花,那肌肤可谓是吹弹可破,难怪那些男子都为她神魂颠倒。现今我们形容两 个美丽女子的比较,也常用“桃李争妍”或“桃艳柳媚” ,也是延续了其形容貌 美女子的意象。 二 、守护生命 古人因受认知的限制,对大自然有强大的崇拜和依赖心理,以氏族为单位 便有了图腾崇拜的仪式。既然古人认为神灵存在,便一定有驱邪避鬼的做法。 桃最早出现在神话中应是山海经海外北传中记载:“夸父与日逐走,入 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 化为邓林” 。此文的邓林,即是后世学者所说的桃林。至此,桃便带上了神秘的 色彩。 又如诗经中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这里说到送桃而回赠琼瑶,琼瑶指的就是玉。我们知道,在古文化里,玉 向来被认为是辟邪护身的宝物。中国人讲究礼物价值对等,收桃赠玉,那么桃 在先民的意识里,也应有驱邪避恶的作用。 左传昭公四年:“桃弧棘矢,以除其灾。 ”桃弧 ,即为用桃做的弓, 古人认为可以辟邪的。除此,一直流传至今的桃木剑,往往被运用在各种迷信 的祭坛上,以保祭祀的顺利进行,以防妖魔鬼怪的捣乱。 桃符,北方一些地区仍保留着。唐代韦璜赠嫂诗:“案牍可申生节目, 桃符虽圣欲何为。 ”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 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除夕之夜,爆竹炸响。换上新桃符,意在庇 护家人健康平安。 三 、女性“性”符号 先不说古人常用桃来形容女子的容貌,再者,桃子的果实与女子的生殖器 有相似之处,桃实是女性象征物。 周南桃夭里用“桃之夭夭”起兴,祝愿 出嫁的女子“灼灼其华” , “有蕡其实” , “其叶蓁蓁” ,即是为夫家开枝散叶,繁 衍后代。这样,桃便带有了“性”的意味,特别指女性的“性” 。 随着社会的进步, “性”从较为隐晦的话题,走向开放,大家不再因谈论它 而羞得满脸通红。纵观娱乐圈,当某某明星被发现有较亲密或隐蔽不谈的关系 时,我们往往称之为“桃色新闻” ,对其包含的意味往往不言而喻。 四、遇见爱情 桃在春天绽放,映衬着春光无限明媚,也恰似爱情到来时的灿烂。古人没 有自由恋爱的权力,往往在婚嫁之日,才能感受到那或甜蜜,或辛酸的类似爱 情的感觉,也就是说”爱情才来敲门” 。 周南桃夭用桃之夭夭,祝愿女子 的出嫁,也就意味着祝愿女子的爱情美满,家庭幸福。清代陈维崧曾在庆春 泽春阴词:“年时恰是莺花候,正黄归柳靥,红入桃心。 ” 一说是在述写 春日的万紫千红,莺啼婉转。也有人认为是在那煦暖的明媚中,柳条摇曳时, 遇见了一见钟情的姑娘,以致才“红入桃心” 。而“桃心”这个符号仍保存到现 在,最常见的是扑克牌上。其心的形状,与爱情的象征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清初作家孔尚任经十余年苦心创作的桃花扇 ,讲述了江南才子侯方域邂 逅秦淮歌妓李香君,两人常在扇面上题词作诗,互诉缠绵。最后,李香君用血 化成的桃花,是他们矢志不移的爱情的见证。 我们时常把一个人即将找到爱情,或被他人示爱时,说走了“桃花运” 。在 遇见心中人时往往面红耳赤或激动不已,脸上那两片绯红也被打趣是“满面桃 花” 。由此看来,用桃的神态映衬爱情时的心动或情欲的展现,再适合不过了。 五、希望永存 春,万物复苏,洋溢着生机勃勃。桃作为早春的代名词更是散发着生的, 活泼的气息。 卫风木瓜里赠桃还穹琚的诗句希望能驱鬼辟邪,永示相好。 但从另一角度看,这不是代表着一种希望吗?希望着能与对方相爱终身,希望 爱人平安健康。这是希望的祝福。 早有宋代诗人苏轼在蕙崇春江晚景里写道: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苇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百花未放,桃先争艳,经历过寒冬的蹂躏,桃代表着新生充满了希望。古 人看到了桃,便晓得要春耕播种了。在物质匮乏的时代,这便是希望。 又如唐代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人间四月天,百花即将凋零,而深山里的桃花却刚刚盛况开,花蕊鲜嫩。在 看似春光褪去的景象里,有着不易察觉的的希望,这便是桃,是桃的漫山娇艳, 挣开衰颓的捆锁,散发着生机。 六、情深厚谊 诗经大雅荡之什抑中写道: 辟尔为德,俾臧俾嘉。淑慎尔止,不愆于仪。 不僭不贼,鲜不为则。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彼童而角,实虹小子。 我修身养德,因你发现我的才能并提拔我。既然你给了我一颗桃子,我便 还你一筐李子。这就是“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来源。中华民族在高山峻岭 的包围下,形成了内敛含蓄的性格,往往不善于直接用话语表达内心强烈,真 挚的感情。便往往用一事物来替代。而这物品的选择,便注入了情感色彩。这 也是诗歌中最常见的“寓情于景,或托物言情”的形成原因。知遇之恩不可不 报,此处用桃来比喻,那么桃必定盛满了不可估量的情谊。 古乐府鸡鸣有云:“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 。原意指在危难面前, 弟兄能同甘共苦,生死抉择之际,为了一份感情,用生命代替也在所不惜。清 代 黄遵宪 感事诗:“芝焚蕙叹嗟僚友,李代桃僵泣弟兄” 。生命是如此珍 贵,而在感情的坚守里,却又那么微小,当被桃吸纳后,其情之深,爱之重, 可见一斑。 自然,桃被赋予的感情再深厚,有时也难以表达内心的感情重量。不然, 何以会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