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b》第4次作业_第1页
《病理学b》第4次作业_第2页
《病理学b》第4次作业_第3页
《病理学b》第4次作业_第4页
《病理学b》第4次作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病理学 B第 4 次作业 您本学期选择了“病理学 B” 说明:本次作业的知识点为:9-11,总分为 74 分,您的得分为 72 分 A 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EP 是一种 1 分 A.小分子蛋白 B.大分子蛋白 C.磷脂 D.多糖 E.淋巴因子 2. 发热是体温调定点 1 分 A.上移,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 B.下移,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 C.上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D.下移,引起的被性体温升高 E.不变,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 3. 急性炎症时,首先发生的现象是: 1 分 A.吞噬现象 B.血流改变 C.白细胞壁立 D.白细胞游出 E.白细胞变性、崩解坏死 4. 关于 LE 小体的描述,哪一点是错误的? 1 分 A.又称苏木素小体 B.抗核抗体攻击白细胞核,使其碎裂崩解而形成的游离小体 C.其形态特征为均质的呈苏木素染色 D.多呈不规则形 E.对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有趋化性 参考答案为:D,您选择的答案为:E 5. 关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1 分 A.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 B.类风湿因子可出现于患者的血液与关节病变处 C.关节病变处可出现补体 D.渗出液中可有纤维素 E.关节滑膜可见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6. 发热病人较易出现: 1 分 A.呼吸性酸中毒 B.混合性酸中毒 C.呼吸性碱中毒 D.代谢性碱中毒 E.混合性碱中毒 参考答案为:C,您选择的答案为:A 7. 引起炎症的原因最常见的是: 1 分 A.理化性损伤 B.机械性损伤 C.生物性因子 D.免疫反应 E.遗传性缺陷 8. 按炎症渗出性病变反应的顺序,哪一种排列最后? 1 分 A.血管扩张 B.白细胞附壁 C.白细胞游出 D.白细胞吞噬 E.局部血液浓缩及血流缓慢 9. 变质性炎症局部实质细胞形态改变主要表现为: 1 分 A.萎缩和坏死 B.萎缩和变性 C.增生和变性 D.变性和坏死 E.增生和坏死 10. 内毒素具有以下特征,其中一种是错误的: 1 分 A.为脂多糖和蛋白质的复合物 B.易透过血脑屏障 C.具有很高的耐热性 D.反复注射机体可产生耐受性 E.通过激活吞噬细胞,产生和释放内源性致热原而引起机体发热 11.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通过下列哪一项来损害组织细胞的? 1 分 A.单核细胞的吞噬作用 B.溶酶体破裂释放溶酶体酶类 C.禁株细胞抑制 D.、型变态反应 E.微循环障碍导致缺血缺氧 12. 下述急、慢性炎症过程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1 分 A.急性炎症一般以变质、渗出为主 B.急性炎症不存在有增生性改变 C.慢性炎症以组织增生为主 D.慢性炎症可急性发作 E.急性炎症常以中性白细胞浸润为主,而慢性炎症常以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为主 13. 纤维素性炎的好发部位,除外都是常见的: 1 分 A.浆膜 B.粘膜 C.喉头 D.心与肺 E.筋膜 14. 卡他性炎是: 1 分 A.浆膜发生的浆液性炎 B.皮肤发生的浆液性炎 C.肺发生的渗出性炎 D.粘膜发生的轻度渗出性炎 E.以上均不是 15. 有关渗出物在炎症过程中防御作用的论述,错误的是: 1 分 A.带来抗体和补体,可杀灭细菌 B.稀释中和毒素 C.防止细菌扩散 D.渗出越多越有利 E.可增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16. 下列哪项疾病属于增生性炎? 1 分 A.大叶性肺炎 B.小叶性肺炎 C.急性肾小球肾炎 D.风湿性心包炎 E.慢性活动性肝炎 17. 下述哪种不属于内生致热原? 1 分 A.白细胞致热原 B.干扰素 C.5羟色胺 D.肿瘤坏死因子 E.巨噬细胞炎症蛋白 18. 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1 分 A.“隐蔽”抗原释放入血 B.抑制性 T 细胞产生过多 C.病原微生物与人体内某些组织有共同抗原,免疫系统产生交叉免疫反应 D.自身组织的抗原性发生改变 E.遗传因素 19. 外源性致热原可激活: 1 分 A.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B.骨骼肌 C.产 EP 细胞 D.皮肤血管 E.汗腺 20. 下列哪一项不是化脓性炎症? 1 分 A.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B.干酪性肺炎 C.小叶性肺炎 D.急性肾盂肾炎 E.痈 21. 发热时下列所列举机能改变哪一项是错误的? 1 分 A.神经系统:早期兴奋,持续过高热可转为抑制 B.循环系统:因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心跳加快 C.消化系统:因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消化腺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增强引起恶心、呕吐 D.呼吸系统:由于血液温度上升和酸性代谢产物的刺激,呼吸中枢兴奋性增强 E.泌尿系统:因交感神经兴奋,肾小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尿量减少 22. 炎症渗出的最基本要素是: 1 分 A.红、肿、热、痛及功能降碍 B.已破坏的细胞被新生的细胞所代替 C.体液免疫反应及吞噬现象 D.血流改变及血液成分的渗出 E.炎细胞浸润 23. 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描述哪项不正确? 1 分 A.具有多种自身抗体,其中抗核抗体是引起病变的主要自身抗体 B.对某一病人而言,疾病主要累及某一器官系统,故得名 C.抗 DNA 抗体具有相对特异性 D.狼疮小体是抗核抗体损伤细胞核而形成的游离小体 E.基本病变是坏死性小动脉、细动脉炎 24. 在增生性炎症中,病变具有病因学诊断的特异性是因为: 1 分 A.其组织坏死形态特殊 B.其肉芽肿有特殊结构 C.其肉芽组织有特殊结构 D.其血管壁出现纤维素样坏死 E.有多核巨细胞出现 25. 下列各项哪项是错误的? 1 分 A.渗出液比漏出液比重高 B.渗出液比漏出液混浊 C.渗出液比漏出液细胞数少 D.渗出液易凝固 E.渗出液是由炎症引起的 26. 下列哪一种细胞属于急性炎症时渗出的细胞? 1 分 A.浆细胞 B.异物巨细胞 C.淋巴细胞 D.中性白细胞 E.嗜酸性细胞 27. 发热发生机制中共同的基本因素是: 1 分 A.外源性致热原 B.内源性致热原 C.前列腺素 D.5羟色胺 E.环磷酸腺苷 28. 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最常引起的炎症: 1 分 A.出血性炎 B.纤维素性炎 C.变质性炎 D.蜂窝织炎 E.脓肿 29. 下列哪种肾炎与自身免疫病有关? 1 分 A.实验性异蛋白性肾炎 B.人血清病性肾炎 C.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D.微小病变型肾炎 E.狼疮性肾炎 30. 炎症局部的基本病变为: 1 分 A.组织细胞变性坏死 B.红、肿、热、痛及机能障碍 C.组织内的炎性充血和水肿 D.变质、渗出、增生 E.周围血液中白细胞增多和炎区的白细胞浸润 31. 化脓性炎时,脓液的形成与下列哪一种细胞浸润有关? 1 分 A.浆细胞 B.单核细胞 C.中性白细胞 D.嗜酸性白细胞 E.淋巴细胞 32. 体温调节中枢的高级部位是: 1 分 A.视前区-前下丘脑 B.丘脑 C.桥脑 D.中脑 E.脊髓 33. 在炎症过程中不属于机体抗损伤性反应的有: 1 分 A.变质 B.渗出 C.增生 D.充血 E.白细胞吞噬 34. 传染性发热是由哪一种原因引起的? 1 分 A.生物病原体 B.无菌性炎症 C.恶性肿瘤 D.变态反应 E.某些固醇类物质 35. 下列哪一种物质目前认为是“隐蔽抗原”? 1 分 A.红细胞表面抗原 B.血管平滑肌抗原 C.眼球晶体抗原 D.肾小球基底膜抗原 E.心瓣膜抗原 36. 内生致热原的作用部位是 1 分 A.中性粒细胞 B.下丘脑 C.骨骼肌 D.皮肤血管 E.汗腺 37. AIDS 时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 1 分 A.何杰金病 B.非何杰金淋巴瘤 C.Burkitt 淋巴瘤 D.恶性淋巴瘤 E.Kaposi 肉瘤 38. 发热时,下列所列举代谢改变哪一项是错误的? 1 分 A.糖元分解加强,血糖升高,甚至出现尿糖 B.脂肪代谢过多,而又氧化不全 C.蛋白质分解代谢加强,血液中 NPN 升高 D.发热时,代谢增强,维生素的消耗显著增加 E.发热时经皮肤和呼吸道水分蒸发减少 39. 渗出液被抽出体外,容易凝固是因为其中含有: 1 分 A.较多的白细胞 B.较多的红细胞 C.较多的纤维蛋白 D.较多的蛋白质 E.较多的凝血酶 40. 关于炎症的概念,较恰当的说法是: 1 分 A.由损伤引起的细胞变化 B.白细胞对细菌的一种作用 C.细胞生长异常的一种形式 D.充血水肿的一种形式 E.机体对损伤所发生的一种以防御为主的反应 41. 退热期常可导致: 1 分 A.Na+潴留 B.水潴留 C.Cl-潴留 D.脱水 E.出汗减少 42. 目前认为白细胞致热原与下列哪些物质相一致? 1 分 A.肿瘤坏死因子 B.组织胺 C.淋巴因子 D.白细胞介素1 E.白细胞介素2 B 型题: 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 A.中性白细胞 B.嗜酸性白细胞 C.浆细胞 D.淋巴细胞 E.单核细胞 1. 脓肿形成 1 分 A B C D E 2. 免疫球蛋白合成: 1 分 A B C D E A.正常 B.低热 C.中热 D.高热 E.稽留热 3. 腋下温度 3941 1 分 A B C D E 4. 腋下温度 3839 1 分 A B C D E A.型和型变态反应 B.抑制性 T 细胞产生过多 C.细胞免疫缺陷 D.自身组织的抗原性发生改变 E.感染因子 5.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主要由于: 1 分 A B C D E 6. 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主要由于: 1 分 A B C D E A.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 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 C.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不变 D.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 E.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 7. 体温上升期热代谢特点是 1 分 A B C D E 8. 体温下降期热代谢特点是 1 分 A B C D E A.嗜酸性白细胞 B.肥大细胞 C.多核巨细胞 D.中性白细胞 E.类上皮细胞 9. 寄生虫感染的炎症病灶内主要浸润的炎细胞是: 1 分 A B C D E 10. 构成结核性肉芽肿的主要细胞是: 1 分 A B C D E 11. 组织内有较大异物存在时可见: 1 分 A B C D E A.变质性炎 B.纤维素性炎 C.化脓性炎 D.出血性炎 E.增生性炎 12. 丹毒: 1 分 A B C D E 13. 走马疳: 1 分 A B C D E 14. 白喉: 1 分 A B C D E A.大叶性肺炎 B.细菌性痢疾 C.阿米巴痢疾 D.急性肾小球肾炎 E.病毒性肝炎 15. 增生性炎: 1 分 A B C D E 16. 假膜性炎: 1 分 A B C D E A.产热增多 B.散热减少 C.生成内生致热原 D.使体温中枢调定点上移 E.激活物 17. 致热原的作用关键是: 1 分 A B C D E 18. 内毒素引起发热是通过 1 分 A B C D E A.局灶性大量中性白细胞浸润伴有组织坏死液化 B.疏松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 C.粘膜的轻度渗出性炎 D.粘膜的重度渗出性炎 E.粘 膜的纤维素性炎 19. 卡他性炎: 1 分 A B C D E 20. 蜂窝织炎: 1 分 A B C D E 21. 假膜性炎: 1 分 A B C D E A.内毒素 B.抗原抗体复合物 C.红疹毒素 D.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 E.本胆烷醇酮 22. 血中类固醇物质含量增高引起发热是由于 1 分 A B C D E 23. 型变态反应引起发热是由于 1 分 A B C D E A.患者出现血沉加快,抗链“O”抗体增高 B.血液培养细菌阳性 C.全身中毒症状,血液培养细菌阳性 D.高热寒战,血沉加快 E.多脏 器多发性脓肿,高热,血液培养细菌阳性 24. 脓毒败血症: 1 分 A B C D E 25. 败血症: 1 分 A B C D E A.白细胞附壁 B.白细胞游出 C.白细胞浸润 D.白细胞吞噬 E.白细胞趋化 26. 白细胞向炎症灶移动集中称为: 1 分 A B C D E 27. 白细胞从血管内向血管外移动称为: 1 分 A B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