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椒结构专业统一技术措施_第1页
全椒结构专业统一技术措施_第2页
全椒结构专业统一技术措施_第3页
全椒结构专业统一技术措施_第4页
全椒结构专业统一技术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全椒盛世豪庭住宅小区施工图阶段 结构专业统一技术措施 审核: 制订: 日期: 一、 工程概况 本工程共由 38 栋 517 层多层、高层住宅和商住楼及部分多层商业建筑、单层地下车 库组成。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 50068-2001)划分,本工程建筑结构 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 二、 采用的主要规范、规程: (1)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 (2)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8】 (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08 版) (4)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 (06 版) (5) 住宅建筑规范 【GB50368-2005】 (6)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7)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 (8)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50038-2005】 (9)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8】 (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11)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02】 (12)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2003】 (13)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01】 (03 版) (14)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 【JGJ149-2006】 (15) 安徽省异形柱框架轻质墙结构(抗震)设计规程 【DB34/222-2001】 (16)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2005 年版)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房屋建筑部 2002 年版) (18)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 (GB/T 50105-2001) (19)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008 年版) 2 注:设计过程中如有新的规范及规程颁布实施,按新规范及新规程执行。 三、 主要结构材料 (一)混凝土 地下室底板垫层: C15; 地下室底板、外墙、水池: 多层建筑: C30(抗渗等级 P6) ; 高层建筑: C35(抗渗等级 P6) ; 有覆土地下室顶板: 多层建筑: C30(抗渗等级 P6) ; 高层建筑: C35(抗渗等级 P6) ; 梁、板、楼梯: 多层建筑: C30; 高层建筑: C30C35; 框架柱、剪力墙: 多层建筑: C30; 高层建筑: C30C40; 次要构件(如圈梁、过梁、构造柱) C20; (二)钢筋 梁箍筋、柱(包括墙边缘构件)箍筋、墙体分布筋、楼板钢筋:6 采用 HPB235 级钢筋;8 及以上采用 HRB400 级钢筋; 梁、柱、墙边缘构件、楼板主筋为 HRB400 级钢筋; 高层基础筏板、承台、独立基础或条型基础主筋采用 HRB400 级钢筋; 圈梁、过梁、构造柱、节点钢筋:6 采用 HPB235 级钢筋;8 及以上采用 HRB335 级钢筋; (三)型钢、钢板、钢管 Q235B (四)填充墙 3 多层建筑室外地坪以上内外墙均采用 MU5 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容重不大于 12kN/m3),用 M7.5 混合砂浆砌筑。 高层建筑室外地坪以上外墙及卫生间墙体均采用 MU5 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容重 不大于 12kN/m3),用 M7.5 混合砂浆砌筑。其余内墙采用 A5.0 级加气混凝土砌块,用 Mb7.5 级混合砂浆砌筑。 水土接触部分墙体采用 MU10 非粘土实心砖(容重不大于 20kN/m3)或混凝土空心 小砌块(Cb20 混凝土填芯) ,用 M10 水泥砂浆砌筑。 (五)承重墙 内外墙均采用 MU10 非粘土实心砖(容重不大于 20kN/m3)或混凝土空心小砌块 (Cb20 混凝土填芯) ,用 M10 水泥砂浆砌筑。 四、 结构计算参数选用 计算程序均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提供的 SATWE 及 PM 程序,局部设置弹性楼板, 考虑偶然偏心及扭转耦联效应。 (一)基本风压:w00.35kN/m 2(五十年一遇) (一百年一遇取值 0.40 kN/m2) ,地面 粗糙度为 B 类; (二)基本雪压:S00.40 kN/m2(高层取值 0.45 kN/m2) ,雪荷载准永久值系数分区 为区。 抗震设防烈度: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建筑场地类别为类,设计特征周期 0.35 秒。具体等初步勘查 报告出来后再详细确定。 (三)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 (四)计算调整系数: 砼容重:27KN/m 3 钢材容重:78 KN/m 3 周期折减系数:剪力墙结构 0.9 异型柱框架结构 0.7 场地特征周期:0.35s 梁端负弯矩调整系数:0.85 连梁刚度折减系数:0.7 梁活荷载内力放大系数:1.0 4 中梁刚度放大系数:2.0 梁(边梁)扭矩折减系数:0.4(0.7) 柱、墙、基础设计时考虑活荷载折减 (五)荷载选用见附件。 五、 结构形式及布置 (一)1#8#楼: 结构形式:异型柱框架结构,框架抗震等级: 38#楼三级;1#、2#楼四级。 1. 墙厚:a、半地下室外墙为混凝土,厚 250mm,其顶标高至地坪上 0.050m。 b、内墙厚 200mm,地上部分墙 200mm。 2. 板厚:a、纯住宅:一层 140mm,屋面 130mm,其余层 110mm,阳台 90mm。 b、带商业裙房的住宅:一层 140mm,商业楼面、二层、屋面 130mm,其余层 110mm,阳台 90mm。 c、大跨度房间、洞口边楼板、房屋端部房间楼板适当加厚。 主导板筋为 D8200,上部结构标准层端跨板可 D8150 双层双向;一层可 D8125 双层双向。大屋面 D8125 双层双向,其余不足时另附加钢筋。 3. 异型柱:肢厚 200mm,肢长 500800mm。尽量使柱距在 6 米以内。因外立面开窗的 原因,肢长可以伸至窗边,但肢长不应大于 800mm。异型柱框架不应出现单榀框架, 如有此情况,可以加长异型柱该薄弱方向肢长至 1000mm。 柱筋 1420,箍筋主梁 D8。 4. 框架梁:框架梁一般取为梁跨度的 1/101/12,尽量使柱距控制在 6 米以内。框架 梁高取为 400500mm。框架梁不宜垂直搭在异型柱上或 200 宽的柱上,如有此情况, 可同建筑商量增加小耳朵(100mm),以满足梁钢筋锚固的要求。 梁筋 1420,箍筋主梁 D8,次梁 d6。 5. 15#楼半地下室层高取为 2.9 米,67#楼半地下室层高取为 3.5 米。 (二)半地下车库(D6#、D7#) 结构形式:框架结构,框架抗震等级:四级。 1. 墙厚:a、半地下室外墙为混凝土,厚 250mm,其顶标高至地坪上 0.150m。 b、内墙厚 200mm,地上部分墙 200mm。 5 2. 板厚:种植屋面 150mm。 板筋,种植屋面 D10100 双层双向。局部不满足时增加附加钢筋。 配套半地下室长度较长,设置后浇带以减小温度应力。且应加强圈梁及构造柱。 (三)纯地下车库(D2#) 结构形式:框架结构,框架抗震等级:四级。 人防部分顶板、地下室外墙、柱由人防院设计。 地下车库长度较长(约 86x62m) ,采用微膨胀混凝土施工后浇带将其分割为 30m40m 的施工单元,以减小温度收缩应力;地下车库上部荷载相差较大处采用沉降 后浇带减小差异沉降危害。 (四)其他多层 9#29#、32#、37#、38#楼均与一期的 18#楼类似,可参照 18#楼设计。 (五)其他半地下车库 D3#D5#、D8#D14#均为一层半地下车库,与一期的 D6#、D7#楼 类似,可参照 D6#、D7#楼设计。 (六)纯地下车库(D1#)与 33#36#高层相通 结构形式:框架结构,框架抗震等级:三级。 人防部分顶板、地下室外墙、柱由人防院设计。 纯地下车库(D1#)与 33#36#高层相通,且地下车库长度超长(约 240mx54m) ,采 用微膨胀混凝土施工后浇带将其分割为 30m40m 的施工单元,以减小温度收缩应力; 地下车库上部荷载相差较大处采用沉降后浇带减小差异沉降危害。 (七)高层住宅(30#36#) 结构形式:30#、31#为剪力墙结构,剪力墙抗震等级四级。33#36#为框架剪力 墙结构,框架抗震等级三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三级。 六、 基础 (一)18 号楼及后期的多层: 采用柱下独立基础或柱下条形基础,基础最小厚度 250600mm。 半地下车库:(D6#、D7#) 采用柱下独立基础或柱下条形基础,基础最小厚度 250600mm。 6 纯地下车库:(D2#) 采用柱下独立基础或柱下条形基础,基础最小厚度 250600mm。地下室部分设防 水底板(厚 250mm) 。如为人防地下室,则为筏板基础。 (二)纯地下车库(D1#) 与 33#36#楼连通,基础采用桩基承台加抗水板(厚 300mm) 。 (三)高层住宅(30#、31#、33#36#) 考虑采用桩筏基础。桩径优先选用 500mm,布桩最小间距 4.0d,尽可能墙下布桩。 桩基布置等初步勘查报告出来后再详细确定桩型及桩长。 七、 制图 (一)制图深度应满足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的要求 (二)制图应尽可能选用标准图集,表示方法一定要规范 (三)剪力墙平法施工图: 边缘构件配筋应结合计算结果和构造要求配置;配筋由受力控制时,纵筋放大系 数控制在 1.1 左右,构造要求控制时,30#、31#、3336#楼配筋直径、间距应统一。 墙体分布筋应结合计算结果和构造要求配置;配筋由受力控制时,纵筋放大系数 控制在 1.1 左右。构造要求控制时,30#、31#、3336#楼配筋直径、间距应统一。 (四)梁平法施工图: 梁抗扭纵筋、腰筋必须在平面图中标注出来或在图纸说明中指出,主次梁交接处 主梁附加箍筋可在图纸说明中注明; 梁上部纵筋放大系数:控制在 11.05; 梁下部纵筋放大系数:特别重要的主梁控制在 1.11.2,一般的梁控制在 11.05 左右; 梁配筋应考虑裂缝和挠度控制; 对于由最小配筋率控制的梁,纵筋可在满足构造要求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