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生体能素质持续下降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_第1页
关于学生体能素质持续下降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_第2页
关于学生体能素质持续下降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_第3页
关于学生体能素质持续下降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_第4页
关于学生体能素质持续下降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学生体能素质持续下降的原因 及对策的研究 关于学生体能素质持续下降的原因 及对策的研究 摘要:近年来,尽管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等身体形态指标增长,但肺活 量水平、速度、力量等体能素质持续下降。中学生血压偏高的比例平均超过 50%,高中生超过 60%(其中高三学生 66%) ;肥胖率比 5 年前增长了一倍。 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本论文通过对学生体能素质持续下降的危害 及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学生,体能素质,下降原因,对策研究 1研究对象:学生体能素质持续下降的原因及对策。 2研究方法: 2.1 文献研究法。 2.2 座谈法。 2.3 对比论证法。 2.4 数理分析法。 3结论分析 3.1 近年来学生体能素质的现状。 3.1.1 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高要求是时代的需要。 青少年的健康水平是一个民族健康素质的基础,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国 家的竞争力,也关系到每个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在当代这个对复合性、创新 性人才要求极高的时代,学校和社会对学生的体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健 康的身体,强健的体魄,才能在竞争日益残酷的社会现实中,立于不败之地。 然而,不容乐观的是, 近十几年间,学生的体质和健康状况呈逐年下降趋势, 主要表现在肺活量、力量(特别是上肢力量)、速度和耐久力等方面呈现明显 的下降趋势;而学生的肥胖率及视力不良率继续呈现上升趋势。 3.1.2 当代学生身体素质的现状 根据教育部 2011 年底公布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表明,我国学生的 身体状况总体较好,但肺活量等体能素质持续下降、肥胖学生继续增多、学 生近视率居高不下等突出问题仍未得到有效遏制。本次监测对象为 722 岁 城乡男女学生,监测人数为 182964 人。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学生的爆发力、 肺活量等素质继续呈下降趋势。反映下肢爆发力的立定跳远水平,与 2005 年相比,除大学男生有所提高外,其余年龄组继续呈下降趋势;反映身体柔 韧性的坐位体前屈水平与 2005 年相比,有 60%的年龄组出现下降,其中 15 岁乡村男女生下降幅度较大,分别为 2.4 厘米、1.8 厘米;除高中以上(16 22 岁) 男生肺活量略有增加外,其余年龄组学生的肺活量有所下降。 3.2 学生体能素质下降的危害。 3.2.1 为生长发育留下“隐患” 。 学生阶段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的下降,为他们未来五六十年的身体状况 埋下了不良的伏笔,甚至直接造成现阶段身体的超负荷。近年来,从中学生 到大学生,猝死事件时有发生就是一个例证。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各 个器官正逐渐发育成熟,从身体到性情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这个时候,如 果不给予他们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运动习惯,他们一生的健康将 被打上一个巨大的问号。 3.2.2 诱发心理 “亚健康 ”。 一般学生从升学到工作,竞争压力逐步升级,要在这样的环境下长久立 足,仅有知识和智慧是不够的,强健的体魄是基础。对这一代年轻人来说, 未来的体力劳动相对减少,但精神压力却远远超出了父辈,他们要想在未来 的社会中站稳脚跟,没有坚强的精神是很难实现的。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 康息息相关,生理的“亚健康”会使人感到力不从心,从而诱发心理的“亚健康” ,而心理的“亚健康”是现代很多疾病的病因。 3.2.3 缺少“ 身体本钱 ”,从而减弱竞争力。 未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整体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英阶层的 竞争力,而这些人中的大部分在学生时期属于成绩优异者。如果在学生时期 他们只专注于学习而忽视了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培育,那么在未来激烈竞争的 环境中,他们是否有足够的身体本钱去应对竞争必然会被画上一个问号;而 即使进入了核心竞争阶层,学生时代身体锻炼亏欠所带来的后遗症也会让他 们有力不从心的感觉。 3.2.4 缺乏“ 团队精神 ”,从而减弱亲和力。 在未来国际化和合作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团结协作这一素质显得越发重 要。这一代中国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是家庭的中心,从整体性格上更加 自我。如果在学生时代、在性格仍然可塑的时期没有形成团结协作的观念, 那么在未来的工作中就很难在一个和谐的团队中占据一席之地。而体育运动 除了强健体魄之外,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培养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3.3 学生体能素质下降的原因。 3.3.1 饮食结构不合理。 现在的肥胖儿童很多,体能却普遍下降,与饮食结构不合理有关系。目 前家庭中一般只有一个孩子,家长疼爱自己的孩子,孩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有时暴饮暴食或挑食偏食,致使一部分孩子营养单一或肥胖,体重超重和肥 胖的学生增多。很多孩子平时摄入高热能、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但运动 量却有限,很容易造成肥胖。体形肥胖后,他们的运动量更少,从而造成恶 性循环。 3.3.2 睡眠不足。 睡眠是人们消除疲劳,保持身体健康的生理功能之一,是大脑和各器官 的一种最基本的休息方式。一个人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睡眠。一般来说,青少 年每天需要九小时的睡眠。保持生命正常的活动,睡眠是重要条件之一。良 好的睡眠不仅有助于增进身体健康,还能促使学生把学习和体育活动很好地 结合起来,从而得到全面发展。但是,如今的中学生压力大,负担重,学生 还要面临严峻的升学考验。许多学生都得挑灯夜读,这样既增加了脑力劳动 的强度,又对体力消耗很大。 3.3.3 体育锻炼不够。 现在优越的环境、良好的生活条件,滋生了学生怕苦怕累的思想,锻炼 过程中感觉到累了便不再继续练习,以至于造成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耐 力素质和肺活量都低于正常水平。体育锻炼能促使学生身体正常、健康地发 展。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经受各种气温的刺激,能更有效地改善心脏、血管 系统的功能,提高身体对环境和疾病的适应能力。 3.3.4 精神紧张。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社会阅 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 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等方面,回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导致精 神紧张。另外学校安排课时普遍超长,学生课余作业量过大等情况也会造成 学生的精神高度紧张。精神高度紧张可以使人体内的肾上腺素、多巴胺和胰 岛素分泌明显高于正常人。这些物质能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3.3.5 体育方面的政策在学校得不到真正的实施。 长期以来,学校在执行上级下达的体育方面的政策时,很多时候没有按 照规章办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利自己或可有可无的政策就干脆不管 它,政策落实不到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 少年体质的意见 。 意见指出,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没有体育课的 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 学计划;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上午统一安排 2530 分钟的 大课间体育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广播体操、开展集体体育活动;寄宿制 学校要坚持每天出早操。而在真正的实际操作中,部分学校没有保证学生运 动一小时,没有每天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当上级领导来校检查的时候,就 开始应付性练习一下,检查一完,又恢复原状。 3.3.6 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严重缺乏,不能满足广大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 特别是老城区的学校,学校场地就更加小的可怜,再加上某些学校建设 也是大张旗鼓,原有的部分运动场地被学校建设占用了,仅剩的几片场地不 要说给全校学生运动了,就是体育课程也很难开展,哪里还谈得上自主的运 动锻炼?“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缺乏场地器材设施等基本运动条件,学校难以 开展体育运动,这不能不影响学生的体质增强。 3.3.7 安全事故制约着学生体质的发展。 “安全”在当今时代是压倒一切的大事,学生在校期间万一出点什么意 外,家长不会放过,媒体也会拼命地炒作和声讨,内外夹攻,摊到谁的头上 都够你喝一壶的。我们注意到,在过去发生过的学生伤害案中,其中不少体 育教师是没有多大责任的,但中国自古唾沫星子也能砸死人,无奈只有赔笑 上门道歉,赔钱息事宁人了。在此等世风下,我们就不难理解,每个学校都 是把“安全”放在首位。危险一旦出现了,哪怕是千分之零点一,哪怕是几十 年一遇,体育老师都承担不起。体育老师为了自保,所以在体育课内容安排 上,尽量减少运动强度较大、难度较高、对抗性强、容易发生事故的体育项 目;在操作中,也尽量降低练习的强度和密度。体育老师在布置学生进行身 体素质练习时,总要加上这么一句告知:“在练习时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身体 状况掌握运动量,跑不动不要拼命,可以用走代替” 。因为有了这样的告知, 学生出了伤害事故,老师就没有责任了,至少可以减轻责任。在这种氛围中 上体育课,教师自身得到了保护,而学生的体能素质怎么会不下降呢? 3.4 关于学生体能素质下降的对策 3.4.1 调节饮食结构 要在注意调节饮食,每天保持必需的热量和营养,应多食蛋白质、维生 素、矿物质,避免过多的脂肪和甜食。在膳食的安排上,要提倡多吃植物油, 要吃易消化含适量维生素的食物如青菜、水果等,适当降低食盐的摄入量, 钠盐摄入量过多也是高血压最常见、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3.4.2 合理安排好学生的学习与休息时间 学生正在长身体的阶段,足够的睡眠时间要保证,可通过提高学习效率 减少学生坐在书桌前的时间。另外,家长应控制学生熬夜上网,尤其是在放 假期间。 3.4.3 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一是要加强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培养发展学生自我体育的意识。另外要 丰富体育课的内容,改善体育设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体育学习环境,营造 良好的体育氛围,使学生选择和接触更多的体育项目。有很多运动如游泳、 打羽毛球、慢跑等都可消耗热量、提高体能。体育锻炼要遵循人体的生理机 能规律,运动要循序渐进地进行,而不是时间越长、越剧烈越好。每天活动 持续时间为一小时左右,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要逐渐增加,在锻炼前,要做好 充分的准备活动。 3.4.4 要注意调节紧张的情绪,保持心情开朗。 避免长时间的精神紧张,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休息,老师和家长要帮 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在紧张的学习过 程中,如果感到头晕、头痛、眼花、注意力不集中时,要稍作休息,到室外 散散步,使大脑得到休息,这样有助于大脑疲劳的恢复。 3.4.5 政策要落实到位,监管要配套。 国家的政策需要媒体的大力宣传,更需要部门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我 认为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对政策的落实做出一定的监管措施,不能公文一发就 完事,还得对执行情况做一定的监督和管理。可以在网上搞个信访邮箱或调 查问卷,然后各个县级单位在发公文的时候把监督网址也附带上,这样可以 避免弄虚作假的情况。无论主管体育的教育部门、学校、还是体育老师,都 应该认真的执行国家的政策,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要把执行政策提高 到政治任务的高度中来,学校要按照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 开足并认真上好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课时。要按照学校体 育工作条例要求,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3.4.6 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合理布局学校,严格按照班级学生数招生。 合理利用场地,开发学校的一些空余场地,建立快乐园地、体锻活动场 地、攀爬场地。在体育课程安排上尽量避免多个班同时上体育课,这样,学 生的活动的场地自然就会多些。在体育课内容安排上,尽量多安排一些需要 活动场地不是特别大,运动强度和运动密度相对较多的项目,同时注意避免 安排重复次数多、内容枯燥乏味的项目,尽量把一些单调项目游戏化,竞赛 化,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比如:10 米往返跑比赛、跳绳计 时比赛、大鱼网等,这些项目所需的活动场地不是很大,学生也比较喜欢, 练习的强度和密度也较大。 3.4.7 一方面学校加强所有体育设施的安全保障工作,另一方面要引入商业保 险机制,将事故风险纳入市场化运作,而改变长期的家长和校方纠缠不休的 局面。同时,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认真学法、知法,自觉用法律的规范来约 束自己的言行,用法律的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 二是严格按照课标要求 进行教学,不擅自更改教学内容,增加教学难度。三课前要认真检查场地和 器材,发现问题及时与学校有关部门联系,消除事故隐患。四是保证良好的 课堂常规,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五是教师上课讲解 要明确,示范要规范,组织学生准备活动要充分。六是教师必须坚守岗位, 不得擅自离开教学场地,不进行“放羊”式教学。七是针对特殊学生,要做到 区别对待,以减少和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八是掌握简单的急救和处理方法, 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4建议。 除上述对策外,为确实提高中、小学生的体能素质,还建议学校采取以 下主要措施: 4.1 建立学生体能素质提高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制定学生三年体能达 标标准,在全体干部教师中达成共识。 4.2 定期举行体育与健康讲座,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通过表扬先进, 评选“体育与健康之星”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训练积极性和自觉性。 4.3 严格制度措施,确保体育课开齐开足,严格禁止挤占体育课现象发 生。 4.4 建立各种体育队,每天早晚坚持集训。同时,每个班级针对不同爱 好组建了体育课外兴趣小组,并做到有教师指导,有时间活动。 4.5 每年定期开展体育节活动,开展“体育与健康”活动月,每学期举 行体育运动会。 4.6 建立了 “中学生体能素质持续下降的原因与对策研究”这一课题研 究小组,课题小组定期开展科研活动,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健身与保健良策。 4.7 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定期向家长汇报学生健康状况信息,教育家长树 立科学教育观念,正确引导和支持子女开展健身活动,有目的地帮助学生养 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作息习惯; 4.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