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答题8.ppt

【步步高】2011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六编 数 列 文 课件(打包9套)北师大版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16836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4.79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7-04-26 上传人:me****88 IP属地:江西
3.6
积分
关 键 词:
步步高 高考 数学 一轮 复习 温习 第六 课件 打包 北师大
资源描述:
【步步高】2011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六编 数 列 文 课件(打包9套)北师大版,步步高,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温习,第六,课件,打包,北师大
内容简介:
备课资讯 12 等差数列的求解“点悟” 【 例 1 】 设数列 a n 是等差数列,且 a 2 6 , a 8 6 , S n 是数列 a n 的前 n 项和,则 ( ) A S 4 0 ,则 S 4 S 5 0 ,根据题意,有( a 1 2 d ) ( a 1 6 d ) 12 ,( a 1 3 d ) ( a 1 5 d ) a 1 10 ,d 2 ,或a 1 6 ,d 2( 舍去 ) a n a 1 ( n 1) d 10 2( n 1) 2 n 12. 方法二 设等差数列 a n 的公差为 d ,且 d 0 ,即数列 a n 是一个递增数列 a 3 a 7 a 4 a 6 4 , a 3 a 7 12 , a 3 , a 7 是一元二次方程 4 x 12 0 的两根, 解得a 3 6 ,a 7 2 ,或a 3 2 ,a 7 6( 舍去 ) 由 a 7 a 3 4 d ,得 d 2. 故 a n a 3 ( n 3) d 6 2( n 3) 2 n 1 2. 点评 树立方程观点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运用数列性质、方程性质,可减少运算量 【 例 4 】 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为 S n ,若 S 12 84 , S 20 4 60 ,求 S 28 . 解析 方法一 设等差数列 a n 的首项为 a 1 ,公差为 d , S 12 84 , S 20 460 , 12 a 1 121211 d 84 ,20 a 1 122019 d a 1 15 , d 4. S n 15 n 12n ( n 1)4 2 17 n , 故 S 28 2282 1728 1 092. 方法二 不妨设 S n 则122a 12 b 84 ,202a 20 b 4 60 ,解得 a 2 , b 17 . 故 S 28 2 2 82 1 7 2 8 1 0 92 . 点评 充分利用等差数列和 【 例 5 】 等差数列的前 12 项和为 3 54 ,前 12 项中偶 数项和与奇数项和之比为 32 2 7 ,求公差 d . 解析 方法一 设等差数列首项为 a 1 , a 2 a 1 d , 则 12 a 1 12 ( 12 1 )2d 354 ,即 2 a 1 11 d 59. 又6 ( a 1 d ) 6 ( 6 1 )22 d6 a 1 6 ( 6 1 )22 d3227, 即 5 a 1 2 d 0 ,消去 a 1 求得 d 5. 方法二 由S 奇 S 偶 35 4 ,S 偶S 奇S 奇 162 ,S 偶 19 2 偶 S 奇 30 6 d ,求得 d 5. 点评 充分注意 S 奇 与 S 偶 的内在联系,会给解题带来方便 【 例 6 】 是否存在数列 a n ,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a n 是等差数列,且公差不为零; 数列1a 解析 方法一 设符合条件的数列 a n 存在,其首项为a 1 ,公差为 d 0 ,有 a n a 1 ( n 1) d . 又 1a 数列 1a 1 d1a 11a 1 2 d1a 1 d,有 1( a 1 d ) a 1 1( a 1 2 d ) ( a 1 d ),即1a 11a 1 2 d, a 1 2 d a 1 ,即 d 0. 这与公差不为零矛盾 故不存在符合条件的数列 a n 方法二 设符合条件的数列 a n 存在,则 a n a n 2 2 a n 1 ,且1a n1a n 22a n 1,有 ( a n a n 2 )1a n1a n 2 4 ,即( a n a n 2 )2 4 a n a n 2 , ( a n a n 2 )2 0 ,得 a n a n 2 , 这与公差不为零矛盾故不存在符合条件的数列 a n 点评 充分利用等差数列公式的等价形式,解法方便易 行 将以上两种解法对照,你会感悟到 “ 通法诚可贵,巧 解价亦高 ” 吧! 返回 备课资讯 1 3 函数的性质在数列中的 应用 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定义域为正整数集 N*( 或它的有限子集 1, 2, 3 , , n ) 的函数,数列的通项公式就是相应的函数解析式,因此,用函数的观点去考察数列问题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就此作初步探讨 一、解答数列的增减性问题 对于数列 a n ,若 a n 1 a n 对于任意的正整数 n 都成 立,则数列 a n 成为递增数列;若 a n 1 0 , S 13 0S 13 13 a 1 13 1 2 ,抛物线开口向上, n 取最接近于12( 2) 当 d 0 时,抛物线开口向下, n 取最接近于12该性质解等差数列与 总之,我们在解决数列问题时,应充分利用函数的 有关知识,以它的概念、图 像 、性质为纽带,架起 函数与数列间的桥梁,揭示它们间的内在联系,从 而有效地分解数列问题 返回 备课资讯 14 数列通项公式题型例析 一、等差、等比型 【 例 1 】 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 a n 前 n 项和 S S 1 1 ,且 6 S n ( a n 1) ( a n 2) , n N + ,求 a n 的通项公式 解析 由 a 1 S 1 16( a 1 1)( a 1 2) , 解得 a 1 1 或 a 1 2 ,又由 a 1 S 1 1 ,因此 a 1 2 , 又由 a n 1 S n 1 S n 16( a n 1 1)( a n 1 2) 16( a n 1)( a n 2) ,得 ( a n 1 a n )( a n 1 a n 3) 0 , 即 a n 1 a n 3 0 或 a n 1 a n ,又因为 a n 0 , 故 a n 1 a n 不成立,舍去 因此 a n 1 a n 3 , 从而 a n 是公差为 3 ,首项为 2 的等差数列, 故 a n 的通项为 a n 3 n 1. 点评 本题中通过对已知条件的化简,得到数列为特 殊数列 ( 等差、等比 ) ,利用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 式求解 二、 a n 与 S n 关系型 【 例 2 】 数列 a n 的前 n 项和为 S n , a 1 1 , a n 1 2 S n ( n N + ) ,求数列 a n 的通项 a n . 解析 a n 1 2 S n , S n 1 S n 2 S n , S n 1S n 3. 又 S 1 a 1 1 , 数列 S n 是首项为 1 ,公比为 3 的等 比数列,则 S n 3n 1( n N + ) 当 n 2 时, a n 2 S n 1 2 3n 2( n 2) , 数列 a n 的通项公式为 a n 1 , n 1 ,23n 2, n 2 , n N + a n 与 S n 的关系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特别要注意当 n 1 时的情况 点评 三、累差型 【 例 3 】 数列 a n 中, a 1 2 , a n 1 a n c 是常 数, n 1 ,2 ,3 , ) ,且 a 1 、 a 2 、 a 3 成公比不为 1 的 等比数列 (1 ) 求 c 的值; ( 2) 求 a n 的通项公式 解析 (1) 由 a 1 2 ,得 a 2 2 c , a 3 2 3 c . 因为 a 1 、 a 2 、 a 3 成等比数列,所以 (2 c )2 2(2 3 c ) , 解得 c 0 或 c 2. 当 c 0 时, a 1 a 2 a 3 ,不符合题意,舍去,故 c 2. (2) 当 n 2 时,由于 a 2 a 1 c , a 3 a 2 2 c , a n a n 1 ( n 1) c , 所以 a n a 1 1 2 ( n 1) c n ( n 1 )2c . 又 a 1 2 , c 2 ,故 a n 2 n ( n 1) n 2( n 2,3 , ) 当 n 1 时,上式也成立,所以 a n n 2( n 1,2 , ) 点评 一般情况下,若已知中出现数列具有 a n 1 a n 可利用逐项累差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四、累商型 【 例 4 】 在数列 a n 中,若 a 1 1 , a n 1 1a n ,求 数列 a n 的通项公式 解析 由 a n 1 1a n 对所有的自然数 n 都成立, 即a n 1a n 1恒成立, a 2a 112,a 3a 223, ,a na n 1n 1n, 以上各式相乘得a 2a 1a 3a 2a na n 11223n 1n,即a 1n,又 a 1 1 , a n 1n. 点评 若在数列的已知条件中出现数列具有a n 1a n f( n )的情形,可利用逐项累商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五、构造新数列型 【 例 5 】 在数列 a n 中, a 1 2 , a n 1 4 a n 3 n 1 , n N + ,求数列 a n 的通项 a n . 解析 由题设 a n 1 4 a n 3 n 1 ,得 a n 1 ( n 1) 4( a n n ) , n N + . 又 a 1 1 1 ,所以数列 a n n 是首项为 1 ,且公比为 4 的等比数列, a n n ( a 1 1) 4n 1, a n 4n 1n ( n N + ) 点评 本题以数列的递推关系式为载体,主要考查等比数列的概念、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构造新数列的能力 返回 第六编 数 列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要点梳理 按照 排列着的一列数叫作数列,数列中 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 一定次序 基础知识 自主学习 分类原则 类型 满足条件 按项数分类 有穷数列 项数 无穷数列 项数 按项与项间 的大小关系 分类 递增数列 中 nN + 递减数列 数列 =其他 标准分类 有界数列 存在正数 M,使 | M 摆动数列 1, 1, 有限 无限 数列有三种表示法,它们分别是 、 和 . 如果数列 第 n项 之间的函数关系可 以用一个式子 来表示 , 那么这个公式叫 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 列表法 图像法 解析法 n an=f(n) .,.,.)2(,)1(, , , 的一个通项公式 ) A. B. C. D. 解析 1可以写成 , 分母为 3, 5, 7, 9, 即 2n+1,分子可以看为 1 3,2 4,3 5,4 6,故 为 n(n+2),即 . 此题也可用排除法求解 , 只需验证当 n=1时 , A 选项为 , , , 均不为 1, 故 排除 A、 B、 C,从而选 D. 924,715,58122(21)1( 2(3基础自测 2 . 若数列 a n 的前 n 项和 S n = n 2 - 1 , 则 ( ) 析 4232=7. A 足: , an= n, n N+,则实数 的最小值是 ( ) 析 n+1) 2+ ( n+1) n=2n+1+ 0 恒成立, n N+, 3+ 0 , A ,=n N+), 则 ( ) 析 a n + 2=a n + 1-a n , a n + 3=a n + 2-a n + 1, 两式相加可得 = 5. B 它们的前 下列条件 : (1),9, ; (2)7,77,777,7 777, ; (4)a,b,a,b,a,b, . (-1)n(6)110(97 n 1126,917,710,1,32)3(121)1( 21 )(2(2 由数列的前几项写数列的通项公式 【 例 1】 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出下列各数列的一 个通项公式: ( 1) 7, 19, ( 2) ( 3) ( 4) ( 5) 0, 1, 0, 1, ,6461,3229,1613,85,41,21 ,179,107,1,23题型分类 深度剖析 思维启迪 先观察各项的特点,然后归纳出其通项 公式,要注意项与项数之间的关系,项与前后项之 间的关系 . 解 ( 1) 符号问题可通过 ( n+1表 示 , 其各项的绝对值的排列规律为:后面的数的绝 对值总比前面数的绝对值大 6, 故通项公式为 (-1)n(6 ( 2)将数列变形为 )8,),8),8),8 (3)各项的分母分别为 21,22,23,24, 易看出第 2,3, 4项的分子分别比分母少 项变为 , 原数列可化为 (4)将数列统一为 对于分子 3, 5, 7, 9, , 是序号的 2倍加 1, 可得分子的通项公式 为 n+1, 对于分母 2, 5, 10, 17, 联想到数 列 1, 4, 9, 16, 即数列 可得分母的通项 公式为 cn= 因此可得它的一个通项公式为 232 (,232,232,232,23244332211,179,107,55,231122 ( 1) 由数列的前几项求它的一个通项 公式 , 要注意观察每一项的特点 , 可使用添项 、 还 原 、 分割等方法 , 转化为一些常见数列的通项公式 来求 . ( 2) 由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是 不完全归纳法 , 得出的结果是不可靠的 , 要注意代 值检验 ,对于正负符号变化 ,可用 (-1)-1)n+1 来调整 . o (1)(1)(0)5(或或为偶数为奇数探究提高 知能迁移 1 写出下列各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 1) 4, 6, 8, 10, ( 2) ( 3) ( 4) 3, 33, 333, 3 333, 解 ( 1)因为各项是从 4开始的偶数, 所以 n+2. ( 2) 由于每一项分子比分母少 1, 而分母可写为 21, 22, 23, 24, 25, , 故所求数列的一个通 项公式可写为 . ,3231,1615,87,43,21,1337,1126,917,710,1,32 12 ( 3) 由于带有正负号 , 故数列可以用 ( n+1来 调整,而后去掉负号,观察可得 . 将第二项 . 分母可化为 3,5,7,9,11,13, 为正奇数 , 而分子 可化为 12+1,22+1,32+1,42+1,52+1,62+1, 故其一 个通项公式可写为 ( 4)将数列各项改写为 ,分 母都是 3, 而分子分别是 10102103 104, 所以 55)1(21 9 9 99,39 9 9,399,39)1 由数列的递推公式求通项 例 2】 根据下列条件,确定数列 通项公式 . ( 1) , =3; ( 2) , =( n+1) ( 3) , =( 1)构造等比数列;( 2)转化后 利用累乘法求解;( 3)转化后利用累加法求解 . 解 ( 1) =3, +1=3( ), 数列 为等比数列,公比 q=3,又 =2, =23 3 )1(1ln n思维启迪 3111 .!123)2()1(,3,1,1,)1()2(1122321111故累乘可得211,113(111221111探究提高 已知数列的递推关系 , 求数列的通项 时,通常用累加、累乘、构造法求解 . 当出现 a n=a n -1+ 构造等差数列;当出现 an= 构造等比数列;当出现 an=f(n) 时 , 用累加法求解;当出现 时 , 用累乘 法求解 . )( 1知能迁移 2 根据下列各个数列 首项和基本 关系式,求其通项公式 . ( 1) ,an=n2); ( 2) , n2). 解 ( 1) an=n2), a2=1. 以上( 式子相加得 an=1+32+3 1+3+32+3 . 213 (2),2(1)2(1112211个式子相乘得以上题型三 由 例 3】 ( 12分 ) 已知数列 前 (n2, n N+), ,求 由已知条件可将 n 2)代 入等式 , 得关于 经变形推 得数列 具有等差数列的特征 , 进而求得 再得 1 21解 当 n2, nN +时, 2, 2)1(21,21,4,21111111解题示范 分时当12.)N,2()1(21)1(21,)1(21)1(212122,N,21*a ,此公式经常使用 , 应引起 足够的重视 但已知 当 n 2时求出 n=1时的情形 ,可直接写成 则分段表示 . )2()1(11知能迁移 3 已知下列数列 前 n,求 的通项公式: ( 1) (2)n+b. 解 ( 1) 1=21, 当 n2 时, ( 2- 2(-3( =4 由于 ( 2) 1=3+b, 当 n2 时 ,3n+b)-(3b)=23 当 b= 当 b 当 b=3 当 b 2,1,31 数列的性质 【 例 4】 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 ( 1) ( 2)判断此数列的增减性 . ( 1)令 能否求出正整数 n; ( 2)判断 解 ( 1)假设 存在正整数 n, 满足 = n=7时等式成立, 思维启迪 122此数列为递增数列 . ( 1)看某数 是看关于 an= ( 2)判断数列的单调性就是比较 的大小 . (1)1(1211)1()1()2(2222221知能迁移 4 已知数列 前 n=4n ( n N+) . ( 1)求 通项公式; ( 2)当 最大值是多少 ? 解 ( 1) n=1时, 1=23. n2 时, 4n+(=5. 经验证, 3符合 2n+25, 2n+25( n N+) . ( 2) 方法一 4n, n=12时, n=144. 方法二 2n+25, 2n+25 0,有 n . 0, 0,故 大值为 144. 225 方法与技巧 通常用观察法 ( 对于交错数列一般用 ( -1)n+1来区分奇偶项的符号 ) ;已知数列中的递推关系 , 一般只要求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 若求通项可用归纳 、 猜想和转化的方法 . .)2()1(11 感悟提高 类问题的要求不高 , 但试题难度较难把握 ( 1) 算出前几项 , 再归纳 、 猜想; ( 2) “ =q” 这种形式通常转化为 + = p( ),由待定系数法求出 , 再化为等比数列; ( 3) 逐差累加或累乘法 . 现新情境 , 体现与其它知识的交汇 . 失误与防范 即数列是一个定义在非零自然数集或其子集上的函数 , 当自变量依次从小到大取值时所对应的一列函数值 , 就是数列 在研究函数问题时既要注意函数方法的普遍性 , 又要考虑数列方法的特殊性 . 需仔细观察分析 , 抓住其几方面的特征:分式中分子 、 分母的各自特征;相邻项的联系特征;拆项后的各部分特征;符号特征 , 应多进行对比 、 分析 , 从整体到局部多角度观察 、 归纳 、 联想 . 一 、 选择题 , 2, 2, 3, 3, 3, 4, 4, 4, 4, 5, 的第 100项是 ( ) 析 易知数字为 到数字 总共的数字的个数为 1+2+3+ +n= n=13时 ,最后一项为第 91项 , n=14共有 14个 , 故第 100项为14. A 2)1( 2. 已知数列 , a1=b (, = (n=1,2,3, ), 能使 an=b的 ( ) 析 a1=b, , ,a4=b, 此数列的周期为 3, 能使 an=b的 n=3k N+). C 11 b , ,(-1)n(n 2,n N+), 则 的值是 ( ) A. B. C. D. 解析 由已知得 +(=2, a2=, , +(, , 3+(, , C 前 n=则 a5+ ( ) 析 a5+6352. B 足 ,= (n N+), 则 ( ) B. C. D. 解析 =0, 数列 周期为 3的一个循环数 列 , 6+2= . 133323,313 33,310 30 3 3B 前 n=第 8,则 ( ) 析 Sn= n 2时 , 1= n N+) 5 28,得 k 9. k=8. B 二 、 填空题 前 n, 满足 n+1)=n+1,则 . 解析 由已知条件可得 =2n+1. n+1 当 n=1时 , 1=3, 当 n 2时 , n+1=2n, n=1时不适合 3( n=1) 2n( n 2) 3( n=1) 2n( n 2) 8.( 2008 四川 ) 设数列 , ,=an+n+1,则通项 . 解析 由 n+1可得 , n, , , 以上 +3+ +n, +( 1+2+3+ +n) = +1. 12 )1( ( 2009 北京 )已知数列 足: , ,an,n N+,则 09= , 14= . 解析 09=503,14=07=4. 1 0 三 、 解答题 通项 n+1) (n N+), 试问该数列 没有最大项 ? 若有 , 求最大项的项数;若没有 , 说明理由 . 解 n+2) 当 n 9时 , 0,即 当 n=9时 , , 即 = 当 n 9时 , 0,即 故 a9= , 所以数列中有最大项为第 9、 10项 . n1110 1110)1(1110 , (n N+,a R, 且 a 0). ( 1) 若 a=求数列 的最大项和最小项的值; ( 2) 若对任意的 n N+, 都有 求 解 ( 1) ( n N+, a R, 且 a 0) , a= (n N+). 结合函数 f(x)= 的单调性 . )1(211 (211 1 (n N+). 数列 的最大项为 ,最小项为 . ( 2) + 对任意的 n N+,都有 并结合函数 f(x)=1+ 的单调性 , 5 6, a (21222122 ay=f(x)的图像经过坐标原点,其 导函数为 f( x)=6列 前 ( n, ( n N+)均在函数 y=f(x)的图 像上 . ( 1)求数列 通项公式; ( 2)设 ,前 求使得 对所有 n N+都成立的最小正整数 m. 13 ( 1)设二次函数 f(x)=a0), 则 f( x)=2ax+b,由于 f( x)=6得 a=3,b=以 f(x)=3又因为点( n, (n N+)均在函数 y=f(x)的图像 上,所以 当 n2 时, 3 3(- 2( =6当 n=1时, 1=3 12 1所以 ,n N+). 0,611(21)161561()13171()711(21),161561(213)1()2(1为所求的最小正整数即只需都成立对所有要使故知由返回 要点梳理 如果一个数列 , 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 , 通常用字母 表示 . 如果等差数列 首项为 公差为 d, 那么它的通项公式是 . 等差数列及其前 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相邻前面一项 的差是同一个常数 公差 d an= d 基础知识 自主学习 如果 , 那么 a与 ( 1) 通项公式的推广: an= , ( n,m N+) . ( 2) 若 等差数列 , 且 k+l=m+n, ( k, l, m,n N+) , 则 . ( 3) 若 等差数列 , 公差为 d, 则 是等差数列 , 公差为 . ( 4) 若 等差数列 , 则 . 2d ak+al=am+数列 2 ( 5) 若 等差数列 , 则 ak+m, m, ( k, m N+) 是公差为 的等差数列 . 设等差数列 公差为 d, 其前 n= 或 . . 数列 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其前 f( n) 是 , 即 . )( 1 )1(1 2(2 12 n, ( 2 0) 二次函数或一次函数且不含常数 项 , 0, d 0, 则 值;若 0,d 0,则 值 . ( 1) 若 等差数列 , 则 也成 数列 , 其首项与 项相同 , 公差是 差的 . ( 2) 前 前 2 前 3 数列 . 小 等差 大 ( 3) 关于等差数列奇数项与偶数项的性质 若项数为 2n, 则 , = . 若项数为 2则 ( , (4)两个等差数列 前 n、 的关系为: = . nd n 2121.( 2009 辽宁 ) 等差数列 , 且 1,则公差 d= ( ) B. C. 析 根据题意得 d)= a3=d=0, d= B 21 , 则 ) A. B. C. 解析 由 , 得 为等差数列 . B ,31111 nn nn 23131)1(111 323101 1010 2009 福建 ) 等差数列 前 n,且,则公差 ( ) B. 析 设 项为 差为 d, 则 d=3d=6, a3=d=4, ,d=2. C 35223前 13项之和为 39, 则 a6+a7+于 ( ) 析 由 =139得 , a6+a7+. B 2)(13 1 前 若 则 等于 ( ) D. 解析 由等差数列的性质 , A ,9535 52251913535 52)(95191519159 等差数列的判定 【 例 1】 已知数列 通项公式 an=p、 q R,且 p、 . ( 1) 当 p和 数列 等差数列; ( 2) 求证:对任意实数 p和 q,数列 等差数列 . (1)由定义知 ,等差数列 ,为一个常数 . (2)只需推证 ()-(一个常数 . 思维启迪 题型分类 深度剖析 (1)解 p(n+1)2+q(n+1) -(=2pn+p+q, 要使 等差数列 ,则 2pn+p+常数 ,所以只有 2p=0,即 p=0, . 故当 p=0 , 时 , 数列 等差数列 . (2)证明 pn+p+q, =2p(n+1)+p+q, ( )-(2 等差数列 . RqRq 探究提高 证明或判断一个数列为等差数列 ,通常有两种方法 :(1)定义法 :d;(2)等差中项法 :2=an+第 (2)问中 ,需证明()-(常数 ,而不是证 知能迁移 1 设两个数列 a n ,b n 满足 b n = 若 等差数列 , 求证: 为等差数列 . ,321 32 321 n n 证明 由题意有 + 从而有 +( ( n 2) 2)1( ( 由 - , 得 整理得 其中 公差 ( n 2) . 从而 ( n 2) . 又 a1=b1, d+ d, 所以 等差数列 . ,2 )1(2 )1( 1 nn 1 nn ( 11 322 2323题型二 等差数列的基本运算 【 例 2】 在等差数列 , ( 1) 已知 3,53,求 ( 2) 已知 0,, 求 8; ( 3) 已知前 3项和为 12, 前 3项积为 48, 且 d 0, 求 在等差数列中 , 五个重要的量 , 只要已知三个量 , 就可求出其他两个量 , 其中 利用通项公式与前 先求出 d. 思维启迪 解 ( 1) 方法一 设首项为 差为 d,依条件得 33=4d 23, 153=4d d=4. 23+(61 4=217. 方法二 由 由 an=d, 得 6d=153+16 4=217. ,解方程组得 ,430 331531545, 1545 ( 2) 0, 解方程组得 5,d=3, a8=d=10+2 3=16, d=10 50d=5. =44. (3)设数列的前三项分别为 a,a+d,依题意有 (a+(a+d)=12 ( a( a+d)=48, a=4 a=4 a(48 d= 2. d 0, d=2,. 首项为 2. . 2)( 81 , 方程思想是解决数列问题的基本思想 ,通过公差列方程 ( 组 ) 来求解基本量是数列中最基本的方法 , 同时在解题中也要注意数列性质的应用 . 探究提高 知能迁移 2 设 一个公差为 d (d 0)的等差数列 , 它的前 10项和 10且 a1,a2, ( 1) 证明 a1=d; ( 2) 求公差 通项公式 . ( 1) 证明 因为 a1,a2, 故 =而 等差数列 , 有 a2=a1+d,a4=d. 于是 (a1+d)2=a1(d), 即 +2 +a1=d. ( 2) 解 因为 10, 0 d, 所以 105d=110. 由 ( 1) a1=d,代入上式得 55d=110, 故 d=2,an=d=2n. 因此 , 数列 通项公式为 n,n=1,2,3, . 221 等差数列的性质及综合应用 【 例 3】 ( 12分 ) 在等差数列 , 已知 0,前n, 且 15, 求当 并求出它的最大值 . ( 1) 由 0及 15可求得 d,进而求得通项 , 由通项得到此数列前多少项为正 , 或利用 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值的方法求解 .( 2) 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 , 判断出数列从第几项开始变号 . 思维启迪 解 方法一 0, 15, 10 20+ d=15 20+ d, d= 4分 0+( 8分 . 即当 n 12时 , 0,n 14时 , 0. 10分 当 n=12或 13时 , 且最大值为 13=12 20+ =130. 12分 291021415 36535)35( n)35(2 1112 解题示范 方法二 同方法一求得 d= 4分 0n+ = = 8分 n N+, 当 n=12或 13时 , 且最大值为 13=130. 12分 方法三 同方法一得 d= 4分 又由 15,得 . 8分 5,即 . 10分 当 n=12或 13时 , 且最大值为 13=130. 12分 35(2 )1( 12565 2 25(65 2 究提高 求等差数列前 常用的方法: ( 1) 利用等差数列的单调性 , 求出其正负转折项; ( 2) 利用性质求出其正负转折项 , 便可求得和的最值; ( 3) 利用等差数列的前 n=n( A、 为二次函数 , 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求最值 . 知能迁移 3 在等差数列 , 36,其前 n. ( 1) 求 并求出 ( 2) 求 | +| 解 ( 1) 设等差数列 首项为 差为 d, 36, 12, d= =3, an= d=3=30 =30 21= 当 n=20或 21时 , 630. 824917917 ,得 20 n 21, ,6 3 02 )3(6020 ( 2) 由 ( 1) 知前 20项小于零 , 第 21项等于 0, 以后 各项均为正数 . 当 n 21时 , 当 n 21时 , 2)63360( 323 2 2122)63360( ( n 21, n N+) ( n 21,n N+) . 260121232321232322法与技巧 (1)定义法: d ( 等差数列 . (2)中项公式: 2=an+ (n N+) 等差数列 . (3)通项公式: an=pn+q(p, 等差数列 . (4)前 n ( A、 等差数列 . 思想方法 感悟提高 解有关等差数列的问题时可以考虑化归为 通过建立方程 ( 组 ) 获得解 . n= 很像梯形面积公式 , 其推导方法也与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完全一样 . n= 类似于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公式 , 只要把 2)( 1 2)1( 2(21 12 n 失误与防范 p+q=r+s,则 ap+aq=ar+般地 , ap+ap+q,必须是两项相加 , 当然可以是 ap+t=2 除非公差 d=0. 的等差数列的前 且常数项为 的二次函数 , 则该数列不是等差数列 ,它从第二项起成等差数列 . d= 类似于由两点坐标求直线斜率的计算 . 5.当 等差数列必为单调数列 . 每隔一定项抽出一项 , 组成的数列仍是等差数列 . ,mn aa 一 、 选择题 1.( 2008 广东 ) 记等差数列 前 n,若 , 0, 则 ( ) 析 +6d=20, d=3, 故 +15d=48. D 21定时检测 2. ( 2009 安徽 ) 已知 为等差数列 ,a1+a3+05,a2+a4+9,则 ( ) 析 由已知得 a1+a3+05, a2+a4+9, 5,3, d= 7d=35+( 17=1. B 3.( 2009 湖南 ) 设 前 已知 ,1,则 ( ) 析 a1+a7=a2+11=14. C (7 71 2009 宁夏 、 海南 ) 等比数列 前 4a2, 若 ,则 ( ) 析 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 q, 则由 4a2, 得 4a1+ 4a1+ =0. q=2, C ( 41 公差为 d (d 0), 且 a3+2,若 , 则 ( ) 析 由等差数列性质 a3+a6+(a3+(a6+22, . m=8. B , 若 =0 (n N+, n 2), 则 09等于 ( ) 09 18 解析 =2an,0, . n,09=2 2 009=4 018. D 2 填空题 7.( 2009 辽宁 ) 等差数列 前 n,且6,则 . 解析 由题意知 6 +45d=15(d)=15,故 . 111 15)2233(5)2455( 31318.( 2009 全国 ) 设等差数列 前 n,若 = . 解析 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 d,首项为 则由 (5 )4(9,231159 前 若 7 6, 则 . 解析 2 1 ,76,672442 63171,76331771373724 解答题 , ,3 (n 2). ( 1) 求证:数列 是等差数列; ( 2) 求数列 通项 . ( 1) 证明 因为 3 (n 2), 整理得 =3 (n 2). 所以数列 是以 1为首项 , 3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 ( 2) 解 由 ( 1) 可得 =1+3(3所以 nn , , - (n 2, n N+),数列 足 (n N+). ( 1) 求证:数列 等差数列; ( 2) 求数列 的最大项和最小项 , 并说明理由 . ( 1) 证明 因为 - (n 2,n N+),所以当 n 2时 , 5311nn 2(111111所以 , 数列 以 - 为首项 , 以 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 a( 2) 解 由 ( 1) 知 , bn= ,则 设函数 f(x)=1+ 易知 f(x)在区间 (-, ) 和 ( ,+) 内为减函数 . 所以 , 当 n=3时 , 1; 当 n=4时 , . 111 , 且 n 2且n N+). ( 1) 求 a2, ( 2) 是否存在实数 , 使得数列 为等差数列 , 若存在 , 求出 的值;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 解 ( 1) , 23, 33. ( 2) 方法一 假设存在实数 , 使得数列 为等 差数列 , ,由 等差数列 , 则有 2b2=b1+ 2 解得 =事实上 , 综上可知 , 存在实数 =得数列 为等 差数列 . ,222 33122 3325213 )12(211)2(211111 假设存在实数 ,使得 为等差数列 . 设 ,由 等差数列 , 则有 2=bn+ (n N+), 2 =4 =2() =2(2n+1(2n+2 综上可知 , 存在实数 =得数列 为等 差数列 . ,222 2211 回 要点梳理 如果一个数列 ,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 ,通常用字母 表示 . 设等比数列 首项为 公比为 q, 则它的通项 . 等比数列及其前 从第 2项起 , 第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 公比 q 础知识 自主学习 比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若 , 那么 a与 ( 1) 通项公式的推广: an= ,(n, m N+). ( 2) 若 等比数列 , 且 k+l=m+n, ( k, l, m,n N+) , 则 . ( 3) 若 项数相同 ) 是等比数列 , 则 0) , , , 仍是等比数列 . G2=a b al= 等比数列 公比为 q( q 0) , 其前 n,当 q=1时 , Sn= q 1时 , 公比不为 前 n, 则 2 其公比为 . ( 111础自测 1.设 ,数列 是以 3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 则 ( ) 析 由已知得 =() 即 =3 3n, 40. A , ,则 ) 析 =16. 4. D 24 2009 广东 ) 已知等比数列 公比为正数 ,且 ,则 ) B. C. D. 解析 设公比为 q,由已知得 (,即公比为正数 ,所以 q= ,故 C 25 , 前 n, 若 , 3,则公比 ( ) 析 方法一 依题意 , q 1, =7, =63. 得 1+, , q=2. 方法二 (a1+a2+ q3=a4+a5+而 a4+a5+66, 7 6,q=2. A 1)1( 311)1( 615.( 2008 浙江 ) 已知 等比数列 , ,则 +等于 ( ) C. (1D. (1解析 =4 ( ) 4 ( ) n=25故 + =23+21+2 +25 1325 1(332411)411(8题型一 等比数列的基本运算 【 例 1】 已知 等比数列 , , a2+ , 求通项公式 . 根据等比数列的定义 、 通项公式及性质建立首项 ,公比的方程组 . 解 方法一 设等比数列 公比为 q, 则 q 0, a4=q, +2q= 解得 , . 320思维启迪 ,23 32031题型分类 深度剖析 当 q= 时 , 8, 8 ( ) =2 33 当 q=3时 , , 3 3综上所述 , 33 3方法二 由 ,得 , 又 a2+ , 则 x+4=0的两根 , 31311318 解得 或 . 3232 当 时 ,q=3,an= 3 当 时 , q= , 33 3 33( 1) 等比数列 , an=中有五个量 , 可以知三求二; ( 2) 注意分 类讨论的应用 . 3231探究提高 n1)1(1知能迁移 1 已知等比数列 , ,是 ( 1) 求数列 通项公式; ( 2) 记 bn=数列 前 n. 解 ( 1) 设数列 公比为 q, 由题意知: 2()=a2+ , 即 ()=0. q=2, 即 2n. ( 2) bn=n 2n, 2+2 22+3 23+ +n 2n. 2 22+2 23+3 24+ +( 2n+n 2n+1. - 得 1+22+23+24+ +22n+1 = 2n+1. +( 2n+1. 题型二 等比数列的判定与证明 【 例 2】 ( 2008 湖北 ) 已知数列 足: ,= an+-1)n(1), 其中 为实数 , ( 1) 证明:对任意实数 ,数列 是等比数列 ; ( 2) 证明:当 数列 等比数列 . ( 1) 可用反证法 . ( 2) 根据递推关系推出 =- 用 0, 即 0. 32思维启迪 32 证明 ( 1) 假设存在一个实数 ,使 等比数列 , 则有 = 9=0,矛盾 . 所以 是等比数列 . ( 2) =(-1)n+1 -3(n+1)+21 =(-1)n+1( 4) =- (-1)n( 1)=- 又 所以 ( +18) 0. 22a )494()332( 2 4949494 22 323232 由上式知 0,所以 (n N+). 故当 数列 以 -( +18)为首项 ,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 证明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的主要方法有 两种:一是利用等比数列的定义 , 即证明 (q 0,n N+), 二是利用等比中项法 , 即证明 = 0 (n N+) 要注意根据欲证明 的问题 , 对给出的条件式进行合理地变形整理 , 构 造出符合等比数列定义式的形式 , 从而证明结论 . 探究提高 321 3212 1 ( 2009 全国 ) 设数列 前 n,已知 , =4. ( 1) 设 bn=证明数列 等比数列; ( 2) 求数列 通项公式 . ( 1) 证明 由已知有 a1+,解得 =5,故 b1=. 又 = =4+2-(4)=4于是 =2( 即 =2 因此数列 首项为 3,公比为 2的等比数列 . (2)解 由 ( 1) 知等比数列 ,公比 q=2, 所以 2是 因此数列 是首项为 ,公差为 的等差数列 , 所以 3 2,4322 11 143,414343)1(212 等比数列的性质及应用 【 例 3】 在等比数列 , a1+a2+a3+a4+且 =2,求 ( 1) 由已知条件可得 解出 q, 再利用通项公式即可得 ( 2) 也可利用性质 =a5=解 方法一 设公比为 q,显然 q 1, 等比数列 , 也是等比数列 , 公比 为 . 思维启迪 1123a =( 2=4, 2. 方法二 由已知得 =4. 2. 由已知条件得 211)11(181)1(5151421 探究提高 在解决等比数列的有关问题时 , 要注意挖掘隐含条件 , 利用性质 , 特别是性质 “ 若m+n=p+q,则 an=, 可以减少运算量 ,提高解题速度 . 知能迁移 3 ( 1) 已知等比数列 , 有 数列 等差数列 , 且 b7= b5+值 ; ( 2) 在等比数列 , 若 ,8,求 解 ( 1) =4 0, , , 等差数列 , b5+. 27a( 2) 方法一 . . : = , 又 ( 0 =1 210=1 024. 4141a 41a 41 由性质可知 , 依次 4项的积为等比数列 , 设公比为 p, 设 T1=, T4=, 1 , p=2. 1 10=1 024. 题型四 等差 、 等比数列的综合应用 【 例 4】 ( 12分 ) 已知等差数列 首项 ,公差 d 0, 且第 2项 、 第 5项 、 第 14项分别是等比数列 第 2项 、 第 3项 、 第 4项 . ( 1) 求数列 通项公式; ( 2) 设数列 n N+均有 = 成立 , 求 c1+c2+ +10. ( 1) 可用基本量法求解; ( 2) 作差 2211思维启迪 ( 1) 由已知有 +d,+4d,+13d, ( 1+4d) 2=(1+d)(1+13d). 解得 d=2( d 0). 2分 +( 2=2 3分 又 b2=,b3=, 数列 公比为 3, 3 5分 ( 2) 由 得 当 n 2时 , 两式相减得 :n 2时 , =. 8分 12211 3n 2). 又当 n=1时 , = . 3 (n=1) 2 3n 2). 10分 c1+c2+ +10 =3+ =3+(2 010)=32 010. 12分 在解决等差 、 等比数列的综合题时 , 重 点在于读懂题意 , 灵活利用等差 、 等比数列的定义 、 通项公式及前 本题第 ( 1) 问就是用基本量 公差 、 公比求解;第 ( 2) 问在作差 n 2. 探究提高 1131326 0 1 02知能迁移 4 已知数列 , ,且 =(1+q)n 2,q 0). ( 1) 设 bn=n N+),证明: 等比数 列; ( 2) 求数列 通项公式; ( 3) 若 求 并证明: 对任意的 n N+,与 的等差中项 . ( 1) 证明 由题设 =( 1+q) n 2) , 得 q(即 bn=n 2. 由 b1=,q 0,所以 首项为 1, 公比为 q 的等比数列 . ( 2) 解 由 ( 1) , ,q, n 2). 将以上各式相加 , 得 +q+ +n 2), 即 an=+q+ +n 2). 所以当 n 2时 , ( 3) 解 由 ( 2) , 当 q=1时 , 显然 等差中项 , 故 q 1. 由 q 0得 上式对 n=1显然成立 . 1,1111 整理得 ( 2+,解得 2或 ( 舍去 ) . 于是 q= . 另一方面 , = 由 可得 =即 2an=+,n N+. 所以对任意的 n N+,与 的等差中项 . 3 2),1(113112 1(116151 方法与技巧 (1)定义: =q ( n N+)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步步高】2011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六编 数 列 文 课件(打包9套)北师大版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1168369.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