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捏积疗法治疗小儿腹泻_第1页
冯氏捏积疗法治疗小儿腹泻_第2页
冯氏捏积疗法治疗小儿腹泻_第3页
冯氏捏积疗法治疗小儿腹泻_第4页
冯氏捏积疗法治疗小儿腹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间绝技(传统医学类) 冯氏“按炭舌”疗法 Feng shi an tan she liao fa 胡传秋 编著 安徽省濉溪县残疾人按摩培训中心 二零一一年六月 2 目 录 、 概论 (一)冯氏医家与“按炭舌”疗法 (二)按炭舌疗法的源流 (三) 什么是起炭舌 二、 “起炭舌”的诊断 1、望诊 (1)望神色(2)望形态(3)察指纹 2、 闻诊 (1)闻啼哭声(2)闻言语声(3)嗅气味 3、 问诊 (1)问寒热 (2)问饮食 (3)问胸腹(4)问二便 4、 触诊 触摸天容穴的异常反应颗粒 三、冯氏按炭舌疗法的治疗原理,施术步骤及手法介绍 (一)冯氏按炭舌疗法的治疗原理 (二)冯氏按炭舌疗法的施术步骤 1、施术前的准备 2、施术的步骤及疗程 3、冯氏按炭舌疗法的手法介绍 4、施术时应注意的问题 (1)重按炭舌法的症状根据 (2)按炭舌疗法的饮食禁忌 (3)按炭舌疗法的禁忌症 四、受术者和施术时的体位 3 五、术者的日常锻炼和个人卫生 (1)术者日常的腕力的锻炼 (2)术者日常的指力锻炼 (3)术者的个人卫生 六、传承人简介 第一代“冯一按” (冯张氏 张秀兰)简介 第二代 冯应顺 第三代冯光 冯耀 第四代胡冯氏简介 第五代 陈元荣、胡龙龙 、 卜祥瑞 简介 第六代胡传秋 胡玉玲 、 卜维维 卜魁元 简介 第七代胡 奔 胡继承 罗 刚 苏文宝 杨 念 4 1912 年 8 月 16 日出生 摄于 2011.6.28 第四代按炭舌传承人奠基人胡冯氏百岁照片 5 生于 1938 年 4 月 6 日 摄于 2011.6.27 第五代按炭舌传承人胡龙龙 6 生于 1938 年 9 月 19 日 摄于 2011.6.27 第五代冯氏按炭舌传承人陈元荣 7 生于 1945 年 10 月 16 日 摄于 2011.6 第五代冯氏按炭舌传承人 8 第六 代冯氏按炭舌传承人胡传秋工作照 第六 代冯氏按炭舌传承人卜魁元 工作照 9 一、 概 论 (一)冯氏医家与按炭舌疗法 祖国医学已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她总结了中华民族与疾病作斗争的宝 贵经验,内容丰富。推拿是祖国医学文化遗产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中医十二科 又称导引按跷,推拿又称“按摩”,是人类最古老的一种民间疗法,又是一门有 发展前途的医疗科学,从有人类活动开始,人们为了求得生存,就要不断的从 事劳动,并与自然界各种不利因素作斗争,艰巨的劳动使损伤和疾病成为人们 生活中的主要威胁。在实践中人们逐渐发现,按摩能使痛疼减轻或消失,在此 基础上人们逐渐认识了推拿对人体的治疗保健作用。 自从人类认识到推拿的作用以后,就有目的地把它用于医疗实践,并不 断加以总结,逐渐形成了推拿的治疗体系。我国这一体系的形成是在两千多 年前的先秦两汉时期,当时就两部医学巨著,即黄帝内经和黄帝岐伯按 摩十卷。 这 两部书第一次完整的建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确立了推拿作 为一门医疗方法,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素问.异法方宜论说: “中 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 热,其治宜 导引按跷者,导引按跷亦从中央出也。 ”这里的“中央”即我国的中 部地区,相当于今黄淮海地区。在金匮要略中已经有关于“ 膏摩”的记载。 由此可见,我国在秦汉以前,推拿疗法已被普遍应用。 冯氏“按炭舌 ”疗法,在安徽皖北提起按炭舌疗法几乎是家喻户晓,无人 不知的,而祖传从事按炭舌疗法的冯氏医家,有紧紧和按炭舌疗法的美誉连 在一起,群众亲切称是冯家称为“冯一按”。冯氏按炭舌疗法是中原农村最常 10 见的治疗方法之一,此疗法方法简单,效果好,无副作用,简明易学,因为就 三个穴位, “嘴巴尖”“天容穴”“ 崇骨穴” 。诊断,在两 侧天容穴处是否有“ 豆瓣状” 或者“豆芽瓣状 ”颗粒等。治疗手段以手法为主。这样构成冯氏按炭舌疗法手 法简便,疗效明显两大显著优点。而受到群众的称赞。从清朝年间开始,冯氏 按炭舌疗法就在广大群众中传开,慕名而来的患儿也日益增多,据现在已经 102 岁祖母胡冯氏回忆 ,1922 年胡冯氏的曾祖母在当时患儿都来自方圆几 百里的地方。胡冯氏先生经历新旧两个社会,给患儿按炭舌 90 余年,目前仍 然从事按炭舌疗法工作。在几十年的工作中,祖母胡冯氏先生, 对技术精益 求精,练就了一套精良的按炭舌术,以她娴熟的手法,捷健的动作,明快的节 奏感,而成名于群众中。已经百岁的祖母胡冯氏现在还在坚持给患儿按炭舌 疗法,并决心利用有生之年把冯氏按炭舌疗法的宝贵经验总结出来,献给广 大群众,为儿童保健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二)按炭舌疗法的源流 “按炭舌”是以中医的阴阳五行、卫气营血、经络学说为理论,通过按炭舌 疗法对小儿三个穴位的良性刺激,而达到治疗小儿腹泻的一种疗法。因此它 是广大农村中医推拿疗法在儿科方面的具体运用。是推拿疗法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 按炭舌疗法就是按摩疗法,在祖国的医学史上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甚 至可以这样说,她是人类同疾病作斗争的最早手段。 按炭舌疗法起源可追朔到 1400 多年前的晋代,葛洪在其肘后方中记 载“ 使病人伏卧, 该疗法在安徽省皖北民间广为流传。 冯氏“ 按炭舌”疗 法是以双手两拇指与食指节提捏耳垂下(手太阳经)双侧“天容” 穴处经皮;足 11 阳明胃经奇穴“嘴巴尖 ”经皮(此穴在嘴下巴尖 处,足阳明胃经与任脉会于此 处) 及督脉之经外奇穴,后脑勺的崇骨穴(此穴与手足少阳太阳会与此处)两 至三次,使其皮经发紫,操作完成, 简单易行,手到病除。其功夫全在医者手 中。关于“按炭舌“疗法目前在国内外还没有临床报导 。 按炭舌疗法发源于安徽皖北地区,起始于清朝中晚期,在家族内部秘 传,至今已有七代,是黄海地区中医养生保健文化中的一个独特分支。是安 徽皖北本土推拿捏积重要流派。事实上,在民国时期当婴儿腹泻不止时,说 是起炭舌子了, 医宗金鉴曰 小儿泄泻认须清,伤乳停食冷热惊,藏寒脾虚 飧水泻,分消温补治宜精。 (小儿炭舌主要是由小儿还吃母乳者,大人 甘厚油 腻,生冷寒凉食物引起。或者小儿不吃母乳者,小儿甜食、油腻、生冷食物引 起的。小儿在风口玩耍受风寒引起。 再或者小儿受惊吓同样引起上症)。在 解放前治疗炭舌要找懂行先生的在太阳傍落时按炭舌子,用手按舌根儿,边 按边说:“双脚 踩这洋钱稳 如泰山,老爷儿落,炭舌下 ”。“冯氏按炭舌” ,冯氏按 炭舌疗法经过其五代传人 150 多年的研究及改进,集各种推拿手法于一体, 已形成一套特有的风格和特点。1、诊断明确。2、选穴少、3、效果佳 疗程短, 4 简便易行, 5、不用 药 无痛苦无副作用,不受时间地点限制。 祖母胡冯氏是冯氏“按炭舌 ”疗法重要传承人和奠基人之一。生于民国 初期的 1912 年 8 月 16 日,身份证号十八岁时就嫁到 胡家。今年 100 岁,至今还在给小儿“按炭舌 ”治疗小儿腹泻。身体健康,生活 自理,行动 自如。 冯氏“按炭舌 ” 疗法的 传承, 为了防止外传于不法之人, 不以文字记载, 仅凭传承人口传心授。所以无文字资料记载。据冯氏“ 按炭舌”疗法第三代传 12 人胡冯氏讲:冯氏“按炭舌 ”疗法的手法是胡 冯氏的祖父“冯一按”传下来的。 在 19 世纪二十年代,我祖母胡冯氏幼年时期就跟祖父和父亲学习“按炭舌” 疗法,是冯氏家族祖传之法,胡冯氏是冯氏“ 按炭舌”疗法的主要传承人和奠 基人之一。当时旧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百姓非常痛苦。胡冯氏的祖父发现有 不少病人无钱治病,于是他就用“ 按炭舌” 疗法为小儿解除痛苦,不收病家任 何钱物,所以这种疗法受到大家拥护。由于当时社会种种原因,奶奶娘家出 了大事,亲人相续逝世,故冯氏无传承人学习冯氏按炭舌疗法。祖母在胡家 传授给胡氏子孙,我跟随祖母数年学习冯氏按炭舌疗法,后来经过胡冯氏近 九十年经验,累计将近免费义务治疗 10 多万病人次。 (三 ) 什么是起炭舌 冯氏按炭舌疗法是用来治疗小儿泄泻、疳积的一种按摩疗法,那什么 是起炭舌呢? 起炭舌即是指小儿由于饮食不节,停聚胃肠,外受风寒、受惊吓引起的 病变,即使小儿泄泻、疳 积的总称。主要病 变 在脾胃,因胃主受纳腐熟水谷,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若脾胃受病,则饮食入胃,水谷不化,精微不布,清浊不 分,合污而下,致成泄泻。小儿脾常不足,感受外邪,内伤乳食,或脾 肾阳虚, 均可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而发生泄泻。轻者治疗得当,预后良好。重者泄 下过度,易 见气阴两伤,甚至阴竭阳脱。久泻迁延不愈者,则易转为疳证或出 现慢惊风。 幼幼集成泄泻证治说:“夫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盖胃为水谷 之海,而脾主运化,使脾健胃和,则水谷腐化而 为气血以行荣卫。若饮食失节, 寒温不调,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致 合污而下降,而泄泻作矣。 ” 13 感受外邪 小儿脏腑娇嫩,肌肤薄弱,冷暖不知自调,易为外 邪侵袭而发病。若外感风、寒、暑、湿、热邪均可致泻,唯无燥邪致 泻之说,盖因脾喜燥而恶湿。其他外邪则常与湿邪相合而致泻,故 前人有“无湿不成泻” 、“湿多成五泻”之 说。由于气候的因素,一般 冬春多为风寒(湿)致泻,夏秋多暑湿(热)致泻。小儿暴泻以湿热泻 最为多见。 内伤饮食小儿脾常不足,运化力弱,饮食不知自节,若调护失 宜,乳哺不当,饮食失节或不洁,过食生冷瓜果或不消化食物,皆能 损伤脾胃,而发生泄泻。故素问痹论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伤食泻既可单独发生,更多于其他泄泻证候中兼见。 脾胃虚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护失宜,或久病迁延不愈,皆 可导致脾胃虚弱。胃弱则腐熟失职,脾虚则运化失常,因而水反为 湿,谷反为滞,清浊不分,合污而下,而成脾虚泻。亦有暴泻实证, 失治误治,迁延不愈,损伤脾胃,而由实证转为虚证泄泻者。 脾肾阳虚脾虚致泻者,一般先耗脾气,继伤脾阳,日久则脾损 及肾,造成脾肾阳虚。肾阳不足,火不暖土,阴寒内盛,水谷不化, 并走肠间,而致澄彻清冷,洞泄而下的脾肾阳虚泻。 惊恐伤肝胆二经致使泄泻 ,受惊后腹泻,为黄绿色稀水便,夹 有奶瓣,无粘液,易惊少寐,面色青黄,山根、唇际发青,毛发耸立, 指纹发青紫。 14 由于小儿具有“稚阴稚阳 ”的生理特点,以及 “易虚易实,易寒易 热” 的病理特点,且小儿泄泻病情较重 时,利下过度,又易于损伤气 液,出现气阴两伤,甚至阴伤及阳,导致阴竭阳脱的危重病证。若久 泻不止,土虚木旺,肝木无制而生风,可出现慢惊风;脾虚失运,生 化乏源,气血不足以荣养脏腑肌肤,久则可致疳证。 15 二、 “起炭舌”的 诊断 冯氏按炭舌疗法的诊断也是遵循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进行四诊 (望诊 、闻诊 、问诊、切诊)和参的方法来了解病情,最后才能作出正确的诊 断。望诊 观察小儿神色,望其形态,察其小儿指纹是否发青紫,就知道小儿 是否由惊吓引起泄泻,这也是冯氏独特诊断方法,由于小儿不能用语言来表 达自己的病情,较大的儿童也不能全面的诉说自己的病症,而对家长的问诊 又往往是间接的,因此问诊在儿科往往需要结合小儿实际情况才能做出正确 判断。其次闻诊虽然可直接的了解小儿病情,但是问诊内容较少,反应面较 窄,因此也不能正确反应小儿全面问题,触诊能准确诊断小儿是否起炭舌, 这也是冯氏特有的诊断方法。在小儿天容穴处触摸是否有“豆瓣状” 或者“豆 芽瓣状” 就知道小儿泄泻时间长短。冯氏按炭舌 疗法在诊断的时候,同 样也遵 循中医儿科这些特点以望诊触诊为主,再结合其他诊法的情况,对炭舌患儿 的病情能够做出正确诊断。 1、望诊 (1)望神色望形态(2)望大便(3)察指纹 (1)望神色 神色包括小儿的精神状态和面色,凡是小儿精神愉快,面 色红润,活 泼伶俐都是气血调和,精气充沛的健康表现。重症者烦渴神疲,皮 肤干瘪,囟 门凹陷,目眶下陷,啼哭无泪等脱水征,以及口唇樱红, (2)望大便 当小儿起炭舌后,大便呈淡黄色,如蛋花汤样,或黄绿稀 溏,或色褐而臭,可有少量粘液。 (3)察指纹 察指纹主要是察看小儿两手食指面靠拇指一侧的浅静 脉的颜色及形态,食指三关发青紫者多为惊吓引起的炭舌。 16 2、 闻诊 闻诊包括听声音(啼哭、咳声、言语)和嗅气味(口气、大小便 气味)两 个方面,闻诊 内容较少。反应面也较窄,但在临床上可弥补其他三诊不足。 (1)闻啼哭声 正常健康小儿的哭声, 应以哭声 响亮,节奏感强,同时 伴有眼泪 为正常表现。起炭舌重患儿,哭声弱小无力或无泪。 (2)闻言语声 正常健康的小儿的言语清晰、有力为佳。当起炭舌患者 的气血衰弱,言语声可表现为低弱无力。 (3)嗅气味 当小儿起炭舌者大便酸臭,有时口气为酸乳味。小便多见 短赤有味。 3、 问诊 问诊虽然在小儿科往往都是通过对家长的咨询进行的,此种诊法虽然是 间接的,但又是他的独到之处。她 可以弥补其他三诊不足,补充其他三诊意 以外的病情内容,这样可以更好的分析病情。 (1)问寒热 询问小儿的寒热,可以判定小儿病情轻重,以及辨别小儿 虚实。 (2)问饮食 询问 小儿的饮食包括食欲、食量、以及饮食前后的胃肠 道症状。小儿食欲好,食量适中,进食前后无不适,大便正常为一种健康 的 表现。如起炭舌患儿食欲不振、形体消瘦,吐泻 烦渴等。 (3)问胸腹 胸腹包括胸部、两肋及腹部,当小患儿起炭舌后,均有 腹部胀满的症状,或者有 腹痛的症状。 (4)问二便 当起炭舌患儿大便量不多,稀薄或带水,呈黄色,有酸味, 常见白色或黄白色奶瓣(皂块)和泡沫,可混有少量粘液。症状重者大便水份 17 多而粪质少,或混有粘液的稀水便多。 4、 触 诊 触诊能准确 诊断小儿是否起炭舌,这也是冯氏特有的诊断 方法。在小儿两侧天容穴处触摸是否有“豆瓣状 ”或者“豆芽瓣状” 就知道小儿 泄泻多长时间了。 18 三、冯氏按炭舌疗法的治疗原理,施术步骤及手法介绍 (一)冯氏按炭舌疗法的治疗原理 冯氏按炭舌疗法是以中医阴阳五行,卫气营血,经络学说作为基础理 论,并以中医的辩证施治为原则,通过按捏小儿的天容穴、崇骨穴、嘴巴尖三 个穴位,来达到治疗小儿炭舌疾病的治疗方法。 按照中医的理论,人体在正常的生理活动中,作为人体营养物质与机 能的两种阴阳属性应该保持着对立而又 统一的协调关系,一旦这种相对的 平衡状态,由于种种至病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偏盛或者偏衰,疾病就会随之 发生。中医的所谓“ 阴平阳秘 精神乃治”的观点,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此外中 医还应用 阴阳对立的两种属性进一步说明人体营养物质之间的相互依赖和 相互滋生的关系。例如就其人体的气血来讲,气为阳,血为阴,因此阳气和阴 血在体内就形成了一种相互依赖和相互滋生的协调关系,在气与血的关系中, 中医 又认为 ,气 为血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冯氏按炭舌疗法就是 根据中医 这些基本理论,推动全身气血的运行,来达到治疗小儿疾病的目 的,这是因 为就其人体腹背来讲,腹为阴,背为阳,而脊又在背部中央,督脉 (奇经八脉之一)因其循脊而过,督脉的特定循行路线就决定了它具有主统阳 气的功能。同时从督脉循行路线来讲,它的起始与阴经任冲脉相连(奇经八 脉之一),自下而上,贯 通脊背, 络肾同脑,再加上人体经络本身罗网维络, 无处不至的特点,使督脉可以沟通人体的表里,内外。 因此通过冯氏按炭舌疗法捏天容,天容穴属手太阳小肠经,在耳下垂 曲颊后,小 肠经气在此云集汇合,前与手足阳明经相交会,后与手足少阳明 经相交会,在脏络少阴心经,在府主小肠经会足阳明与手阳明和手少阳三焦 19 经 足少阳胆经,在 脑与手少阳足少阳会于脑颞叶,在志主神。故此穴主治养 血安神,又能调整小肠胃经、大肠经胆经,消化系统传输功能,故治疗小儿腹 泻效果极佳。 崇骨属督脉经外奇穴(ExB)。位于项部,第六颈椎棘突下,外络足太 阳手太阳经及足少阳,督脉为诸阳经之纲主气,补此穴可使气足而足太阳水 道通调,二便阴阳平衡。 嘴巴尖属任脉经外奇穴,在嘴下巴尖处正中,足阳明胃经与任脉会于 此处,任脉 为诸阴脉之纲,又与冲脉一源,故脏腑有疾取调任脉效佳,此穴又 会于足阳明,故治胃经失调而引发小儿腹泻法良。嘴巴尖主要治疗婴幼儿腹 泻。振奋督脉的阳气,就可以推动全身气血的运行,调整全身的阴阳之气,达 到治疗疾病目的。通过对三个奇穴的良性刺激,不仅可以协调小儿脏腑之间 的功能,促进机体的技能活动,而且还可以通过对小儿崇骨重点捏拿治疗呕 吐,腹泻疾病。故冯氏按炭舌 疗法对小儿有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 的治疗效果。 总之,冯氏按炭舌疗法的治疗原理,不仅以严谨的中医理论作为依据, 同时也被现在科学证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法对消化系统有着明 显效果,随着现代科学发展,这一古老的疗法必将会更好地为儿童保健事业 做出贡献。 20 (二)冯氏按炭舌疗法的施术步骤 1、施术前的准备 施术时应避开室内的桌边,床角,以防患儿由于哭闹,挣脱而发生撞伤。 术者应对患儿态度和蔼,争取患儿对术者的合作,冬天施术时,术者的 双手不易过凉,暖暖手再施术,避免小儿由于寒冷刺激而发生惊恐哭闹。 患儿在术前应做好准备工作,将患儿卧俯在患儿亲人双腿上,体位自 然,舒适。 2、施术的步骤及疗程 冯氏按炭舌疗法是术者用双手运用各种不同的手法施术于患儿天容穴、 崇骨穴、嘴巴尖的一种治疗方法。具体的步骤是术者用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和 小指握成空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并对准是值得前半段,各指要自然,不 能抅紧。施 术时应从天容穴处,捏按两三次此处发青紫就行了,再捏按嘴巴 尖穴,也是捏按两三次此处发青紫就行了 ,然后叫患儿卧俯在患儿亲人双 腿上,对崇骨穴 处也是捏按两三次此处发青紫就行了。术后患儿避免受凉惊 吓,并叫患儿休息半小时后,方可进食, 冯氏按炭舌疗法每天施术一次,病情 轻的一次治愈,病情较重的一般三至四次治愈。 3 冯氏按炭舌疗法的手法介绍 冯氏按炭舌疗法的捏拿术简单易学,但是真正做到熟练灵活,得心应 手还须对捏拿术中体现的捏、提、按等手法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为了更 好的掌握捏按术,使之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下面就把捏积术出现的四个手 法分别介绍一下。 21 1.捏法:捏法是冯氏按炭舌术中的第一个手法也是最长用手法,具体的 操作方法是术者在上述推法的基础上,双侧拇指与食指合作,将患儿施术部 位的皮肤捏拿起来(图 8)。这个手法在运用时应该注意的是术者捏拿皮肤的 面积及力量都要适中,捏拿面积过大,力量过大,影响施术的速度,患儿也会 感到过度的疼痛,捏拿面积过小,力量过轻,患儿的皮肤容易松脱,而且刺激 性小,影响疗效。 2.按法 按法是冯氏按炭舌术中第二手法,具体操作方法是术者在捏 拿小儿患处结束后,用双手的拇指腹部在小儿崇骨穴处,又用拇指适当的向 下施以一定压力,力量不可过强,不然患儿感到异常疼痛。 4、施术时应注意的问题 (1)重按炭舌法的症状根据 前面已经讲到了,在患儿的轻重主要反映在患儿两侧天容穴处反应物 的异常,如反应物如豆瓣状说明患儿炭舌病比较轻,如反应物如豆芽瓣状另 外加上患儿指纹发青紫过三关者,说明患儿炭舌病较重。冯氏在长期的施术 实践中,根据施术经验和体会,在具体的施术过程中,可根据患儿症状对三 个穴位刺激量大小而定。病重时重按加强治疗效果 (2)按炭舌疗法的饮食禁忌 A、如小儿还吃母乳者,大人一定不能吃甘厚寒凉、生冷食物。小儿不 吃母乳者,小儿也禁忌甜食、油腻、生冷食物。 B、小儿避 风 ,别在风口玩耍避免受风寒。 C、预 防噪音 过大, 预防小儿惊吓 22 (3)按炭舌疗法的禁忌症 冯氏按炭舌疗法的适应比较广,各种小儿泄泻,效果也比较明显,但是 由于本疗法是术者双手施术小儿三个穴位, ,因此凡是影响小儿施术与小儿 三个穴位的疾病捏按,如小儿腮腺炎,或者颈部疾病疖肿。由于施术时小儿 哭闹而可能加重病情,均应作为本疗法的禁忌症。 A、小儿腮腺炎,因为有腮腺炎没法捏按天容穴,故为本疗法的禁忌症。 B、小儿 颈项 或嘴巴尖患有 疖肿的, (俗称羊胡疮)无法捏按崇骨穴位,故 为本疗法的禁忌症。 C、严 重出血性疾病 这 也不宜同时进行捏按疗法。 D、小儿患有严重心脏病,施术时由于小儿哭 闹,可能加重心脏病病情。 或者可能出现意外的险情。应视为本疗法的禁忌症。 23 四、受术者和施术时的体位 冯氏按炭舌疗法所适应患儿受术年龄范围比较大,根据冯氏家族多年经 验,小儿从出生后一百天开始就可以接收冯氏按炭舌术,因此可以讲本疗法 几乎不受小儿年龄的限制,但是为了更好地对不同年龄的患儿进行施术,以 便达到满意的疗效,冯氏医家在长期施术实践过程中,总结出不同年龄组的 患儿受术体位,现如下: 小儿年龄小,不能很好与术者相配合者,因此要求受术患儿的家长要 一起配合是竖着进行施术,具体的做法是,患儿的家长坐在一个椅子上,然 后将患儿俯卧与家长的一侧大腿上,患儿的双下肢由家长的双腿夹紧,施术 时应该注意是家长四肢力量不可过猛过大,以防发生意外或使患儿发生惊恐。 在施术过程中,患儿如发生哭闹或挣扎,家长可用亲切的语言对小儿进行安 抚,以便转 移患儿对施术的注意力。 (二)施术时的体位 术者的体位要求要以自然、舒适、便于操作为原则,因此,术者在施术的体位, 可以灵活掌握,不要抅泥于每一种体位。一般来讲,术者的体位要看受术患 儿的体位而定。一般比较适合于术者,用站在患儿正后方的体位进行施术。 五、术者的日常锻炼和个人卫生 24 冯氏按炭舌疗法主要是通过术者双手的施术,来达到治疗小儿某些疾病 的一种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 术者的施术水平,而施术水 平的高低,又主要体现术者的双手在施术的过程中是否具有 娴熟的手法,稳 健而又协调的动作。要想做到这一点,没有一定的腕力和指力作 为基础是不 可能的,因此,也可以这样讲, 术者锻炼双手的腕力和指力是掌握好按炭舌 术的基本功。 (1)术者日常的腕力的锻炼 术者的腕力锻炼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个是锻炼两手碗的腕力,一个是 锻炼两手腕的灵活性,以上两个内容在日常锻炼 中术者可通过以下三个方法 进行。 第一、术者采取站立的姿势,双侧上肢伸直平举于胸前,双手半握拳,并 使手背朝上,然后按照做操的口令有节奏的进行双手碗关节的掌屈、背伸, 桡倾,尺倾和双关节的内、外回旋运动锻炼。 第二、为了加强术者腕力,在上述腕部锻炼的基础上,可加上双手的负重 练习,具体的方法是,术者可用硬木做一个亚玲,锻炼的时候,术者双手握一 个亚玲,按照上面方法进行锻炼,这种方法由于负重,锻炼的时候容易疲劳, 因此也可以用采取两手主下垂的方法进行上述的腕部锻炼。 第三、为了锻炼双手腕关节的灵活性和节奏感,术者可选择一双竹筷,采 用站立的姿势,模仿敲击鼓点的动作。敲击桌面上的一块棉垫。每次可进行 三至五分钟。每天锻炼一至二次。 第四 干洗手 (2)术者日常的指力锻炼 25 术者的指力锻炼,主要锻炼手指的指力和灵活性。按炭舌施术时主要靠 术者双手的拇指和食指按捏患儿的皮肤,因此,指力锻炼主要集中在拇指和 食指的锻炼上,具体的方法是去一只竹筷,从中间折断。取下半截备用,锻炼 智力是,术者可采取坐势。双手按照按炭舌时的手势将注会捏紧,然后按照 施术时的捻法动作,将拇指和食指间的竹筷,在两指间迅速的捻动,在锻炼 的过程中,术者有意识的重捻和轻捻指间转动的竹筷。这种锻炼方法持之以 恒不仅可以增强拇指与食指的指力。而且还可以锻炼两手操作时的协调性。 每次进行三至五分钟。每天锻炼一至二次。 (3)术者的个人卫生 术者要经常剪短自己的指甲,以防在施术过程中划伤患儿皮肤。 术者在施术前必须用温水洗手,这样做出了清洁术者的双手外,还可以防止 有术者的双手过凉,而使小儿发生惊恐。 伤乳食泻者,因乳食过饱,损伤脾胃,乳食不化,故频泻酸脓也,噫臭腹 热, 胀满疼痛,口渴恶 食,小便赤 涩,中寒泻者,因 过食生冷, 以致寒邪凝结,肠鸣腹胀,时复疼痛,所泻皆澄澈清冷,面色淡白,四肢 厥冷,饮食 懒进也, 火泻者,皆因脏腑积热,或外伤暑气,故泻 时暴注下迫,肚腹疼痛,心烦 口渴,泻多黄水,小便赤色也,先用玉露散清其热, 惊泻者,因气弱受惊,致成此证,其候夜卧不安,昼则惊惕,粪稠若胶, 色青如苔, 脾虚泻者,多因脾不健运,故每逢食后作泻腹满不渴,精神短少,面黄懒 食,肌肉消瘦也, 26 飧泻者,或因春伤风邪,清气下陷,脾失健运,以致完谷不化也,治者须 补养脾土,用补中益气汤升其中气,若泄泻日久,肠滑不禁者, 1 临床资料 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本组 100 例中,男 58 例,女 42 例;6 个月以下者 9 例,6 个月1 岁者 41 例,12 岁者 32 例,23 岁者 18 例;病程最长者 5 个月,最短者 2 天, 平均 4.5 天。 诊断方法: (二)腹泻分型 1、腹泻:按程度分 2 型:轻型(单纯性腹泻)、重型 (中毒性腹泻)。 27 (1)轻型腹泻:多为饮食因素或肠道外感染所致,或由肠道内病毒或非侵 袭性细菌引起。主要是胃肠道症状,其每日大便次数多在 10 次以下,少数病 例可达十几次,每次大便量不多,稀薄或带水,呈黄色,有酸味,常见白色或 黄白色奶瓣( 皂块) 和泡沫,可混有少量粘液。一般无发热或发热不高,伴食欲 不振,偶有溢乳或呕吐,无明显的全身症状,精神尚好,无脱水症状,多在数 日内痊愈。 冯氏诊断法:天容穴处有豆瓣状颗粒 (2)重型腹泻多因肠道感染引起 1)胃肠道症状腹泻频繁,1030 次日以上,水份多而粪质少,或混有 粘液的稀水便多,同时可伴有腹胀和呕吐。 冯氏诊断法:天容穴处有豆芽状颗粒 2)脱水:脱水程度分轻、中、重三度。脱水性质:分等渗、低渗、高渗性三 种。 冯氏诊断法:天容穴处有豆芽瓣状颗粒 脱水一般分为三度: 轻度脱水:失水量约为体重的 5(50ml/kg)。精神稍差,皮肤干燥、弹性 稍低眼窝、前囟稍凹陷,哭 时有泪,口腔粘膜稍干燥,尿量稍减少。 冯氏诊断法:天容穴处有豆芽瓣状颗粒 中度脱水:失水量约占体重的 510以上(50100mlkg)。精神萎 靡,皮肤干燥、弹性差,捏起皮肤 皱褶展开缓 慢,眼窝和前囟明显凹陷,哭时 少泪,口腔粘膜干燥,四肢稍凉,尿量减少。 冯氏诊断法:天容穴处有豆芽瓣状颗粒 28 2 治疗方法 患儿昂卧床上,双下肢伸直,或者小儿横卧在家长双膝上,使头部昂起 暴露颈部,完全暴露。推法:医者用双手拇指食、以两拇指与食指节提捏耳垂 下“ 天容”穴,双 侧穴位都捏,捏两三下此处发紫, “嘴巴尖” 捏两三下此处发紫, 然后小儿在俯卧在家长腿上,医者用双手拇指食以两拇指与食指节提捏后脑 勺的崇骨穴发紫。一般一次就治愈 3 禁忌 A、如小儿还吃母乳者,大人一定不能吃甜、凉、生冷食物。小儿不吃母 乳者,小儿也禁忌甜食、油腻、生冷食物。 B、小儿避 风 ,别在风口玩耍避免受风寒。 C、预 防噪音 过大, 预防小儿惊吓。 以上手法要轻柔熟练、敏捷得力。1 次/d, 2 天观察疗效,无效者改用其 它疗法。 4 疗效标准及治疗结果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全身症状消失,大便成形, 镜检无 异常,病原学检查阴性)85 例;好转:(全身症状改善,大便次数及水分减少, 镜检仍见脂肪球或红白细胞)11 例;未愈:(大便次数及水分未改善,或全身症 状加重)4 例。总有效率达 96%。 5 典型病例 谢某,男,9 个月, 1999 年 3 月因腹泻 5 月余就诊。患儿 4 个月时因添 加副食后开始腹泻,时泻下稀水便,7 次8 次/d,曾多次查大便常规,轻时 未见异常,重 时可见白细胞(),多次服用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明显。 29 诊见患儿消瘦,面色瘦黄,食欲不佳,腹部稍胀,舌淡红,苔白腻, 查大 便常规白细胞( ) 。中医辨证:脾虚型泄泻。用 冯氏按炭舌手法治疗,1 次 /d,2 天后,大便次数减少至 3 次/d。 继续治 疗 2 天,腹泻停止,大便成形,大 便常规检查阴性。 1 个月后随访,患儿饮食、二便正常。 5 体会 清? 吴师机在 理瀹骈文中说:“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推拿 治疗小儿腹泻以经络学说为指导。背部属阳,乃督脉所行,可统全身阳气,又 络全身阴气。推拿背部可起到疏通全身经脉,调和气血的作用。脊柱两侧是 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之处,脏腑俞穴所在,按揉俞穴可调节脏腑功能,配合一 些儿科特定的按摩穴位,共奏施其外、治其内的功效。此疗法操作简便,效果 快捷,无任何不良反应,用于治疗小儿疾病,减免了针药之苦,小儿易于接受。 “嘴巴尖”: 任脉经外奇穴,在嘴下巴尖处正中,足阳明胃经与任脉会于此处,任脉 为诸阴脉之纲,又与冲肾一源,故脏腑有疾取调任脉效法,此穴又会于足阳 明故以胃经失调而引发小儿腹泻法良。嘴巴尖主要治疗婴幼儿腹泻。 30 “天容穴” 穴名解 容,指面容、容貌。小肠者,天气所生也。穴为小肠经之腧穴, 位在下颌角后方,其脉自此人面容。又穴当修貌时耳环所垂之处,故名天容。 手太阳小肠经,在耳下垂曲颊后,小肠经气在此云集汇合,前与手足阳 明经相交会,后与手足少阳明经相交会,手足太阳入督脉颈五六间,在脏络 少阴心经,在府主小肠经会足阳明与手阳明和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在脑与手少阳足少阳会于脑歌叶,在志主神。故此穴主治养血安神,又能调 整小肠胃经、大 肠经胆经,消化系统传输功能,故治疗小儿腹泻效果极佳。 崇骨穴(Chng g xu)(针灸集成) 31 类 属 督脉经外奇穴(ExB)。位于项部,第六颈椎棘突下,外络足太阳 手太阳经及足少阳,督脉为诸阳经之纲主气,补此穴可使气足而足太阳水道 过调,二便阴阳平衡。 32 33 一岁以前的宝宝很容易受惊,有时候不经意的掩门声或外面突然的爆竹 声以及打雷声都能成为宝宝受惊的原因。年前由客户介绍,曾治疗过一位四 各月的宝宝受惊兼腹泻。在我没去治疗以前,宝宝受惊晚上好多次突然地拼 命哭啼,抱着怎么哄都不行,过二天宝宝开始腹泻,每次小便就腹泻深绿色 的大便,次数不确定。为此宝宝家人苦恼不已,经过其它治疗无效。宝宝的妈 妈好友介绍认识我,头次听说小儿捏积能治病,没办法只好尝试一下;我告 诉宝宝的家人,宝宝这病情很符合受惊腹泻。第一次捏积后,当晚睡眠很好, 一点没有哭闹,腹泻减为 2 次,第二天再去捏积,宝宝的家人非常高兴,真没 想到捏积能治病,早认识您就好了。又捏积一次满以为会痊愈的,结果转过 天来再去捏积,宝宝的妈妈告诉我,昨晚上宝宝又哭闹了一次,腹泻 4 次;当 我问明原因才得知,原来昨天晚上宝宝睡着以后,在窗外有突然的爆炸声惊 醒了宝宝,才导致再次哭闹并腹泻。我告知宝宝的妈妈春节到了,避免不了 爆竹声会再次让宝宝受惊,为了让宝宝受惊轻些,可以室内放音乐或电视, 这样可以减轻宝宝因受突然地声响而受惊。再捏积一次,宝宝晚上再没有哭 闹,腹泻也好了。 34 第三代传承人胡冯氏简介: 冯氏“按炭舌 ” 疗法第三代传人胡冯氏,生于 1912 年 8 月 16 日,自幼就 跟爷爷学徒,是 冯氏“ 捏积”疗法主要传人之一,从事冯氏“按炭舌” 疗法至今, 已经历 90 余载。胡冯氏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技术专长,治小儿腹 泻疗效显著,在群众中享有盛誉,在本地有很高威望。冯氏“ 捏积”疗法是在 皖北地区中医疗法文化中的一个分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