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民国建筑调查实践报告 1、团队介绍 2、序言 集大成的建筑群 3、实践报告 1、首都计划 2、兼容并蓄 3、历史价值 4、建筑现状 5、发展措施 6、走访颐和路 四、问卷调查 1、样本及反馈 2、总结与分析 五、参考文献 一、团队介绍: 1、指导老师:金燕 2、组员:顾善植 2、序言: 集大成的建筑群 南 京 的 民 国 建 筑 作 为 西 风 东 渐 时 兼 容 并 蓄 的 辉 煌 产 物 , 其 发 展 历 程 经 历 了 产 生 、 转 型 、 鼎 盛 、 停 滞 、 恢 复 五 个 时 期 , 主 要 建 筑 风 格 有 折 衷 主 义 、 古 典 主 义 、 近 代 中 国 宫 殿 式 、 新 民 族 形 式 、 现 代 派 以 及 中 国 传 统 民 族 形 式 六 种 。 一 批 批 留 洋 归 来 具 有 现 代 思 想 的 建 筑 师 ; 一 张 张 具 有 承 前 启 后 、 高 瞻 远 瞩 的 构 造 图 纸 ; 一 次 次 针 锋 相 对 、 坚 守 原 则 的 讨 论 , 正是这些先哲对艺术地不懈追求与对完美地执 着捍卫,给世界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物,在历史的洗礼中愈久弥新。一块块砖瓦的修缮, 一座座楼阁的雕镂,无论是第一次还是多次后的徜徉,总能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也许古 色古香与川流不息只是一张窗纸的间隔。 这批伟大的建筑群不仅赋予日常的功能的作用,其意义更在于经济,政治,历史,文 化,作为一个国都的象征,其缩影俨然是中国近代建筑文化的博物馆,一个可用五官直接 接触感受的博物馆。官方建筑的领袖号召,公馆别墅的东西交融,公共建筑的简约大气, 烈士陵园的庄严凝重。不仅折射出西方现代城市的规划思想也承载了中国人在动荡不安 的状态下对未来现代化的一种美好想象一代人近30年的努力造就这样一批等级高,类型 全,价值大,内涵丰富的建筑群。每当举起相机,耳边听到的是匆匆而过的人流,留下的 记忆不知应作何味。被划为国家重点保护的建筑是幸运的,她们可以依旧风华卓资,定期 还有专人修缮,而诞生于同时代却被后人遗忘的建筑只能烟雨中了。 三、实践报告: 首都计划 在中国建筑的历史上,南京民国建筑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自鸦片战争轰开了近代中 国的大门,西方建筑样式开始传入南京。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南京开始了作为现代都市的营造。1928 年,蒋介石建都南京,由此出现持续十余年的营造 高潮。抗战中,南京建设有所停滞。抗战胜利以后,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又建公共建筑和 别墅。据南京市规划局统计,南京现存民国建筑千余处,其中 119 处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首 屈一指的建筑。 作为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自然是中央最关心的地方官方希望营造一个新首都来 获得更多的国际认同,向世界宣示一个“新中国”的崛起。他们认为只有把首都建成中国 最好,也是世界上最好的城市,中国才能谈得上是第一等的国家。因此它必须像官方所希 第 3 页 望的那样,建设成一座在物质和精神上都足以令人称道的首都。其营造不但要树全国政治 之宏模,还应动友邦人士之观听。故而首都的每一个角落(包括街道、建筑、店铺、交通、 标语和市民仪容)都极为重要。事关首都乃至国家的国际形象。作为物质上和文化上的孵化 器,国民政府希望南京能够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齐头并进,带领这个古老的国度变得迅 速摩登起来。因此首都营造和修建中山陵一样,不仅是一件极为复杂,规模浩大的建筑任 务,也是一桩庄严神圣的政治工程。而国民政府对于首都南京的发展前景也极为乐观。他 们认为相较纽约在开辟前的蛮荒情况,南京已居政治和教育的中心地位。而且随着人口的 日渐增加和城市工商业的渐次发达,以南京优越的地理位置,一定有着乐观的前景。 市长马超在 1 937 年的一次公开演说中,更直言官方希望将南京变为东方最伟大都市 的愿望:我们相信南京,不但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并且为全国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有国家 最大的银行,有全国最高军事指挥机关,有全国最高学府,一切人才物力都是全国的首脑, 都是全国的心脏,所以各位做南京主人翁,为爱护乡土,为爱护国家,大家都要努力接受 训练,共同建设新南京,使它成为东方最伟大的都市,而为达到符合于西方标准,并能与 西方著名都市比肩而立的目标,政府官方要求南京市容不仅要足以称中央之体制,树民治 之楷模,坚民众之信仰,起国际之重视,不可偏废。市内建筑亦必求完备,必求壮丽。它 的建筑,虽然不敢有模仿巴黎柏林的奢望,但至少总要能和我们东方岛国的东京相仿,方 足以表现革命建设的精神。由此可见,政府高层对首都建设的殷切期待之一斑。而为了实 现这些目标,一份合理科学的城市规划自然必不可少,而首都计划就是在这个背景下 产生的。 1929 年 1 2 月底,国都处历时 1 年拟就的首都计划正式出台。整个设计在规划方 法,设计程序,规划管理等诸多方面都借鉴了欧美模式。由于它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由 国人自主完成的城市总体规划文本,开启了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实践的先河。在规划理论上, 首都计划深受近代欧美盛行的“卫星城” , “邻里单位”的思想影响。城市空间布局以 “同心圆式”四面平均开展,渐成圆形之势。明确提出避免使城市发展呈 4 狭长之形,避 免城市一部分过于繁荣,一部分又过于零乱的非均衡发展。在文化观上, 首都计划强调 民族主义,提出“本诸欧美科学之原则,吾国美术之优点”作为规划的指导方针。宏观上 采纳欧美规划模式,微观上采用中国传统形式。冀图以此寻找民族主义的外在表现形式, 来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和国族认同。 首都计划的内容极为丰富包括城市的史地概略、 人口预测、中央政治区、建筑形式、道路系统、水道改良交通管理、铁路与车站、港口计 划、飞机场、自来水、电力、住宅、学校、工业、浦口建设、城市分区、实施程序、歉项 筹集等诸多方面。 正如首都计划中所言:“一国必有一国之文化,中国为世界最古国家之一。数千 年来,皆以文化国家见称于世界,文化之为物,大多隐具于思想艺术之中,原无迹象可见。 惟为思想艺术所寄之具体物,亦未始无从表出之:而最足以表示之者,又无如建筑物之显 著,故凡具有悠久历史之国家,其中固有之建筑方术,固当保存勿替,更当发扬光大 国都为全国文化荟萃之区,不能不藉此表现,一方以观外人之耳目,一方以策国民之兴奋 也。 ” 一部规划,给了南京这座从远古走来的城市新的风采,无论当时是出于何种政治目 的,何种一己野心,亦或文化诉求,今日之瑰宝已是最好的见证:首都计划是划时代 的 ,不仅是开创者,是里程碑,更是我中华儿女海纳百川,开阔胸襟,积极进取的缩影。 怎样的年代,孕育出如此的计划,后人更应自勉来承先哲之遗志,复我中华之伟业。 兼容并蓄 在二三十年间,代表性建筑不少于 200 座。 南京的近代建筑类型齐全,大型行政办公建筑、纪念建筑、商业建筑、文教建筑、教 会建筑、使领馆建筑、住宅洋房等,在中国近代建筑史地位很高。这些建筑形式风格多样, 中西兼容,反映了当时中国建筑的最高水平。大观南京就好似一座规模宏大的中国近代的 “建筑历史博物馆”,深深地打上了时代风云的烙印。 南京民国建筑,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 一、中山陵园地区,包括中山陵、植物园 、行健亭、音乐台、光华亭、仰止亭、流徽 榭、藏经楼、国民革命历史图书馆(今中山陵 7 号)、桂林石屋、永慕庐、永丰社、孝经鼎、 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谭延闿墓、航空烈士公墓、天文台、中央体育场以及蒋介石、 汪精卫、孙科、张学良、林森、陈果夫、陈立夫、何应钦、唐生智、冯玉祥等 100 多位国 民党党政军高级官员的公馆、别墅。 二、明故宫地区,为中央政治区,包括中央博物馆(今南京博物院) 、中央监察委员会 (今南京军区档案馆) 、中央党史史料陈列馆(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励志社(今钟山 宾馆) 、中央医院(今南京军区总医院)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今南京军区司令部)等。 三、新街口地区,为商业区。包括交通银行(今工商银行南京分行) 、国贸银行(今新 街口邮政支局) 、大华大戏院(今大华电影院) 、福昌饭店、中央商场等。 四、西康路地区,为新住宅区,俗称公馆区。共建成近 70 万平方米的花园住宅,户均 超过 400 平方米。 五、中山大道沿线,主要是行政建筑。包括交通部、铁道部(今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 、 外交部(今江苏省人大) 、最高法院(今江苏省粮食局等单位) 、最高检察署(今军人俱乐 部) 、华侨招待所(今江苏议事园) 、新都大戏院(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胜利电影院,已拆) 、 财政部(今南京军区后勤部宿舍) 、中央饭店等。 这五大区基本落实了首都计划核心,标志着南京从基本是明清风貌的传统古城, 向近现代化城市的转变,寄托着一代规划师、建筑师和政治人物建设一个田园化、民族化、 科学化新南京的雄心和梦想。 今日也许只是地铁每一个站点间的距离,我们只需 10 分钟的路程便能从一个赶往另外 一个,这些建筑背后的故事,也许就像当年明城池中留下的绝对合格的保证一样。不是应 该留在相册中,教科书上,更应该在心中默默地祈祷,这是一种怎样的信念,怎样的一批 人去完成一个时代的使命。 历史价值 在中国近代史上,南京作为中华民国的首都,风云际会,华盖云集,都城内各类建筑星罗棋 布,这些建筑在为人类提供活动舞台的同时,又因人类的活动而充满生机和活力。 时至今日,半个多世纪前活跃在民国舞台上的风云人物,大多已如过眼云烟,随风而逝。 而当年的建筑,历经时代的变迁和人世的兴废,或多或少有一些保存下来。在今天的南京城内,这 些保存至今的民国建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仅是城市的躯体,是城市的灵魂,是有形的资产, 是无形的财富,更是社会发展的标志。 南京民国建筑作为南京文化的一大特色,其历史价值不仅体现在它本身是一部无言的 历史,是历史的见证物,更重要的是还体现在它的政治、教化的功能上。 第 5 页 首先,南京的民国建筑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一座“心桥”。 南京城内的一座座民国 建筑,就像一部部无言的书,有形的画,凝固的音乐,哲理的诗,无时无刻都在向人们诉说流逝 的历史。尽管民国年间的风云人物相继作古,但他们的后代或居住在大陆,或寄居在台湾,或 侨居在欧美,他们都有强烈的怀旧情结,都有叶落归根的愿望。 其次,民国建筑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以文教类建筑为例,中央大学、金 陵大学、金陵女子大学等文教机构是民国时期培养高等人才的摇篮,当年全国各地才子云集,从 这些高等学府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教育家和文学家等。革命史迹梅园 新村、八路军驻京办事处,更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 这些价值不仅在当时璀璨夺目,在现在更是熠熠生辉。保护好,发展好这些建筑,就 是对前人最好的尊重和对后代最好的交代。 任重而道远,每一处景区都是一个阵地,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但这一切对于历史的 开发来说都是值得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后人不仅乘凉,还要种更多的树。 建筑现状 作为当年国民政府的政治与经济中心,南京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民国建筑,它们记录 的是老南京的历史,凝结的是旧石器的记忆。然而,土瓦结构的辉煌经不住时光的冲刷, 民国建筑正被人们以种种借口改造、破坏掉。 目前,南京以民国建筑为主体的重要近现代建筑尚存 900 余处约 1500 余栋,其中 165 处被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国家级 10 处 24 个点、省级 53 处 55 个点、市级 102 处 112 个点。多年来,南京市在民国建筑保护方面(基础性研究、规划编制、法规保护工作) 做了许多工作。 据南京市规划局统计,南京现存民国建筑 1000 多处。它们的命运大体可分为三类: 一类是被改的面目全非以后再作他用的民国建筑,原因也很简单,他们有利用价值,可以 进行商业开发;另一类是正面临着拆除的民国建筑,它们将从此在地面上消失。原因也同 样简单,它们不是标志性建筑,也没有了所谓的价值,在经济利益与历史意义的天秤上, 指针往往会向经济倾斜;还有一类是被保护的很好的民国建筑,它们都是标志性建筑。 一方面保护工作在有序推进,另一方面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害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例如 ,就在保护名录公示期间,上海路 82 号原美国大使馆新闻处和莲子营 44 号原姚文采寓所 被拆除。未经许可拆除的还有豆菜桥 37 号原卢伟民寓所和麻家巷 9 号泰国大使馆。江南水 泥厂民国建筑,因使用管理不当,引发火灾,损毁严重。原因如下:1、保护民国建筑还缺 乏广泛的共识。2、“谁受益,谁保护”的原则难以落实。3、良性、滚动、长期、有效推 进的保护机制尚未形成 不忍回眸,六朝遗风、明清文化在南京已经不剩下什么,南京人引以自豪的似乎只剩 下数量、规模可观的民国建筑。然而民国建筑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风吹雨打许多已年久失 修。在城市建设和改造中有的被拆毁消失,有的重要建筑群院落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还有 一些民国建筑因使用不当无序搭建而成为居民大杂院,损坏严重。 鉴于此,南京从 2006 年启动“民国建筑三年保护行动”的计划,迄今已整修了 1912 街区、梅园新村、雍园等多个民国建筑片区,颐和路 12 地块、桃园、慧园里出新改造也 将结束。从 2006 年以来,政府对 650 处、35 万平方米的民国老建筑进行了普查、测量, 配合文物、规划部门遴选其中 267 处,进入南京重要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第一批将对保 护较好的 88 处建筑挂牌保护。挂牌匾额采用水景绿花岗岩材料,刻上建筑的名称、简介 和时间。挂牌的目的不仅在保护,还要展示其文物价值、建筑特点,成为南京城走向世界 ,融入世界大舞台的新名片,尤其是名人轶事,典故美谈这些历史佳话,可以扼要地刻到 牌匾上,引导游人参观。此外,民国建筑风貌区、南京 Z 字型民国建筑大道,也要在主要 道口、片区的入口挂牌和立碑展示,让游人和市民对城市民国建筑有个概略了解。南京的 民国建筑,除了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东路大道两侧和颐和路、梅园新村等片区较为集 中外,大量的民国建筑分布较散,然而可利用城市建设的机会,在点状的重要历史建筑周 边进行片区开发,形成规模。这样一个个建筑群,景点区便能形成,相互支撑,为发展更 好奠基。 发展措施 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和利用。 在当今时代,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全球一个新的经济增 长点。随着我国加入 WTO,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国 21 世纪的黄金产业。而在目前,在对民国 建筑妥善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利用,或者说将民国建筑作为一种文化产业进行开发利用则是 一个新的课题。进入 21 世纪,南京市政府确定了今后南京城市发展的总体长远目标:一是 把南京建设成为充满经济活力的城市长江下游现代化的中心城市;二是把南京建设成 为富有文化特色的城市国际影响较大的历史文化名城;三是把南京建设成为最佳人居 环境的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江滨城市。随着南京旧城改造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 快,许多富有特色的老建筑如果一不留心,就会成为城市建设的牺牲品。因此,我们认为 ,无论未来的南京如何发展,民国建筑作为南京城的一个重要特色,作为南京的无形资产 和有形财富,必须得到重点和妥善的保护。 加大执法力度,严格依法按章办事。 一是大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使人民自觉地遵纪 守法。二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 2006 年 10 月 9 日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公布的南京市重要近现代建筑和近现代建筑风貌区保护条例,严格依法按 章办事,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对于擅自拆除民国建筑、改变民国建筑式样和结构、违章 搭建等行为,坚决予以惩处,并通报批评。三是建立一支专业的民国建筑保护执法队伍, 队员由公安局、文物局、规划局、市容委、建委等部门派员组成。鉴于南京民国建筑分布 广、数量大,在建立一支专业队伍的同时,还应建立一支有效的群众联防体系,使专业保 护与业余保护相结合,从而切实做好民国建筑的保护工作。 建立多元化保护体系。 新中国成立近 60 年来,我国对于文物古迹的保护始终停留在政 府拨款的层面上,成效是显著的,但政府的负担过重,常有顾不过来之感。因此,在新形 势下,我们有必要解放思想,采取政府保护与民间保护相结合的方式,对于一些民国建筑 实施吸纳民间资本进行保护的策略。在国外,早已有这一方面的成功实践。在国内,民间 第 7 页 资本也已经介入到旅游景点的开发利用。我们在出让这些机构民国建筑的经营权和开发权 的同时,需要加强对民间资本的正确引导,牢固树立保护第一的意识。 冯骥才曾说:“天下任何名城的魅力,首先都来自它独有的建筑美。这些风情独特的 建筑,是城市情感与精灵的化身,是一方水土无可替代的人文创造,是它特有的历史生活 的纪念碑。”这些建筑的价值不仅见之于当代,更需要通过许多恰当的保护措施让他们愈 久弥新。无论是借鉴还是创新,只要有利于文物保护,有利于文物发展,就是一条正确的 道路。这条道路必定要通过许多的探索与总结,但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删 繁就简千秋业,领异标新二月花。保护这些建筑,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不禁想起古人 一句“金秋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文物与心灵的碰撞,这穿越时空的对话,惟 有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走访颐和路走访颐和路 颐和路公馆区现存的具有代表性的民国建筑尚有 200 余处,南京市规划局将其中 134 处列人保护建筑,其中,定为一级保护的 57 处,二级保护的 53 处,三级保护的 24 处。位 于南京城北中心区山西路、颐和路一带,属于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的 10 个历史文化 保护区之一,南京市规划局将这里按照道路的自然分割,划分成 12 个地块。在颐和路公馆 区内,静谧的窄街每条都有一个空灵的地名,诸如洛咖、天竺 、灵隐、琅琊等,逾半个世 纪高大粗壮的悬铃木掩映着粉黄色高墙,墙上偶尔露出洋房坡顶,风韵依旧,这里坐落着马 歇尔、汪精卫、阎锡山、汤恩伯等民国权贵的公馆。 当我们调查小组踏上这个区域时,着重的不仅是记录与拍摄,更是轻轻地感受着这里 的一切,围墙外的我们,站在古树下,旋转的树叶似乎在诉说这荣辱兴衰,窗内曾经的指 点江山是否能在后世当起一丝涟漪,曾经的宵衣旰食是否能起到暂时的力挽狂澜。别墅相 比于现在都不是很高,砖瓦的堆砌在岁月的侵蚀中也难免不断修缮。房屋真正的主人早已 不再,功能也不断的更改变化,唯一不变的每一次走访的心境。无论何时,无论何地。 2006 年 5 月 23 日,南京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听取了市人大常委会 城建环保委关于南京市重要近现代建筑保护条例 (草案) 初审意见的报告。在南京市政 府关于颐和路公馆区的保护规划中,划定东至江苏路、宁海路、西到西康路、南起北京西 路、北至宁厦路、江苏路,总面积 37.8 万平方米,总投资额预计 1.3 亿元,确保优秀民国建 筑及历史街区的风貌恢复和历史遗存的特征展现,对历史记忆断层进行全面的织补。总的 保护与利用思路是整体保护街巷尺度、院落格局、独特建筑构件等;重点整治环境,如拆 除违章搭建、整治沿街立面、配建小品和地面铺装等。具体保护内容为:(一 )保留 31 幢 民国建筑。其原建筑外观风貌不变,在保护其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建筑内部可作适当改造。 (二 ) 对历史遗存的围墙、绿化,构筑物等进行修缮和维护,予以景观恢复。(三 ) 拆除保 留建筑之外的搭建,做好环境综合整治。(四 ) 适当新建体量和风格与原民国建筑及环境风 貌区相协调的建筑和院落。其功能、定位是: 1、建设民国文化博物馆,展示民国历史文化, 开发历史资源。2、完善相应的公共配套设施。3、发展总部经济,为著名中外企业和跨国 公司等提供办公场所。4、引进省、市以上驻宁机关办事处。 走访之前,我们也曾了解到颐和路的开发与利用曾试图模仿过上海的“新天地” ,在 实地感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颐和路这一片区基本皆是高档别墅,不适合引入大量人流, 新天地位于繁华的商业区,有着发展商业的优势,而即便是追求利益,也不能忽略颐和路 整体呈封闭的特点,各地的城镇化都在迅猛发展,但如果不因地制宜,因地而异地加以改 造,往往会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坏。阎锡山别墅,汪精卫别墅,这些代表性的建筑是一个时 代艺术的结晶,俨然已不多见,如果不顾其本身价值,妄自商业化,我想这不是社会发展 所需要的。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一朵寒梅勾起思乡的情 愫,而一朵寒梅又成了家乡的象征,成了家乡的架桥。一代代走来至今,家乡的情愫还剩 几何,他日游子飘零异乡,满目的钢筋混泥土,萦怀着灯红与酒绿,这是何等的无奈。想 来此刻我们还是无比的幸运,还能有一方思古的天地。我宁愿上海的“新天地”更名为 “旧天地” ,我宁愿用首都一年的 GDP 去换被拆除的城墙,西安的宝塔安在,丝绸之路的古 迹何处去寻,我们这一代人万不能贪一时之利益,毁万事之根基。破坏不可逆,弥补又从 何说起。颐和路建筑群的保存任重而道远。 今日我们还能切身的感受到古典的芬芳,还能亲临其境,还能用手触摸,用鼻去嗅, 用耳去听,还能端起手中的相机去拍摄,去取景,去完成调查实践报告,他日的子孙,他 们的寻访又该去向何处,当他们只能翻阅我们今日留下的照片,报告去感受历史的建筑时, 这是何等的悲哀。不,这不是他们的悲哀,也不是我们的悲哀,更不是决策者的悲哀。利 益的追求无可厚非,可偏偏挪用古建筑的地,放眼神舟,旷地无数,空楼盘无数,房产商 一己私欲,囤货居奇,手中握有楼盘,竟又想方设法侵占古建筑群,他们如愿了,舒畅了, 留下的却是过眼的尘烟罢了。 4、问卷调查 、样本及反馈 、您对南京的哪类文化最感兴趣? A.六朝文化(4%) B.民国文化(96%) 、提及民国建筑,您首先会想到(南京(100%) )城 、如果开发一条免费的民国建筑旅游专线,您觉得是否可行? A.是 (90% ) B.否(10%) 4、您认为南京民国建筑现今在南京的旅游开发程度如何? A.满意( 20%) B.尚可(60%) C.不满意(20% ) 5、您认为民国建筑在南京的保护现状如何? A.满意( 30%) B. 尚可(50%) C.不满意(20% ) 6、目前有很多民国遗迹作为市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办公地或民宅,您认为是否有必要对 其外观保持原貌? 第 9 页 A.有( 85%) B.没有(15%) 7、您对以下哪类民国建筑最感兴趣? (可多选) A.政治军事机关类(20%) B.科教文卫机构类(25% ) C.市政交通电信部门 (15%) D.工商服务娱乐场所( 10%) E.驻华使领馆(10%) F.官邸民居类 (5% ) G.纪念性建筑(15%) 8、民国曾颁布过一项重要的规划来建设首都,这部规划为(首都计划72% ) 9、您是南京人么? A、是 转10题 B、否 转11题 10、您的年龄段为 A、1625岁 B、2635岁 C、3645岁 D、4655 岁 E、55 岁以上 您印象中的南京城民国建筑大致分为( 5(28%) )个区域 您或您的亲人有生活在民国时期的建筑里么,平时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措施去维护这些 建 筑? A、有(12%) B、不方便透露(32%) C、没有( 56%) 11、您认为南京的民国建筑可以分为那几个区域( ) 您觉的民国别墅商业化还是居民化? A、商业化(72%) B、居民化(28%) 12、论述题(可不做) 假设如果您是南京市市委书记,在南京城市规划时,民国建筑居于何种位置? 假设如果如果您是房地产开发商,在竞拍的一片区域中有文物建筑,您选择商业化, 还 是拆除然后另有建设,还是重点保护起来? 您认为普通百姓参与保护文物还是政府管理更行之有效? 13、您认为100年后民国建筑还能存在现在的一半以上吗? A、会(90%) B、可能(10%) 2、总结与分析 1、在参与问卷调查的50位调查者中,第12题仅8人回答,大致都极力保护政府管理之 类的答案。毕竟调查时间有限或不愿多麻烦的原因,其中或许也有人们意识并未真正认识 到其实生活细节才是真正影响这些建筑何去何从的主要因素,只有每个公民意识到这一点, 才能真正地进行保护。 2、第12题论述题作为问卷调查的目的其实是统计答与不答的比例,侧面也能反映出 人们对这些建筑的真正态度。其实也并不说不答就是毫不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农业种植承包合同
- 2025副总经理助理聘用合同
- 2025关于投资理财的合同示范文本
- 2025餐厅服务员劳务合同
- 地管相关知识培训内容摘要课件
- 专利申请监理合同
- 市场营销策略风险评估工具
- 2025年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上机试题真题(含答案解析3)
- 企业资产盘点与登记表模板
- 2025年副高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内科护理医学高级职称(副高)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
- 枣庄学院《图学基础与计算机绘图》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GB 46031-2025可燃粉尘工艺系统防爆技术规范
- 2025-2030城市矿产开发利用政策支持与商业模式创新报告
- 产品线库存管理与补货预测系统
- 2025年高考(山东卷)历史真题及答案
- 医学减重管理体系
- 初中历史教师培训讲座
- 2025年新营运损失费赔偿协议书
- 手术部运用PDCA循环提高手术室术后设备器材定位归还率品管圈
- 传统丧事流程安排方案
- 第三课第三框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