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初中语文教师_第1页
各位初中语文教师_第2页
各位初中语文教师_第3页
各位初中语文教师_第4页
各位初中语文教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各位初中语文教师: 大家好! 我是教师进修校语文教研员金晓丽。进修校为了满足广 大教师对教学问题随时探讨和及时了解教研信息的要求,拓 宽校本教研途径、创新校本教研形式。教师进修校开展了网 络培训活动,依托互联网,利用教师博客、学校论坛等建立 开放、动态的网络教研平台,为教师参与教研提供更为便捷 的方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促进教师教学教研水平的提 高。借助这一平台,我想就如何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阅读的 主人,如何利用有效教学策略,把阅读、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还给学生等问题,谈谈我的一些想法,希望能和各位同仁共 同探讨、交流,寻找实施语文课堂阅读有效教学的新途径。 教学的方法百花齐放,教学的策略各有千秋。我们每一 位教师都将成为教研路上孜孜不倦的探求者。让我们全体语 文教师携手共进,为嫩江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读完这篇文章,结合你的教学实际写一篇感悟或反思。 附 : 让语文教学走进学生的心灵讲座 -如何实施语文课堂阅读的有效教学 嫩江县教师进修学校 金晓丽 优美动听的旋律需要匠心独具的乐师,个性飞扬的学生离不开鲜活 生动的课堂。在语文课堂阅读的有效教学中,教师要致力于学生个性的 发展,潜能的挖掘,能力的提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 性化行为,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积极倡导个 性化阅读。我感到,若使学生真正发挥个性,放飞心灵,实现个性化阅 读,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教师的有效指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实现个性化阅读的根本是创设情景,激发阅读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现象:有些教师只注重课堂导语 的设计,认为把学生引入新课就大功告成了,至于如何去创设情景,展 开文本的阅读就不重要了,不闻不问,导致学生对文本的不尊重。实际 上,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尊重文本才是个性化阅读的“根”和“本” 。 有人说:“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 ,就会产生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 ”不同的读者读同一个文本,会有不同的体验和感受。但个性化不等于 自由化,对文本的理解也不能随心所欲。教师在关注学生感受的同时, 一定要创设好的阅读氛围,一定要对文本的价值取向、人文内涵有一个 准确的把握和界定。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阅读前,一定要进行必要的价 值取向指导,建立在合情合理乃至科学的基础上的阅读,才是真正意义 上的阅读。 阅读是富有个性化的行为,阅读过程充满了创造。阅读教学应该依 据教材内容设计开放性的话题,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个性阅读能 力。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发散思维,不注重整合和优化,开放 无度,天马行空。教师在进行开放性教学时要把握一个度:开放要有利 于师生在阅读实践中与文本发生深层的有价值的对话,有利于引发学生 的积极思考,有利于进行科学方法、健康情趣、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的渗 透,有利于学生体验母语的优美和运用母语的实践。 其次,要想把阅读的空间真正还给学生,还要求教师放下架子,与 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不能设计过多的教学事件来干预学生的探究过 程,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性。 阅读的过程,即学生发现、发明的过程,教学设计处于一种开放的 状态。教学中,往往会出现教师牵着学生思维去阅读,学生按着教师设 计的问题,一步一步走进课文内容的分析。这一过程固然能很顺利地完 成教学目标中的阅读任务,可是,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没有了,完全成 了阅读的工具,更谈不上个性阅读了。当然,开放性阅读决不意味着放 任自流,整个教学事件你必须处于教师引导、控制之下;也不意味着教 师可以放松一些,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学生的阅读活 动能够有序、有效,这就要求教师更充分地估计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学 内容的难度。同时,更恰当地进行阅读导入的设计,多媒体设计等。有 效阅读教学效果的取得,必须依赖于以下几个条件:(1)教师应该更加 主动地发挥主导作用。在这样一个充满探索精神与方法的有效阅读的学 习模式里,教师的工作任务不是减轻了,而是更加艰巨、更加繁重了, 不仅要备好课,而且要有一套完整的教学设计和科学的引导措施;(2) 教师只有具有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修养以及丰富的教学经 验,才能够巧妙地组织和协调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3)凝结在教科 书中的对探究性学习问题的设计,对学生思路的引发往往发挥着导向作 用,因此要选择一部较好的教科书,供学生学习使用;(4)语文阅读有 效教学的实施要看教学系统的具体条件是否具备,不宜每堂课都采用这 种学习方式,如果不顾课文的文体及内容的深浅程度,无限制地推广使 用,则对学生智力的发展也不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语文课堂阅读的有效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走过这样的误区:只 要在教学中多多运用现在教学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就会提高教学 的有效性。教师的“旧功夫” ,专业的“老底子”过时了。这里,我想 重点谈一谈这一问题。可以这么说,教师只有具有广博、精深的专业知 识和教育理论修养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才能够巧妙地组织和协调阅读 有效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我认为,教师的基本功是实施课堂有效阅 读的基本保证。 以前曾有过这样一节课关于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观摩课,其中有两节 涉及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的问题,使我心里很受震撼。 那是一位青年语文教师上的古诗词欣赏课。应当说,这堂课的教学 环节安排是紧凑的,教师是充分尊重了学生主体的,没有包办代替,注 意启发,能悉心引导学生认识和把握古诗词中丰富的思想内容与独特的 艺术魅力,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很是娴熟,其声光电色的动画制作 很是神奇,而所选播的背景音乐也悠扬动听,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与新 课程理念的有机结合。其中最能体现教师有效的开放性教学新理念的是 这样一个环节:学生可以对教师自由发问。 然而,就在这一环节上出了一点小问题:教师临时引用了南宋诗人 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一诗,把其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 ,给教成 “满园春色关不住”!而且要求学生照此当场大声背诵。其时,就有学 生在座位上嘀咕,小声为之纠正,但不知教师是真不知,还是为了维护 面子,回答说是两者差不多,只不过是版本不同而已。这当然不是版本 的问题,而是教者不明绝句声律所致。尽管这两个词序颠倒一下,并不 妨碍全诗意思的表达,但照格律诗的声律要求来看,绝句或律诗的每两 句字音总是平仄相对,也就是常说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如 果这位教师有一定的古诗词修养,那么,按其下句的“一枝红杏出墙来” 的声律推断,原词序显然应当是“春色满园” 。另一节课上,一个语文 教师居然想当然地把古代的“悼亡诗”解释成:“悼念亲友、老师或前 贤的诗歌” ,而事实上,古代的“悼亡诗”是专指悼念亡妻之作。 由此看来,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的那些扎实的、过硬的学科 “旧功夫” 、专业“老底子”也很重要。总有人以为有了先进的课件, 自可代替过去为打好学科专业功底的“笨功夫” “死功夫”类的学习了。 如语文教师并不需要熟练而准确地背诵出几百篇的古诗文,也不必对写 得一手好字而孜孜以求了这实在有澄清的必要。 我们要凸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角意识,教师力求当好配角和参谋; 可以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上课,当然可以收到多快好省的功效,但这不 能削弱和代替教师对学科专业知识的全面的足够的掌握。因为教师只有 具备了厚实的功底,他运用起来才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教给学生时才 会左右逢源,举重若轻,而学生学起来也才能少走弯路,提高效率。因 为,只有“独上高楼” ,才能“望尽天涯路” 。试想,一名语文教师自己 所读不多,所背不实,书写欠雅,他又怎么能有效地影响学生认真、踏 实,甚至是痴迷地学习语文?反之,倘若教师能有几百篇(首)诗文烂 熟于心,脱口而出,写得一手好文章,那他就能更感性更有说服力地传 达出语言文字的美来。这种现身说法,比起苦口婆心的说教,要有力得 多。先贤以为“儒生以一物不知为耻” ,前辈总以广储“一桶水”要求 教师,在教育理论日渐丰富的时代,在多媒体技术盛行的今天,这些主 张并不过时,仍有现实意义。记得二十多年前读中学时,地理老师给我 们上课的情景,老师在黑板上随手一画,把我国地形的“大公鸡”形态, 画得就像书上印的,我们感到很神奇,佩服之至,课后好多同学也纷纷 学着画,并由此对地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今天大力实施新课标的形 势下,我们仍然呼唤教师要不断加厚“老底子” ,夯实“旧功夫” “硬功 夫” ,尽管这些“底子”和“功夫”都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得 以展现,但它们对于增添课堂魅力,提高教学质量,仍然是不可或缺的。 第三、要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主动性,离不开“情”的调动。 要学生有感而读,才能充分感悟文本的思想内涵。 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只是粗读了一遍课文,字句都尚未读通, 处于肤浅的“浅阅读”状态,学生就放弃了阅读,跟老师展开对课文的 分析。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也无形中助长了学生浅读书的习惯,甚 至使学生养成囫囵吞枣,人浮气燥的阅读习气。 “情”是文的生命, “读”是悟的前提。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 惯,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的兴趣。从学生的“趣”字入手,可以使学 生反复读文,品味精词妙句的佳处。并且,只有认真阅读文本,仔细推 敲文本,才能形成独特的见解,达到与作者心灵相通。否则,只能形成 无根无源的浅阅读,致使学生对课堂阅读草草了事,更谈不上对文意感 悟充分,形成独特的,富有深度的见解。 当然,好的阅读离不开精彩的朗读,所谓“朗读”或“美读” ,是 清楚、明白、生动、优美地,像说话一般,有情绪地将作品的文意情韵 念出来。对于原著,不能增字、减字、改字,更不能念错字。 “读”是 一切诗文声情表现的基础。 “读” ,讲究声音的抑扬顿挫,以及情感的美 化、深化、清楚化。不过,不应偏离自然。我认为, “读”是所有声情 艺术表现之根基,至为重要。如果轻视了它,去空谈对文章情感的理解, 肯定会对文章理解缺乏情感体验,或者说是情感体验比较肤浅,更谈不 上有独到的感悟和见解了。所以,可以这样说:只有在精彩的朗读背后, 才能有丰富的情感体验。以读带情,才能做到读悟一体,悟情结合。由 此可见,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读的能力,确实至关重要 第四、理解文本要在深入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阅读训练是培养 学生阅读能力最快捷的方式。 感悟和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出现的两个概念,也是语文 教师使用极多的两个词语。然而在什么前提下、在什么时候、怎样让学 生感悟与体验,很多老师缺少细致的研究和设计,在实践操作上极易走 向形式化与简单化。 教学中我们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学生自由读课文,刚粗粗地读了 一遍,有些句子还没有读通顺,教师就组织学生交流读书体会;有的教 师在学生读课文时,每段必问:“你读懂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成为课堂上组织学生交流感悟与体验的主要手段。前者忽视了语文教 学中的读书理解,后者泛化了读书感悟与体验。 我们认为语文学习中的体验与感悟要真切,倡导个性化体验,追求读书 中的“真情实感”和有见解的感悟与体验。这一目标的实现只能靠读书 与思考,即走进文本,理解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触摸情感的脉搏。 现在,许多教师似乎不太愿意提及“阅读理解、分析概括”,更愿意谈 论“自读会悟、个体体验”,殊不知,读书理解是感悟与体验的前提与 基础。不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好,就不能通过语言来认识事物之间、 人物之间、人与事之间的关系;要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必须从整体到局 部、从局部到整体,一遍又一遍地读书消化,一次又一次地分析概括, 然后才有独特的、有见地的感悟。否则,学生的感悟与体验只不过是言 不及义的空话,或是人云亦云的套话,或是肤浅片面的白话,缺失了悟 性、个性、灵性,也谈不上语言能力的提高和综合素养的发展。 第五、新课程中开展的有效阅读的语文课堂中,要杜绝教师廉价 的表扬。 为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和创造思维,有的学者提出了以鼓励为 主,这无疑是正确的。尊重学生的个性,赞扬、关注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是新课改后发生的明显变化。然而许多课堂上是“好”声一片。有时明 明是学生答错了,老师也不否定,以致不该夸的也变着法子夸,不该奖 的也照顾情绪奖。像这样滥用鼓励和夸奖,极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概念 模糊,客观上造成知识误区和科学缺陷,最终削弱教学效果。在具体的 课堂教学中,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哪怕学生有少许进步,思维闪现点滴 创新的火花都会受到老师、同学的表扬、称赞。问题是,现在课堂上这 种激励式的表扬太多了,有点变味了,可以说是表扬已泛滥成灾。一堂 课中,不管学生回答的是对还是错,是简单的选择判断还是深层次的思 考后的答案,都会受到同学、教师的“啪、啪、啪”的掌声和“你真棒” 的称赞,可以说教室里掌声震天,叫好声一片。至于好在哪里,错在何 处,学生一概不知,只是机械地鼓掌叫好。这种廉价的表扬已激不起学 生的兴趣,还会打乱学生思维,耽误时间,破坏学生内部评价的形成, 严重影响了学生独立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如一位语文教师在 执教亲爱的爸爸妈妈一课时,让学生谈论自己怎样看待战争的。有 的学生仅仅说 “讨厌战争,有的表明反对战争、愤恨战争,却说不出 为什么教师对学生的发言没有作任何评析,只有一句简单的鼓励: “同学们说得都对。”接着便指导学生写出呼吁和平的语句。其实,如 果教师稍加点拨,学生会说的具体些、生动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和运用,是有正误、深浅之分的,语言的积累有多少之分,语感有优劣 之分,语文能力有高低之分,德、智、体、美的综合发展亦有和谐与不 和谐之分。对学生的发言不耐心倾听,不加以辨析,又怎能有针对性地 指导,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呢?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 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闻道在先”,在知 识、技能有力方面的发展水平远远高于学生,因而教师担负着教学过程 的组织者、指导者、咨询者、促进者的职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人 格上与教师绝对平等,在教学过程中有选择的权利和创造性自我表现的 权利。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在彼此尊重的前提下,以文本为媒介展开自由 交往和民主对话的,这样学生会在交流中得到发展和提高。教师不耐心 倾听学生的发言,不加辨析地盲目鼓励,看似是对学生发言的尊重,实 则是一种极大的不尊重。没有倾听,哪有交流?没有交流,学生怎样进 步?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廉价的表扬阻碍了学生对探究活动的失 败或成功的体验,扼杀了科学探究活动的主导动机,影响了创新能力的 发展和科学素养的形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 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这也就需要适 时地对学生进行肯定和表扬,使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信心,扬起 成功的风帆。尤其是在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而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一定要慎重评价,对有错误但又蕴含点滴创新 的思路,在指出不足的同时,也要给予鼓励,保护这难得的创新火花, 使学生在挫折中吸取教训,明确努力方向。其实,我们对学生的评价, 首先应细化。“太好了!”好在哪里?是语言表达清楚,还是对问题分 析得透彻?具体些。因为适时的激励能增强学生的自信,而过分的表扬 会导致学生骄傲。最后,当学生答错时,应及时指出、纠正。课标 是提倡以积极的评价为主,但并不是说有错不改,而是方式应委婉些, “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使他容易接受。如果做到这些,我认为这才 真正领会了课标中有关评价的精神。 最后,我想谈谈如何使学生达到最高阅读的境界超越文本。 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一直是语文课堂的关键。如何有效地提高学 生的阅读能力,达到阅读的最高境界,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一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