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理念比学习具体知识更重要_第1页
在大学,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理念比学习具体知识更重要_第2页
在大学,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理念比学习具体知识更重要_第3页
在大学,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理念比学习具体知识更重要_第4页
在大学,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理念比学习具体知识更重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近因授课计划的变化,开始有机会与本科新生进行有效互动了, 也慢慢开始了解纯正 90 后的可爱了。刚进入复旦的新生,他们的求知 欲望是如此强烈,而且能够放下包袱开动机器思考问题,这很好 一种很清新的感觉呀!仿佛将我们带到了刚读大学的那个时光。可惜, 他们这样的特点并不能一直保留到大学毕业,很快就变得很“俗”,因 为类似的情况在高年级学生中不多见。看来,我们大学的教育手段还 是存在诸多问题的,但解决问题的良方是什么?估计没有答案,恐怕 也没有谁现在有万全之策。每每想到这个问题,心里忍不住有些痛楚 我们是不是浪费了好学生?但百思不得其解后,大多时候只能心 一横:算了,反正是浪费,在别的学校浪费还不如在我们学校来浪费, 至少我们能尽量控制这种浪费。 毫无疑问,从高中到大学,变化是巨大的。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 适应这种变化,不成熟的心理承受力很可能让他们灰心伤气。在接触 中,学生与我沟通的问题就是集中体现在这种巨大变化上。下面举几 个来自学生中的问题进行说明: (1)我不知道自己将来适合做什么样的工作,也不特别明确自己的兴 趣是什么,所以想听听更多的课程,都了解了解,但后来发现不可能, 已选的课几乎让我没有丝毫空闲时间了; (2)好不容易选上了一门自己喜欢的课,但由于课时的限制,教材有 14 章内容,老师却只讲了里面的 7 章; (3)现在需要学习的知识太多了!书这么厚,想逐字逐句认真读完, 但发现没有这么多时间,更别说复习的时候再看一遍了; (4)有人鼓励我们要学会自学的能力,可是现在英语、数学、政治这 些课必修就已经很忙了,还有一堆的专业课,选修课和实验课,不知 道如何分配好时间,根本没有时间自学呀; (5)这个学期我和同学们普遍感到压力大于去年,因为课程难度增加 了,工作量变大了,而且老师们对知识掌握的要求提高了,授课速度 也加快了; (6)有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并不一定能获得高分,而有些容易拿高绩点 课程,并不是自己感兴趣的; (7)读大学前,我对自然科学充满了热爱,但是上了一学期的大学课 程,现在又上了近半学期的课,觉得曾经的那种热情在逐渐减弱,我 也不知道现在学的这些东西对我未来的发展有什么用,大多数都是些 可有可无的课程,很无聊,我感觉自己的动力不足,甚至与家长的争 执也在增加,他们的观点我也难于认同。 这些问题都集中反映了学生对中学和大学教育的不同所带来的困 惑,有些学生也试图想适应、想改变,但还没有找到具体的方法是什 么。这个时候,我会鼓励学生去看看我在科学网曾经写的一个“指导本 科生”系列博文,甚至在课堂上我还特意穿插一两张 ppt,介绍一些大 学生学习方法和理念方面的内容。而在这样的交流中,我又有了一些 新的认识,这里一并来聊聊。 首先,我们要明确,学习是不断同遗忘做斗争的过程,因此必须 记住许多东西,这在中小学教育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人在读中小学的 阶段,记忆力很好,而那个时候传授的知识,大多是人类文明已经固 定下来的认识,即使当时不理解,也鼓励先背下来后慢慢去理解。也 就是说,中小学的知识最好是能全部记下来的,甚至保留终生我 想,大多优秀的学生,的确做到了这一点。大学里,这样的情况越来 越少了(但仍需记住许多东西)。经验表明,大学学习的具体知识, 大多对今后的工作来说用处不大,就算有用,该用的时候也忘记了, 仍需重新学习。但是,学过与没有学过还是有很大差异的,哪怕有很 模糊的记忆,学过的知识到时候拣起来也快,那比一无所知从头再来 要快多。需要一个具体知识的时候再去学习永远比因为要应付考试而 学习的效率要高得多。这是对大学知识学习理念上的更新,也就是说, 承认遗忘,学会和记住如何找到知识比掌握知识细节更重要。 其次,学会治学能力,这将是一生自我提高的财富。具体包括三 方面的内容: (1)自学能力,这里我们不妨看成是自主学习的能力。高中是填 鸭式的拷贝教育,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老师怎么教,自己就怎 么学。因为有高考的指挥棒,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不敢掉以轻心。 即使免试过来的学生,其实也是间接受一些规则的安排而去被动学习。 而大学与中学最大的不同,就是需要学生花更多的时间来自学,而不 是老师面面俱到地讲解。大学里许多课,并没有固定的教学大纲,同 一个名称的课,不同的老师讲解的内容可能有很大区别,因为一个好 的大学教师都有自己的主见,但也不一定是最正确的。任何老师都有 自己的特长,也有自己的短板,所以这个时候学生更应该学会如何汲 取老师的特长更重要。 (2)挖掘知识的能力。记得印地安谚语中有一句话:“如果我们只 知道教给我们的东西,那么我们只学会了别人认为重要的东西;我们 应该学会评价哪一个东西更重要。”这样,就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过程,将会有更多的成就感。甚至我们可以认为,大学四年的最优学 习方法,不是学到了什么具体的知识,而是把自己养成具有独立学习 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从快速阅读中获取知识的训练。学生进入大学,体会到的一 个明显的变化就是,突然发现书本变厚了,每天要阅读的内容很多, 而很多内容老师又是不讲的,或者是选讲的,因为老师总是会根据自 己的认识来选择一些自己认为更重要的内容和知识点,教材中的内容 并不总是最合适的。教材是参考书,是给学生阅读的,而不是让老师 来照本宣科的。同时,老师又会补充一些内容,而这些内容课本上又 找不到。总之,从曾经的一个知识点要反复学习,到现在短时间内要 突击掌握许多的新知识。如果按照高中的学习方法,那么学生需要学 习的知识太多了,信息量如此之大,时间又短,不累死才怪!因此, 如何从大量阅读中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这是对大学生的新挑战。作 为合格的大学生,应该想办法学习这种技能,而不是排斥。 显然,这些学习方法和理念之间是相互匹配的。只有掌握了这些 技能,才能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用于自主学习。另外,在我其他 的博文中,我建议学生“ 第一学期不要选课太多”,这样才有更多的时 间来适应。另外一个消极的保障就是:高中学习,分数非常重要,是 分数越高越好,因为分数会决定一个学生是否能考上大学,或者是否 能考上好大学;而大学只要 60 分就够了,分数不是目标,只要不挂科 就行,如果养成了在更短时间内自学的习惯(其实也是学习效率的提 高),也可从备考中节省很多时间。 甚至有学生关心自己将来的择业,我觉得这不是坏事儿。早安排 一个人生规划,更能体会学习、奋斗中的乐趣。在谈论类似问题的时 候,我一般不会正面回答学生,而只会反问学生:如果你自己是一个 HR 主管,你愿意招收你这样的毕业生吗?那么你愿意招收什么样的毕 业生呢?显然,你对毕业生的要求就是你现在应该去追求的,有空缺 的地方就是需要你去弥补的,现在你的时间正合适。 在与学生沟通中,我也发现一个问题,如果总是以个案成功来谈 论教育中的共性问题,是极其荒谬的。比如,用天才成才的故事来教 育学生,一般是没有什么效果的,因为那样的案例可能只有 1%,大多 学生不认为自己属于那个范畴,这其实也是很务实的嘛。如果强行要 学生去效仿,肯定对学生来说是不负责任的。 以上认识,纯属在与学生打交道中的真情实感,难于面面俱到, 肯定有许多考虑不周之处,欢迎善意指出并补充!不喜欢仅仅纠缠于 文字,为辩论而辩论。/bow 最近关于创新体制,诺贝尔奖的讨论比较多,我也同意曹聪博 主关于中国得了诺贝尔奖焦虑症的结论 (/blog-45671-739378.html)(当然 在世界上任何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都渴望被认可,尤其是 在最高端比赛上得到好成绩。)。赵斌博主给出了一个建议, 在大学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理念 (/blog-502444-739165.html),我 也大体认同,但是总感觉我们缺的不是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 让我们那么急功近利,那么追逐热门?我想并不是我们的知识 欠缺,因为我们可以消化所有的资料并且能够运用到产品上。 但是我们却提不出好的理论、方法和系统方案。其本质的原因 到底是什么呢?我想可能更深层次来自于我们没有培养起有利 于创新的思维方式,没有掌握更加科学的思维方法。尽管查了 一些资料,但是都觉得没有全面的分析这个问题。当然也有一 些书系统的讨论,比如怀特海的思维方式,以及关于各种 思维方式的总结。个人以为针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我还没有 见到非常深入系统的讨论。 正如百度百科中写道:“ 思维方式是人们大脑活动的内在程式, 它对人们的言行起决定性作用。”正是我们的思维方式导致了我 们的行为结果不那么理想,未来如果我们要有所突破,也一定 是在思维方式上有所提高而得到更好地结果。人并不是生来就 具有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后天的学习结果,是人和外界活动 以及知识互动的结果。这样一来,人的思维方式就离不开具体 环境、特定的历史时期、一定的社会教育模式以及人类的总体 知识水平。这是个迄今还不能完全明确的一个课题,涉及到诸 多学科,包括生理学、心理学等,现在各国关于脑计划的研究 风起云涌,但是这个课题在可预期的 20 年内恐怕不能得到充分 的解决。个人以为,创新的过程是各种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 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和知识体系内发挥了综合作用,从而得到了 最好的效果。 我们虽然无时无刻都在利用思维模式或者思维方法,但是我们 每一个人很少在自觉地训练或者调整自己的思维方法,大多数 还是属于朴素的本能的利用自己的思维能力,这就限制了我们 每个人去充分的挖掘自己的潜力。下面几点关于科学研究的思 维模式也许能够有所启发。 模式一、直线思维 直线思维是人们最常使用的思维方式,也是最简单和最本能 的方式。这种思维的方式就是用直线去理解当前的状态。从当 前点出发,用刚发生过的事情建立方向,用直线去预测结果。 这种思维的好处是,人比较省力,用起来很简单,从人类节约 自身体力角度看,这是最佳选择。但是这种直线思维有好处, 也有很大的坏处。当未来趋向于变化尤其是剧烈变化的时候, 直线思维的结果就产生很大的偏差。比如,农民种菜养猪种庄 稼,一窝蜂,都是因为去年或者在过于的某个时期,某种产品 的价格提高了,产生了很大的利润,因此,预测未来会继续高 价格。从表面看,这是显然不对的命题,尤其是当大家都用类 似的思维的时候,就产生了撞车现象。这种对于有众多思维集 成得到的结果不适合直线思维。对于科研也是如此,热门的科 研让人看到了效益,于是所有人都趋利性的追逐热门,自然也 会产生撞车现象。但是直线思维也有其好处,就是不会产生对 现实的过度解读。中国人很奇怪,很多很简单的事情反而想的 复杂了,比如,关于人际关系构成的社会问题,中国人很少采 用直线思维,而是充分挖掘历史,过度解读当前,形成了集体 焦虑。对于社会关系来说,直线思维形成简单的契约社会,人 和人之间没有复杂的心理暗示。因此,正确的使用直线思维就 很重要。 模式二、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讨论比较多的一种思维方式,顾名思义,就是按照 当前的反方向思考。其目的是否定当前的状态,向相反的方向 寻找目标。这种思维在年轻人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就是我 们常说的叛逆期。也许当前遇到的问题或者路线是正确的,在 刻意的逆向思维上也要假设为不正确。但是,一旦人过了叛逆 期,逆向思维并不能持久的保留。大多数人会发现,逆向思维 的结果充满了风险,从规避风险的角度看,人的所谓成熟之后, 消除了逆向思维能力,就是为了降低风险。但是对于科学研究 来说,逆向思维是必不可少的。当所有人肯定或者否定一个命 题的时候,就形成了一种集体意识,这种集体意识的能力可以 压倒绝大多数人的判断力,从而不敢用逆向思维,生怕由此产 生严重不良后果。对于科学研究来说,采用逆向思维的同时, 需要提前预估好风险,在可接受的情况下,采用逆向思维的结 果。这就能够解释为什么早期那些大科学家都要有一个宽裕的 条件,不光是为了做实验,更多的在于能够抵抗风险。穷人经 不起折腾,一点点风险都可能导致生命的结束,因此在苦难中 长大的人,往往逆向思维能力较弱,就是因为对于风险带来的 后果更加敏感。 模式三、差异思维 差异思维类似于逆向思维,但是有所差别。差异思维强调的是, 即便当前的状态或者命题是正确的,也可以另辟蹊径,寻找不 同的路线。这种思维方法对于科研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常说 条条道路通罗马,就是这个意思,通往问题最终解决的技术路 线肯定不止一条。就好比,通往山顶的道路很少只有一条,而 不同的道路的代价是不同的。中国的学生在差异性思维方面得 到的训练是很弱的,甚至是刻意规避差异思维。因为我们的考 试制度规定只能有一个标准答案,其他逻辑等价的答案可能都 不给分,这就导致我们的思维故意给每一个问题都只保留一个 选择。我想,这是阻碍我们进行创新的致命弱点。差异性思维 对于科研方向和技术路线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模式四、跳跃思维 跳跃性思维顾名思义,并不是按部就班的思考,而是间断性的 向某个方向跳起并落下。这在科研难题的突破上是非常重要的。 在很多情况下,一个难题往往不能直接看到解决方案,其原因 在于解决方案离当下有一个小小的鸿沟不容易跨越,如果按部 就班可能就掉入了鸿沟。但是跳跃思维可以跨过小小的鸿沟, 达到新的道路。但是跳跃性思维要求人具有很强的活力,也就 是大脑的活动能力较高,思维过程可以跳起来,并不是每一个 人都能做到的,必须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脑力。这种能力的外在 表现就是异想天开,有时候灵,有时候不灵,但是对于科研来 说,没有跳跃性思维,就只能解决一些逻辑上复杂,而思路上 平凡的课题。很多中国学者都属于缺少跳跃性思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