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口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3 题。(14 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 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 ,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 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乔山人善琴 清 徐珂 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相和悲鸣。后游郢 楚,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闻之,咨嗟惋叹。既阕,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 ”款扉扣之。媪曰: “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 注释: 鹘(g):一种凶猛的鸟。 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 媪(o):老妇人。 阕: 止息,终了。 款扉:款,敲;扉,门。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 分) 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觉 今客鼓此 鼓 10.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2 分)( ) A.无敢哗者/起坐而喧哗者 B.以为妙绝/愚以为宫中之事 C.以弹絮为业/以丛草为林 D.酷类其声耳/其真无马邪 11.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4 分)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12.请用自己的话依次概括【甲】文中口技表演者模拟的三个场面。(3 分) 第一个场面:_ 第二个场面:_ 第三个场面:_ 13.【甲】 【乙】两文都采用了_的表现手法。请从【乙】文中举一个例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3 分 ) 文言文口技 乔山人善琴对比阅读答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答案。 。 。 。 。 。 。 。 。 。 。 。 。 。 。 。9.觉:睡醒。鼓:弹奏。 10.D 11.同时都响了起来,各种声音都表演得惟妙惟肖 里面(中间) 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身子渐渐坐正了 12.第一个场面:一家四口由睡而醒; 第二个场面:一家四口由醒而睡; 第三个场面:失火、救火(意对即可) 13.侧面烘托。例子:凄禽寒鹘,相和悲鸣。好处:有力地烘托了乔山人弹琴技艺的精湛。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 分) A.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B.几欲先走 C.款扉扣之 D.今客鼓此 9.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2 分)( ) A.无敢哗者/念无与为乐者 B.以为妙绝/愚以为宫中之事 C.以弹絮为业/以丛草为林 D.酷类其声耳/其真无马邪 10.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2 分)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11.请用自己的话依次概括【甲】文中口技表演者模拟的三个场面。(3 分) 第一个场面:- 第二个场面:-第三个场面:- 12.试设想一下:【乙】文中乔山人听了邻媪的回答后,心里会怎么想?(2 分) 13.【甲】 【乙】两文都用了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请从【乙】文中举一个例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2 分) A.觉:睡醒。 B.走:逃跑。 C.叩:问。 D.鼓:弹奏。 9.(2 分)D 10.(2 分) 里面( 中间)夹杂着噼里啪啦的房屋倒塌声。 11.(3 分) 第一个场面:一家四口由睡而醒; 第二个场面:一家四口由醒而睡; 第三个场面:失火、救火。 (意对即可) 12.(2 分) 开放性试题。( 能围绕文章内容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13.(2 分) 例子:凄禽寒鹘,相和悲鸣。好处:有力地烘托了乔山人弹琴技艺的精湛。 (四) 【甲】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林嗣环口技 【乙】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其情态,尝贻 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魏学洢核舟记 9填空。 (4 分) 甲,乙两个文段都选自清代人_编选的笔记小说_ 。甲文段以“_”字为核心,突出 了民间艺人口技表演的高超;乙文段围绕“_”一词,表现了王叔远微雕技艺的精湛。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 分) 会宾客大宴 会:_ 罔不因势象形 罔:_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12甲文段除对民间艺人进行直接描写外,还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请找出文段中侧面描写的句子。 (2 分) 【答案】9张潮 虞初新志 善 奇巧 10适逢,正赶上 无,没有 11全场子立刻肃静,没有一个敢高声说话 的。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刻成的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问答题 1、 “京中有善口技者”中“善”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善字统领全文或连贯全文,全文的展开都紧紧扣住善字。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表现出来的。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声音的? 答:由远及近,由小到大。 3、为什么交代道具时,连用四个“一”字? 答:暗示道具简单,衬托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4、 “伸颈,侧目,微笑,默叹”写出了听众的那些心理?这样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答:听得入神,心领神会,感到满意,为表演者技艺所折服。对表达中心起到侧面烘托的作用。 5、结尾句“一人”起到了那些效果?文章开头和结尾一再强调道具的简单,有什么作用? 答:既照应开头,也突出舞台、道具的简单,反衬表演者技艺高超,有余音绕梁之效。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6、第一段写什么内容?文章最关键字眼是什么? 答:交待口技者表演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及开场气氛。 “善” 7、文中口技者共表演了哪几个场景? 答:两个 一是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由醒入睡的情形。一是发生在这个家庭附近的一场大火的情形。 8、课文中描写了听众的哪几处表现?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三次, 观众反应:伸颈、侧目、微笑、默叹 意少舒、稍稍正坐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细腻的刻画听众的心理变 化过程,表现这场精彩的演出对听众具有的吸引力的表演效果,从而烘托口技者技艺的高超。 9、作者在选文中怎样表现口技之“善”的? 文中多次描述听众的反应,这些描写有什么效果? 答:既有正面描写各种声音,又有侧面描写宾客为表演所陶醉、折服的神态,这样共同表现其表演之“善” 。侧面烘托口技 人技艺的高超 10、第段描摹一个声响场景,表现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的过程,写声响按由(远)及(近) ,由(外)及(内) ,由(小)及(大)的顺序。 11、你能说出各场景的声音变化有何特点?有什么好处?答:作者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描摹,请同学们划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遥闻既而当是时未几一时未几忽俄而忽然。第一个场景的声音从“深巷犬吠”开 始写到屋中四人的不同声音,由远及近,由小到大;第二个场景“夫声起” 、 “妇梦中咳嗽”说明一家人由醒而睡声音 变小尤其通过鼠倾盆器之言来衬托屋内的安静,甚是绝妙。第三个场景情形急转,由“一人大呼”到“夫大呼” 、 “妇大 呼” 、 “两儿哭”?再到百千人“大呼” 、 “儿哭” 、 “犬吠” ,再到各种风火声、救火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说明声音由 少而多、杂,也越来越大从三个场面总体来看,声音变化的情形是:小大小大,思路清楚有序,情节波澜 起伏,扣人心弦,体现出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12、第二段中 “伸颈,侧目,微笑,默叹”写出了那些心理和内心感受? 答:“伸颈” 、 “侧目”说明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 “微笑” 、 “默叹”表明对表演者的赞赏,观众初入情境,尚能自持。.听 得入神,心领神会,满意、折服的感受。 13、本文展示民间艺人技艺高超的主要描写方法是什么?这种写法的好处何在? 答: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着力描写表演者的高超技艺,这是正面描写;着力描绘听众的反应,这是侧面描写。两 者结合起来写,是为了把表演和它的效果有机地联系起来,一突出口技表演之“善” 。 14、你认为口技艺人的表演“妙”在何处?(围绕利用简单的道具表演的惟妙惟肖,淋漓尽致谈即可。 )22、请设计一段正 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文字,更好的突出表达效果。答:他美妙的歌声在室内回荡,仿佛大珠小珠落玉盘一般,伙伴 们个个静静地倾听,神情是那样的专注,眼神中充满了无尽的神往 15、由口技之精,我们可以联想到各行各业的技艺之善,如果在本专业有所建树,你认为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答:可就“德”和“才” “苦练”和“顿悟”等展开,有恒心,争取做到由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 16、表演者技艺为什么这样出神入化?这给我们什么启迪? 答:勤学苦练的结果,凡事都要下苦功,做到精益求精。 三、比较阅读 甲文:林嗣环口技 (略) 乙文:(原文) 村中来一女子,年二十有四五,携一药囊,售其医。有问病者,女不能自为方,俟暮夜问诸神。晚洁斗室,闭置其中。 众绕门窗,倾耳寂听;但窃窃语,莫敢咳。内外动息俱冥。至夜许,忽闻帘声。女在内曰:“九姑来耶?” 一女子答云:“ 来 矣。 ”又曰:“腊梅从九姑耶?”似一婢答云:“来矣。 ”三人絮语间杂,刺刺不休。俄闻帘钩复动,女曰:“六姑至矣。 ”乱言曰: “春梅亦抱小郎子来耶?” 一女曰:“ 拗哥子!呜呜不睡,定要从娘子来。身如百钧重,负累煞人!” 旋闻女子殷勤声,九姑问 讯声,六姑寒暄声,二婢慰劳声,小儿喜笑声,一齐嘈杂。即闻女子笑曰:“小郎君亦大好耍,远迢迢抱猫儿来。 ”既而声渐 疏,帘又响,满室俱哗,曰:“四姑来何迟也?”有一小女子细声答曰:“路有千里且溢,与阿姑走尔许时始至。阿姑行且缓。 ”遂各各道温凉声,并移坐声,唤添坐声,参差并作,喧繁满室,食顷始定。即闻女子问病。九姑以为宜得参,六姑以为宜 得芪,四姑以为宜得术。参酌移时,即闻九姑唤笔砚。无何,折纸戢戢然,拔笔掷帽丁丁然,磨墨隆隆然;既而投笔触几, 震笔作响,便闻撮药包裹苏苏然。顷之,女子推帘,呼病者授药并方。反身入室,即闻三姑作别,三婢作别,小儿哑哑, 猫儿唔唔,又一时并起。九姑之声清以越,六姑之声缓以苍,四姑之声娇以婉,以及三婢之声,各有态响,听之了了可辨。 群讶以为真神。而试其方亦不甚效。此即所谓口技,特借之以售其术耳。然亦奇矣! 昔王心逸尝言:“在都偶过市廛,闻弦歌声,观者如堵。近窥之,则见一少年曼声度曲。并无乐器,惟以一指捺颊际,且捺 且讴,听之铿铿,与弦索无异。 ”亦口技之苗裔也。 一、给多音字“参” 字注音 1、参差并作,宣繁满室( ) 2、九姑以为宜得参 ( ) 3、参酌移时,即闻九姑唤笔砚( ) 二、解释字词 1、俟暮夜问诸神 (俟: )2、倾耳寂听,但窃窃语 (但: ) 3、内外动息俱冥 (俱: )4、似一婢答云 (云: ) 5、俄闻帘钩复动(俄: ) 三、 回答问题 1、甲文第一段中口技表演者所模拟的声音有( )种,分别是( ) ,有何特点( ) ; 乙文中的口技表演者模仿声音有( )种,依次是( ) ,有何特点( ) 2、口技着授给病者的药方见效吗?(用原文回答) ( ) 。 3、你是如何评价甲、乙两文中的两位口技表演者的? ( )壮观。 参考答案一、1 (1)邀请偕同 (2)不久 (3)小技(客气说法) (4)清楚地听,没有差错 2群鸡乱鸣声,父呼其子并谓其子声,子饲其猪声,群猪争食声,吃食声,父烧汤声,进火倾水声,猪被缚声,杀猪声, 猪被杀声,出血声,燖剥声,肉上案声,买卖数钱声,买肉声。 点拨:从模拟的声音之多,表现的技艺之高;从模拟的声响之有序,表现的叙事有条理可以看出。 3杀猪卖肉 4许多鸡乱叫,它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云南省元谋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云南省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河北省文安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城市协管员试题含答案分析
- 河北省巨鹿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城市协管员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年房屋过户产权转移备案服务合同
- 2025版股权收购居间服务合同规范市场秩序合同范本
- 2025版国际贸易担保贷款合同
- 2025版砂石料行业碳排放权交易合同样本
- 2025年陕西房屋租赁合同书(含押金管理)
- 2025版学生违纪行为教育管理协议书
- 2025年医卫类病理学技术(中级)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试卷)
- 2025上海科技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10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初二】【八年级】【道法】2025【秋】上学期开学第一课【统编版】(课件)
- 学习2025年初中初三开学第一课专题
- GA/T 2158-2024法庭科学资金数据获取规程
- 2025年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证考试必考多选题库及答案(共300题)
-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
- 《重组与突破》黄奇帆
- 吴迪完胜股市学习笔记
- 病理生理学期末试题(含答案)
- 肠套叠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