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_第1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_第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_第3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_第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按住 Ctrl 键单击鼠标打开全册名师视频播放下载 20132014 年度第二学期 汪清六中高一历史期末试题 姓名 班级 一、选择题:(45 分) 1.我国古代农耕经济形成南稻北粟局面取决于 A.自然条件 B.政府政策 C.居民口味 D.历史原因 2.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A.私田的大量出现 B.各国推行税制改革 C.商鞅变法 D.生产力的发展 3.战国以后,我国主要的土地制度是 A.屯田制 B.井田制 C.均田制 D.土地私有制 4. 唐代以前,我国城市中关于坊市设置的叙述,正 确的是:坊市不分开 县城以下禁止设市 出现夜市、晓市等 商业贸易受官府严格控制 A. B. C. D. 5假设有位宋代商人到开封做生意,他的活动中不可能出现下列哪种情况 A在居住区开绸缎店 B用白银购买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 C让手下从各地的集市收罗地方特产到开封贩卖 D其生意活动受专门管理机构的监督管理 6.自居易诗朱陈村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的现象反映了: A.远古时代的采集方式 B.商周时期大规模简单协作的生产方式 C.自给自足的个体农耕方式 D.古代耕作技术落后 7.结束了世界各地区相互孤立的状态,各民族逐步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的起点是: A.丝绸之路的开通 B.四大发明的传播 C.新航路的开辟 D.工业革命的扩展 8.殖民扩张给欧洲带来的最大影响是 A.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做出了贡献 B.为欧洲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 C.使欧洲获得了大量黄金 D.使欧洲获得了大量香料 9. 1872 年,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发表了著名作品八十天环游地球 。凡尔纳在 创作该小说的时候,已经出现的交通工具有火车轮船汽车飞机 A. B. C. D. 10.19 世纪中期,资本主义能够初步形成世界体系的根本原因是: A.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B.封建势力的衰退 C.工业革命发展了生产力 D.工人运动的兴起 11.属于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是:上海发昌机器厂 广东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开平煤矿 A. B. C. D. 12.19 世纪 90 年代在通商口岸或内地市镇、城乡,出现了“衣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 之七八”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说明了 A.中国经济被卷 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C.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殖民地 D.人们的服饰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13“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 即携手而归,无 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 以下不属于民国时期婚姻习俗发生变化原因的是 A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B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发生改变 C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社会的进步 D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 14.戌变法时期,有人作诗曰:“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装,脚跟形势先融化,说 道莲钩六寸长。 ”此诗主要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倡导婚姻自由 B.易服、废止缠足 C.全盘西化 D.反清革命 15、 世界市场能够形成,从根本上说是 A 资本主义 对外扩张的推动 B 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 C 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D 新的通讯手段的应用 16.美国股票持有者从 1953 年的2%增长到 20 世纪末的 70%,股份公司 的数量不断增加, 成为发达国家经济主体的根本原因是 A.企业规模的扩大 B.生产力的发展 C.国家干预经济 D.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17、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新”体现在 A 举办公共工程 B 复兴工业 C 调整农业 D 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18、下列各项推动了社会习俗变化的是: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 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 并废止缠足 民国临时政府大力推行剪辫与缠足新中国成立后致力于解决农民土地和住 房问题 ( ) A、 B、 C、 D、 19、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罗斯福说:“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陷,我们 依*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这表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 A.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 B.用提高国家垄断的程度来消除经济危机 C.在保护资本家利益的前提下改善工人和小生产者的生活 D.国家对经济 进行宏观条控,扩大国营经济成分 20.1960 年,中共中央提出八字方针,其中“调整”的主要含义是 A.调整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B.调整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C.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失衡的比例关系 D.调整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中共 2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方式是( ) A.土地转归个人所有 B.建立人民公社 C.允许土地买卖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 22.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共 A.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十四大上 C.十五大上 D.十六大上 23.之所以选择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为经济特区,原因不包括: A.交通便利 B.是著名的侨乡 C.经济基础好 D.历史上与海外交往密切 24. 中国互联网建设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B.微软公司的积极帮助 C.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 D.国民教育素质的不断提高 25、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表现在( ) 管得过多,经济效益不高 缺乏社会主义民主 群众的创造性受压抑 党政不分,政企不分 A. B. C. D. 26、就实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相同原因是( ) A.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B.重点放在农业 C.重点放在工业 D.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7. 1989 年亚太经合组织成立,1992 年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1993 年欧盟诞生,这些表 明: A.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世界形势总趋势是走向缓和 28.目前,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 。 从根本上看,这一变化反映了欧洲: A.货币一体化 B.国家一体化 C.经济一体化 D.军队一体化 29.在 20 世纪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诸多因素中,为根本推动力的是: A.两极格局的结束 B.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 C.科学技术的发展 D.世界市场的扩大 30.当今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三大区域集团是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 东盟 A. B. C. D. 二、综合题 31、 (20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国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1952 年 1956 年 1957 年 工业总产值 343.3 703.6 783.9 农业总产值 483.9 582.9 604.0 工农业总产值 827.2 1286.5 1387.9 *注:1952 年工业比 1949 年增加 187% 农业增加 50% 。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1978 1982 1986 1990 1994 1998 进 口 出 口 贸 易 总 额 (2)材料三 读下表 1978 年 2000 年 城市数量 193 个 663 个 小城镇 2173 个 20312 个 市镇总人口 17 亿 456 亿 城市化水平 179 361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4 分)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是什么?(6 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2 分)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4 分)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 ?(2 分)21 世纪以来,该现象进入高速发 展阶段,为此政府提出了怎样的发展战略?(2 分) 32.材料一:1991 年 2 月,欧共体首脑会议签署条约,进一步阐明了建立经济货币联盟的主 张。条约首先在总则中明确了:(1)在密切协调成员国经济政策和实现欧洲内部统一市场 的基础上,针对成员国本着开放和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原则所拟定的共同目标,制定共同 的经济政策;(2)规定各成员国的货币兑换率,以便实行单一的货币欧元;(3)制 定并且实行单一货币和统一的货币兑换率政策,以保障价格的稳定;(4)建 立一个旨在 制定和执行欧共体货币政策的欧洲中央银行体系。 材料二:欧共体首脑会议在签署的条约中还规定的目标包括:(1)促进平衡持久的经济和 社会进步,达到该目标的主要途径是建立一个没有内部边界的欧洲共同体,加强经济社会 一致性;(2)在国际上,作为一个政治同盟,通过实行包括拟定共同防务政策在内的共同 外交与安全政策,伸展自己的立场;(3)实行联盟公民权制度以加强成员国国民的权利和 利益的保护;(4)在内部事务和司法方面密切合作。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出该条约规定了哪些基本内容?这些内容表明了欧共体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8 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欧共体的发展有什么变化趋势?其基本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 分) (3)说出欧共体的前身和后身分别是什么组织?(4 分) (4)简介欧共体在世界经济政治的地位。 (4 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共 15 分) 材料一:据海关统计,1914 年1918 年,我国进口货物价值 1915 年比 1913 年减少了 20. 3,出口每年比 1913 年增加 14.320.5,入超由每年 2 亿多海关两减至约 3000 万 两,1919 年更减至 1600 多万两。 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二:19111913 年,我国注册设厂有 72 个,平均每年 24 个;19141918 年,5 年间 注册设厂 183 个,平均每年近 37 个,其中钢铁冶炼厂 9 家。全国华商机器采煤量 1912 年 为 80 万吨,1919 年增至 330 万吨。 材料三:据统计,1913 年日本在华投资总额为 4.9 亿日元,1919 年增至 14 亿多日元。191 4 年输华货值 1.6 亿多日元,1919 年增至 14.7 亿多日元。同期,美国的对华贸易额由 191 3 年的 0.35 亿海关两增至 1919 年的 1.08 亿海关两,美国在华商行从 136 个增至 309 个, 并攫取在华修建 1500 里铁路等特权。 材料四: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 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 (材料三、四均摘自陈真、姚洛著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 1 辑)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2 分) (2) 依据材料一和有关史实分析,材料二中民族工业增多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 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2 分)这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2 分) (4)材料四反映了什么现象?(2 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之现象的内在原因是什 么? 高一历史必修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一)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A 2D 3D 4D 5B 6C 7C 8A 9A 10C 11B 12A 13C 14B 15A 16B 17D 18A 19A 20C 21D 22C 23C 24C 25D 26D 27B 28C 29C 30C 二、综合题 31.(1)国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2 分)工业化的程度在提高(或工业发展快于农业)(2 分)。 原因:重视经济调整,采取措施,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如答具体运动至少 2 项) ;过渡时 期总路线的提出;制定了“一五”计划;一化三改造的进行; 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建设;苏联的帮助;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制定了 正确的经济建设政策。 (每点 2 分共 6 分) (2)我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连年攀升。 (2 分) 原因: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新 格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有力推动。 (每点 2 分共 4 分) (3)城镇化(城市化)进程加快(2 分)战略:实施积极的城镇化战略,走大中小城市 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市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 (2 分) 32.(1)实现欧洲内部统一市场;统一货币和货币兑换率;设立欧洲中央银行等。基本性 质是一个经济货币联盟单位。 (8 分) (2)呈现出从经济一体化向政治一体化发展的变化趋势;基本性质是由经济货币联盟发展 为政治经济联盟。 (4 分) (3)前身是欧洲煤钢共同体;后身是欧洲联盟。 (4 分) (4)经济上,欧盟(欧共体)与美国、日本并立为世界经济三强,其实力是任何人所不能 忽视的;政治上, 在世界格局多极化的今天,欧盟对世界政治格局有着重要的影响。 (4 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