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离骚》分析文中抒情主人公形象_第1页
从《离骚》分析文中抒情主人公形象_第2页
从《离骚》分析文中抒情主人公形象_第3页
从《离骚》分析文中抒情主人公形象_第4页
从《离骚》分析文中抒情主人公形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离骚分析文中抒情主人公形象 【摘要】: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 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从自叙身 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 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 理想,抨 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 热情。 【关键词】:离骚、屈原、人生理想、政治抱负、爱国热情 一、 离骚命题之意与创作缘由 关于离骚命题之意,后世说法不一,据统计有 66 种之多,比较 有代表性的有一下几种说法: 、班固认为:“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已遭忧作辞也。 ”即 离骚,遭忧。 、钱澄之认为:“离为遭;骚为扰动。扰者,屈原以忠被馋, 志不忘君,心烦意乱,去住不宁,故曰骚也。 ” 、林庚 认为离骚即“牢骚”, “离”“ 牢” 是双声字。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认为是遭受忧患的意思。 “离骚者,犹离忧也。 ”因其距屈原年代未久,且楚辞中多有 “离忧”或“ 离尤” 之语,以此说法最可信。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引刘安离骚传说:“屈平疾 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 忧愁 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尤罹忧也。 ”;又说:“屈原正道直 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 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 ,盖自怨生也。 ” 屈原的“忧愁幽思 ”和怨愤,是和楚国的 政治现实 紧密联系在一 起的。 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 “发愤 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由于其中曲折尽情地抒写了诗人 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 记录,称它为诗人的自叙传。 二、全诗解析 离骚作为长篇巨制,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关 于它的内容层次,历来也有各种各样的分法。大致说来全诗分九部 分: 第一部分:从“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到“乘骐骥 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叙述诗人家世出身,生辰名字,以及自 已如何积极自修,锻炼品质和才能。 第二部分:从“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到“余既不 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表现了诗人在实现自已政治理想的过 程中遭遇到的挫折。 第三部分:从“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到“虽 不周于今之人兮,愿意彭城之谴责” 。 在诗人的政治生涯中遭遇挫 折之后,不退缩不气馁,兴办教育为国家培养人才,但在“众皆竞进 以贪婪”的环境中,群芳芜秽了这是诗人遭遇到第二次挫折,但 诗人自己依旧积极自修,依照彭咸的遗教去做。 第四部分:从“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到“伏清白 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这部分表现的是 由于诗人的特立独行, 立即引起世间庸人的馋毁,从而使诗人再一次遭遇挫折,诗人陷入 孤独绝望的境地。但诗人依旧矢志不屈,甘愿“伏清白以死直” ,也 不愿意屈服认同世俗:“ 背绳墨以追曲” 。 第五部分:从“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到“虽体解 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这一部分表现的是遭遇苦难挫折,陷 入孤独绝望境地的诗人内心深处进一步展开矛盾、彷徨、苦闷与追 求理想,以及灵魂搏斗的过程,最终坚定自已的道德情操和政治理 想。 第六部分:从“女媭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到“揽茹蕙以掩 涕兮,沾余襟之浪浪” 。这部分描述的是由于女媭的劝诫,诗人不得 已来到重华面前,向他陈述自已的观点,期冀引起同情共鸣。 第七部分:从“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到“怀朕 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而与此终古” 。这部分表现的是诗人在重华面 前阐述了自己的“举贤授能 ”的政治主张后,引出神游天地, “上下求 索” 的幻想境界,充分表达诗人不容于世的强烈感情。 第八部分:从“索藑茅以筳篿兮,命灵氛为余占之”到“及余 饰之方壮兮,周流观乎上下” 。 诗人听了巫咸的话,最后决定离开 楚国。这一部分把诗人复杂的矛盾心理,万千思绪,都淋漓尽致地 表达出来了。 第九部分:从“灵氛既告余以吉占兮,历吉日乎吾将行”到 “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 。 诗人在接受灵氛、巫咸的劝 告,决定离开楚国远游,最后终不忍离开的经过。这是诗人在迷离 恍惚的心情中展开的最后一次幻想。 全诗尾声:“乱曰:“已矣哉” 。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 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 ”。以当时的楚国名曲 乱作结。反映了诗人实施“美政” 、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和爱国 感情,表现了诗人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和 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并 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 三、主人公形象分析与评价 离骚中,诗人的形象光辉灿烂,有着气魄雄伟,血肉丰满, 感情充沛的性格。他的理想高远,决心引导祖国走向富强的道路, 但是昏庸的君王,贪婪的党人,使他思想上产生了矛盾和斗争,曾 经犹豫动摇过,可是他不忍坐视“民生之多艰”更不愿“竞周容以 为度” ,于是他又振作精神,为“美政”而奋起斗争。他是一位有着 远大政治理想,热爱祖国,同情人民,有着坚韧不拔的战斗精神的 伟大诗人。 屈原是一位具有崇高人格的诗人。他关心国家和人民,直到今 天仍作为坚定的爱国者受到高度评价。虽然他的爱国和忠君联系在 一起,在这一点上,他并不能背离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 但同时也要看到,屈原又具有较为强烈的自我意识。他并不把自己 看作君主的奴仆,而是以君主从而也是国家的引路人自居。他对自 己的政治理想与人生理想有坚定的信念,为追求自己的理想不惜与 自身所属社会集团的大多数人对抗,宁死不渝。这就在忠君爱国的 公认道德前提下,保存了独立思考、忠于自身认识的权利。作为理 想的殉难者,后人曾从他身上受到巨大感召;他立身处世的方式, 也被后世正直的文人引为仿效的榜样。 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一个爱国者的悲剧,一个改革家的悲 剧,一个正义毁于邪恶的悲剧。纵观他的一生,作为一位政治家和 改革家,他失败了。他的理想和事业永远为后人所惋惜。但作为一 个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成功了。他忧国忧民、行廉志洁的人 品被誉为后世楷模,他气魄宏伟、辞章瑰丽的作品堪称世界文学殿 堂的精品,他创造的“ 楚辞” 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 “诗经” 并称“ 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近代学者梁启 超首推屈原为“ 中国文学家的老祖宗 ”。郭沫若评价屈原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