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社作文书写方法_第1页
信用社作文书写方法_第2页
信用社作文书写方法_第3页
信用社作文书写方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阅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今年2月,西南地区大部平均降水量不足1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3成以上,其中云南 中部、贵州东南部偏少8成以上。同期,云南东部、贵州西部气温偏高24,致使云南、 贵州等西南部分地区的气象干旱持续发展,云南中部和北部、贵州大部、四川南部等地存 在重度气象干旱。百年一遇的干旱,给一直以自然资源丰富自诩的西南一记响亮的耳光。 或许不久的将来,雨水将回归这片干涩的土地,但是不管怎么样也冲淡不了这次干旱在西 南人心中留下的烙印。 从科学的角度上讲,我们可以把这次百年大旱归纳为一次“概率事件”:一场在历史 中随机出现的极端天气事件。不过当我们一步步靠近这次干旱的谜底时,发现问题并没有 那么简单,除了科学以外,我们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探究和反思。 读了这段文字,能引起你怎样的反思?请以“西南干旱的反思”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800字以上。 审题指导: 这段材料, 有很多地方值得探究和反思的地方。我们可以择其一而论,没有必要面面 俱到。 反思一:居安思危。 反思二: 反思经济发展模式。不能再执迷于高碳经济、GDP 数字,要综合考量环境承 载能力,转向低碳经济模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走科学循环发展的道路。 反思三: 建立长效健全的应对机制,早做准备,有序应对,寻找并引入新水源,灾情 是否会应对得从容些?农业水利工程长期欠账,原有水利设施老化、损坏严重,灌溉条件落 后,农业用水效率低下,大部分农田靠天吃饭,导致农业在干旱面前不堪一击。 反思四: 作为每一个普通公民,也应“从我做起,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旱情如火, 在旱情的“烤问”下,作为每一个被纳税人供养的人民公仆,应多多忧民之忧、解民之虑。 当然,作为每一个普通国民,也应“从我做起” ,从节约每一滴水做起,为国家减灾防灾尽 微薄之力。 参考材料一: 决堤溃坝的滔滔洪水,拔树摧屋的狂风暴雨,年年在神州大地肆虐,制造着家毁人亡 的灾难。大自然时时在提醒你,必须对他心存敬畏。近几年冰雪严寒又加入了灾难的行列, 人们期盼风调雨顺,可老天偏偏不如你愿。阿勒泰的积雪正在融化,融雪性洪灾正在威胁 着伊黎河谷的生命财产安全,时不时的暴雪还在接连不断的下,那里的水实在太多了。而 云贵川桂的许多地区却有半年多没有下雨了,从飞机上往下看,河塘干涸,田园龟裂,真 个是禾苗焦枯,赤地千里。这里的水又太少了,少到了人畜饮用都无法保障。 老天不可能将雨露阳光滋润到每一个地方,洪涝干旱年年都有,人们已经习以为常。 但旱情大都出现在北方瀚海沙碛水源缺乏的地方。云南贵州水资源丰富,那里山峰高耸, 河谷幽深,山麓有滔滔江河,沟壑有股股清泉。山明水秀,森林葱郁,不是缺水的省份。 也许人们意识不到会有这么一天,连水也喝不上。90多岁的老奶奶,背着水桶去20多公里 的山谷取水。十多岁的小学生,把别人捐赠的矿泉水留着,他们要把这些水带回家里,给 同样干渴的爸爸妈妈。这场景看了让人唏嘘。 灾难既然降临,就不能怨天尤人,应该坐下来好好反思。今年的旱区是属于水资源充 沛的地区,即使干旱也不至于连人畜饮水也会成问题。也可能正是因为水资源丰富,人们 才没有了忧患意识。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有49%属于病险工程,有些还是晚清时期的建筑, 发挥不了灌排作用。而云贵地区的大部分农田依然是靠天吃饭,抵挡不了灾害。那么为什 么不早一点加强水利建设呢,是不是没有干旱预警,才忽略了抗旱的准备。但据云南气象 资料,从元代至今的近700年间,总共出现大旱75次,小旱126次。特别是从1950年到1979 年的30年中,大旱就有11年,不到3年就有一年大旱。这本足以引起当地政府对抗旱的重视, 但是为了发展经济,人们总存在着一丝侥幸。 有人质疑,今年西南五省的干旱与这些省区近年来实施林、浆、纸一体化发展造纸业, 大规模生态林被砍伐,然后又大面积种上速生桉树有关!据说这种速生桉树,对土壤的水分 需求极大,大面积种植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水土保持能力很差,土地表面板结,还出会 现土地沙化。事实是否真是这样,我们只能等待官方和专家的答复。都说时间可以解决一 切,但时间会等我们吗?大旱过后是否会加大对水利建设的投入,那是政府的事,作为民众 只希望旱情能早点结束。 问题是我们能从这次大旱中吸取教训吗?灾难来了才知道防震减灾,灾难过了又心存侥幸。 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思维。比如矿难,很少看到西方国家有这样的报道,而我们国 家几乎每个月都在发生。一旦发生,就来个停产整顿,安全大检查。到下一次矿难再出现 时,依然是老问题,于是再来一次安全大检查。已经记不起山西这样的本素材来自江苏省 江都市丁沟中学张广祥反复检查有过多少次了,但这几天王家岭的透水事故,又造成一百 多名矿工被困矿下,已经三天过去了,但被困矿工依然生死不明,为什么我们总不能吸取 教训呢! 窗外淅淅沥沥,又在下雨了。据说这次雨区会光临西南旱区,但愿它能为缓解那里的 旱情作一点贡献。旱情过去之后我们该做些什么呢,今天从新闻读报中听到云南水利部门 的领导说,灾后要加强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完善农户水窖工程,保障人畜饮水安全。这 也许是亡羊补牢把,虽然它不如未雨绸缪好,但补总比不补要好。 参考材料二: 如果不是媒体图文并茂地呈现,谁会轻易把西南地区与百年不遇的大旱联系在一起呢? 比如重灾区之一的云南,在人们的心目中她是“五彩”的,森林郁郁葱葱,江河奔腾汹涌。 然而现在的情形是,滇中、滇东、滇西地区的一些河水断流,水塘干涸,小村绝收,大村 歉收。为了缓解旱情影响,云南省加强移民就水,希望通过加大劳务输出力度缓解饮水困 难。日前,浙江上虞市迎来了云南灾区第一批赴浙务工人员共48人。为缓解旱灾影响,云 南决定今年增加劳动力输出50万到80万人。 不仅仅是云南“告急” 。最新消息称,截至3月17日15时统计,广西、重庆、四川、贵 州、云南5省(自治区、直辖市)共5104.9万人因旱受灾,饮水困难人口1609万人,饮水困难 大牲畜1105.5万头;农作物受灾面积4348.6千公顷,其中绝收面积940.2千公顷;因灾直接经 济损失190.2亿元。 如果这些枯燥的数字不足以呈现西南地区这场干旱的严重性的话,那我们不妨再呈现 一些细节性的画面:在云南楚雄州南华县雨露乡洒披武村的学校,因缺水,学生们很久不 洗手了;因缺水,学生们只能喝脏水解渴。干旱威胁着灾区人民的菜篮子,在云南晋宁县的 一些乡村,村民们开始上山挖野菜吃。在贵州遵义市务川县新田镇双龙村,本该柔软如皮 肤的泥土却干得发白,踏上去如石头般硌人,村民只得到两公里外的河沟挑水吃,除了煮 饭,他们连脸、脚和衣服都基本不敢洗。 在这百年不遇的大旱面前, “国家力量”开始行动起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针对云南 旱情启动二级响应,针对广西旱情启动三级响应,针对贵州、甘肃、四川旱情相继启动四 级响应。但是,我们还是不得不追问,这场大旱为何又是“突然”暴发了呢?和暴雨洪涝灾 害的突发性不同,干旱所带来的严重影响不可能在一两天之内突然显现出来,它总是有一 个累积的过程,目前媒体曝光出来的这个局面,显然已是干旱累积到一定程度的结果。那 么干旱起初,相关政府部门有没有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呢?当柔软如皮肤的泥土一天天变白, 当小河流水一天天干涸,当村民取水的地方一天天远起来直至地缝里觅水的时候,在这个 逐渐变化的过程中,当地的水利农业抗旱部门有没有及早采取抗灾措施呢?西南地区的这场 百年不遇的大旱目前所呈现出来的局面,有没有“温水煮青蛙”式的教训在里面呢? 必须认识到,干旱灾害这是一场“慢性病” ,它不可能像暴雨台风海啸等其他自然灾害 那样一下子完全地将它的危害性呈现出来,如果起初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那么它就会慢 慢侵蚀并不强壮的身体。当它“病倒”的时候我们再开始重视,那么付出的代价也罢,抗 灾的成本也罢,无疑要增加许多。 这一场大旱给西南地区带来的灾害让人触目惊心。有专家指出,在一向降雨丰沛,气 候湿润的南方地区,群众靠天吃饭的意识根深蒂固,防水害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