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问题及其策略_第1页
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问题及其策略_第2页
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问题及其策略_第3页
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问题及其策略_第4页
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问题及其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问题及其策略 摘要: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条件,人类在对食品不断创新和追求更 高标准的同时,也不断促进了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食品安全成为大家 最为关心的问题,然而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 “三聚氰胺事件、苏丹 红、地沟油”等等,每一条食品安全的新闻都牵动着消费者的神经。日益加剧 的环境污染和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给人类生命和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并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识别有毒食物,并进行有效的控制呢?这 是摆在每一个消费者和国家食品监管部门眼前的一道难题。本文通过对我国食 品安全现状的分析,通过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食品安全 ;安全现状 ;应对策略 ABSTRACT Food is the most important condition of human survival, human keep on innovating and the pursuit of a higher standard for food at the same time, also constantly promote the consumers about food safety, food safety become the most concern,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food safety problems emerge in endlessly, “melamine incident, Sudan red, cooking oil and so on, each a food safety news affects consumers nerves. Increasing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frequent occurrence of food safety events brought great threat to human life and health, and has became a hot issue of concern. How to distinguish poisonous food, and effectively control? This is placed in each consumer and national food regulators in front of a problem. In this article, through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ood safety in our country, through the food safety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ping strategies. Keywords: Food safety; Security present situation; Coping strategies 1 目 录 引言 2 一、食品安全概述 2 (一)食品安全及食品安全事故的定义 2 (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2 二、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3 三 、中国食品安全目前存在的问题 .3 (一)农副产品源头上存在污染问题 3 1.农药残留物对农作物的影响 .3 2.环境污染对农作物的影响 .3 (二)生物毒素造成的食源性疾病问题 4 (三)食品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存在的缺陷 4 1. 食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 2.食品加工销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 (四)食品流通中存在安全隐患 5 (五)政府监管不力,存在法律漏洞 5 1.食品卫生执法与管理部门职能交叉,效率低下 .5 2.以科学为基础的立法及执法模式未完全建立,执法力度较弱 .5 3.基础监督检验队伍素质和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6 (六)消费者缺乏食品安全意识 6 四、面对食品安全应采取对策 6 (一)食品安全从源头上严格把关 6 (二)加大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卫生检查,提高生产者安全意识 7 (三)建立食品安全流通渠道 7 (四)完善食品安全监督体系和教育机制 7 (五)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 8 (六)加大媒体的宣传力度,提高检测技术 8 结论 9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1 引言 中国有句古话叫“民以食为天” ,食物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物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五十四条规定:食品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饮 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 目的的物品。这是我国政府对食品的法律定义随着人们对食物的需求日益增加, 促进了很多食品产业的蓬勃发展,但这也引起了一些不法商贩为降低成本而进 行非法生产。所谓“病从口入” , 食品质量安全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健 康。对食品安全的整治,提高食品安全系数,让我们食得安全,食得放心,这 些工作刻不容缓。 一、食品安全概述 (一)食品安全及食品安全事故的定义 食品安全(food safety)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 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 食品安全问题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 。食 品安全也是一门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等过程中确保食品卫生及食 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防范食物中毒的一个跨学科领域 1。 食品安全事故,是指由食品引发的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的事故,包括食物中 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食品安全事故划分为四级,即特别重大食品安 全事故、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较大食品安全事故和一般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 全事故发生后,按照预案的规定,卫生行政部门应依法组织对事故进行分析评 估,核定事故级别 2。 (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 件,食品安全涉及人类最基本权利的保障。在我国国民经济中,食品工业占有 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食品种类越来越丰富,产品数量供给 充足有余。食品安全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基本身体素质水平,关乎每个人的生存、 健康、成长、安全、幸福与尊严,关乎家庭与社会的和谐、稳定。食品安全是 民族生存之本,食品安全已经超越社会治安、医疗等问题成为国人最关心的话 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改革和 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 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早在 1995 年就 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在此基础上,2009 年 2 月 28 日,十 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所以 3 说,食品安全事关重大,不仅仅是食品问题,关系到我们每个的身心健康,关 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 健康。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于食品安全的要 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食品安全状况令人堪忧。食 品领域的添加剂滥用、畜牧业抗生素泛滥、转基因食品非法种植流通扩散、化 肥农药超量使用等现象均非常严重。三鹿奶业问题、“皮革奶“等问题,说明食 品的检验、监督均不够有力。食品工业片面强调“色香味“,忽略食品的质量和 安全。化肥农药的超量使用严重。近年来,化肥、农药使用越来越多,而害虫 却更加猖獗,农民又不得不加大化肥、农药用量,形成恶性循环。从瘦肉精、 三聚氰胺、苏丹红,到孔雀绿、吊白块、落日黄;从一滴香、霉米蜜、树脂胶, 到地沟油、勾兑酒、激素鸡等各种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百姓整天担心受怕, 民众怨声载道。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的管理, 修订了食品安全法 ,明确了各管理部门的分工职责,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 是并没有杜绝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2012 年,又暴出了毒胶囊、塑化剂、假鱼 翅等丑闻,还有一些已经发生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曝光的事件。这严重冲击着 法律和道德的底线,考验着政府的执政效力,撕毁着民众的尊严和身心承受力。 在当前食品市场的严峻形势之下,如何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成为当前亟待 研究的重要问题。 三 、中国食品安全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农副产品源头上存在污染问题 1.农药残留物对农作物的影响 农药残留(Pesticide residues) ,是农药使用后一个时期内没有被分解而 残留于生物体、收获物、土壤、水体、大气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 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施用于作物上的农药,其中一部分附着于作物上,一部 分散落在土壤、大气和水等环境中,环境残存的农药中的一部分又会被植物吸 收 3。残留农药直接通过植物果实或水、大气到达人、畜体内,或通过环境、 食物链最终传递给人、畜。同时农药进入河流、湖泊、海洋,造成农药在水生 生物体中积累。在自然界的鱼类机体中,含有机氯杀虫剂相当普遍,浓缩系数 为 540 000 倍。农药残留对人类的健康是十分有害的,食用含有大量高毒、 剧毒农药残留引起的食物会导致人、畜急性中毒事故。长期食用农药残留超标 的农副产品,虽然不会导致急性中毒,但可能引起人和动物的慢性中毒,导致 疾病的发生,甚至影响到下一代。这从源头上给食品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2.环境污染对农作物的影响 随着我国工业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变得严峻。首先,工厂排出的废 烟、废气、废水、废渣;人们生活中排出的废烟、废气、赃水、垃圾等环境污 染物。往往具有使人或哺乳动物致癌、致突变和致畸的作用,一般需要经过比 较长的时间才显露出来。工厂排放的废气废水,随着雨水降落下来形成酸雨, 使土壤和河流酸化,并且经过河流汇入湖泊,导致湖泊酸化。水中生物在这样 的水环境中生存,吸收了大量的有毒物质,同时这些污染物还直接危害陆生植 物的叶和芽,使农作物和树木死亡。 (二)生物毒素造成的食源性疾病问题 由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现象大量存在。例如:沙门菌病、 弧菌病、肠出血型大肠杆菌等。食品生产是一个时间长,环节多的复杂过程。 在整个过程中存在着许许多多被致病性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性。作为原料来源的 活体就可能带有致病性微生物;在加工过程中原料之间的交叉污染;加工者携 带的致病性微生物也可能进入食品;在销售中会通过器具和其它途径污染致病 性微生物。总之,与食品有直接和间接关系的致病性微生物都可能污染食品。 这是一个复杂的致病性微生物群体,在实际工作中要对它们逐一检查是很难做 到的。有检验意义的是能引起人类疾病和食物中毒的致病性微生物,常见的有: 沙门氏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志贺氏菌、禽流感 病毒、黄曲霉菌及病毒。 (三)食品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存在的缺陷 1. 食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食品生产企业在食品生产中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防腐剂。有些小型食 品加工企业或手工作坊,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的防腐剂、化学合成甜味剂等 严重超标。更有甚者,在利益的驱动下,有些生产者故意生产假冒伪劣食品, 将病死的禽畜二次甚至多次加工重新摆上餐桌,制造假鸡蛋,在奶粉中掺假三 聚氰胺提高蛋白质含量,用毛发生产酱油等等。 (2)不法企业在食品中添加食品禁用的人工合成色素和其它工业添加剂,比 如在豆制品中添加吊白块,火腿生产中使用敌敌畏,在水发产品中添加甲醛, 在辣椒制品添加苏丹红等 4。 (3)在生产过程中,一些小作坊不注意食品生产操作规范,卫生状况极差, 杂物随地摆放,脏乱不堪,房间的各个地方和角落都布满了因生产加工产生的 油污和灰尘。有些小作坊生产的散装食品,无标签、无商标,甚至使用伪造的 食品标签,致使检验部门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检验。 2.食品加工销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 (1)微生物指标不合格问题,部分食品的生产加工、储存、销售过程达不 到规定的卫生要求。原材料污染严重,生产过程中灭菌不彻底,储存条件不当, 销售环节的再次污染,都能导致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超出国家强制标准的规定, 甚至导致有些产品被致病菌污染,食用这些微生物指标不合格的食品,能引起 食源性疾病。 (2)食品加工过程中,生产者责任心不强,未按生产要求规范操作,在处理 一些食品中的有害物质时,应付了事,不认真对待,安全意识淡薄。比如土豆、 青番茄中的龙葵碱,生四季豆中的皂甙和血球凝集素,新鲜的金针菇中含有的 秋水仙碱等,加工中处理不彻底易引起食物中毒。 (3)食品加工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在制作火锅过程中,使用回收的地沟 油,在油炸类食品加工中反复使用高温用过的油,都能导致成品中过氧化值超 过国家卫生标准要求,过量食用这种食品对人体有很大危害。 (四)食品流通中存在安全隐患 目前在食品安全的保障体系中,流通领域是个薄弱的环节,仓储、储运、 货柜达不到标准,致使许多出厂合格的产品,在流通环节变成不合格,甚至成 为腐败变质的食品。同时,由于管理不善,一些假冒伪劣产品堂而皇之地进入 店堂出售 5。对于大企业而言,由于企业规模较大,很难控制每一个原材料供 应商的产品质量,存在着安全检验漏洞。部分小企业主法律意识淡薄,只看重 经济利益。社会责任感不强,在生产流通中,为了保证产品的销售业绩,不惜 弄虚作假,私自更改产品的生产日期,给食品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此外,一 些企业违法生产,无照经营,生产者素质较低无专业精神,卫生意识淡薄,没 有严格的卫生规章制度可以遵循。在食品流通过程中极易造成食品的二次污染。 (五)政府监管不力,存在法律漏洞 1.食品卫生执法与管理部门职能交叉,效率低下 食品监管最大的问题不是企业难于监管,而是政府行政部门齐抓不管。部 分功能重复设置,执法,管理部门一分为二,任何一个单独部门都难以自行对 食品企业进行监管。众多部门合力解决的问题,也因为各部门行动不统一而受 到限制。以北京食品安全办公室为例,成员部门有 15 个,包括农业、卫生、质 检、工商等各个与食品安全有直接和间接关系的委办局。而每一项工作都存在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共同管理的现象。肉类生产的第一环节,由药品监督管 理局,工商局负责;第二个环节由农业部负责;第三、四环节针对饲料添加剂 问题由农业部检验。最后的环节由商业部门、质监部门、卫生部门共同负责。 如此错综复杂的监督体制,出现了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众多,职能交叉的现象, 办事效率低在所难免。 2.以科学为基础的立法及执法模式未完全建立,执法力度较弱 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体系,国内现在没有比较成熟的法律制度作为执法的 依据。目前,国内对食品监管的现状是多头管理,职能不明确,政府部门功能 交叉,监管错位、越位、缺位等情况时有发生。同时各部门之间信息交流不畅, 有时甚至为了一己私利,互相推脱责任。此外,食品安全监管队伍知识结构老 化,缺乏专业的食品检验知识,对于国家出台的保障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不熟 悉,在执法时不能做到依法办事。食品安全监测体系不完善:对于含有有害物 质的食品不能在流入市场前检测出问题,常常是消费者在购买后出现问题后, 各监管部门才纷纷去检查并争做自己部门的一项政绩。对于食品安全检验的设 备投入资金较少。很多情况下,食品是否符合国家安全标准,需要到指定的部 门检测,检验时间较长而且手续麻烦,费用较高,普通消费者很难有时间精力 去自行检测。 3.基础监督检验队伍素质和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要落实食品监管职能,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在硬件不足的情况下,必须实 现软件到位,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性的方法、制度,使基层监管做到 有章可循,要适时组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使基层工商执法人员掌握必 备的知识,了解和掌握有关质量检测方面技能,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才,以适 应现代管理工作的需要。 同时,部分基层监管人员对食品安全监管的概念认识 不清,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而且对法律法规及食品质量、卫生的知识了 解不多不深,不能较好的运用于监管。另一方面,基层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不 高,办案力量薄弱,难以实施强有力有效的监管。 (六)消费者缺乏食品安全意识 笔者前段时间在某超市门口做了一份简单的对于食品安全的调查表,在受 访消费者中,77.5%表示会购买无证无照路边摊的东西吃并经常光顾路边小吃摊, 只有 15.5%的消费者表示坚决不会购买,7%的表示无所谓。至于在日常生活中知 道什么是食品安全一题,45%受访者表示有点模糊,38%直接选择了不知道,只 有 17%选择知道。另外,从消费者最关注的包装上信息一项中也能看出,大部 分消费者对从食品包装上获取食品安全信息还比较初级,其中 82%表示最关注 生产日期,只有 18%选择了最关注配料表。从上表可以看出,消费者对于食品 安全知识是十分匮乏的。消费者自身安全意识不强,难以在全社会中形成完整 的监督体系,同时自身利益收到更多的危害。 四、面对食品安全应采取对策 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需要一个整体的战略体系,涉及的部门较多,需要多 方协调配合,需要以完善的法律制度为保障,以严格的监控管理系统为手段, 以安全食品生产技术为基础,而这些都需要由国家级部门统一管理实施。为了 7 有效整治食品行业,维护群众身体健康,提升食品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作为食 品安全监管部门应该重点加强以下方面的管理。 (一)食品安全从源头上严格把关 食品安全事件中有不少问题出在农产品源头,这与分散的农业生产模式有 关。现阶段,我国农业种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大规模的生产模式,大多是农民 个体种植,为了增加农产品的产量,提高销售数量,使用过量的化肥农药等对 人体有害的物质。我们应加强对农业生产者操作规范的培训,建立起从农田到 餐桌全程质量与安全监管体系,而不是过多的依靠政府有关部门对产品质量的 抽检与把关。建立完整的农产品化学成分检测体系,食品安全主管机构应负责 制定食品安全监管的一整套措施,确保整个食品供应链上各个环节能够承担起 各自的责任,向社会提供安全的食品。 (二)加大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卫生检查,提高生产者安全意识 政府食品监管部门要加大对生产企业的检查力度,对其生产、加工、销售 的各个环节严格检验,对于不合理的,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坚决下令整改,加 大处罚力度。让生产者意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同时,加强对生产者的教育, 让生产者树立食品安全是生产出来的,不是监管出来的思想。企业是保障食品 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有再好的监管体制,如果企业不诚信、对法律不敬畏,也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赢得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任,政府有责任, 生产者更有责任。提高食品生产者的安全意识,把食品安全的预防措施做到位, 自觉把食品安全成本纳入产品成本,而不是事后应付危机,是防患于未然的最 好方式。 (三)建立食品安全流通渠道 食品安全流通渠道的建立,主要起到以下作用:一是提供政府监管平台。 一旦发现相关食品安全事故可及时查找源头及相关经营者信息,为及时采取召 回、封存等后续措施打下基础。二是让市民明白、放心消费。消费者在菜市场 和超市购买肉品、蔬菜等产品时,都能通过在电子秤上打印的电子销售标签查 询到购买肉品、蔬菜的来源、加工企业、生产日期和经营者等信息。三是提升 流通行业水平,促使流通企业不断加强源头管理、质量安全管理的社会责任意 识,规范流通企业行为,提升管理水平。 (四)完善食品安全监督体系和教育机制 从国家宏观管理来看:国家应从宏观上调控,由专门食品安全部门负责, 实行统一认证、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分级;在政策上扶持安全食品产业 的发展,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强监管 力度。及时更改和修订过时的法律法规,要做到与时俱进。各地也可根据实际 情况,制定符合本地工作需要的地方性法规。还应普及食品安全知识 加强公众 教育工作。 除了抓紧把食品安全教育结合到中小学普通卫生和营养教育中以外, 对家庭主妇进行食品安全卫生教育直至全民普及食品卫生知识,面对法规违纪 行为及时应曝光严惩加重处罚。将危险性分析用于食品安全立法,包括标准的制 定。这是 WTO 有关协定中特别强调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基于科学和协调一致。 同时国家应大力加强实验室检测能力。这是摸清“家底”和在国际贸易中保护 国家利益的技术保障。食品安全问题会导致政府的信任危机、专家权威崩溃、 与政府企业间的利益博弈 6。这样对于国家在制定相关政策和实施有关措施的 时候得不到消费者的信任与支持,难以进行政府性的工作,对于社会的发展是 很不利的。只有完善食品安全监督体系,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政府的公信 力才能保证相关政策的顺畅实施。同时成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 的网格化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详细的行动方案。并将每个食品生产加 工小作坊的监管责任落实到每个一线执法人员名下,明确主管领导、区域监管 负责人、具体监管人员的任务要求和责任,层层签订责任书,确保将监管责任 落到实处。 (五)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与食品安全关系最密切的还是每一位消费者,广大消 费者要提高食品安全认识,从自己做起,自觉维护食品安全。例如,对产品的 品质、价格和服务,有一定的鉴别力和必要的警觉,能够积极履行提出质疑和 投诉的义务。不要去购买违法摊贩、无证无照餐馆等非法经营食品商家的产品, 断绝违法违规餐饮企业生存的土壤。当发现无证无照小食品加工作坊时,要主 动向监管部门举报,让这些有害劣质食品没有藏身之处。消费者的自护意识是 食品安全的第三道安全屏障。对不安全的食品,拒绝购买,使问题食品没有市 场;对于已经购买的问题食品,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人人都主动 发挥自己市场法治主体的作用,通过履行每个消费者都应尽的义务来捍卫自己 的权利,才能改善市场的法治环境,最终保障自己的食品安全。在食品安全问 题上,不履行义务的后果不仅是放弃了自我保护,更是事实上“不安全”的帮 凶! (六)加大媒体的宣传力度,提高检测技术 对于有问题的企业和食品要坚决给予曝光。督促有关职能部门加大查处力 度。强调企业的自身管理。因为从农场到餐桌的食物生产和消费的全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