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技术学博士点介绍 一、历史沿革、研究方向和成果 本学科点为江苏省重点学科,有 4 名教授和 9 名副教授,96 年被批准为硕士点,97 年 开始招生,2000 年批准为博士点,2001 年开始招生。本学科点在“教育信息工程”和“视 觉文化与媒介素养”两个方向上招收博士研究生,培养教育技术理论或者技术研发方面的 高级专门人才。07 年,本学科点在教育部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中被评为 A+水平。 近三年来,本学科科研经费总数约 280 万元,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 12 项,发表 论文 200 余篇,出版著作及教材 20 余部,获得省部级科研及教学奖励 6 项。十五以来本学 科面积增至 1500 平方米,设备经费总额约 620 万元;建成 WEB 资源挖掘实验室、智能信 息处理实验室、教育游戏研究中心、信息技术课程研究所、视觉文化研究所、教育信息工 程研究所;配备有开展研究工作所需的基本图书资料和仪器设备,承担国际刊物 Transaction on Edutainment 的编辑工作。 二、研究生培养的特色,毕业生就业状况 本学科点博士课程的设置,除提供教育学原理、教育技术哲学等基础课程外,还针对 发展方向的不同提供特定的方向发展课,由工作在该领域前沿的教授授课。 本学科点背倚学院教育学原理国家重点学科、学前教育学国家重点学科、道德教育研 究所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现有学科平台,可获得科学研究的的理论支持,亦可 获得项目应用推广方面的协助。学院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心理学科所建立的认知神经科学 实验室、脑与行为实验室等也可对我学科的一些实验研究起到直接的支持作用。 博士学位获得者应系统地掌握教育科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面向教育信 息化主题的创造性建构;能够独立承担或组织完成教育领域中有重大意义的相关理论和实 践研究课题;掌握一门外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 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能够胜任高等学校、科研机构、职能部门的专业教学、科学研究、 技术开发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自 2001 年招生以来,已招收博士生 27 人(3 个留学生) ,17(1 人为留学生)人顺利 毕业。本专业毕业博士就业形势很好,均在高校教育技术界或 IT 业界从事理论研究和技术 应用与开发工作。 三、学位点未来发展的总体目标、规划 本学科点在我国社会信息化建设伊始的十余年来一直谋求对国内和国际学术前沿的追 踪,所建立的人才队伍覆盖了理论、实践、技术等主要方面,所关注的研究领域覆盖了教 育技术产学研多个层次。其中,在信息技术教育、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教育、教育游戏研 发与应用等方面,已经取得突破性特色成果,走在全国同学科的前列且开始具有了参与国 际对话的能力。在技术哲学的教育领域引入方面,成立了一个全国最为整齐的研究团队, 已经有良好的推动并引起国内同行的重视。在 WEB 教育资源挖掘、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的 教育应用开发等方面,也推出了一批面向具体领域的实用系统,借此保证了我学科在技术 创新和应用方面的水平不断得以提高。 学位点负责人:李艺教授、博导 办公电话电子邮箱: 博士生导师李艺情况介绍 简况 李艺,男,汉族,1956 年 6 月生,山东临沂人,研究生学历,硕 士,教授,教育技术学博士导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学科 带头人。校外兼职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 主任,为浙江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聊城大学、青岛大学、 苏州科技学院等十余所高校的兼职教授。 履历 1982 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学院物理系,1989 年 5 月获山东大学军 用光学硕士学位;1995 年 11 月晋升教授;历任曲阜师大物理系实验室主任、物理系副主 任、电教系主任,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育科学学院学院副院长、江苏 省教育技术教学实验中心主任等职。 研究工作 当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哲学、游戏研发与教育应用、信息技术教育 近五年出版专著与教材 9 部包括 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与建设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 8 月 信息技术教学:继承与创新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 9 月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年 4 月 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研修手册信息技术分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 9 月 虚拟实验原理与教学应用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年 3 月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年 5 月 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研究与案例 ,2006 年 12 月 走进课堂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案例与评析 (选修)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年 5 月 走进课堂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案例与评析 (必修)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年 5 月 近五年发表论文 49 篇主要有 人的技术化之合理性辩护,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2007 年 12 期 人的技术化与人类发展, 学术论坛 ,07 年 12 期 论技术教育价值问题的困境与出路” , 电化教育研究 ,2007 年第 8 期 论有关技术价值问题的两个过程:社会技术化和技术社会化,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7 年第 1 期 试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编排教材设计与儿童认知发展相长, 课程教材教法 , 2007 年第 4 期 用教育工程方法管理教育工程项目, 教育研究 ,2006 年第 8 期 信息素养详解, 课程、教材、教法 ,2003 年第 10 期 “信息素养”新界说, 教育研究,2003 年第 3 期 论虚拟社会中的多重人格, 江西社会科学 ,2004 年 2 期 论分布式学习环境下的智能授导系统发展, 中国电化教育 ,2003 年第 9 期 承担项目 8 项主要有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工程方法视野中工程管理的优化”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教育工程过程的规范化与改进研究”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 “普通高中技术领域(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研制”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 “中小学信息文化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研究”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大课题,“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研究”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环境信息化建设研究” 获省级以上奖励 “以学习者需求为本,构建高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新模式” ,2005 年 9 月,国家级教学成 果二等奖 “信息技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模型建构” ,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联系方式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210097 博士生导师介绍-张舒予 个人情况简介: 女,回族,1955 年 4 月出生,籍贯安徽芜湖,研究生学历, 学士学位,教授职称。原任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 长,2001 年引进南京师范大学。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 学学院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教育技术学省重点学科视 觉文化研究方向带头人,教育技术学品牌专业带头人,校 学位委员会委员、校教学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高校教师教 育技术培训中心专家,教育部教育司“中小学教师教育技 术标准项目”专家组成员。 履历简介: 1982 年 1 月 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学 位,留校任教。历任安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讲师、副教 授、教学副主任、教授,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安徽省第七 次党代会代表。其间 1994、91995、6 获中英友好奖学金,赴上海外国语大学和北京语言 学院英语进修;1995、101996、10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影视戏剧传媒系”高级访问学者; 1998、91999、7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理论专业研究生学习; 1999、92000、3 英 国勃朗特协会、格拉斯哥大学和爱丁堡大学教育学院高级访问学者。 2001 年引进南京师范大学。2002、42002、8 第三次赴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和爱丁堡大学教 育学院高访,期间访问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地利、荷兰、比利时等欧洲大陆国家,考 察与体验欧洲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公益文化资源建设,积累丰富资料。从事“视觉文化与信 息技术”田野工作,精心设计开发视觉文化新课程,自 2001 年起面向教育技术学、新闻学、 传播学、广播电视等专业研究生开讲。2004 年组建视觉文化研究所,开发视觉文化教学与 科研主题网站(网址 ) 。2005 年开始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视觉文化 与媒介素养公选课,2006 年获得校优秀课程并入选校首届博雅课程。 科研情况: 研究方向: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 目前研究的主要内容:视觉文化研究与媒介素养培养、教育技术桥梁理论创新、优秀传统 文化资源现代开发等。 近五年主要科研项目: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 基于博雅理念的高校视觉素养教育研究 2007-2009 南京师范大学博雅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精品教材建设、研究生优秀课程建设立 项 20072009 国家教育科学研究“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之宏观机制的建 构与完善 20022005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多媒体技术支持的当代大学生视觉文化素质 培养研究 20052007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重大项目:“视觉文化与视觉传播的技术创新与素质教育” 子项目“视觉传播与视觉文化研究的技术创新与素质教育” 20052008 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视觉素养培养创新研究 20052007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五规划滚动重点课题: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与本土研究 20032005 近五年主要科研成果 论文: 论摄影的分类 电化教育研究 2007.10 运用元影像解析人类的影像创造活动 南京师大学报(哲社版) 2007.4 视觉文化研究与教育技术创新中国电化教育2006.4 改革创新与继往开来电化教育研究2006.4 媒体素养与远程教育系列论文 5 篇远程教育杂志2005.4 - 2006.2 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视觉素养培养(上) 电化教育研究 2005.3 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视觉素养培养(下) 电化教育研究 2005.4 英国苏格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指南(上) 电化教育研究2004.2 英国苏格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指南(下) 电化教育研究 2004.3 信息文化概念辨析与信息技术教育逻辑体系电化教育研究 2003.5 论英国信息技术教育宏观机制的建构与运作 电化教育研究 2002.8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种模式电化教育研究 2003.9 信息技术教育的微观分析与宏观建设 中国电化教育2003.6 英国英格兰教育改革与信息技术教育 外国教育研究 2003.2 英国苏格兰教育改革与信息技术教育 外国教育研究 2003.6 网络时代的民族文化发展与传播 复旦大学学报2003.4 著作与网站: 视觉文化概论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3 年 12 月 中外信息技术教育比较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4 年 4 月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教程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8 月 现代教育技术学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3 年 5 月 信息化教育概论作者之一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年 6 月 设计开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煤炭制品国际贸易合同条款考核试卷
- 电器具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考核试卷
- 节能型纺织设备智能节能技术考核试卷
- 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要点汇报
- 《Q&HSE体系培训》课件
- 环保设备工程导论课件
- 《LED灯生产工艺与质量控制》课件
- 2019-2025年助理医师资格证考试之口腔助理医师考前冲刺模拟试卷B卷含答案
- 合规师初级考试试题及答案
- 小班耳朵相关课件
- 医院重点监控药物的合理应用
- 《装配式建筑用墙板技术要求》JGT578-2021
- 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大连理工大学
- 外科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疗法
- 知道网课智慧树《集成电路测试技术基础(北方工业大学)》章节测试答案
- 人工智能在新闻中的应用
- (高清版)TDT 1015.1-2024 地籍数据库 第1部分:不动产
- CJT156-2001 沟槽式管接头
- 民宿承包合同协议书样本
- 检修中的应急处置培训课件
- 烈士陵园智慧管理系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