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述题 1.私学是怎样兴起的?它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什么意义? 私学产生的原因是:春秋时期在经济上,奴隶制国有经济逐渐为地 主阶级私有制所代替,封建生产关系正在形成;在政治上,代表地 主阶级利益的新势力取代了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旧势力, 并逐步夺取了政权,确立了封建的社会制度。而这些变革,必然导 致教育上的变革,因为只有社会生产力发展了,才能使大批的士人 有条件脱离体力劳动而专门从事脑力劳动。而新兴的士阶层人士大 量涌现,正好为私学提供了求学者和必要的师资。而官府的学术开 始逐渐下移至民间,也为私学提供了必要的教学内容。为了适应新 经济、新政治的需要,私学就开始兴起了。私学产生对教育发展的 贡献是:首先:它冲破了西周以来学校教育为官府垄断的局面,扩 大了教育对象;其次,科学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从政治结构中分 离出来,迈出了教育独立化的第一步;第三:私学的发展积累了丰 富的教育经验,促进了先秦教育理论的发展;第四:私学的发展, 使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产生了重大变化。-12 2.自汉代以后,学校体系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请予以概 括。- 29 3.书院的教学特点有哪些?从中可以得到哪些有益的借鉴? 宋代书院在教育及教学管理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其具体内容如下:(1)书院的教 育经费来源多渠道;(2)书院实行山长负责制,管理体制日趋完备;(3 )书院的学术 风气活跃;(4)书院的教学管理制度。书院的教学管理制度,从白鹿洞书院学规看, 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五教之目:“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2)为学有序:“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指明了书院学 生的学习方法和过程。(3)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道德 修养的方法和原则。(4)处事只要:“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记其功”,行为处 世的基本原则。(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与人交往的基本原 则。书院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意义:自书院产生以后,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在教育领 域发挥积极作用,起到了弥补官学不足的作用,丰富和扩大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内涵,成为 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80 4.科举制度对教育的影响如何?对当今教育可以有哪些借 鉴?利: 1.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 2.破除了世家大 族垄断官场的情形。 3.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有相当文 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5.以严格考试 作为选官方式,从最求公正公平的角度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弊: 但是它的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乎儒学经义的范围,特别是 明清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作为 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选官方式,其实是一种将“天下英雄”诱入最高 权力者能够控制的范围之中的制度。-107 5.概述近代教育形成的主要历程,你从中悟出哪些道理? 鸦片战争是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的分水岭,实际上,也正是由于资 本主义列强的入侵,引起了中国社会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各种剧 变对社会各个层面的影响都是巨大的。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就此开始, 教育也不例外,而且是首当其冲。20 世纪的最初 10 年,也是清王 朝统治的最后 10 年,中国实现了由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轨, 在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地位。但是,由于清政府坚持封建专制的 统治,致使新诞生的近代教育体制仍然体现浓厚的封建主义色彩, 还有生硬照搬日本和西方国家教育制度的痕迹。这些局限性,只有 等到封建帝制被推翻后,才能有本质的改进。尽管如此,这期间的 教育毕竟实现了从绵延两千多年的封建教育体制向近代教育体制的 转轨,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划时代的一页。 (在中国教育近代化的 过程中,你有哪些突出的体会或感想)-126 6.评述 1922 年学制的产生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五 四运动前后,一些教育社团积极倡导学制改革。1919 年和 1920 年,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的两届年会均讨论了学制的改革。1921 年,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孟禄来华讲学,也研讨了学制改革问题。同年, 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第七届年会在广州召开,以学制为主要议题,广 东、浙江等 10 省均提出了各自的学制改革方案,最后决议以广东 的提案为基础,征求全国意见。随即改革学制的热潮迅速遍及全国。 1922 年 9 月,北洋政府召开全国学制会议,对全国教育会联合会 的提案稍作修改后,提交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第八届年会征求意见。 最后,教育部以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和全国学制会议的两个决议案为 基础,颁布了学制改革方案,并于同年 11 月 1 日以大总统的名义 颁布实行。这就是 1922 年“新学制”或称“壬戌学制 ”。新学制的内 容:指导原则;学校系统;四项附则。 “六三三” 学制的基本结构, 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故一直延续下来。但这一学制诞生于美国实 用主义教育思潮在华传播的时代,故不可避免地要打上实用主义的 烙印,有些设想如综合中学制,也不太适应中国国情,实施起来有 很大困难,所以后来也作了一些调整。-141 7.蔡元培对北京大学的改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对当前 高等教育改革有何启示?-159 8.阐述近代中小学教育课程变革的要点,对当前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有什么启示?-178 9.近代高等师范学校在独立设置和纳入普通高校之间是怎 样转变的?这对当前师范教育改革有何启示? 10.阐述乡村教育运动兴起的背景和主要实施情况,其中 有哪些经验和措施值得借鉴?中国自新文化运动以来,文化 教育领域里的革命都以城市为舞台,忽视了广大农村的教育问题, 甚至像扫盲识字教育这些基本活动也主要在城市平民和工人阶层中 开展。在这种背景下,陶行知提出了“创建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 百万个乡村” ,进而“合起来造成中华民国的伟大新生命” 。晏阳初 领导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最初也主要是在城市开展扫盲识字教 育,在认识到“中国人百分之八十住在乡间,中国以农业立国”的 基本国情后,也将教育事业由城市转向农村。 乡村教育运动的产生和发展也受到了西方教育思想及其教育科学 试验方法的影响。中国自五四运动以来,各种流派的西方教育思想 被陆续介绍到中国,特别是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在 中国广泛传播,影响及大。而乡村教育运动共同特点就是加强学校 与社会的联系,加强教育的社会化,社会的教育化,提倡教学做的 统一,这无疑体现了杜威的“学校即社会”及“从中做学”的理论。 乡村教育运动的出现是中国近现代教育改革的继续和深化。此外, 乡村教育运动的出现,也是中国农村社会矛盾极端尖锐化的反映。 -211 11.革命根据地教育有哪些主要特色?你认为当今应当怎 样继承发扬?- 228 12.比较孟子和荀子关于教育对人发展作用观点的异同, 并予以评论。-262 13.简述朱熹的教育作用论。-259 14.孔子是怎样阐述关于教育与刑法的关系的?孟子、董 仲舒和王充如何做进一步阐发?-273 15.朱熹是如何论述小学与大学教育任务之分的?具体各 有什么教育内容?朱熹在总结古代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把学校教 育明确划分为大学与小学的两个阶段,并规定了大学、小学各自的 入学年龄及教学内容。他在大学章句序中指出:人生八岁入小 学,十五岁入大学,小学明其事,大学明其理。朱熹亲自编写小 学一书,作为小学基本教材。大学的教材主要是儒家经典,兼学 史书、诸子文选等。朱熹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抽出 来,与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重新作了集注,写了 序言。他认为,四书是大学的基础读物,是探究圣贤之学的门 户,必须首先学懂四书,然后才能进一步学习五经。朱熹 所著的四书章句集注在元代以后,成为历代封建官学的法定教 材,也是科举考试的共同必考内容- 289 16.比较孔子、孟子和荀子关于学与思的观点的异同,王 夫之又是怎样概括的?在“学”与“ 思”的关系上,孔子、孟子、荀子各 有特点,孔子主张学思并重,他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两者 不宜偏废。已初步揭示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孟子把认识看作是一种对内 心世界的探索,因此在学与思的关系上,他强调“思”的作用, “思则得之, 不思则不得也。 ”荀子认为教育是“化性起伪” 的过程,是不断地积累知识、道 德的过程,因此更侧重于“学”,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王夫之主张 “学而知之”,在教学过程中,要学思结合,不应该将二者对立起来。 -319 17.分析和评价朱子读书法。是由元代程端礼整理归纳的北宋教 育家朱熹有关读书的经验及方法,共有六条。- 315 18.综述古代教育家关于因材施教的观点,并加以比较和 分析。孔子用“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方法,掌握学生认识过 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不同特点,对不同对象,或问同而答异,或问异 而答同。 学记主张“长善救失”,更是强调在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因材施 教,并对学生在学习上的各种特点做出更具体的分析,进一步深化了这一原 则。汉代徐干提出“导人必因其性”,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不能强 其所难,勉其所不能。他认为教学要注意“使辞足以达其智慧之所至,事足以 合其性情之所安,弗过其任而强牵制也”, “大禹善水,君子善导,导人必因其 性,治水必因其势,是以功无废而言无弃也”。宋代张载也很注意因材施教, “知其人且知德,故能教人使入德,仲尼所以问同而答异以此”。他要求教师 对学生要有全面的了解,知人、知德才能因材施教。明代王守仁主张教学应 随人的“分限所及” ,也是讲因材施教,他以良医治病必须对症下药为例,说 明教育应因材施教的道理。以上可见,古代教育家,普遍重视因材施教,他 们的丰富经验和精辟论述对后代教益颇多。-331 19.韩愈在师说中是怎样论述教师的作用、任务和择 师标准的?答:唐代教育家韩愈以继承和保卫儒家道统为己任,十分重 视教师问题。写下了著名的师说 。 师说的基本精神就在于“存师卫道 “。它从师与道、道与业、师与生等各方面系统地论述了教师问题。提出了卓 越的见解。其主要见解:关于教师的作用与地位。韩愈从“存师卫道“ 的角 度阐述了教师的独特功能,他认为师是“传道“ 的,儒家的道统是封建社会的 精神支往。而道要靠教师来传递,传道须有师。卫道必须先尊师,师与道是 密切结合、不可分离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关于教师的基本任务, 韩愈作了经典性地表述,即“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他认为教师 的三大任务为:传递儒家道统,传授古文六艺之业,解决学生在学习道与业 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关于教师的资格。韩愈认为教师的选择,不应受年龄、 地位、资格等限制,主要是用道与业来衡量。谁先有“道“ ,谁在术业上有专 攻,谁就能成为教师;关于师与生的关系。韩愈提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命题,含有 “能者为师“和“教学相长“的意思,确立了新型 的师生关系。总之,韩愈的(师说)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系统,有创见地阐述 了教师问题,是一份宝贵的历史遗产。 20.“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含义和实质是什么?试对 它在教育领域的作用加以分析。张之洞所言中学,是“四书 、 五经 、中国史事、政书、地图”,即传统的经史之学、典章制度 和伦理道德等。这是中华文明的根基,是国情的主要体现,是绝对 不能放弃和削弱的。以此坚决反对西方资产阶级推崇的民权和男女 平等之说,由此可见,张之洞强调中学为体,目的就是要维护封建 统治的根本制度框架。张之洞所言西学,包括“西政”和“西艺” 两部 分,以此反对维新派希望仿照资产阶级政体,实行君主立宪制的主 张。中学是本体,是基础。西学只能在不触犯中学所代表的封建专 制及伦理纲常的前提下适当引进并发挥作用。张之洞主张的中学为 体,西学为用,其实质就是如此。中体西用的观点既维护了封建统 治的根本利益,又提供了适当变革、以解外忧内患的原则措施。因 而得到清政府统治当局及社会各界和思想界多数人的认同,成为近 代新教育制度建立的政策基础 21.述评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生 活 教 育 ”是 陶 行 知 教 育 思 想 的 核 心 , 集 中 反 映 了 他 在 教 育 目 标 、 内 容 和 方 法 等 方 面 的 主 张 , 反 映 了 陶 行 知 探 索 适 合 中 国 国 情 和 时 代 需 要 的 教 育 理 论 的 努 力 。 陶 行 知 的 “生 活 教 育 ”理 论 是 对 杜 威 教 育 思 想 的 吸 取 和 改 造 。 这 个 理 论 包 括 : “生 活 即 教 育 ”, 这 是 陶 行 知 生 活 教 育 理 论 的 中 心 ; “社 会 即 学 校 ”, 是 “生 活 即 教 育 ”思 想 在 学 校 与 社 会 关 系 问 题 上 的 具 体 化 ; “教 学 做 合 一 ”, 是 “生 活 即 教 育 ”在 教 学 方 法 问 题 上 的 具 体 化 。 生 活 教 育 理 论 是 一 种 不 断 进 取 创 造 , 旨 在 探 索 具 有 中 国 民 族 特 色 的 教 育 道 路 的 理 论 , 它 体 现 了 立 足 于 中 国 实 际 , “去 谋 适 合 , 谋 创 造 ”的 追 求 。 无 论 是 强 调 学 校 教 育 与 社 会 生 活 、 生 产 劳 动 相 结 合 , 还 是 要 求 手 脑 并 用 、 在 劳 力 上 劳 心 , 都 是 对 学 校 与 社 会 割 裂 、 书 本 与 生 活 脱 节 、 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荆门市中储粮2025秋招财务资产岗高频笔试题库含答案
- 衢州市中储粮2025秋招面试专业追问题库仓储保管岗
- 中国广电林芝市2025秋招技术岗专业追问清单及参考回答
- 新疆地区中石油2025秋招笔试综合知识专练题库及答案
- 炼铁员工安全培训课件
- 榆林市中储粮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30问及答案
- 燃气泄漏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固原市中石化2025秋招笔试提升练习题含答案
- 国家能源阿拉善盟2025秋招化学工程类面试追问及参考回答
- 果洛藏族自治州中储粮2025秋招综合管理岗高频笔试题库含答案
- GB/T 19478-2018畜禽屠宰操作规程鸡
- 三级教育考试卷(焊工)答案
- 无生上课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 深圳低压电工作业-实际操作培训课件-科目四-作业现场应急处理
- 中控岗位培训课件
- 宾馆酒店前台责任书
- 2.2 第2课时 基本不等式的综合应用(课件)高一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 物业服务保障措施
- 勿忘国耻教学课件
- 《中国音乐发展简史》PPT课件
- 生活老师管理制度(7)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