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学说文系列书目作者_第1页
文献学说文系列书目作者_第2页
文献学说文系列书目作者_第3页
文献学说文系列书目作者_第4页
文献学说文系列书目作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目 作者 时代 出版社 出版年代 说文解字 许慎 徐铉(校订)东汉,宋初 中华书局 2004-2-1 许慎(约 58 年约 147 年) ,字叔重,东汉人,他是汉代有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语言学家, 是中国文字学的开拓者。于东汉和帝永元十一著说文解字 ,是中国首部字典。 说文解字 ,简称 说文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我国第 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原书十四篇,叙目一篇,正文以小篆为主,收 9353 字,又古文、籀文等异 体同文 1163 字,解释十三万余字。本书首创部首编排法,为后世字书所沿用。本书对古文字、古文 献和古史的研究贡献极大,还蕴涵着丰富的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科技、方言、俗语方 面的资料,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因而为后世学者所注重,奉为文字训诂之学的巨著。 。 说文解字 有简体版本和繁体版本,简体版本是中国戏剧出版社 2010 年 8 月出版,繁体版本是中国书店出版社 2011.01 出版。 说文系列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清代以前,清代,清代以后 清代以前的有徐铉校订的说文解字和徐锴的说文解字系转。 徐铉,字鼎臣,生于后梁贞明二年(916)扬州广陵(今江苏扬州) 人。与弟徐锴齐名,号称“二徐” ;又与韩 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 。 他一生最大的学术功绩就是对说文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校定,今以大徐本行世。徐铉校定的说文解 字 (俗称“大徐本说文 ”)与徐锴编撰说文解字系传 (简称系传 ,俗称“小徐本说文 ”) ,是 目前留存于世最早的完整本,亦最权威本。在大徐本中,除了对说文作了版本订正、增补正文、补新 附字、加注反切等工作外,还对说文作了简要注释。这些注释有些是他个人的见解,凡注“臣铉等曰” 者便是,这一类共 407 条;有的是引用他弟弟徐锴的看法,凡注“徐锴曰”者便是,这样的也有 141 条; 另外还有几条是引用了李阳冰的意见。注释的内容大体分辨形、辨音、辨义三类。其中虽有可取之处,但 也不乏谬误。 说文解字系传 徐锴 宋初 中华书局 1987-10-01 徐锴,生于后梁贞明六年(920),中国五代宋初时期文字训诂学家。扬州广陵 人。徐铉之弟,世称 “小徐 ”。字楚金,精通文字学,平生著述甚多,今仅存说文解字系传 40 卷, 说文解字韵谱10 卷。 说文解字系传 ,简称系传 ,俗称“小徐本说文 ”,共四十卷,含通释三十卷, 部叙二卷, 通论三卷, 祛妄 、 类聚 、 错综 、 疑义 、 系述各一卷。 说文解字系传实际就是说文解 字注。因尊崇许慎,以其书为经,而自谦所作训解为传。 通释三十卷,是全书的主要部分。对许慎的原文进行解释,并采用反切注音。徐锴广泛引证,采用 以古书证古书和以今语证古语两种方法,对说文解字中的古义、名物进行疏证、说明。部叙二卷,说 明 540 部首的分部依据。通论三卷,发挥文字俗体的含义。袪妄一卷,驳斥李阳冰的谬误。该卷被后人称 为“最为可取” 。类聚一卷,对同类名物的文字说明其类。错综一卷,说明古人造字的原因,补通释的不足。 系述一卷,说明各篇的写作旨趣,为本书分目的大纲。 清代 说文解字注 段玉裁 清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10 段玉裁(1735 年1815 年) ,清代文字训诂学家、经学家,字若膺,号懋堂,晚年又号砚北居士,长 塘湖居士。研究文字训诂音韵之学。著有说文解字注 、 六书音均表 、 古文尚书撰异 、 毛诗故训传 定本 、 经韵楼集等,对我国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校勘学诸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 说文解字注 的贡献有 1、发明、诠释说文的体例和术语。 2、校订、修正说文的讹误。 3、疏证许慎的说解,并寓作于述。 4、标明各字的古韵,以便形、音、义三者互求。 5、注明许慎引文的出处。 6、阐明许慎的文字学理论和看法。 说文解字注阐发了蕴藏于说文解字内的体例,使简奥的原本呈现出清晰的脉络,有利于后人学习、 研究。在考求字义时,注重形、音、义的互相推求,综合分析,于许慎析义的基础上,大加扩展,旁征博 引,所引之书达 226 种之多。所以本书在语言学、文字学、词汇学、词义学等方面的成就是卓著的。凡 典籍训诂与说文解字有异同者,无不采集考订,故本书考辨精当之处。 说文解字义证 桂馥 清 中华书局 1987-7-1 桂馥(17361805) ,字未谷,一字东卉,号雩门,别号萧然山外史,桂馥书法晚称老苔,一号渎 井,又自刻印曰渎井复民。山东曲阜人。书法家,文字训诂学家。精于考证碑版,以分隶篆刻擅名。曾为 “阅微草堂” 题写匾额。著有 说文义证 、 缪篆分韵 、 晚学集等。 简介:说文解字义证共五十五卷,所谓“义证” ,就是广征经史子集,对说文说解加以疏证。 此书引群书用字之例来证许慎原著,罗列古籍而不下己意,分肌擘理、脉络贯通。桂馥义证贯通字用, 因为这部义证对于历代用字的实例搜括完备,且按时代排列,几乎可以算是一部“汉字字用史”。因此 梁启超把它列为学习说文解字的备忘辞典。 说文释例 王筠 清 中华书局 1987-12-1 说文解字句读 王筠 清 中华书局 1998-7-1 王筠(17841854)字贯山,号竖友,山东安丘人。清代语言学家,文字学家。曾任山西宁乡 (今中阳) 知县,代理徐沟(今清徐)、曲沃知县。平生著述 20 余种,影响最大的是 说文句读 说文释例两种。 说文释例二十卷,目的是“明许君之奥旨,补茂堂( 段玉裁)所未备”,显然与前书不同。全书重点是在 前十二卷,分三大部分:一是解释六书;二是解释古文、籀文、或体、俗体、重文;三是解释说文列 字次序及解说术语。王筠的说文释例就是一部发展了段玉裁“通例”说,专门探讨说文体例和文 字学规律的著作。该书分析详备,每例之下,列若干正例和若干变例。作者对说文烂熟于心, “羊枣 脍炙,积二十年,然后于古人制作之意、许君著书之体、千余年传写变乱之故、鼎臣以私意窜改之谬,犁 然辨晰于胸中” ,于是“条分缕析,为之疏通其意” ,卓然成一家之言。 清代中叶以后, 说文之学大兴。严可均的说文校议 、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 、桂馥的说文 解字义证 、王筠的说文释例 ,都是一时名着。在这些大家之外,诸如钮树玉、王煦、王玉树等人的着 作中,也不乏说解文字的精义。王筠的说文解字句读就是在这些着作的基础上加以去取着成的。王筠 本来想就严、段、桂三家的着作, “或增或删或改”, “不加疏解”,着成一书, “以便初学诵习”。后来,他在朋 友的从恿下改变了打算,改而撷取前列诸书的精华, “博观约取”,间下已意,以成一家之言。这样, “阅月 二十而毕”,撰成了说文解字句读一二十卷。古人在读书时,往往加以圈点标识,谓之“句读” ,认为 这是读书的基本功。王筠把自已注释说文的著作叫做“句读” ,是自谦其书只是读说文的基本入 门书。但是由于他学识丰富,去取精当,所以说文解字句读的学术价值早已远远超出“句读”之外。 说文通训定声 朱俊声 清 中华书局 1984-6-1 中国清代文字学家。字丰芑,号允倩,晚年又号石隐,清代大学者,自署元和人。雍正二年(1724) 分江苏省长洲县置元和县,1912 年元和县与长洲县并入吴县,有关传记或作江苏吴县人。博学无书不读, 娴习经史,擅长诗赋词章。著作甚多,刻板的只有说文通训定声和传经堂文集 。 说文通训定声凡 18 卷,是一部按古韵部改编说文解字的书。全书以谐声声符为纲,按音分 别归属古韵十八部。同从一声符孳衍的字都联缀在一起,秩然有序。每字之下,先释说文本训,引群 书古注为证,即所谓说文;次陈述字的引伸义和因文字假借而产生的假借义,即所谓通训;最后举出上古 韵文中的用韵来证明古音,凡同韵相押叫做古韵,邻韵相押叫做转音,阐明字音,即所谓定声。这三部分 的主要部分是通训,对研究词义的发展和转变大有帮助。 清后 说文笺识四种 黄侃 18861935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4 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初名乔鼐,后更名乔馨,最后改为侃,字季刚,又字季子,晚年自号量守居士, 湖北省蕲春县人。 1886 年 4 月 3 日生于成都。1905 年留学日本,在东京师事章太炎,受小学、经学,为 章氏门下大弟子。曾在北京大学、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等任教授。人称他与章太炎、刘师培为“国学大师”, 称他与章太炎为“乾嘉以来小学的集大成者”“传统语言文字学的承前启后人”。 黄侃尤致力于说文解字的研究,一生精力,尽卒于此,其在大徐本说文解字上的识语,约数 十万字,本书就是根据其批校本和讲课笔记整理录出。 “说文学”源流考略张其昀 1900-1985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8 中国地理学家,历史学家,字晓峰,浙江宁波鄞县人。1949 年到台,曾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秘书长等 职。张其昀创办中国文化大学、中华学术院等,著有本国地理 、 政治地理学 、 中华五千年史等。 本书试图通过对有关著述的介绍而展现以说文解字为中心的“说文学”由酝酿、产生到发展、鼎盛 以及延伸之概况。凡清末以前说文系列的著述和与说文学有关涉的著述一概予以收录,略无遗漏; 近现代的同类著述,则有收录。书中收录著述达四百四十余种, 说文的介绍评议最为详细。 说文解字通论 陆宗达 1905-1988 北京出版社 1981-10 祖籍浙江慈溪,生于北京,1928 年毕业地北京大学国文系。他对古代文献和文字、声韵、训诂学都有 很深的造诣,尤其精通说文学。他一生专注于传统训诂学的传授与教育,是中国训诂学会的主要创始 人,我国传统语言文字学重要的继承人。 说文解字通论一书系统论述了说文编制体例、训释方式、六书理论、字形演变以及局限性等问 题,对如何运用说文训诂的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同时对说文中反映的社会状况、生产、科学、 医学、制度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的揭示。其中关于转注、假借、古今字义的论述极为精到,许多观点不仅在 理论上具有创新意义,而且在应用上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说文解字今释 汤可敬 1941 岳麓书社 1997-7-1 湖南省益阳市人。年月毕业于湖南师大中文系,现任益阳师专中文系主任、湖南省语言学 会理事、益阳市政协副主席、湖南省文史馆员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公开发表论文余篇, 代表作为说文多形多声说研究 、 词诠述评 、 部首说略 。他的专著说文解字今释 ,万字, 年月岳麓书社出版, 大公报 、 湖南日报 、 古汉语研究撰文详尽地介绍了该书的特色和 写作情况,该书还是第四届国家图书奖初评获选著作。 说文解字今释是作者钻研说文解字,精审校勘后,按许氏思路,忠实原意,将其译为白话文。做到 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并引古今文字、语言方面研究成果,证明、阐发、丰富、补充、订证许说。检索方便, 是学习、研究说文学不可多得的佳著。 二十世纪说文学流别考论 张标 1945 中华书局 2003- 1945 年生。现为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河北省语言学会副会长。主攻方向 为以说文为核心的传统文字学和训诂学。在甲骨文及俗字考证、名物考证特别是在说文学方面有 较深的造诣和较多成果。先后在中国语文 、 语文建设 、 文史 、 文献 、 古汉语研究等刊物上发 表论文 30 余篇。本书是一部有关说文学术史研究的专著,是对说文研究流派、著述、方法、源流 演变、利弊得失进行的回顾和总结。 经部 1、 易类 (1) 周易 作者:姬昌(商) 南宋 朱熹注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年代:2009 周易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亦称易经,简称易,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 易经和 易传两大部分。 易经分为上经三十卦, 下经三十四卦文字古奥,蕴义精深。 易传是对 易经所作的解释,共有十篇即彖传上下、 象传上下、 文言 、 系辞传上下、 说卦传 、 序卦传 、 杂卦传 ,共计七种十篇。 (2) 周易正义 作者: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正义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代: 1999 王弼:好论儒道,辞才逸辨,玄学义理派,开一代新风;韩康伯:继承补注王;孔颖达:疏解原文, 串讲王韩,自我发挥。 (3) 周易集解 作者:李鼎祚(唐) 张文智注 出版社:济南齐鲁出版社 年代:2005 周易集解偏重像数之学总结易学成果的著作。 2、书类 (1) 尚书 作者:孔子(春秋) 出版社:新华书局出版社 年代:2004 尚书又称书 、 书经 ,战国时期总称书 ,汉代改称尚书 ,即“上古之书” ,分虞书 、 夏书 、 商书 、 周书 。体裁:典、谟、训、诰、誓、命、征、贡、歌、范。 (2) 尚书正义 作者: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7 3、诗类 (1) 诗经 作者:孔丘(春秋) 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 年代:2006 诗经是中国汉族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先秦称为诗 ,共 305 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 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前 11 世纪至前 6 世纪) ,还有 6 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 目无辞,称为笙诗。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 ,因此又称毛诗 。尹吉甫, 诗经的主要采集者, 被尊称为“中华诗祖” 。 诗经六义:体裁:风(十五国风) ;雅(二雅:大雅 、 小雅 ;颂(三颂周颂 、 鲁颂 、 商颂 。修辞手法:赋(铺叙直陈) ;比(以彼物比此物) ;兴, “兴之托喻,婉而成章,称名也小,取类也大。 ” (2) 毛诗正义 作者: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正义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代:1999 4、礼类 (1) 周礼 作者:周公(西周)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代:1999 周礼又称周官 ,讲官制和政治制度。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 旦所著,大至天下九州,天文历象;小至沟洫道路,草木虫鱼。凡邦国建制,政法文教,礼乐兵刑,赋税 度支,膳食衣饰,寝庙车马,农商医卜,工艺制作,各种名物、典章、制度,无所不包,堪称为上古文化 史之宝库。 (2) 周礼注疏 作者: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年代:2004 (3) 周礼正义 作者:孙诒让(清) 陈玉霞校 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 年代:1987 特点:提纲握枢,贯串全经;内容丰赡,断制精确;实事求是,持论宏通,研究之大成。 5、春秋类 (1) 春秋左氏传 作者:左丘明(春秋战国) 出版社:中华书局 年代:1985 中国古代最早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 春秋而作。 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 722 年) ,迄于鲁哀公二十 七年(前 468 年) 。 地位:左传在史学中的地位被评论为继尚书 春秋之后,开史记 汉书之先河的重要 典籍。 经学通论春秋评论说:“左氏叙事之工,文采之富,即以史论,亦当在司马迁、班固之上, 不必依傍经书,可以独有千古。 ” (2) 春秋左传正义 作者:晋杜预集解,唐孔颖达正义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代:1999 特点:正义先释原文,再释杜注,征引浩博,总结定于一尊。 (3) 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 作者:刘文淇等人(清) 出版社:吉林出版社 年代:2005 特点:研究之大成,取材广博,资料丰富。 6、论语 (1) 论语 作者:孔子之门(春秋战国) 出版社:国学大书院 年代:1906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 叙事体为辅,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研究中国思想史、文化史、教育史的必读书,还是很重要的一部古籍。 (2) 论语注疏 作者: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年代:1986 (3) 论语集注 作者:朱熹(宋)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年代:1906 从礼记中抽出大学和中庸 ,合论语 、 孟子为四书 。不但讲“义理” ,也注意训 诂,有浓重的理学色彩。 7、孟子 (1) 孟子 作者:赵岐(东汉) 出版社:中华书局 年代:1998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 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 “道德天、性善与四端、义利之辨、政治思想、德治观念、教育主张、 道统观念、仁政学说、养气与成德”等理论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 孟子七篇:梁惠王 、 公孙丑 滕文公 、 离娄 万章 、 告子 、 尽心 。后汉赵岐作 孟子章句 ,把每篇分为上、下,则七篇共十四卷。 (2) 孟子注疏 作者:汉赵岐注,旧题宋孙奭疏 出版社:吉林出版社 年代:2005 (3) 孟子正义 作者:焦循(清) 出版社:中华书局 年代:1987 8、孝经类 (1) 孝经 作者:孔丘(春秋)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年代:2008 特点:孝为中心,集中阐述了儒家伦理思想,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 “夫孝,天之经也, 地之义也,人之行也” ; 孝是诸德之本,认为“人之行,莫大于孝” ,国君可用孝治理国家,臣民可用孝立身理家; 将孝与忠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推而广之, 认为“孝悌之至”就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 (2) 孝经注疏 作者:唐玄宗御注,宋邢昺疏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年代:2009。 9、尔雅类 (1) 尔雅 作者:周公(西周) 地位: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第一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来编纂的词 典。 (2) 尔雅注疏 作者:晋郭璞注,宋邢昺疏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代:1990 特点:释意更加明确,多引书证,进一步指出音义想通的想象。 (3) 尔雅正义(清 邵晋涵) 邵氏面水層轩刻本影印原书版 乾隆五十三年 10、群经通论 (1) 经学历史 作者:皮锡瑞(清) 出版社:中华书局 年代:1906 清末经今文学家皮锡瑞所著的经学历史对经学及其历史作了简要、清楚的介绍与评价,内容涉及 经学史中的重要典籍,各种流派和代表人物。现代经学史家周予同先生又为此书作了详细,精当的注释, 举凡典籍,人物,典章制度,生词僻义,均一一引征文献,详加阐发,为原书增色不少。 经学历史是 研究经学的重要入门书,对研究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等,也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2) 经学通论 作者:皮锡瑞(清) 出版社:中华书局 年代:1954 经学通论从今文经学家的立场出发,对易经、尚书、诗经、三礼(周礼、仪礼、礼让)及春秋 等儒家经典的撰著流传、内容要义,以及历代考订注疏的得失、读者治学研究的门径等问题,作了扼要的 阐述。 集部 总集 1、辞赋总集 楚辞 (刘向辑 林家骊 译注) 中华书局出版社 2010 楚辞新注 (聂石樵 注) 商务印书馆 2004 楚辞解故 (朱季海 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 2、诗文总集 文选 (梁萧统著 唐李善注) 中华书局出版社 1997 文苑英华 (李昉等编) 中华书局出版社 1966 3、地方性总集 会稽掇英总集 (宋孔延之编) 4、文章总集 金文最 (张金吾编) 中华书局出版社 1990 元文类 (苏天爵编) 商务印书馆发行 1958 5、诗歌总集 诗经 (春秋 孔丘) 中华书局出版社 2006 诗毛氏传疏(清 陈奂) 中华书局出版社 1989 玉台新咏 ((南朝陈)徐陵编, (清)吴兆宜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3 乐府诗集 宋 郭茂倩 著 中华书局出版社 1979 西昆酬唱集 (宋)杨億 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6、词总集 花间集 赵崇祚-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 花庵词选 黄昇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 7、戏曲总集 六十种曲 毛晋 编 中华书局出版社 2007 元曲选 赵义山 选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 8、全文总集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清)严可均辑 中华书局出版社 1958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逯钦立 著 中华书局出版社 2010 全唐诗 (清)彭定求,等编 中华书局出版社 1960 别集 曹操集 (三国)曹操著 中华书局编辑部据丁福保辑本整理校订 中华书局出版社 2010 陶靖节集 陶渊明编 逯钦立注释、解说 中华书局出版社 1979 李白诗选 李白 著/葛景春 选注 商务印书馆 2009 杜甫选集邓魁英、聶石樵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 温飞卿诗集笺注 温庭筠 著 /曾益 王国安校点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 苏东坡集 (北宋)苏轼 著 江苏广陵书社有限公司 2012 金圣叹全集 (全六册)(清)金圣叹 著,陸林 辑校整理 凤凰出版社 2008 文论专著与诗文评概述 文心雕龙 (刘勰 著 王志彬译注) 中华书局出版社 2012 诗品 (南朝梁)钟嵘 著;古直笺,曹旭 导读;曹旭 整理集评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 皎然研究 许连军 著 中华书局出版社 2007 六一诗话 冷斋夜话 (宋)欧阳修, (宋)释惠洪 著,黄进德 批注 凤凰出版社 2009 沧浪诗化校笺 (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