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观荣教授的灸疗经验介绍_第1页
李观荣教授的灸疗经验介绍_第2页
李观荣教授的灸疗经验介绍_第3页
李观荣教授的灸疗经验介绍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李观荣教授灸疗临床经验介绍 Introduction of Professor Li Guanrongs Clinical Practice on Moxibustion 李琼研、钟继彬、黄欣、余涛、李蓉、高婷、 Li Qiong Yan1, Zhong Jibin2, Huang Xin3, Yu Tao4, Li rong4, Gao Ting4, 摘要:目的为了继承整理名老中医的经验,我们在临床实践中通过学习认识到灸对慢性病治疗效 果较佳,尤其重视肾的治疗,对消化不良,慢性腰腿痛,美容,减肥等病症都有显著的疗效。李 观荣教授通过多年对灸法的研究和应用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灸量方面提出了泪滴样红细胞是 灸量的初步标准,这一新的发现值得我们重视。因此我们将他个人资料和临床经验整理出来,一 一介绍如下。 关键词:针灸疗法 临床运用 李观荣经验 Summary: Based on some famous and experienced TCM doctors experience, we found out that moxibustion could have a relatively good effect on some chronic diseases, especially the disease related to kidney, Maldigestion, Chronic pain in the waist and leg, Cosmetology, Reducing Weight. Professor Li Guanrong had a fruitful achievement. According to his long time mxibustion research & application. He was the first person who presented the basic standard of the dose of moxibustionteardrop erythrocyte. This new discovery deserves us to pay attention on it. Here present his personal introduction and clinical practice as follows: Keywords: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herapy, Clinical application, Professor Li Guangrongs experience 李观荣,教授、主任医师, 四川省名中医,出身于医学世家,自幼随父学中医中药。 1965 年成都中医药大学毕业,分配到华西医科大学中医科针灸专业组工作,78 年在神经内科进 修。 86 年,在四川外语学院学习英语 1 年, 年晋升副教授,兼任医学院 84 级班主任, 并获得“教学科研成果奖” 。一直担任医学、口腔、卫生等各级学生的中医、针灸教学。并协助 成都中医药大学指导研究生。自 87 年以来,担任英、美、法、加、德、澳、日等留学生的针灸 教学 15 年。曾先后赴朝鲜、美国讲学 。以临床为基础 ,以现代医学科技指标为证据,研究中 医针灸,研究方向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 ,从 72 年起研究脊髓损伤的治疗,成果有:针刺治 疗外伤性截瘫 107 例疗效观察 、 针刺治疗损伤脊髓修复的研究获省科技进步奖 。第二 ,对 名老中医中药验方进行整理研究,成果有:李浩儒验方研究 、 脾胃通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研究 获省科技进步奖。其次头针震动术对外伤性截瘫的研究和汉英对照针灸学通过省级成果 鉴定。第三 ,对灸术进行系统研究,发表论文有艾灸大杼穴止痛经络感传的研究 。另外 艾条治疗中老年痛症的临床研究为省科委重点科研课题 , 阶段性成果两项: 其一,发现泪滴样红细胞是灸量的初步标准,从而得出关于灸术的新理论灸后周围血中 出现新生的红细胞“泪滴样红细胞”可能与骨髓功能增强有关,为艾灸的理论提供了科学证据, 并且发表了艾灸灸量以唇红为度的初步研究 。 其二,发现灸疱中的疱液的炎性细胞与临床疗效相关: 即少量炎性细胞临床疗效显著,中等炎 性细胞临床疗效次之,大量炎性细胞临床疗效差。灼灸起疱直接关系着疗效,有疱者疗效好,无 疱者疗效差,特别是悬灸起大疱者,善治顽疾。 医德医风端正,工作四十年无差错事故.擅长治疗神经系统病,如 截瘫、脑瘫、顽固性呃逆;颈 腰椎病,如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毒性疾,如 疱疹性面瘫。男女不孕不育症。抗肿瘤放化疗副作 用。美容、减肥等。采用中西医结合及独创之针灸医术, “多灸少针, ,运气施灸, ” 对多种疑 难病症疗效好。 40 年来,先后出专著汉英对照针灸学 、 针灸学讲议 、 针灸临床学 、 汉英对照临床灸学 。发表论文 70 余篇。尤以灸术有独到之处,发表论文药用灸条的临床应用与研究 年被美国“纽约 21 世纪国际中医药论坛”选中,于 8 月 12 日特邀进行大会演讲,引起了人们对 中国传统灸术的关注。2003 年应北美第九届针灸大会和加洲痛症研究院等单位的邀请, 再次赴 美讲授灸术治疗疑难病症,受到了北美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重视自身保健,精力充沛,至今仍 兢兢业业为针灸事业而奋斗。 现将他的临床经验整理如下: 1悬灸补肾助阳 补肾助阳主要是治疗肾虚所致的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男性常见有如遗精、早泄、阳痿、不育 症等,女性常见有如痛经、白带、妇科炎症、不孕症等。中医认为肾虚是主要的原因,我们在临 床上使用灸术治疗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取穴天枢(ST25) 、中脘(RN12)、气海(RN6) 、关元(RN4)、 中极(RN3)、曲骨(RN2)、肾俞(BL23) 、命门(DU4)、八髎、足三里(ST36)、三阴交(SP6)等。每次 施灸 23 穴,每天或隔日 1 次,每次灸 515 分钟 ,每月从农历的二十三开始到下月初八结束。以 应月亮之气,填补肾气。 2. 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中医学认为多数为脾胃虚弱所致。一般分为阴虚和阳虚两大类,阳虚者临床表现为 食后作胀,胃脘痞闷,恶心呕吐,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质淡嫩,舌苔白厚,脉缓等症状。临 床上多见于慢性胃炎、胃溃疡病、慢性胆囊炎、乙型肝炎等。常用穴位足三里(ST36)、三阴交 (SP6)、阳陵泉 (GB34)、天枢(ST25)、中脘(RN12)、脾俞(BL20)、胃俞(BL21) 。每次选 23 穴,每 穴灸 1020 分钟,灸到唇红为度,隔日 1 次。阴虚者表现为口渴引饮,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舌 质红,脉细数。取穴中脘(RN12)、脾俞(BL20)、肾俞(BL23)、三阴交(SP6)、太冲(LR3) 、蠡沟 (LR5),轻灸,每穴灸 510 分钟,必要时可针刺加按摩。 3慢性腰腿痛 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痛。另外督脉行人之背,膀胱经也经过背部,凡是阳虚寒甚, 肾气不足皆可致背部阳气不通,不通则痛,以致腰腿疼痛。临床上常见有颈椎病、胸椎病、腰椎 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及外伤引起腰椎的疼痛。如坐骨神经痛,梨状肌炎等。腰痛中医认为,以 肾虚为主,临床上我们采用灸法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常用的穴位有大椎(DU14)、风池 (GB20)、风门 (BL12)、翳风(SJ17)、肾俞(BL23) 、承山 (BL57)、神阙(RN8)、三阴交(SP6)等。施 灸方法,每次选用 23 穴,每穴施灸 1020 分钟,灸到唇红为度,隔日 1 次。 4美容 中医针灸美容,非同一般美容。一般美容多用药物、激素或化妆品之类,而针灸美容是依靠 刺激穴位调动人体内在功能,使面部的异常状态改变,(如面部的皱纹、色斑、黄褐斑、雀斑、 扁平疣、色素沉着等)恢复容貌的正常。中医学认为,三阳经脉行于面,督脉和任脉交汇于面, 所有的阳经之精气皆上行于头面。面部与五脏六腑亦有关,如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肺开窍 于鼻,脾开窍于口。因此,十四经脉的阳气、脏腑与头面部都有密切的联系。灸法有温阳散寒、 活血化瘀之功,所以,灸治美容是其最好的适应证。取穴:去皱纹:常用头维(ST8)、攒竹(BL2)、 翳风(SJ17) 、风池(GB20)、足三里(ST36)、合谷(LI4) 、列缺(LU7) 。操作每穴灸 510 分钟,灸到 唇红为度,隔日 1 次。每天起床以前可自行按摩上述面部穴位 510 分钟,可提高疗效。祛斑: 取穴瞳子髎(GB1)、精明(BL1)、攒竹(BL2) 、翳风(SJ17)、风池(GB20) 、天井(SJ10)、合谷(LI4)、 支沟(SJ6) 、足三里(ST36)、蠡沟(LR5)、三阴交(SP6) 、血海(SP10) ,每穴灸 510 分钟,灸到唇红 为度,隔日 1 次,自行按摩上述其他穴位。去扁平疣:取穴风池(GB20)、天井(SJ10)、合谷(LI4) 、 外关(SJ5) 、曲池(LI11)每次选 23 穴,每次穴 1015 分钟,灸到唇红为度,间天一次,平时可自 行按摩上穴。 5减肥 肥胖的原因较多,多为内分泌代谢功能不正常所致。因此,针灸减肥主要作用是调节内分泌 功能,使之达到正常。常用穴位有风池(GB20)、膻中(RN17) 、胃俞(BL21)、中脘(RN12) 、天枢 (ST25)、期门(LR14) 、曲骨 (RN2)、内关(PC6) 、间使(PC5)、合谷(LI4)、支沟(SJ6)、足三里(ST36)、 阳陵泉(GB34)、丰隆(ST40)、漏谷(SP7)、复溜(KI7),每次灸 34 穴,每穴灸 515 分钟,灸到唇 红为度,隔日 1 次,平时可自行按摩上述穴位。 李老师认为针灸减肥的后效应明显,一般出现在治疗后的 2-3 月,体重减轻明显。 6常用自我保健 为了使身体健康,取穴风池(GB20)、曲池(LI11) 、足三里 (ST36)、三阴交(SP6)、中脘(RN12), 每次以足三里为主,配合上述穴位 12 个施灸,每穴灸 2030 分钟,可促进消化吸收,增强睡眠, 调理二便,增强视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